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郑板桥的这首咏物诗,不仅传神洒脱,还极富人生哲理

清代郑板桥的这首咏物诗,不仅传神洒脱,还极富人生哲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此生读写伴 访问量:2471 更新时间:2024/1/25 15:40:44

\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曲中,有相当数量作品的内容是有关“咏物”的,即描写事物题材的。这些咏物古诗词曲,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以物明理,或写物说事,或述物寓意……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一、独立特行的郑板桥

郑板桥于乾隆元年(1736年)考中进士。历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县令等职,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扬州八怪”指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著有《郑板桥集》。

二、四君子之一的竹子

常清君这次解读点评的是郑板桥的咏物诗在《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按惯例常清君先解释一下其中字词: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这是一首题画诗,因为郑板桥本来就是一位当时有名的擅长于画竹子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书法大家著名诗人,所以他就在自己画的一幅竹石画上,题写了这首七言绝句诗。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也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竹子这种在中国十分常见的植物。

三、诗中的诗眼在哪里

先来看前面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说⽵⼦能够长在青⼭之上而不松动,原来是由于它们深深扎根于岩⽯缝隙之中。

其中的“咬”字,可谓此两句诗中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在常清君看来,这个“咬”字,赋予了诗歌的主动而非被动的意味,借用一个哲学术语,就有了“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即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这两句诗让常清君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家、戏剧家夏衍写的散文《种子的力》中的一段话:

“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只有这种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再来看后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说竹子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其身姿依然坚强挺拔(甚至更加坚强挺拔),任凭从东西南北各个不同方,吹刮来大风甚至狂风,(也不改其本性)。

其中的“任”字,可谓此两句诗中的诗眼,用得极为洒脱。在常清君看来,这个“任”字,赋予了诗歌更加具有灵性的意象,甚至由洒脱升华为了超脱。

这两句诗已成为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名句。

这两句诗还让常清君想起了当代诗人舒婷那首《也许》中的经典之句: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竹子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竹节寓意有节气、有节操。

常清君云:宁静澹泊亦君子,清雅高尚乃节操。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标签: 郑板桥竹石诗歌咏物诗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扬州八怪郑板桥,巧断风流偷情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白名单标签:山东,乾隆,县令,郑板桥,扬州市,大运河,扬州八怪,民间故事,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乾隆年间,山东有个姓张的地痞,因调戏寡妇被告到了县衙,县令郑板桥却说他是个大善人,张某闻言大哭:“大人饶了我吧,小人再也不敢了”。郑板桥一生光明磊落,满腹才华,只可惜时运不济,四十四岁才考上进士,又过了几年,才辗转到山东潍县当了个县令。虽然和故居扬州相比,潍县只能算穷乡僻壤,他也只是个芝麻官,但郑板

  • 扬州知府“奉旨上任”要求船只回避,郑板桥不避,他“奉旨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郑板桥,知县,扬州,进士,乾隆

    郑板桥,原名郑燮,取自《尚书》燮和天下,意思是天下太平和谐,郑板桥生活在康乾盛世,天下太平,但他却不太平地活着。1753年,扬州府通知:新大人上任,所有船只回避,郑板桥不想回避,便挂上奉旨的旗子。新上任的官老爷要过船,其他船都要回避。郑板桥一听非常生气,吩咐船工照常驶船,不必理会。官船耀武扬威地

  • 荣宝斋350周年 , 郑板桥的木版水印作品,少白公子汤发周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齐白石书画院标签:郑板桥,汤发周,齐白石,书画,李可染

    郑板桥画像郑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成就最为突出。郑板桥的书法亦有很高的造诣,他以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木版水印作品欣赏图片《兰竹争妍》尺寸:23cm×30cm图片《两

  • 郑板桥笔下的老潍县

    历史解密编辑:潍坊新闻网标签:郑板桥,潍县,竹枝词,乾隆,莱州府

    古之潍邑,大体包括今天潍坊市的潍城、奎文、高新、寒亭、坊子、滨海等地方,到了明代初期,始称潍县。这里是半岛中部最繁华富庶的大邑,地处交通要道,加上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被誉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潍坊市郑板桥纪念馆内的郑板桥塑像 摄影:牟美静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 郑板桥得知和尚、尼姑做了不该做的事,干脆说道:让他俩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郑板桥,乾隆,知县,和尚,尼姑

    1746年,老百姓绑着一个和尚和尼姑,到衙门里找郑板桥告状,状告和尚和尼姑做了伤风败俗的事情,请求郑大人严厉惩治。郑板桥字克柔,位列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十一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颇有政绩。一天,郑板桥外出时,见一胖一瘦两个人,围着一袋粮食在争吵。郑板桥走近以后,那个长得肥胖的人,先认出了他,于

  • 郑板桥的书与画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资讯标签:郑板桥,书法,画家,扬州八怪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中最有特色的一位书画家兼文学家。他的书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卓尔不群,不庸俗,落落大方之感。这样清新的画风令人眼前一亮,使人不禁联想到画家本人的高贵品格。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为您详细介绍郑板桥,使您对他的生平简介、诗书画三绝、学术主张、传世作品等有一定的了解。一、郑板

  • 全文56句,366字,嵌68个“春”字,郑板桥一曲《春词》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春词,春草,春光,春水,郑板桥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过后,万物开始茁壮生长。万物新绿,鲜花绽放,到处都是春的气息。清代的大书画家郑板桥,诗词也写得很好。有一年春天,他与几个朋友一起春游,欣赏着春色美景,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禁不住诗兴大发,开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萌,春浓

  • 郑板桥在清代文人当中,是一个杰出人物,可他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尔文新影视标签:郑板桥,难得糊涂,乾隆,罗聘,汪士慎,黄慎

    清朝时代的文人很多,有名气的也不少。不过,名气大到广为现代人所知的郑板桥无疑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假如您还不知道郑板桥是谁,那您一定对有些人常挂在嘴上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不陌生吧。对了,这句“难得糊涂”就是郑板桥说的。郑板桥的大名气并不是因为“难得糊涂”而得来的,他实际上有着过人的才华。文人画家郑

  • 郑板桥一首冷门的咏梅诗,短短28个字,却写出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郑板桥,咏梅,梅花,一首,诗词,陆游,清晨,咏梅诗

    梅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又与竹、兰、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梅花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的咏梅佳作。郑板桥的诗词多写自己的志向和品质,反倒是显得更为深

  • 寻访 | 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万寿山、建国门、孔庙、卧佛寺……

    历史解密编辑:青睐标签:香山,贡院,孔庙,郑板桥,万寿山,卧佛寺,法海寺,颐和园,建国门,北京市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于世。他与北京有着不少渊源,曾四次进京,既考取功名,也广交善友。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为此寻访其在北京的足迹,采撷那些久远的趣闻逸事……初次进京暂居“颐和园万寿山”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