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狄青要造反!皇帝:有何凭证?大臣:他家狗的头上长了龙角

大臣:狄青要造反!皇帝:有何凭证?大臣:他家狗的头上长了龙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3384 更新时间:2024/2/19 23:49:05

宋代是个极端“重文轻武”的王朝,武将在社会上地位极低,经常要受文官的制约、嘲笑和诋毁。在文官们看来,武官就是不能身居高位,一旦让他们得势,就会像五代十国那些骄兵悍将一样,热衷于用武力颠覆政权。毕竟,大宋王朝就是通过武将政变而建立的。所以在宋朝,众多有才能的武将惨遭文官们的排挤和陷害,从而终生郁郁不得志。而其中的典型,就是北宋中期的名将——狄青

狄青早年事迹不详,但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安分青年,打架斗殴的事自然少不了。后来,他不知犯了什么案子,被抓到京城审理,最终被刺上耻辱的标记,被送往边境充军。虽然狄青是被迫从军,但在军队中,好勇斗狠又足智多谋的他却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苦心练武,加上原本的一身功夫,很快从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以精湛的骑射武艺羡煞旁人。不久后,狄青就被选为天子宿卫,成为拱卫皇宫的一名卫士。

宝元元年(1038),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与北宋分庭抗礼。于是,狄青被派往西北前线,成为一名低级军官。在与党项人的作战中,智勇双全的狄青多次立功,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同辈,还带领宋军攻克了西夏的战略要地——金汤城。听闻狄青的勇猛事迹,宋仁宗还专门派人给他画了张像,想亲眼看看这位勇士的威猛形象。

得到了帝王的赏识,狄青从此平步青云,他连续获得晋升,成为首都禁军的统帅。对于狄青的快速升迁,文官们又嫉又恨,于是想法设法地侮辱他、排斥他。在民间,军人被称为“赤佬”。狄青在京城当官,他的文官同僚们经常将其成为“赤枢”,也就是“赤佬枢密使”。有时,文官们甚至不顾斯文,当面称呼狄青为赤佬。对此,气量颇大的狄青并不与腐儒们计较,在他看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有被人认可的一天。

西北的党项刚刚消停,南边的少数民族又发动叛乱。一个叫侬智高的南蛮首领举兵造反,攻破了宋朝的南宁,并建立所谓大南国。从来平静的南疆发生大战,往日里高谈阔论的文官们仿佛突然成了哑巴,在皇帝面前支支吾吾,连一个计策都说不出。而侬智高呢?他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打到岭南重地——广州城下,失利的战报如雪片般涌入京师。

在国家危难之际,狄青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热血,他主动请缨,要求讨伐叛贼,收复国土。宋仁宗见文臣们如此无用,于是同意了狄青的请求。狄青到达前线后,立即处死了三十多位临阵脱逃的猛将。随后,狄青重新编组部队,并派游骑兵收集叛军的情报。在一切准备得当后,狄青立即向敌方进军。在狄青面前,骄横的侬智高连一点便宜都占不到。战场上,狄青指挥骑兵从两翼包抄侬智高的步兵,刀砍箭射,很快将叛军杀得大败,各级首领57人当场被擒,侬智高只能带着少数亲信逃入大理国。

之后,狄青追击残敌,重新收复了南宁城。而大理国惧怕宋朝攻击自己,于是杀死侬智高,主动将其人头献给宋廷,一场叛乱就这样被狄青镇压了。

狄青回京后,宋仁宗决定给予他以厚赏。他一时激动,打算提拔狄青为枢密使。对此,宰相庞籍却不乐意了。庞太师向皇帝上书:“狄青本来是个大头兵,让他做枢密副使已经不错了,怎么能让他做枢密正使?如果他未来再立大功,那岂不是要封他为王?”宋仁宗一听,觉得有理,于是给了狄青一堆虚衔,具体官位并没有上升。为了抚慰狄青,宋仁宗还专门送了他一栋别墅。

在枢密院,狄青原以为自己能受到其他同僚的尊重,毕竟自己刚刚立下大功。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一系列污蔑和诋毁却如洪水一般涌向自己。有个叫王臣的大臣,他原本是狄青的下属,却一直不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一天,王尧臣阴阳怪气地对狄青说:“狄相公,您今天气色真好,脸上的刺字都更加鲜亮了!”对此,狄青只是冷冷地说:“你喜欢吗?我送你一行如何?”

此外,文官们还天天在宋仁宗面前弹劾狄青,说他一定会造反。例如文官刘敞,就将狄青和篡唐的朱温联系在一起,说狄家宅院夜里总是发出奇光,这种亮光和朱温篡位前的情景相似。其实,当时狄青不过是在烧纸钱,祭奠先人。又有一次,京城发大水,狄青携家人到高处避水。事后就有人表示,他看到狄青穿着一身黄袄登上大殿,肯定是图谋不轨。

更搞笑的是,还有人宣称狄家的狗头上长出了龙角,是天象恶变,昭示狄青要造反。还有人说,狄青身上都是黑的,唯独只有脸是白的,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他迟早会像太祖一样,搞陈桥兵变。在流言蜚语的打击下,狄青最终“颠倒于廷臣之笔舌”,被打发到地方为官。即便如此,当权者仍对狄青不放心,每隔两个月就派宦官来“探望”。据这些宦官透露,狄青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最终,这位铁骨铮铮的勇士最终挡不住悲愤的侵袭,郁闷而死,时年50岁。宋仁宗听闻狄青去世,大为悲伤,特为其废朝二日。

对于狄青的遭遇,后世都十分同情。为了纪念他,民间出现了许多以他为主角的戏曲评话,让他的英雄故事千古传言,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北宋朝廷呢?有狄青这样的良将却不知任用,最终向“武备废弛”的深渊不断滑落,最终耻辱地灭亡在女真人的手上,酿成了惨烈的靖康之耻。

标签: 狄青宋仁宗皇帝宦官朱温

更多文章

  • 宋朝崇文抑武使狄青担任枢密使颇受非议,外放后抑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仁宗,宋朝,枢密使

    狄青是北宋的名将,并一度担任枢密使,但是最终却抑郁而亡。狄青的悲剧在于宋朝“抑武崇文”的国策,使得整个社会乃至于官场从来就对武将有非议,所以就有宰执几乎从来没有从武将中选的惯例。而狄青的枢密使自然是众矢之的。官场的排挤让狄青郁郁不得志,抑郁成疾,终病死于任上。狄青的功绩狄青(1008年——1057年

  • 宋朝的武将有多惨?狄青与包拯齐名,素有武曲星之美誉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狄青,包拯,宋朝,皇帝,宋军,宋仁宗,武曲星,中国传统音乐

    说起包拯,那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说起狄青,认识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他也是宋朝的名将地位不输卫青霍去病,但是为何这位将领却很少被世人知晓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生活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他的光辉已经被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掩盖了?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英雄狄青的悲剧命运。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

  • 狄青的功劳不在岳飞之下,为何他担任枢密使时,遭到无数文官围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狄青,岳飞,枢密使,宋仁宗,宰相,宦官

    狄青在宋仁宗时期,一路高升为枢密使,这本身就犯了大忌。这就好比五代后周时期,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样危险。你说宋朝的文人们能不亢奋吗?当然要把所有口水都喷在狄青身上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哪怕狄青什么都没做错,单凭他坐上了枢密使的宝座,那他就活该被人骂死。一、枢密使是干嘛的?为何这么重要?唐朝中

  • 从罪囚到军方第一人——北宋铜面将军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狄青,韩琦,宋军,宋仁宗,西夏,范仲淹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汾州西河人。汾州地处河东,西临西夏,北接辽国,民风彪悍尚武,所以狄青从小就弓马娴熟。十几岁时与人打架被官府逮捕入狱,不仅“黥面”(在罪犯脸上刺字)、注销户籍,还被发配到汴京充军。狄青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骑兵,后被选为散直。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朝廷选拔禁军充实边军,狄青被任命

  • 一代儒臣欧阳修,为何两次陷入家庭丑闻,又“陷害”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狄青,皇帝,秦桧,唐朝,欧阳修,宋神宗,宋仁宗,散文家,科学家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代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是出自欧阳修门下,因为他喜欢提拔青年才俊,所以被誉为千古伯乐。可是这么一位在朝堂上、文学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臣,却曾因与外甥女有染的绯闻而遭到贬黜,晚年又传出与儿媳间关系暧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01.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的传闻欧阳修有个妹妹

  • 欧阳修是北宋名臣,为何却陷害名将,将狄青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宋太祖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与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将确实并不多,狄青算是比较出名的将领。然而,战功卓著的狄青却被人陷害,最后郁郁而终。陷害狄青的人并不是秦桧那样的奸臣,而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欧阳修!欧阳修堪称是忠臣,狄青也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么忠臣为何要陷害忠臣呢?一、

  • 一代名臣欧阳修素来爱惜人才,为何要弹劾名将狄青?实情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李元昊,司马光

    嫉贤妒能,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当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总会心里不舒服,甚至还会对这些人心生厌恶,以至于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当我们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遏制,因为嫉妒心理会让我们比任何不幸的人都要痛苦,如果这种消极的心理得不到适当的发泄,会让我们长期处在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久而久之,

  • 名将狄青被文人侮辱,他忍了,又被歌女嘲笑,狄青这样报复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狄青,韩琦,宋仁宗,范仲淹,宋太祖,宰相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相对容易,也担心有朝一日某个大将来一出“黄袍加身”,所以他登基后马上搞了“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兵权是功臣赵普出的主意,赵普也因此成为宋初首位实权宰相。宋朝的重文轻武有利有弊。别的不说,将领的权力被剥夺到最小,地位也一落千丈,造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低下。所以北宋后来长期受北方邻居欺负

  • 全史人物评鉴-狄青 字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狄青,西夏,韩琦,汉臣,宋朝,宋仁宗,范仲淹,全史人物评鉴

    狄青字汉臣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

  •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刘雨爱打篮球标签:狄青,包拯,诗人,欧阳修,宋仁宗,弦乐器,民族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公元1038年,30岁狄青率领部队,悄悄绕过西夏前锋,在他们的粮草库里放了一把火。烈火熊熊燃烧,烧掉了西夏军的储备粮,也烧掉了他们的胆量。狄青大获全胜。他俘获敌军士兵500余人,还收缴2000多顶帐篷。宋仁宗欣喜若狂。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