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阳修陷害过名将狄青,致其死亡吗?

欧阳修陷害过名将狄青,致其死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4/2/19 23:49:09

说到陷害忠良,最著名的要数秦桧了,要说欧阳修这样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士人表率,也干过这么龌龊的勾当,你一定会问:真的吗?怎么回事?欧阳修确实曾经连打三份报告,状告当时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枢密使)狄青,导致狄青被降职外放,最后郁郁而终。

狄青,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出身贫寒,小时候在家里,因为与乡人发生冲突伤了人,被判刺字充军,就是《水浒传》里林冲、武松都受过的那种刑罚。狄青的运气不错,一是配的地方好,被发配到京师,一个机会多多的地方;二是配的单位好、职业好,直接进了禁军的精锐部队,磨炼出一身本领;三是机会好,正赶上西夏李元昊称帝,不断在边境骚扰,朝廷选拔优秀人才戍边,狄青被选中到前线当了一名营长(当时叫指挥使),当年的“贼配军”就此时来运转,有了用武之地。

狄青打仗英勇无畏,每次都是亲自当先锋,为了加强效果,他还效仿当年的兰陵王,带一只青面獠牙的铜面具,披散着头发一马当先,杀入敌阵,这个面具惹得西夏军士十分好奇,纷纷议论:这哥们是谁呀?如此这般,狄青四年之间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战斗,八次被敌箭射中,立下赫赫战功,声名大振,留下了“面涅将军”、“狄天使”的美名。

除了官职不断升迁之外,狄青还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当时的重臣韩琦范仲淹都看好这个年轻人,要加以重点培养。范仲淹送给他一本《左氏春秋》,语重心长对他说:一个将领,如果不了解历史,不能分析时事,终究是匹夫之勇,你要好好读书学习啊。狄青于是发奋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这时狄青才三十岁出头。最后连宋仁宗都听说了他的威名,要召见他,向他询问军国大计。

宋、夏拉锯扯锯打了很多年,最后双方都感到乏力,于是进行了和谈,在庆历四年(1044年)达成和议,李元昊同意削去帝号,对宋称臣,宋朝每年给西夏一定的财物作为补偿,由此宋夏边境二十年暂无战事,这里面都有狄青的功劳,狄青也凭着军功官职一路升迁,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军委副主席(枢密副使)的高位。

狄青刚当上枢密副使才四个月左右,西南就发生了岭南广源州(今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的武装反宋,由于西南这一带很久没有打过仗,州县都没有战争准备,侬智高所向披靡,二十几天就连破了九个州县。宋朝派兵征讨,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面对如此情况,狄青慷慨请缨,仁宗皇帝非常感动,亲自为他饯行。狄青的战力不是吹的,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回来之后,狄青就被提拔成为枢密使,这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荣耀无比。

然而,月满则亏,盛极必衰。

说起来,宋朝也算得国不正,太祖赵匡胤作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周世宗柴荣的心腹,在柴荣死后,靠着欺负老上级兼好兄弟的孤儿寡妇,发动陈桥兵变,得以黄袍加身,所以,他特别害怕历史会重演,有宋一代,压制、防范武将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赵匡胤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然后用金钱田地、歌儿舞女给他们做补偿,把他们都变成了只能吃喝玩乐的“富家翁”;赵匡胤又立下祖训:军人不能掌权,把节度使这个官职变成了虚职,不再掌握实际权力,又把各地节度使都召到京城,赐给宅第圈养在京城,派文官到各地方“知州军事”。三是把精锐士兵集中在中央,老弱的士兵才留在地方。这一通骚操作之后,确实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确保了王权的稳固,消除了藩镇割据的隐患,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等等弊端。

赵匡胤还曾经对那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说过:“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思是说,我用文官去当地方大员,就算他们都贪腐污浊、鱼肉百姓,对君主造成的威胁、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也不及武将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赵匡胤对文官极其放纵,赵匡胤把“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当做祖训写在太庙里,要求子孙后代遵守,甚至给了谏官们可以“风闻上奏”的权力,就是说谏官们弹劾人不需要拿出证据,道听途说就可以打小报告。

有了这样的优惠政策,当时的官场泼脏水成风,欧阳修本人就多次被诬陷过,其中有一次说他和外甥女张氏有不正当关系,还有一次说他和大儿媳妇吴氏有私情,虽然欧阳修最后都没有因此获罪,但这些诬告让他的名誉受到不小影响,即便封建社会的官场,也是要求官员们洁身自爱的。幸亏古代的官场性别单一,玩不出性骚扰的花样,不然,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大员们只怕更加丑态百出。

由于“以文治国”这个基本国策,让宋朝的文官和文人士子有了极高的地位,种种的不平等待遇下,文臣都骑到了武将脖子上,打心眼里瞧不起武人。

宋朝的枢密使,一般是由文官来担任的,武将当上枢密使,狄青是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

这让那些一向瞧不起武人的文官们,像吃了酸葡萄,嫉妒得直流酸水,这些文官们,更怕武将一旦当权,会对他们的政治地位造成威胁。

于是,弹劾的奏章纷纷如雨,欧阳修是其中的急先锋,前几次,宋仁宗皇帝都还在替狄青辩护,说狄青是忠臣,然而,三人成虎,架不住几次三番地造谣,皇帝也动摇了,担心了,《宋史》记载:“狄青为枢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讹言藉藉”。欧阳修们攻讦狄青最靠谱的理由是:“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宋朝的枢密使,有调兵权,但不能统兵;而底下的将帅,只能统兵,没有调兵权。让狄青当枢密使,就是给了他调兵权,统兵的又都是他的老部下。于是欧阳修们认为,你有造反的能力就等同于你要造反、你会造反!这还得了!

欧阳修的《论狄青札子》等三道奏章中,还对狄青极尽贬低:说狄青脸上刺过字、犯过国法,说他读书少,容易被煽动,等等,就差直接说“瞧不起”了!

仗着谏官有“风闻上奏”的权力,欧阳修们攻讦狄青的其他理由更为可笑:说狄青家的狗长角了,预示着他要造反;说狄青家的房子放光了,预示他要造反;还有人说狄青家着火,亲眼看见他穿着黄袍指挥救火了,这是大逆不道;就连京师闹水灾,也和狄青要篡立有关......等等。

在文官集团的一致努力下,当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最终被调离中央,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陈州。这些所谓的名臣、君子们,打着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旗号,义正辞严地胡说八道、陷害忠良,一脸正气地释放着心里的小阴暗。

狄青被贬黜陈州之后,文官集团还是没有打算放过他,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每隔半个月,就派两个太监去“关心慰问”他一次,狄青早就被谣言搞得惶惶不安,又猜不透这个慰问到底是什么意思,使者每次来,狄青都会更加惊恐不安,唯恐再生祸端,在这样的心理战攻势下,狄青一败涂地,不到半年,就被活活吓死,享年只有49岁。

杀人于无形,欧阳修、文彦博们好手段!

参考书目:《宋史》《续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大臣:狄青要造反!皇帝:有何凭证?大臣:他家狗的头上长了龙角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狄青,宋仁宗,皇帝,宦官,朱温

    宋代是个极端“重文轻武”的王朝,武将在社会上地位极低,经常要受文官的制约、嘲笑和诋毁。在文官们看来,武官就是不能身居高位,一旦让他们得势,就会像五代十国那些骄兵悍将一样,热衷于用武力颠覆政权。毕竟,大宋王朝就是通过武将政变而建立的。所以在宋朝,众多有才能的武将惨遭文官们的排挤和陷害,从而终生郁郁不得

  • 宋朝崇文抑武使狄青担任枢密使颇受非议,外放后抑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仁宗,宋朝,枢密使

    狄青是北宋的名将,并一度担任枢密使,但是最终却抑郁而亡。狄青的悲剧在于宋朝“抑武崇文”的国策,使得整个社会乃至于官场从来就对武将有非议,所以就有宰执几乎从来没有从武将中选的惯例。而狄青的枢密使自然是众矢之的。官场的排挤让狄青郁郁不得志,抑郁成疾,终病死于任上。狄青的功绩狄青(1008年——1057年

  • 宋朝的武将有多惨?狄青与包拯齐名,素有武曲星之美誉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狄青,包拯,宋朝,皇帝,宋军,宋仁宗,武曲星,中国传统音乐

    说起包拯,那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说起狄青,认识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他也是宋朝的名将地位不输卫青霍去病,但是为何这位将领却很少被世人知晓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生活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他的光辉已经被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掩盖了?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英雄狄青的悲剧命运。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

  • 狄青的功劳不在岳飞之下,为何他担任枢密使时,遭到无数文官围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狄青,岳飞,枢密使,宋仁宗,宰相,宦官

    狄青在宋仁宗时期,一路高升为枢密使,这本身就犯了大忌。这就好比五代后周时期,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样危险。你说宋朝的文人们能不亢奋吗?当然要把所有口水都喷在狄青身上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哪怕狄青什么都没做错,单凭他坐上了枢密使的宝座,那他就活该被人骂死。一、枢密使是干嘛的?为何这么重要?唐朝中

  • 从罪囚到军方第一人——北宋铜面将军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狄青,韩琦,宋军,宋仁宗,西夏,范仲淹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汾州西河人。汾州地处河东,西临西夏,北接辽国,民风彪悍尚武,所以狄青从小就弓马娴熟。十几岁时与人打架被官府逮捕入狱,不仅“黥面”(在罪犯脸上刺字)、注销户籍,还被发配到汴京充军。狄青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骑兵,后被选为散直。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朝廷选拔禁军充实边军,狄青被任命

  • 一代儒臣欧阳修,为何两次陷入家庭丑闻,又“陷害”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狄青,皇帝,秦桧,唐朝,欧阳修,宋神宗,宋仁宗,散文家,科学家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代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是出自欧阳修门下,因为他喜欢提拔青年才俊,所以被誉为千古伯乐。可是这么一位在朝堂上、文学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臣,却曾因与外甥女有染的绯闻而遭到贬黜,晚年又传出与儿媳间关系暧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01.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的传闻欧阳修有个妹妹

  • 欧阳修是北宋名臣,为何却陷害名将,将狄青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宋太祖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与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将确实并不多,狄青算是比较出名的将领。然而,战功卓著的狄青却被人陷害,最后郁郁而终。陷害狄青的人并不是秦桧那样的奸臣,而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欧阳修!欧阳修堪称是忠臣,狄青也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么忠臣为何要陷害忠臣呢?一、

  • 一代名臣欧阳修素来爱惜人才,为何要弹劾名将狄青?实情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李元昊,司马光

    嫉贤妒能,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当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总会心里不舒服,甚至还会对这些人心生厌恶,以至于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当我们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遏制,因为嫉妒心理会让我们比任何不幸的人都要痛苦,如果这种消极的心理得不到适当的发泄,会让我们长期处在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久而久之,

  • 名将狄青被文人侮辱,他忍了,又被歌女嘲笑,狄青这样报复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狄青,韩琦,宋仁宗,范仲淹,宋太祖,宰相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相对容易,也担心有朝一日某个大将来一出“黄袍加身”,所以他登基后马上搞了“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兵权是功臣赵普出的主意,赵普也因此成为宋初首位实权宰相。宋朝的重文轻武有利有弊。别的不说,将领的权力被剥夺到最小,地位也一落千丈,造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低下。所以北宋后来长期受北方邻居欺负

  • 全史人物评鉴-狄青 字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狄青,西夏,韩琦,汉臣,宋朝,宋仁宗,范仲淹,全史人物评鉴

    狄青字汉臣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