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娃娃一语道破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娃娃一语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3/12/11 2:33:51

记得有学者曾经说过,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之为科技黑箱的时代,虽然每个人用着最牛的科技,但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了解科技的原理。就好像每一个人都会用电话,但并不是每个人知道电话的原理。

同样的,对于一些我们日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我们非常熟悉,但还真不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来的。例如,平时我们去购物的时候经常说口头禅,去买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为去购物的时候一定要说买东西呢?为什么不能说南北呢?一个小小的疑问足以难倒一大部分人,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过去朱熹先生就拿这个问过自己的学生,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呢?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购物的经历,而且每一个人把购物都说成买东西,这绝对是全国统一的,唯一不同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中都是博大精深,但又能够清晰表达的。正如曾仕强老师所说,当西方的自行车传进来的时候,我们立刻能够组织语言,曰脚踏车。简简单单三个字,直接具体明了的讲述了此物的用法和含义。

但比较诡异的是,购物的时候无法具体描绘到底要买什么,结果我们的文字里面居然以买东西来形容包罗一切。东西是两个方位,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天地之间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何购物的时候只需要购买一半呢?

所以,一个简简单单的东西背后包含了很多内容,相信很多现代人都不能弄清楚。其实,不仅仅现代人搞不明白,就连古代人甚至是大哲学家朱熹也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还专门以此问来考问学生。

据说,当时朱熹正在教学生上课,但不知何时突然课堂里面走出一个挎着篮子的女子,结果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甚至还有人盯着那小娘子,完全忘记了先生还在教书上课。

眼看着课堂的氛围被打扰,所以朱熹也就没有强迫大家继续讲课文,干脆就顺势而为借此大家提问。朱熹问道,你们看见了那个女子手里提着个篮子,那么这个篮子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也许在现代社会,老师如此提问会被认为是嬉戏课堂,但是当年朱熹可是讲究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就是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人能够顿悟。

学生们立刻领悟了先生的意思,所以大家都纷纷发散思维,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声音最大,直接喊出她肯定是去买东西的。

本来这个话题很简单,讨论到这里就没话题了,但朱熹突然接着问到,那么为什么他一定要去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这个词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懵了,原本热闹的课堂变得鸦雀无声,无一人能够回答。就连朱熹先生也都开始自己思考,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众人冥思苦想之际,有一个十岁的孩童,突然颤颤巍巍的举起了手。大家还以为小家伙要上厕所了,但没有想到这小家伙站出来说,先生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朱熹当时很好奇,而且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于是就让小家伙站起来回答。只见这小家伙说到,所谓的买东西,其实并不是指某一具体事物,而是指的方位。而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而中间则属土。

而一个篮子是属于木的,所以它遇到火必然会被燃烧,遇到水土必然会泄露,所以唯有木和金能够被接纳。因此,去市场购物的时候就变成了买东西而不是南北或者中。

小孩一番言论立刻引起了全场人的掌声,连朱熹都不由得摸了摸胡子,连声说好。

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朱熹先生与小孩的问答似乎完美的解决了我们的疑问,所谓的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那么问题来了,买东西真的是这么一个说法吗?

首先得说明一点,关于朱熹与小孩的问答,其实在崇祯年间有另一个版本。据清朝文献记载,一次,崇祯皇帝当时在讨论的时候曾经问到了市价,结果刚好说到了买东西,没事就顺势问出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南北。结果大臣周延儒就给出了以上的回答,不过他的观点略有不同,南北为水火,水火不能相容,所以只能买东西。

但很明显,这些记载和传说其实都是牵强附会,根本不能论证其真实性。百家讲坛教授于赓哲老师就曾经引经据典,专门说过这件事情。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中期的时候,才出现了买东西的这一说法,之前一直都没有这一概念。那么这一概念又是怎么来的呢?目前历史学界没有定论,但是有不少的文献可以给出论证。例如,其中有一种记载就提出,当时中国的文字强调一种省略方式,例如一年分四季,但我们从来都只是提春秋。所以方位有东南西北中,让我们一概而论之都称之为东西。

所以,购买物品没有明确定义,就需要一个很大的概念来包容,而最大的概念莫过于五个方位。于是买东西就应运而生。

不过,更多的学者认为另一种记载更为靠谱,这个记载就提出,因为当时国内外的贸易发达,尤其是与东西二洋的交易频繁。因此,与东洋和西洋的交易就变成了购物的代名词,这就变出了买东西的说法。

因此,买东西这一说法的由来,要么是春秋式的语言特色,要么就是东西二洋的交易传统。至于说网上那些指出,所谓买东西就是东是买马,西式买鞍那种东西二市的结合,纯粹是瞎说。

至于说朱熹先生与十岁孩童的论答,恐怕也只是民间故事而已,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格物致知的理学的体现吧。

标签: 朱熹理学崇祯周延儒曾仕强

更多文章

  • 郭园兰:朱熹“克己”诠释思想的内涵、践履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儒家,孔子,道学

    《朱子语类》内容摘要:《论语》“克己”是儒学重要命题,自孔子提出后,诠释不断,意见纷纭。朱熹对此十分重视,为“克己”作了理学化的诠释,训“克”为“胜”,释“己”为“身之私欲”,从而将表示外在形躯的“身”与表达内在意念的“欲”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指出“身之私欲”包括气禀之私、人我之私、耳目口鼻之欲等内涵

  • 纪录片|《朱熹》四集全视频

    历史解密编辑:李子说标签:朱熹,儒家,儒学,后世,白鹿洞

    提示:戳上方蓝字 「李子说」关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朱熹》,历时五年精心制作完成,摄制组行程十几万千米,几乎走遍了朱熹生前所有重要活动地点,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进行了精心拍摄。本纪录片充分运用多维度航拍、移轴摄影、水下摄影、三维动画、虚拟影

  • 王磊:王阳明“误读”朱熹格物论之重思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性理,穷理,王守仁,黄宗羲,王阳明,格物论,中国篮球,中国职业运动联盟,王磊(篮球运动员)

    摘要:王阳明批评朱熹格物论“析‘心’与‘理’而为二”是否为误读,可谓众说纷纭。朱熹既然强调“心具众理”且“万理具足”,则即心求理应属可行,且足够穷尽世间万理,但他却要求学者一定去即物穷理,似有自相矛盾、心理为二之嫌。然而,朱熹的即物穷理实有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两个隐微前提。心中性理

  • 朱熹:秋风萧爽天气凉,朗朗书声润心房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朱熹,朗朗,萧爽,诗作,自怜

    写秋的诗句很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大部分诗句里的秋天,萧瑟肃杀又带几分寂寥,而朱熹笔下的秋天却别有情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如果说同为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秋声

  •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朱熹,范仲淹,学说,哲学,儒学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什么,是世界范围使用最广的英语吗?在笔者看来,最美当是汉语,悠悠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的奥妙也非同一般。很多人身处汉语环境之下,对其的感知往往很浅薄,有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疑惑。加之汉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配上其本身的表意性质,使得汉语博大精深。仅仅是一个“买东西”

  • 文史宴讲坛:苏轼诞辰,谈一谈苏轼的儒学成就,不在朱熹之下。今晚八点,嘉宾凌空子,抽奖赠书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茶,苏轼,朱熹,儒学,诞辰,凌空子,齐特琴,古典乐,文史宴讲坛

    今日适逢苏东坡阳历诞辰,应用户朋友们要求,今晚八点大司马特邀儒学学者凌空子(班布尔汗兄可能也会参加)对谈苏轼的儒学成就,仅将苏轼视为文苑之臣是对他的矮化。欢迎大家收听,也可就相关方面提问。今晚也抽奖赠书,一二三等奖设置如下:一等奖:世界的四个部分二等奖:东汉兴衰史(上下册)三等奖:《世说新语》美学研

  • 五家一邻,五邻一里,朱熹后人隐居古村,建房讲风水,邻里分高低

    历史解密编辑:安静的翻阅标签:朱熹,古村,祠堂,风水,宅院,上岳村,邻里,宋朝,艺术家

    佛冈岳山,以前山上种满了沙糖桔,村里老人叫它“对面山”,岳山脚下有上岳村和下岳村,在北江一带颇有名气。南宋大理寺评事孙朱文焕在北江抗击元军牺牲后,其后人最终落脚于上岳村,朱文焕是宋朝理学家朱熹第六代子孙,《朱氏族谱》记载,朱氏七代两兄弟分家,朱朝瑞居在上岳村,曾孙就是朴山朱公,朱连瑞以后人则居住在下

  • 朱熹为什么要整一个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熹,唐仲友,苏轼,宋孝宗,齐东野语,夷坚志

    岳飞之子岳霖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刚接任浙东提刑,他就要审问一个妓女。她叫严蕊,乃台州官妓“行首”(花魁),色艺双绝,作得一手好词。此前,严蕊被巡行台州的朱熹投入监牢,遭遇刑讯逼供,只为查清她与台州知州唐仲友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岳霖到台州后,严蕊向他诉说冤屈,满怀悲情,吟唱了一阕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

  • 高 伟 | 朱熹人欲思想在日本近世的误读 ——以古学派对“无欲说”的批判为线索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朱熹,儒家,朱子学,宋儒,程朱

    【作者简介】高伟,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会员。曾在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担任来访研究员与客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日本思想史、中日比较文化。目前致力于探索中国儒学与道教思想在日本的容受与演变,东亚视域下日本的神话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熹,他被人污名太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醒着先生的书斋标签:朱熹,王淮,宰相,宋明,严蕊,宋朝,唐仲友,宋孝宗,官宦世家

    事实一:理学大师、钦差大臣朱熹巡视台州时,听说知州唐仲友与官妓严蕊关系暧昧,为了肃清官场风气,查办唐知州,他对严蕊百般拷打。严蕊为了保护情人唐仲友,宁死不屈,拒不承认,并留下一首千古佳作:“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