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李秀成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李秀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蜀南培培 访问量:2955 更新时间:2023/12/8 2:40:57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李寿成,汉族,生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

李秀成出身贫苦,幼时种地耕山,帮工就食,曾随舅父读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加入拜上帝会。辛开元年(1851年)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转战至天京,历任右四军帅、后殿右二十指挥、二十二检点等职。天京事变后,晋升为地官正丞相、合天侯。翼王石达开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又正掌率陈玉成等同主军政。因战功卓著而被天王洪秀全赐名“秀成”。

在太平天国统治的中后期,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一破江北江南大营、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建立了苏福省、天浙省。同时抗击英法侵略者,击毙常胜军指挥者华尔、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中兴太平天国。因其功勋卓著,于庚申十年(1860年)被天王洪秀全封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甲子十四年(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扶幼天王出逃,不久被俘。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后,于天京从容就义,年仅四十二岁。

历史评价:

左宗棠:据所供各情,则李秀成所供广德之贼不击自退,并劝官军勿专杀两广之人,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

吕思勉《中国通史》:天国徒恃一后起之秀的李秀成,只身支柱其间,而其余的政治军事,一切都不能和他配合。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李秀成生于贫雇农家庭,跟饥寒搏斗成长,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全家加入队伍。经过革命大洪炉的千锤百炼,从士兵一直提升到最高统帅,太平天国的军师。他一生“铁胆忠心”,英风烈迹,使人可歌可泣。不幸国破身虏,学姜维用假投降计,有碍革命气节教育。青史无情,难免批判,亦可慨已夫!

1964年,毛泽东在研究了关于太平天国的资料后,作出了十六个字的批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忠王不终,不足为训。”

轶事典故:

善于学习

李秀成没有文化,但善于学习。他在杭州时,住在张鼎家,后来张鼎在《庚申泣杭记》中记述这件事时,说李秀成“不加搜括不杀戮”;“案头一卷未卒读,《纪效新书》戚公作”。说明李秀成是在努力学习古代兵书的。

遗爱江南

当太平天国要向苏、常进军时,苏州的士绅、农民对太平军恐惧异常。到李秀成克复苏州后,当即安民,他们不从,每日每夜,抢掳到城边来。部将要出兵杀尽。李秀成严令不准。他出示招抚,仍不从,连乱了十多天。李秀成见克城未得安民,就亲自下乡劝论。乡民手执武器从四面八方奔来,把李秀成一人围住,刀矛直指着他,随从人人失色。李秀成十分镇静,命令随从不许动手,和蔼地把他因为克复苏州未得安民,所以舍死前来安抚的事说了一番。农民为他的真诚所感动,都放下武器。在三天内,李秀成先将元和各乡农民安抚,七天后将吴县、长洲安定,远近之处,县县都从,达到不战自抚的效果。

后来李秀成带兵救天京时,苏南人民一路准备食物送行,并作歌谣唱道:“长江里水向东流,我伲日夜都发愁。千愁万愁不愁别,愁你一去不回头!” 天京沦陷后,李秀成被俘,苏南人民追念不已,又作歌道:“小小麻雀往南飞,飞来飞去不发愁。你到天京托件事,看看忠王瘦不瘦。”

贪图享乐

在掌控苏南时,李秀成亦有贪图享乐的表现。在他过生日时,比王钱贵仁打造了一对金凤凰作为贺礼。而李秀成在苏州建造的忠王府,比天京的天王府规模还要大。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攻陷苏州,占据忠王府后,在给其弟李鹤章的家信中说“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又说:“忠王府数十房眷口,数百人随从,皆住得开。”充分说明了《苏台糜鹿记》中所谓的“规模僭越”。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更多文章

  • 部将李昭寿降清,李秀成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李昭寿,太平军,太平天国,部将,石亚达

    如果部下叛变投降,你会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都是追杀到底,出兵剿灭之同时,对其家人也不放过:要么直接杀掉,要么发配边疆、充军,或者是扣押为人质,逼迫叛将就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天天国悍将李昭寿投降,李秀成不但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自李昭寿在我部下,扰乱民间,与

  • 天京事变李秀成自述:说好只杀3人,结果杀2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事变,韦昌辉,杨秀清,洪秀全,石亚达,天京事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时期,前期的发展是不错的,但是到了后期,清朝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晚清时期,出现了太平天国,正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差一点让清朝走向灭亡,假如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恐怕清朝就走向灭亡了。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灭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湘军的战斗力肯定是毋庸置疑

  • 为何李秀成供词直到1963年才敢公开?他在隐瞒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彭玉麟,太平天国

    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1833年考中进士来到翰林院学习,中国翻译深情简洁,曾国藩从不因为自己是朝廷官员而骄傲,他爱工作、爱百姓,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63年,他在台湾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唐继尧,袁世凯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规模,甚至可以称为两千年之最。在太平泰国的冲击之下,清政府再也无法让自己恢复到太平天国之前,从此以后走向败落的道路。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反抗精神却一直为人称赞,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中出现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便是其中之一。天京事变,

  • 网开一面、免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是慈禧还是曾国藩的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清廷,诗人,李秀成,曾国藩,科学家,太平天国,慈禧太后,军事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曾国藩心里

  • 1962年曾国藩后人发声,澄清李秀成被俘真相,洗清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可谓是经天纬地之才,尤其是在军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基础,打得湘军望风披靡,一度让曾国藩寝食难安。可惜的是洪秀全气数已尽,不听李秀成的正确意见,导致天京城被攻破,即使李秀成使出全身解数也无力回天。虽然李秀成一世英名,可是在战败被俘之后,写过"自供书",引起了很多人的质

  • 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其功过是非却令人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陈玉成

    李秀成(1823——1864),亦名李寿成 。原名李以文 。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家境贫寒,约在道光28、9年(1848——1849)间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初,金田起义爆发。李秀成于当年9月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北上,先后参加过桂林、全州、衡州、长沙、武昌之役,在战火硝烟中得到锻炼,逐渐显

  • 清军围攻天京,洪秀全因何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之建议而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湘淮军连陷安庆、苏州、金坛、常州、丹阳、句容等太平军军事重镇后,开始围攻天京城同治元年(1862),因镇压太平天国而渐获清廷赏识重用的曾国藩亲自指挥、部署湘、淮军向日趋弱小的太平军发动全面进攻。曾国藩的战略部署是:由李鸿章率其麾下之淮军前去上海;左宗棠率楚军(湘军支系)从江西进击浙江;他自己则以安庆

  • 天京保卫战,曾国荃如何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清军,水师,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天京保卫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战役背景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