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青作为北宋名将,49岁就死了,他比岳飞死得还冤吗?

狄青作为北宋名将,49岁就死了,他比岳飞死得还冤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蓝风破晓 访问量:4638 更新时间:2024/2/11 5:31:58

岳飞是冤死的,狄青是情商太低,自己“作”死的。

简单说,对于狄青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很勇敢、无原则、不感恩、胸怀小。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

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

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那些猛人,狄青甚至都能排到第一。

就这么一个牛皮哄哄的厉害人,少年时和人斗殴,被捕入狱,脸上刺了字。如果按照水浒大汉们的叫法就是“贼配军”。

后来,因为武功出众,狄青被送到京城充军。对于武功高超的人来说,军队才是最佳的工作地方,能建功立业,也能保卫家国。

军人不打仗,就没法扬名天下,正所谓“乱世才能出英雄”。

1038年,西夏的李元昊自立了,于是,宋夏战争开始了。此时,狄青已经30岁了。

接下来,在宋夏交战的前线,常常出现一个牛人,披头散发,头戴铜面具,杀伐果断,勇敢无比!

西夏人一见到这个铜面人,那是非常的忌惮。

这个铜面人就是狄青。和西夏作战4年,打了二十多次仗,中箭8次,“狄青的勇猛”名扬大宋,狄青的战绩非常显赫。

出名了!

狄青的春天来了!!

1040年,狄青认识了第一个大伯乐,这是他的贵人,名字叫尹洙。

尹洙当时担任了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他给狄青介绍了两个奇才,一个人名字叫韩琦,一个人名字叫范仲淹。

这两人是宋仁宗年间绝对的大咖,尤其是范仲淹,被誉为“两宋300年的完人一个”。韩琦和范仲淹两人都很欣赏狄青。

范仲淹非常惜才,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并对狄青说道:为将者,不能只有匹夫之勇!

在范仲俺的点拨下,狄青的军事水平飞速提高,仗打得越来越漂亮。

可以这样说,范仲淹就是狄青的第二个大伯乐,甚至能称得上是狄青的“老师”。

范仲淹的能力在韩琦之上,但政治手腕不如韩琦,但这两人曾经的关系很好,好得像兄弟似的。

在对付西夏人时,范仲淹采取“攻下一个地方,扎一个城”,步步紧逼,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但是,为了一座水洛城,范仲淹和韩琦终究还是撕破脸了。

范仲淹主张修,认为对战事有利。韩琦主张不修,认为劳民伤财,不划算。

两人都不让步,怎么办?

只有找最高领导协调了。韩琦给皇帝发去的奏折,阐述不修的原因:那块地盘归我管,我很清楚那一块地方,无须修城,劳民伤财。

朝廷批准了韩琦的意见。

定川寨之战(1042年)宋军大败,这让范仲淹有了理由:必须修水洛城。

不久之后,范仲淹派出了刘沪、董士廉等人开始修水洛城。支持者还有朝里的欧阳修等人。

但是,韩琦拉上了文彦博、尹洙等人,继续反对修城。

而此时,面对范哥和韩哥的争执,狄青思前想后,选择了站队韩琦。

这个宋仁宗也是个举棋不定的人,先是不支持修,后来又支持修水洛城。再后来,在韩琦和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同意停止修建!

而此时,范仲淹的人还在继续修建水洛城。

韩琦直接通知狄青抓人

狄青逮捕了刘沪、董士廉。

这还没完,看刘、董两人比较傲气,狄青不仅动用了私刑,还差点斩了这两人。此时他没有想过,这是他曾经老师的人,真的是太“作”了,一点后路不留,一点面子不给。难道他忘记了范仲淹曾经的谆谆教导了吗?

狄青此举得罪了恩师范仲淹,还得罪了文官集团,毕竟,当时是不能对文官随意用刑的,而狄青对文官董士廉用刑了。

背叛恩师,对文官用私刑,这都给狄青的前程埋下了地雷,让很多文官不耻于狄青的为人。

那两人可以不动,交给韩琦就好,狄青的野蛮操作,让人感觉狄青的情商有些着急!

2、狄青和另一个“恩人”韩琦交恶

(1)狄青和韩琦有了冲突

1048年,韩琦到了河北定州担任安抚使。

看到这里的将士们军纪废弛,军中的贪官污吏很多,韩琦开始大力整顿。其中,韩琦抓了一个克扣军响的贪污军官,这个人叫焦用,这是狄青的人。

对于此,狄青很不满意,力保焦用,理由是此人上过战场立过功。这是什么道理?立过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此事后来成了北宋文官的笑谈,文官们就差说出八个字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韩琦坚持杀了狄青。

这事让狄青很难受,感觉韩琦没有给面子,恨意大生,曾经韩琦的关照一概放到了脑后。

于是,两人渐行渐远.....

(2)狄青膨胀了,不把韩琦放到眼里

狄青在战场上立功不少,职位也是不断上升,在1052年担任了枢密副使。

不久后,夜袭昆仑关,平定邕州,宋仁宗对狄青的夸赞毫不吝啬,并且任命为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武将能达到这位置,太难了!因为这个位置长期都是被文官霸占的。

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小子,一个年少犯罪的小子,竟然能上到这个位置,不得不说已经到了武将的天花板了。

问题来了,狄青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高官了,和韩琦的关系怎样了呢?不怎么样了!

这就是人性,当你比我官高一级的 时候,我可以听话得和孙子一样,当你我官位一样或者我比你高的时候,凭什么我要低你一头?

狄青做枢密使是在1053年,韩琦是在1056年拜枢密使。

于是,情商不高的狄青后来对外说道:我和韩琦都当过枢密使,我比他仅仅少个进士。

言外之意,有文化怎么了?没有进士怎么了?老子照样可以做枢密使。

同时,狄青深有感触的是:朝廷不比战场,复杂得很。

文官们对他并无好感。

特别是欧阳修等人,时不时参他一本。要知道,欧阳修是范仲淹的超级粉丝。

一切说明,狄青当初对董士廉和刘沪用私刑,做法粗暴,太让文官讨厌了。

3、狄青做了“蠢事”

文化是个好东西,少了还真不行。

按理来说,狄青官当得越来越大大,最后官居枢密使(军方最高长官)。但成长过程中做的蠢事多有发生。

曾经喝酒时,一个陪酒的妓女看着他笑了笑,就惨遭毒打,他认为是嘲笑他的黥面。太敏感!

1056年,京城发生水灾,狄青带着一家人竟然住到了大相国寺,还睡在了佛殿上。按理来说,这是不合适的,因此,文官继续告发狄青。

本来,狄青在朝中的人脉和威信一般,不被文官集团喜欢,加上这事,狄青的好运就要结束了。

在各种影响之下,宋仁宗免去了狄青的枢密使,任用了韩琦担任枢密使。

宋仁宗的态度表明:相比而言,在这个阶段,韩琦还是更受信任。

其实,取消了枢密使,狄青又被加封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给了狄青一个心理缓冲。对于去向,也只是让狄青去了陈州。

一个成熟的官员,几起几落完全正常,就像范仲淹都贬了好几次,但不影响人家每一次的重新崛起。一个成熟的官员,必须具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坚韧!

但是,狄青没有。他喜欢将士们对他的拥护和欣赏,他喜欢自己在军事方面一呼百应,他更喜欢战场上的奋勇拼杀。

他被取消枢密使职位,他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他开始郁郁寡欢。而朝廷对陈州的狄青,常常派人“探望”,每探望一次,狄青能忧郁一天(“惊疑终日”)。这心理真的不强大。

1057年2月,狄青在郁闷当中口腔得了毒疮,三月份就此一命呜呼,年仅49岁。

狄青死得不冤也不惨,没有人加害于他,不像岳飞是被宋高宗和秦桧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

狄青的情商不高,两次背叛恩人,特别是背叛范仲淹后,对刘沪、董士廉用私刑,让文官憎恨无比。

朝中朋友不多,被免去枢密使并打发他出京后,狄青的心理上可能没有调整过来,终日郁郁寡欢。

曾经战场上的勇武将军,最后以这样的方式死去,让人不胜唏嘘!

想起美国巴顿上将说的那句话:一个将军最好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此话很有道理,凡是战绩出众的将军,大多政治上比较弱,情商比较低!

标签: 狄青岳飞韩琦范仲淹宋仁宗欧阳修

更多文章

  • 狄青:他是北宋最闪耀的将星,却为何成了朝廷中的众矢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狄青,宰相,韩琦,宋太祖,宋仁宗,范仲淹

    一、人生的巅峰与分水岭——官拜枢密使北宋仁宗皇帝皇佑五年(1053年)五月的一天,仁宗皇帝召见了当时的宰相庞籍,跟他商量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仁宗想把狄青提拔成为枢密使。这个枢密使基本上是宋朝主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大家可以自己体会。这个级别的官员的任免可以说是朝廷的大事,仁宗虽

  • 悲愤而死的宋朝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狄青,宋军,西夏,韩琦,宋朝,范仲淹,宋太祖赵匡胤

    1039年,边塞,保安军。一群悍勇的西夏士兵与许多恐怖的西夏铁骑铁鹞子朝着宋军的阵地冲杀过来。宋军将领们全都哆哆嗦嗦,士兵们也有些畏惧,但是他们也大吼一声,拿起武器向着西夏军进行冲锋。厮杀了一阵,宋军节节败退,他们本身士气就不高,看到对方冲破了自己的防御,自然吓得四散奔逃,但谁叫有命令压着呢,他们强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到底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柳絮吹成雪标签:狄青,宋太祖,宋仁宗,宰相,范仲淹,韩琦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一代名臣欧阳修构陷一代名将狄青的背后,隐藏着宋代“积弱”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狄青,杨业,王诜,宋代,范仲淹,杨延昭,科学家,欧阳修构,拨弦乐器,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七月,欧阳修给仁宗上了一道奏折说:"枢密使狄青,出身军队,虽然近几年没有什么过失。但是武将掌握最高军事机关,对朝廷不利,请求将狄青,下放到地方,这样能为朝廷消除危险。"在奏折里,欧阳修弹劾狄青时,虽然用词委婉,但是仁宗看出了他话中的含义:狄青有篡位的野心。欧阳修此前曾多次

  • 北宋名将狄青无故被贬,抑郁而终,折射出整个大宋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狄青,宋军,韩琦,郭威,仁宗,大臣

    在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中,就有狄青的身影,其英勇无畏的形象至今还能记得一二。“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狄青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精湛,擅于骑射,是武将的好苗子。由于年少轻狂,犯了罪,之后脸上被刺青,所以有人也称狄青为面涅将军。想当年后周太祖郭威也是脸上有刺青,才被称作郭雀儿。是人就会犯

  • 帝国的暗面——大宋名将狄青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漫画者说历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宋朝,宋仁宗,大宋名将

    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三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护国节度使,判陈州狄青去世,寿四十九岁。此时距离他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只过去了半年,按理说,狄青去世时年纪并不很大,他从军多年,身体壮健,之前也没有重大疾病,是完全可以活得更久一些的。而狄青的真正死因,乃是因为他出任枢密使触碰了大宋王朝最为阴暗,最

  • 文官不听号令,私自出战,狄青一日连斩三十二人,重夺军威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狄青,宋仁宗,李元昊,西夏,范仲淹

    古代的军队为了吸纳新的士兵加入,除了给予丰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招募新兵之外,也会将犯下重罪的人发配充军。这些人到了军营就相当于以戴罪立功方式来为自己减轻罪行。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是一举两得的,即充实了军营也不浪费人力物力。在北宋时期曾出过一位名将叫狄青,他就是因为犯了罪被罚到军营中当差,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英

  • 大宋朋友圈|朕喜欢狄青 像风吹了八万里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狄青,宋仁宗,宋军,大宋,范仲淹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宋慧敏五八四皇帝最怕什么?最怕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想当皇帝。皇帝的焦虑症大抵就是日防夜防,内防颠覆,比如武将起兵的宋太祖当了皇帝就趁热打铁,凭一句话,一杯酒缴了武将的兵权。外防独立,党项族一直在宁夏搞事情,让宋仁宗头疼不已。据说宋仁宗出生时是天线宝宝,

  • 北宋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死得却比岳飞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狄青,岳飞,宋仁宗,宋太祖,范仲淹

    文|飞鱼说史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 把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皇帝年幼,此时正是武将篡位的大好时机,因为武将掌握着军队,有人就有话语权,盯上后周江山的人当然也不止一个。不过这些人中并没有当时已经是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至少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为何非要强调一下赵匡胤的官职呢,这是因为这一职位

  • 1053年,狄青占领昆仑关。可敌之侦查员却汇报:宋军十天后才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狄青,宋军,大将,叛军,宋朝,昆仑关

    1053年,43岁的狄青占领了昆仑关,并向敌人摆开了阵势。没想到的是,前天,敌侦查员竟对统领说:宋军10天后才会出击!西夏王朝建立后,经常出兵打扰北宋的边境。由于宋军是分散在各个堡垒里作战的,所以,虽然宋军总人数很多,但分散在各个堡垒里的人,却很少。作为进攻方,西夏人很狡猾,他们每次作战都集中优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