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2731 更新时间:2024/1/17 9:34:59

清平乐 富弼

近日热播剧《清平乐》中,最帅“女婿”富弼的出场引得观众好评如潮,除此之外,他还有“洛阳才子”、“北宋外交大使”的美称。那么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富弼及其生活的年代

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富弼的父亲富言在咸平年间就中了进士丙科,但他不愿在京师做官,在富弼声名大振后,他被封为秦国公。

清平乐 富弼

伟人的出场总是别有风味,《宋史》中说,富弼的母亲韩氏生他的时候,“

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这为富弼的降生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富弼幼时就“

少笃学,有大度”

范仲淹称赞他是“

王佐才”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以茂才异等科及第。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逝世。在家丁父忧期间,与欧阳修等人交游,组成洛阳文人集团。

清平乐 富弼

丁忧结束回京之时,恰逢范仲淹因为反对废除郭皇后而被贬,富弼上言“宜还仲淹”,但未被采纳,之后被授任通判绛州。在北宋陷于西夏与辽的双重压迫下,富弼出使契丹,据理力争,最终避免割地,与辽签订《庆历条约》,从而确保宋辽边境长时期的安宁。

清平乐 范仲淹

北宋建立之初,鉴于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擅权、政局更迭的险象,采取了一系列“内外相制”、“上下相维”的举措,这对初期巩固政权的确有帮助。但历经太祖、高宗、真宗三代的发展,原本的初衷却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宋初的治国思想却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

仁宗即位之初,百姓大量逃亡,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西夏与辽频频侵犯,大宋只能利用岁币求和。这些经济压力又以赋税的形式转嫁到普通劳动者身上,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清平乐 仁宗

在这种形势下,朝中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大宋危机,就必须变法改革。富弼就是其中之一。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几乎贯穿北宋的大半个历史。富弼历经两次改革,在庆历新政中,他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在王安石变法中又因高龄几乎贯穿神宗统治始末。和当时的很多名臣一样,他在两次变法中的态度截然不同,在庆历新政中所表现出的革新精神,甚至超过了范仲淹,但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表现得无比决绝。

清平乐 富弼

二、富弼与庆历新政

仁宗朝的庆历新政主要就是整顿吏治。改革以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院副使为开端,以庆历五年(1045年)两人被免职而终结。

无论如何,富弼始终与范仲淹保持同一政治立场。范仲淹对富弼有知遇之恩,所以富弼坚决维护新政。天圣七年(1029年),富弼在参加科考的时候,范仲淹对他有推荐之功。除了学业上的帮助,范仲淹还扮演了富弼的月老。当时的御史大夫晏殊在择婿时,询问范仲淹的意见。范仲淹将富弼的文章拿给晏殊看,结果被晏殊看中,招为乘龙快婿。

清平乐 范仲淹

北宋初期的科举注重考生的记忆背诵能力,这样很难选到真正的治国之才。所以富弼就提出“以策、论为先”,此举不仅可以使考生多留心政事,而且可以考察他们对古代治乱兴衰的认识,从而更便于选拔人才。

宋代从立国就一直重文轻武,但“兵之胜败,国之存亡”,所以富弼提出要改变轻视武将的风气。首先要选择良将,加强训练士兵,面对外敌入侵能有所准备。其次,宋初武将在战场上只能按照布置好的阵图打仗,不能任意指挥军队,可是战场瞬息万变,他认为应当给将领一定的权力,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清平乐 富弼

面对北宋百姓暴动不断、财政拮据的问题,富弼提出轻徭薄赋的安民之策,他说百姓暴动的根源就在于官员的横征暴敛。同时他下令百姓屯田,原本江南圩田都荒废了,加上天灾不断,米价高昂。将大量流民招来屯田,不仅可以缓解米贵现象,同时有利于社会安定。

富弼的各项主张,其实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宋夏战事缓和,仁宗又恢复到求稳的心态。加上改革触犯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反对派构陷朋党的罪名猛烈攻击新政,最终仁宗将两人外任地方,新政也就失败了。

清平乐 仁宗

三、富弼与王安石变法

富弼出任地方数十年后,于嘉佑年间重回京师,当时他与韩琦共同执政,世人称二人为贤相。期间,他多番提拔王安石。明明两个人都有救世安民的理想,为什么富弼却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呢?

二人的分歧始于“天变不足畏”。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黄河决堤,接着京师地震。按照古人天人感应的说法,这是上天给天子人臣的警告。富弼就是这么想的。但王安石却公然向神宗进言“灾异皆天数,非关人事得失所致”,就是说天灾跟人事没啥关系。此语一出,朝野哗然。神宗年轻气盛,对富弼的话不以为然,并且慢慢疏远他,富弼在相位上干了9个月后,就自请罢相亳州。

王安石雕像

富弼对王安石变法的抵制主要是青苗法。青苗法是怎么操作的呢?就是在夏秋粮食还未成熟的时候,政府将粮食折成银钱贷给生活困难的百姓,待粮食收成后再加息偿还。这项措施初心是好的,但在实行过程中官吏威逼取息,强制抑配,富弼认为这是聚财之法,会增加百姓负担。因此,他不惜违抗命令,下令所属州县都不得支散青苗钱。

清平乐 富弼

富弼亲历北宋与西夏的战事,在仁宗朝又负责北方边防事务,他认为与西夏、辽保持和平关系,避免战事发生,才是正确的做法。神宗即位后,也问过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愿二十年口不言边”,这与宋神宗准备开边的理想是相悖的。所以神宗开始支持王安石变法,以实现他短期内边事有所作为的愿望。富弼并非保守怯懦,他多年与边防打交道的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北宋虚弱的边防力量,同时应对辽与西夏,只会让自己腹背受敌。

清平乐 富弼

文史君说

富弼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士大夫,在庆历新政中,他的革新意识甚至要超越主将范仲淹,而在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中,宁愿遭弹劾也要反对变法。生活在改革与反改革斗争激烈的宋代,富弼的做法是在认清现实后做出的理性判断。富弼对边事的态度,虽然与神宗相悖,但他去世后,神宗还为他“辍朝三日”,当神宗打开富弼的遗奏时,也许对富弼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吧。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曹清华:《富弼年谱》,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与辽通好策略, 富弼两次出使契丹, 对其产生新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富弼,契丹,西夏,宋廷,神宗,辽通,王安石,官宦世家

    熙宁七年(1074)二月,神宗大举备边,令王韶率兵执行开拓熙河策略,在此期间,出于对强辽的忌惮,神宗在与王安石讨论边事时数次流露出对辽的忧虑。适逢契丹将遣泛使萧禧来,不清楚辽此次遣使目的的神宗担忧的问王安石:若契丹坚持索要属地该如何应对?王安石回答道:不需要强争,遣使与其晓之以理即可。而神宗“又叹要

  • 北宋与辽之间的关系变化?富弼步入仕途后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富弼,仁宗,庆历,北宋,范仲淹,欧阳修,周世宗,官宦世家

    自北宋建立一直到宋太祖末年以前的宋辽之间,是一种偶有边境局部冲突,又无官方交往,但允许民间进行边境贸易的特殊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宝元年(974),辽向宋致书言:“两朝初无嫌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修哉”,表达了修好意愿。从此,两朝之间互相遣使往来,建立起正式的

  • 范仲淹替有罪大臣说情,富弼想不通,后来心服:范仲淹,圣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范仲淹,富弼,宰相,宋仁宗,皇上,吕夷简

    范仲淹是文武全才,他在陕西做边帅时,抗击西夏多年,很得人心,后来接替吕夷简当了宰相,很得宋仁宗信任。但范仲淹很有谋略,处理政务有他自己的特点。从下面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斑。在他担任宰相时期,宋朝因为连年对西夏战争,又对契丹增加了贡奉,朝廷国库空虚,对老百姓征敛更加繁重,以便引发多地叛乱。有的地方官员

  • 北宋富弼:30岁才结婚,人称北宋最帅女婿,背后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富弼,范仲淹,宰相,宋仁宗,吕夷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代词人晏殊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十四岁考取功名,仕途顺风顺水,如此传奇的人物,他的女婿也注定不平凡。富弼,就是那位不平凡的女婿。一代名相:富弼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对富弼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刻画,他端庄儒雅,丰神俊朗,一度让观众们对富弼这一角色十分喜爱,亲切的称呼他为“

  • 看富弼如何立足朝堂,得到宋仁宗赏识,赈灾得当成为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仁宗,富弼,宰相,范仲淹

    《议富弼配享状》中曾有言道:“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如这段文字中所评价的那样,富弼绝对是一位真正忠君爱国的国家栋梁。自从他进入朝堂为官之后,他便兢兢业业地为国家服务,先后历经过三任皇帝,可谓是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所幸

  • 宋代宰相富弼写字条走后门,因字迹漂亮被保留,后来卖了462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富弼,宰相,范仲淹,宋仁宗,清官

    宋朝某宰相认为自己“写了字条打算走后门”一事难以启齿,并嘱咐别人阅后即焚,岂料对方忘了损毁而流传至今,成为卖了“462万”的宝贵文化财富!被拍卖出高价的《儿子帖》,字迹优美内容有趣这封“走后门”的书信被我们现代人称之为《儿子帖》,曾和宋代其他珍贵文物一起流失在海外,直到1996年才回归国土。2005

  • 《千家诗》76《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夏日登车盖亭,千家诗,王维,蔡确,处士

    夏日登车盖亭蔡确(北宋)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译文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注释⑴车盖亭:在湖北安陆西北。⑵书:蔡确诗有“卧展柴桑处士诗”

  • 结党营宋(二六)元丰改制后,宋神宗为什么让次相蔡确主宰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蔡确,元丰,宰相,宋朝,唐朝,宋神宗,结党营,王安石

    宋神宗时期的变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熙宁年间王安石牵头的熙宁变法,另一个便是在元丰年间他自己主导的元丰改制。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为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在这次改制中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改制后拜

  • 宋代宰相韩缜,史书上没留下功绩,文坛上留下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韩缜,宰相,宋神宗,史书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上的好诗词璨若星河,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诗人都非常了不起。只不过,网友们对很多古代诗人不太熟悉,缺乏了解的机会。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朋友们聊聊宋代宰相韩缜,史书上没留下功绩,文坛上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先来看看韩缜的家庭出身。就算环顾整

  • 【地图科普】补绘北宋吕大防《长安图》

    历史解密编辑:古地图数字博物馆标签:石刻,补绘,诗人,宋朝,唐朝,吕大防,长安图,王树声,地图科普,唐宋八大家

    王树声团队所补绘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局部,不含题记)。图最上部的“补绘宋吕大防长安图”九个字为吴良镛先生题写。图中深色部分为遗存的原碑残片和拓片,浅色部分为补绘内容。图的最下部为城外的山水。资料照片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面积达84平方千米,比同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