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替有罪大臣说情,富弼想不通,后来心服:范仲淹,圣人啊!

范仲淹替有罪大臣说情,富弼想不通,后来心服:范仲淹,圣人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迷路了 访问量:3785 更新时间:2024/1/16 23:54:10

范仲淹是文武全才,他在陕西做边帅时,抗击西夏多年,很得人心,后来接替吕夷简当了宰相,很得宋仁宗信任。但范仲淹很有谋略,处理政务有他自己的特点。从下面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斑。

在他担任宰相时期,宋朝因为连年对西夏战争,又对契丹增加了贡奉,朝廷国库空虚,对老百姓征敛更加繁重,以便引发多地叛乱。有的地方官员很快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有的地方则不然。

当时,在淮南一带出现了一伙群盗,其实就是一伙反民。这些人劫掠完淮南后,又来到了高邮。高邮的地方官晁仲约,自觉得抵挡不住群盗,就主动动员当地富户,捐出金银财帛,制办酒肉,派人去慰劳这些反民。

这些反民没想到当地官员百姓还来慰劳他们,见后非常高兴,因此,就直接过高邮而去,没有抢掠百姓。

这事让朝廷知道了,宋仁宗不仅大怒,让大臣们拿出对晁仲约的处置意见。

枢密副使富弼(后来也是著名北宋宰相)说:盗贼公行,守卫官员战不能战,守不能守,却想出这么个歪招,让老百姓凑钱给盗贼,按法当斩;不斩这种官员,还有哪个郡县的官员死力防守呢?听说,高邮的百姓恨不得活吃了他,对他绝对不轻饶!

范仲淹却说道:如果郡县的兵员兵械,能够用来作战防守,盗贼来后不进行防御,还要贿赂他们,这样的官员就必须依法处斩。可这高邮城内没有士兵又没有兵器,虽然说,按晁仲约的职责,应当全力战守,可是于情可恕,如果将他处斩,恐怕不是大宋国法的本法。并且,对于高邮百姓来说,虽然说是捐出了一些财物,可是免除了杀戮劫掠,按说应该是一件幸事。说高邮百姓,若活吃其肉,恐怕是传言有点太过分了。

宋仁宗当时对范仲淹正是特别信任之时,他一听范仲淹说的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免除了晁仲约的死罪。

这下可让富弼不高兴了,下来后,他气愤地对范仲淹说:好嘛,我们正发愁国法施行不下去,要进行纠正,可我这刚说要按国法制裁晁仲约,又被你给阻挡住了,下来我们怎么让众人心服?

范仲淹悄悄地对他说:自大宋开国祖宗以来,未尝轻意杀戮大臣,这是盛德之事啊,我们为何要轻意破坏这一规矩呢?并且,我和你在这朝廷上,同僚之间同心的有几人?即使皇上的意思我们有时也捉摸不定啊!如果我们轻易地诱导皇上杀戮臣下,哪一天他杀顺手了,我们自身也不敢保啊!

富弼说:像我们这遵纪守法的,哪会有这事?

虽然,富弼对范仲淹的为人很尊重,但对他的话很不理解,始终想不通,以为他在狡辩。

后来,在汴梁城西,也闹起了盗贼,盗贼对周围各地进行抢掠,守卫官员弃城而走。

朝廷知道后,二人又在宋仁宗面前争论起来。富弼要将守卫官员处以军法,范仲淹又以这些地方没有城郭,又无甲兵,所以才弃城而走,应该对他宽大处理。宋仁宗又听从了范仲淹的意见。

罢朝后,富弼这回气坏了,他对范仲淹说:你是想成佛还是怎地?

范仲淹笑着说:人当佛有什么用?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还是那句句,当今皇上这么年轻,我们怎么能教他杀人呢?一旦让他开了杀戒后,有一天,我们的脑袋也可能保不住呢!

富弼心里还是不太服气。

不光富弼不服气,谏议大臣欧阳修也不理解,对此甚为反对,在他的奏中书说:

朝廷法纪破坏,已到如此地步,如果不革除前非,再妄施宽政,怎么能整顿国家纲纪呢?像晁仲约等这事,情理至重,应该深加惩戒,可是却却执政者者无端曲解了。如果说是因为朝廷平时没有防备,不能全部怪罪地方官员,那么,假如有杀了父兄之人,还要归罪于朝廷平时没有教化,而不予治罪吗?……

可后来的一件事,让富弼心服了。

宋仁宗后来一段时期,对范仲淹和富弼不那么信任了,两人先后外放到外地为官。一次,富弼自河北回到京城,到城门时,却不放他进城来,只得宿于城外驿站。

他搞不清楚皇上这是什么意思,连城也不让进,皇上是否会听信别人的谗言,对他更凶险的处置呢?他心惊胆颤地一直到半夜也不能入睡,绕着床不断地叹气说:

范仲淹,真是圣人啊!我不如他啊。

标签: 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皇上吕夷简

更多文章

  • 北宋富弼:30岁才结婚,人称北宋最帅女婿,背后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富弼,范仲淹,宰相,宋仁宗,吕夷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代词人晏殊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十四岁考取功名,仕途顺风顺水,如此传奇的人物,他的女婿也注定不平凡。富弼,就是那位不平凡的女婿。一代名相:富弼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对富弼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刻画,他端庄儒雅,丰神俊朗,一度让观众们对富弼这一角色十分喜爱,亲切的称呼他为“

  • 看富弼如何立足朝堂,得到宋仁宗赏识,赈灾得当成为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仁宗,富弼,宰相,范仲淹

    《议富弼配享状》中曾有言道:“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如这段文字中所评价的那样,富弼绝对是一位真正忠君爱国的国家栋梁。自从他进入朝堂为官之后,他便兢兢业业地为国家服务,先后历经过三任皇帝,可谓是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所幸

  • 宋代宰相富弼写字条走后门,因字迹漂亮被保留,后来卖了462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富弼,宰相,范仲淹,宋仁宗,清官

    宋朝某宰相认为自己“写了字条打算走后门”一事难以启齿,并嘱咐别人阅后即焚,岂料对方忘了损毁而流传至今,成为卖了“462万”的宝贵文化财富!被拍卖出高价的《儿子帖》,字迹优美内容有趣这封“走后门”的书信被我们现代人称之为《儿子帖》,曾和宋代其他珍贵文物一起流失在海外,直到1996年才回归国土。2005

  • 《千家诗》76《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夏日登车盖亭,千家诗,王维,蔡确,处士

    夏日登车盖亭蔡确(北宋)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译文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注释⑴车盖亭:在湖北安陆西北。⑵书:蔡确诗有“卧展柴桑处士诗”

  • 结党营宋(二六)元丰改制后,宋神宗为什么让次相蔡确主宰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蔡确,元丰,宰相,宋朝,唐朝,宋神宗,结党营,王安石

    宋神宗时期的变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熙宁年间王安石牵头的熙宁变法,另一个便是在元丰年间他自己主导的元丰改制。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为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在这次改制中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改制后拜

  • 宋代宰相韩缜,史书上没留下功绩,文坛上留下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韩缜,宰相,宋神宗,史书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上的好诗词璨若星河,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诗人都非常了不起。只不过,网友们对很多古代诗人不太熟悉,缺乏了解的机会。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朋友们聊聊宋代宰相韩缜,史书上没留下功绩,文坛上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先来看看韩缜的家庭出身。就算环顾整

  • 【地图科普】补绘北宋吕大防《长安图》

    历史解密编辑:古地图数字博物馆标签:石刻,补绘,诗人,宋朝,唐朝,吕大防,长安图,王树声,地图科普,唐宋八大家

    王树声团队所补绘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局部,不含题记)。图最上部的“补绘宋吕大防长安图”九个字为吴良镛先生题写。图中深色部分为遗存的原碑残片和拓片,浅色部分为补绘内容。图的最下部为城外的山水。资料照片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面积达84平方千米,比同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

  • 北宋名相吕大防的成都印迹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吕大防,宋仁宗,太守,杜甫,宋神宗,宋英宗

    吕大防《示问帖》。吕大防曾对成都合江亭进行重建。□贾登荣吕大防(公元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宋史·吕大防传》介绍他说:“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查看吕大防生平不难发现,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曾先后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四朝

  • 名臣之后—“睢阳少年”范纯仁,在宋朝的官场中跌宕起伏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韩琦,宰相,英宗,宋朝,唐朝,范纯仁,宋仁宗,范仲淹,散文家,官宦世家,唐宋八大家

    范纯仁(公元1027—1101年),字尧夫,北宋著名政Z家、文学家范仲淹之次子,是北宋中后期政坛上一位誊老重臣。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宦历程长达五十余年,一生遵奉儒学“内圣外王”这一崇高理想,勤政爱民,忠直敢言,公忠体国,宽厚仁恕,并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试图抚平激烈的党争,在北宋中后期政

  • 宋徽宗翻墙头时被卡在墙上,喊宰相王黼帮忙,戏谑地称其为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宋徽宗,王黼,蔡京,皇帝,宋神宗,画家,宋朝,香草

    话说,宋徽宗当皇帝不久,就把即位之初做一个好皇帝的梦想抛到了九霄云外,天天不是练字画画,就是和蔡京等奸臣一起胡闹。蔡京这个人被称为宋朝第一大奸臣,不过这个人非常有才气,特别是擅长书法,也正因为书法好,蔡京才被宋徽宗格外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宋徽宗把蔡京当作艺术上难觅的“知音”、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