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李元昊严重威胁着北宋王朝,无良将可用的宋仁宗急需杰出的军事将领。这时,普通士兵出身的狄青便进入了求贤若渴的仁宗的视野。狄青家世代为农,入伍后即参加了对西夏的战斗。当时宋军常打败仗,士兵更是士气低落,而狄青每次作战却都身先士卒。他总是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手持利刃冲人敌阵,熟知往往所向披靡。在对西夏战争的4年中,狄青经历大小25战,身上留下了8处大伤痕。因作战英勇,狄青得到了当时主持西北战事的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还送给狄青一部《春秋左传》,说:“将领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顶多只是匹夫之勇。”自此狄青开始潜心苦读,研习历代将帅兵法。识宋仁宗从范仲淹的口中听说了狄青的事,打算召他进京。但前线战事紧迫,狄青离不开,于是仁宗就让他画出作战的地图送至京师。狄青是士兵出身,脸上有从军时的刺字,仁宗曾下诏让他将脸上的刺字印记用药除去,狄青却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之所以有今日,是因为有这印记,臣愿意留着印记,用以激励军心,所以不敢奉诏。”仁宗因此更加器重和信任这名爱将。宋夏议和后,狄青被升为马军都指挥使,他屡立战功,升迁很快,逐渐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侧目。一次,狄青家夜间焚烧纸钱祭奠祖先,事先忘记了通知负责消防的厢吏,结果厢吏连夜报告开封府。第二天,城中盛传狄青家夜有怪光冲天。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在古代涉及非常严肃的问题,常被看作臣子有图谋不轨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视为改朝换代的征兆。除此以外,各种类似的传闻相继而起,有人说狄青家里养的狗也长出了奇怪的角;有人说在京师发大水时,见到狄青身穿黄衣坐在相国寺的大殿上……狄青就在这些谣言的中伤中被罢官、监视,终于郁郁而终。狄青年少替哥哥受过进而从军,中年战功赫赫进位宰相,晚年因宋朝廷的重文抑武屡遭排挤抑郁而终。宋朝上承五代,军阀割据的战乱日子让宋太祖制定了重文抑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方针,也因此对于生活在宋朝的狄青、岳飞、孟琪°等名将来说,既成就了他们的民族英雄之名,也让他们的抱负不了了之。其实狄青一武将出生存重文轻武的大宋为之不幸也,人出生在背逆环境中,即便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世,观今宜鉴古。用于当世也有何区别呢。
点击关注,并私信,可免费赠送一套电子版清代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