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皇帝都不倒的曹皇后,是如何做到

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皇帝都不倒的曹皇后,是如何做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927 更新时间:2024/1/20 20:39:29

北宋宋仁宗赵祯,天性仁厚,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在他40余年执政期间,宋朝国力达到最盛,后世称“仁宗盛治”,被誉为宋代最伟大的皇帝。作为成功皇帝背后的女人,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真的只是宋仁宗的花瓶?不,她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而不倒,谥号慈圣光献皇后,她就是活着的传奇,她是曹女王!

上图_慈圣光献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

一、曹小姐:出身名门,二婚成谜

曹小姐,其名不详,出自声名赫赫的“真定曹氏”,祖父是先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当时名将曹彬;弟弟名曹佾,更是了不得,乃是戏文里“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手持笏板”的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曹国舅”。作为大宋开国武将世家的嫡女,《宋史》说她“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颜值即正义,史书怎么没说曹小姐的长相呢?“貌丑不至惑君”绝对是骗鬼,但颜值不是天仙,也是事实。

曹小姐的人生中绝对不存在屌丝的逆袭,她就是那种生在人生终点的那种女王!宋仁宗第一任皇后—郭皇后,因肆意妄为、殴伤皇帝被废黜后,18岁的曹小姐奉诏入宫,19岁被封为皇后。这里必须要八卦一下:宋仁宗时,律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15岁、女13岁,曹小姐作为名门嫡女,18岁前未成亲的可能性极小,那么成亲退婚的可能性极大!当然北宋女子二婚并不少见,曹皇后的婆婆刘太后就是二婚!虽然曹小姐的二婚传闻愈传愈广,但二婚反增加了其神秘色彩。

上图_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

二、曹皇后:什么是真正的宫斗!

宫斗,是一群花枝招展、如孔雀开屏的后宫女人们在战斗吗?如果你点头,那《甄嬛传》狭隘了你!和三宫六院斗,和朝堂上的老狐狸斗法,更和皇帝切磋,这才宫斗的形而上学!

1、曹皇后VS张贵妃:让你一手一脚宋仁宗除郭、曹两位皇后外,有名的妃子就有张贵妃、苗贵妃、周贵妃、杨贵妃、冯贵妃。曹皇后执掌后宫后,最大的对手就是张贵妃,因为她“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仁宗最为专宠,甚至死后追封“温成皇后”。

张贵妃多次吹仁宗皇帝的枕头风,欲让才能浅薄的大伯张佐当上宣慰使的高官,以此争夺后位。此时曹皇后还未出手,便已经恨恨的戳了开封府包大人的马蜂窝,刚正不阿的包大人的回答:在金殿之上,用唾沫星子狠狠喷了皇帝一脸!

张贵妃有次向宋仁宗假借皇后的华盖出行,仁宗让她自己讨要,曹皇后不动声色的给了,结果仁宗把张贵妃狠狠骂了一顿。因为,贵妃用皇后的华盖,是僭越礼法,是大罪!真当八贤王赵德芳抱的王金锏、天波府佘老太君持的龙头拐杖、开封府包龙图抬的龙头铡都是摆设不成!

上图_刘娥(968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

2、曹皇后VS刘太后:《论皇后的自我修养》如果有幸采访宋仁宗他为何这么优秀,他大概回答:我有一个好妈妈。仁宗的这位妈妈便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刘娥刘太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垂帘听政的太后,与汉朝吕太后、唐朝武则天并称,史称赞“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刘太后权势熏天,群臣和皇帝受其压迫也是事实,此后反对后宫干政已是主流。

从刘太后这位上届宫斗冠军身上,曹皇后深刻了领悟了《论皇后的自我修养》。为避免外戚乱政,曹皇后严格约束家人,不许家人担任要职;为鼓励农桑,曹皇后亲身在皇宫内院种植庄稼、养蚕缫丝;为夫妻共同话题,曹皇后擅长一手仁宗最爱的飞白书;为威震后宫,庆历八年宫中作乱时,曹皇后临危不惧,有勇有谋,以兵法平定叛乱,令皇帝及后妃们敬服。于老百姓处言,她鼓励农桑、母仪天下;于前朝阁臣处言,她谨慎谏言、不干朝政;于皇帝处言,她严律母家、调理六宫,她不是一位好皇后,谁是呢?

曹女王是一名事业成功的著名皇后,但在孤寂的皇宫中,真的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事业吗?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上图_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

三、曹太后垂帘听政皇家童话

1、慈寿宫VS紫宸殿1063年仁宗病故后,曹皇后与韩琦等大臣一起拥立养子英宗赵宗实灵前继位,尊封曹太后,居慈寿宫。四月一日英宗终于得偿所愿坐上龙椅,但是四月八日皇帝病了。是的,皇帝病了,所以请曹太后垂帘听政!这剧情狗血的邪乎,让我们扒一扒其中的大八卦。《宋史》写赵宗实原名赵曙,是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四岁被过继给仁宗,七岁被仁宗送回老家,最终三十岁时被无子的宋仁宗封为太子。

此时,紫宸殿里站立两旁的韩琦、欧阳修、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诸多名臣,皆是仁宗、曹皇后的旧臣;曹太后和赵宗实这对帝后之间半毛钱的亲情都没有,况且传国玉玺还是曹太后手中。赵宗实被曹太后拥立为皇帝,先天弱了一头,为了皇位,赵宗实出了第一招: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曹太后见此,只是哂然一笑,见招拆招,垂帘就垂帘,但是我就不干政,传国玉玺照拿不误。一来二去,慈寿宫、紫宸殿之间嫌隙渐生,不和的消息传遍天下。韩琦和欧阳修等宰相在从中斡旋打补丁,一年后,曹太后听取韩琦谏言,还政于朝,赵宗实的病立马就好了,这才有了《宋史》说“晨昏定省”“母慈子孝”!

上图_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2、“濮议”之争,曲折离奇赵宗实亲政后,身份不野了,心野了,路子更野!古人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赵宗实不认仁宗当父亲,曹太后当母亲,要认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濮议”事件。

曹太后怒了:先前赵宗实的太子身份还是她争来的,皇位更是她给的,结果现在赵宗实转眼就不认爹娘,竟然妄想追封赵允让为皇帝,任氏为皇后,真是白眼狼!从礼法处说,赵曙被果既给仁宗,继承了老赵家的天下,就应该给仁宗当儿子,传承香火,司马光、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坚决反对;从人情处论,濮王是亲爸爸,哪有儿子出息了,不认亲爸爸,却认作叔叔的道理?韩琦、欧阳修等支持新皇帝。曹太后坚决不同意赵宗实痴人说梦,但仁宗已逝,大势在新皇帝那里!“濮议”事件争论不休,反复拉锯,整整持续了十八个月之久。《续资治通鉴》说曹太后最后下旨:父赵允让为皇,母任氏为后!赵宗实立马借坡下驴,只认亲,不追封父母,但是修皇陵、立太庙。

有传闻曹太后是被韩琦、欧阳修使手段劝酒,酒醉后被赵宗实诓骗,误签了手书。曹太后说:我跌倒一次不打紧,笑到最后的才是大赢家,我就是那个最后的赢家!

不省心的英宗在风雨飘摇中坐了四年的龙椅后,去阴间矢志不渝的演绎那没完没了的“皇考、皇叔”的伦理苦情剧,而拍案坐堂的正是升任阎罗王的包青天,大约“濮议”的确错了。

上图_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

四、曹太皇太后:匡扶社稷庇佑忠臣

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继位,尊曹皇后为曹太皇太后,居庆寿宫。曹女王以为不亲的养子已经够闹心,岂料孙子是一个更闹心的熊孩子,战斗仍未止歇。

1、双后哭皇,止息变法当时北宋面临的土地兼并、冗兵、冗官、冗费等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动摇国本。王安石上书“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天”,神宗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人称“拗相公”的王安石任用奸佞之臣,把所有反对他的仁宗朝代的贤臣名相全都撵出开封!最好的政策,遇上最坏的执行者,结果会怎样呢?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走味的变法没有实现“国富强兵”的改革目的,反而使得天下百业凋敝、流离失所。郑侠冒死进献《流民图》,画出一个新法下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涂炭人间,只为告诉满怀热血的小年轻皇帝:你被骗了!神宗皇帝看罢,睚眦欲裂,大呼上当!

此时曹太皇太后使出了“杀手锏”:当朝太皇太后、太后联手向神宗哭诉“安石误天下”,老赵家不仅没有赚到银子,干活的伙计都被辞了,家业要给王安石败光了!满怀热血的神宗皇帝原地爆了,为了变法,皇帝不惧怕百姓反对,不惧怕百官反对,却惧怕唯二的亲人反对,难道真要做孤家寡人嘛!但是神宗皇帝此时骑虎难下,总不能自打自己脸面吧?最后君臣离心,王安石两次罢相,变法大业反反复复,最终被废。

上图_苏轼(1037年—1101年),世称苏东坡

2、最后的热血燃起:拯救苏学士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大文豪苏轼永远是一个大角儿!他多次在诗中针砭时政,三次上书反对变法而下被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改革派的李定、舒禀主张处死苏轼这只鸡,来儆那些反对变法的猴,哪管“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老黄历。整个大宋都想救而不能救这个可敬可爱的傻子,苏轼说:四川人从来不怕死!病重的曹太皇太后燃起此生最后的斗志,死前谏言宋仁宗说“苏轼兄弟是赵氏子孙的宰相”请求赦免苏轼的死罪,宋神宗最终赦免了苏轼。

若无曹女王的一言九鼎的搭救之恩,岂有后来东坡先生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等传颂千年的不朽诗篇!

结语

你只看到:她败贵妃,谏仁宗,压神宗,哭神宗。

你未看到:她理后宫,辅君王,正名分,扶社稷。

生命不息,斗争不止,正是曹女王的一生,壮哉!快哉!

文:姚约之

参考资料:

[1]元脱脱《宋史》

[2]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3]林语堂《苏东坡传》1947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辟谣:宋英宗曾在仁宗宫廷三进两出?并没有,不要被电视剧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皇帝,宋英宗,曹皇后,宋仁宗,中国传统音乐

    随着宋朝宫廷剧的火热,经常在剧中露脸的几位赵官家,也被很多观众所熟悉,比如喜欢二婚女搞修真的恋爱脑宋真宗,比如妻妾成群还生不出儿子被迫过继的宋仁宗,还有那个过继给仁宗却闹濮议尊崇亲爹的宋英宗等等。关于宋英宗赵曙,不了解古代宗法制度的现代人,有不少对他报以同情,觉得他实在是太惨了,只能认堂叔当爹,自己

  • 结党营宋(三章)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赵祯,皇帝,宋英宗,赵宗实,曹太后,宋仁宗,结党营宋,慈圣光献皇后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权更迭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新皇帝无法亲政,出现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新皇帝年幼无法执政而导致的。但宋英宗赵宗实即位的情况却令人不解,他即位时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人了,不可能没有执政的能力。然而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内依旧无法亲政,反而以称病

  • 要不是范镇和司马光两位大臣,宋英宗还未必能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爆炸知识扒标签:仁宗,皇帝,唐朝,司马光,宋英宗,散文家,王安石,官宦世家,范镇(北宋)

    一般来说,后宫嫔妃与前朝大臣之间很少会产生什么交集。不过恰恰就在宋仁宗统治末期与宋英宗的统治初期发生了这么两件大事,让反变法派干将们在仁宗的皇后曹氏与英宗的皇后高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件事一是仁宗立储,二是英宗濮议,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仁宗一生好色,耕耘不辍,留下了十几个儿女,皇子却只有三

  • 宋英宗心酸的一生,两次入宫当备胎,临终前还被逼着书写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赵祯,曹皇后,遗诏

    北宋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063年4月30日)夜里,宋仁宗赵祯突然驾崩。曹皇后痛哭一场后,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阻止了想要出宫报丧的内侍,并悄悄派人去召韩琦等重臣天亮后入宫,共同商量由谁来继承皇位,此后不久,赵曙就被召入了宫中。赵曙进宫后,听闻众人的意思,大惊失色连忙说“我不敢做,我不敢做”,说罢转

  • 北宋钱币系列之,宋英宗,宋神宗时期的铸币

    历史解密编辑:周周说收藏标签:宋英宗,宋神宗,重宝,通宝

    公元1056年嘉祐年间,真宗铸行嘉祐元宝和通宝钱,直读或旋读,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体,嘉祐元宝旋读楷书和篆书,目前普品市价3左右,美品5以上,嘉祐通宝直读楷书和篆书,普品市价3左右,美品5以上,嘉祐元宝楷书和篆书美制版,普品市价20左右,美品30以上,嘉祐通宝篆书母钱,普品400左右,美品600以上,

  • 宋英宗继承宋仁宗遗产,却又不认宋仁宗为爹,怎么还被认为孝子?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宋英宗,宋仁宗,赵恒,韩琦,欧阳修

    宋英宗赵曙是宋仁宗的养子,他在位的短短四年间,主要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跟嫡母皇太后曹氏母子失和,闹得不可开交;第二件事为了给生父濮王赵允让争一个名分,跟大臣们斗了十八个月,史称“濮议之争”。按照古代礼法,赵曙被过继给宋仁宗为子,就应该跟生父赵允让割断了亲情。他与曹太后的失和,以及追认赵允让为“皇考”

  • 宋英宗驾崩前被迫写遗诏,用尽力气写7字,宰相却说:不明确重写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遗诏,宰相,皇位,皇帝,韩琦,宋英宗,宋仁宗

    自古以来,每一个群体都会有一个身为领头羊的统领者。从一个部落选举出首领再到一个国家选出一位君主,这样的体制承袭了世世代代。那至高无上的宝座,是无数人所梦寐以求的。而可以登上那至尊之位的人,则以“天子”二字冠冕。何谓天子,是指居苍天之下,位居云端,众生之上的人。历朝历代,被无数人觊觎的皇位总是引起无休

  • 福康公主重生记(2):此十三哥非彼十三哥,更换宋英宗进行时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宋英宗,福康公主,西夏,曹皇后,仁宗

    重生的沂国公主、即福康公主赵予宁,最近都有些心烦。她心烦两件事,第一件是自从她和李玮退婚,爹爹仁宗和姐姐苗贤妃,就在物色新驸马的事上没消停过;第二件就是怎么让爹爹另外选宗室子过继,而不选英宗赵宗实。要解决这两件事,对学渣赵予宁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赵予宁看看身边的人,不管是亲信内侍梁怀吉、张承照,还

  • 宋英宗受尽仁宗冷眼,终成精神病患者,登基后就立生父为皇考

    历史解密编辑:陈味小厨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仁宗,宰相,司马光

    嘉祐元年春天,正在和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的宋仁宗毫无征兆的吐了一口老血,随即开始浑身抽搐,经过太医鉴定,宋仁宗患病了,而且很严重,没有多少时间让他折腾了,大宋的文武百官们十分担心,倒不是考虑宋仁宗的身体,毕竟老赵家的皇帝向来不怎么长寿,宋仁宗活到这个年纪了,也应该知足了,他们担心的是,直到现在为止,

  • 备胎不能成为负义寡情的借口,宋英宗并不是宋仁宗赵祯唯一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赵祯,皇帝,备胎,宋英宗,宋仁宗,中国传统音乐

    友情提醒:本文大约有三千五百字。老好人宋仁宗赵祯的三个儿子都夭折,没人继承皇位,就选择了堂侄子赵宗实为嗣子,来继承皇位。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过继子是不能再尊崇本生的,但是宋英宗在继位满两年后,不顾念嗣父仁宗对他的爱继之心,悍然不顾的发起濮议事件,为了追尊生父而大肆折腾直到他死亡之前。宗法制度下的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