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虞允文:他是慰问团长,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胜利

虞允文:他是慰问团长,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4/1/18 22:52:56

温峤征战地,公北拒时

要说南宋名将,岳飞当然是首屈一指的,不仅在南宋,怕在整个中国都是第一名将,但在南宋抗击金人的战争中,有所谓南宋抗金八大战役之说,都是以少胜多,重创或全歼数倍、数十倍于我之敌,在南宋抗金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这八大战役总计败敌160余万,而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位列最后。

在此我并无贬低岳王爷的意思,他是武神,况人品高洁令人敬仰,我只是觉得在南宋一朝,在关键时候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之战将多多,但几乎都被我们所遗忘,比如这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父,四川省眉山市人,南宋名臣。进士出身,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累迁为相,任用胡铨等能人志士,后遭变故,再任四川宣抚使。年六十五岁去世,追赠太傅,谥号忠肃。

有人因他的战功就称他为名将其实是不准确的,他是踏踏实实的文人一枚,他在名气上同岳飞那差得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从岁数上来说,他只比岳飞小七岁,属同时代人。但他出道太晚,43岁才参加科举中进士,等到他出来做官时,南宋和金已经达成和议,一直维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1161年的金国的南侵使虞的才华得到展现,所以,他在整个南宋一朝所历之事并不算太多。

史称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作为文人,他文采出众,并在军事上理论上颇有建树,对时局的荐策亦很有眼光,他写了大量针对时局的对策,如《论用吴璘以图恢复疏》、《论巩州未下可忧疏》、《论营田之利弊》等奏疏。从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士。

虞允文的诗文也是极好的,他不仅诗文出色,书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世人称为“法帖”,那是书法爱好者都要临摹的,明代书法家吴宽评论说:“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停云馆帖》第六卷 ,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

他所处的南宋之时,在高宗杀岳飞后,马上同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 宋向金进贡称臣,主战派受到打压,但也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及到完颜亮兴兵南侵,才将这对峙态势打破。当然,有人说这完颜亮是看了柳永的《望海潮》而起南下之心,这当然是戏说了。

完颜亮督兵32万由采石,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马鞍山渡长江,也有人说是60万人,反正是数十万人的大军吧,准备一扫江南,虞允文领导宋军,在采石重创金军。这是有名的采石之战,也是拯救南宋的关键一战。

在军事上,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即守江必守淮,但守淮将领闻金来攻,早已吓得晕了过去,致使完颜亮顺利渡过了淮河,并准备渡江攻南京。这时的虞允文并不是主帅,他只是一个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之人,是到采石来犒师的,说白了,就是带着一帮唱着“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的人,去慰问前线将士的,而此时偏偏朝廷任命的主帅还未到任,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于是,他集兵一万八千,主动迎战来势汹汹的金军。

过程就不用细述了,虞允文兵力部署得当,指挥果断,充分发挥宋军的水上优势,数败金兵,使金人不敢渡江。恰好此时金后方内乱,完颜雍在辽阳称帝,在长江边上的完颜亮急于终结攻宋之战,乃强令部将三日内渡江。众将知渡江必败,于是部分兵将闯入御营将完颜亮杀死,金军北撤。南宋在虞允文的组织与指挥下,扭转了战局,转败为胜,国势为之一振。

虞允文不过是一介书生,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紧急的、完全没有预见性的时刻,真正的是挺身而出,于败军溃散之际,使命于危难之间,可以说采石之战拯救了行将朽木的南宋王朝,让南宋朝转危为安。

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听说采石之战后,奋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此战后,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旋被朝廷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及四川名将吴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为官廉洁,忠贞体国,后病死任上。

按一般对南宋思想意识的判断,后世总是分为主和主战两派,从各种迹象来看,虞允文当属主战派无疑,但虽然他出将入相二十年,在宋孝宗曾多次命令他北伐的情况下,虞允文总是找理由推迟。这也是令一些人很是不理解的。

其实我认为,虞允文对当时局势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以南宋的军力是绝无战胜金人之把握,本身的实力根本是无法支撑北伐,只能先依险守御,消耗对方,努力备战,充分准备,如果冒然北伐,那将是南宋之不幸。后来韩侂胄的“开禧北伐”的结果,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即使北伐能够成功也会和金人进入拉锯战,自身消耗过大,而当时南方经济落后,远不如中原是普遍情况,对本来就孱弱的南宋朝廷是十分不利的。后来宋孝宗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虞允文去世后,他便也失去了收复中原的决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

虞允文以一介书生临时上阵,以少胜多,创造了历史奇迹,此战后金人不再对南宋构成威胁,南宋又延续了百多年,如果没有虞允文,让金人打过长江,这历史将如何演义,人民如何遭受荼炭,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虞允文虽是书生,但他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伟大书生,难怪毛主席在读《宋史·虞允文传》时评价说:"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标签: 虞允文金人岳飞宋军金军

更多文章

  • 毛泽东为什么说虞允文是“千古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毛泽东,虞允文,金人,秦桧,宋军,李显忠

    虞允文,字彬父,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他是南宋初年的名臣,据说是唐代名臣虞世南之后。根据史书记载,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曾任仁寿郡守,虞氏遂定居于此,虞允文就是这一支的后代。虞允文的父亲虞祺一直在蜀地为官,先是任潼川路转运判官,后出任梓州知州。南宋初年,金兵南侵,蜀地与南宋中央政权的联

  • 采石矶大捷——虞允文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虞允文,采石矶,宋军,李显忠,金国,金兵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对虞允文的盛赞。虞允文成名于采石矶大捷。不过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采石矶大捷对虞允文来说,却是一个阴差阳错而导致的杰作。在两宋所有抗金名人里,虞允文简直就是一段意想不到的传奇。采石矶一战,不仅赢了战争,还让文采斐然目中无人的海陵王完颜亮因此而命丧黄泉,至今来读这

  • 2万打垮60万,宋金采石矶大战:虞允文巧妙指挥“书生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周丽娱乐秀标签:

    #头条创作挑战赛#公元1149年,北方的金朝出现了内讧,金朝右丞相完颜亮杀了金国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战争阴云密布完颜亮野心很大,对南宋是坚定的主战派,坚决主张消灭南宋,尽享江南繁华。他对内整顿了内政,或杀或罢免了一大批主和派,并将当年金兀术的余党后人几乎杀光。公元1153年,完颜亮下令

  • 虞允文:南宋一介书生,为何能在采石之战中大败几十万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虞允文,金人,岳飞,韩世忠,秦桧,宋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难之际时,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会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国家。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和金人进行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死狱中,岳飞死后,韩世忠被解除兵权。南宋无一名良将可用,金人来犯时,他站出来了,他本是一介书生,不受重视,却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六十万

  • 佘家人自称17代人守袁崇焕墓,何家人13代人守虞允文墓守了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虞允文,袁崇焕,佘家人,丞相,乾隆,宋军

    说起为历史名人守墓的守墓人,最著名的应该是住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的佘老太太一家。传说,袁崇焕因为犯下了“斩帅以践约,市米以资盗粮”等十项大罪,被凌迟处死后,一位姓佘的贴身侍卫不顾朝廷下的死命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冒着被灭门的危险将袁崇焕的头颅偷了回来,埋在了自家的院子里。跪拜完后立下三个

  • 虞允文以18000人破敌15万导致金主被杀按此节奏南宋能否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军,大军,赵构,金兵,宋廷,南宋,宋朝,虞允文,李显忠

    南宋虽弱,但也是人才济济,在岳飞之后,仍有不少英勇善战之人,力保大宋江山不失,至少保住了华夏半壁河山。今天讲的这位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是文官出身,在金朝皇帝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侵宋时,他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力挽狂澜,以18000人,以绝对的弱势大破强敌金国15万大军,并且还间接导致了金主完颜亮

  • 宋孝宗重用张浚、虞允文等名将,还给岳飞平反,为何北伐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孝宗,张浚,虞允文,岳飞,赵构

    北伐,中国历史上一种具体又抽象的军事行动。说它具体,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桓温北伐、明英宗北伐等每一场北伐都是可考,甚至已被分析得淋漓尽致的战争。而说它抽象,则是因为北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一种正统性的化身,一个南宋朝廷和宋孝宗即便偏安一隅也想要去够到的果实。一、新帝即位与符离之败作为南宋的第二

  • 五分钟了解《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率领军民阻遏金军渡江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金军,宋军,渡江,赵构,宋朝,虞允文,李显忠,采石之战

    概述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之一。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战争背景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

  • 文天祥遭元、宋两方追捕惊险逃生,李庭芝欲夺回二圣放手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元军,吴坚,元帅,诗人,宋朝,文天祥,李庭芝,散文家

    1276年三月二日,李庭芝误信流言,通知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于心不忍,将文天祥骗出城外放走了。此时文天祥身边只有二十名苗再成派来保护他的士兵和几名随从。为了解除误会,文天祥决定亲自去扬州面见李庭芝,告诉他自己并没有投降元军,也不是劝降的说客。真州到扬州的路上,到处都是元军的哨骑,文天祥他们

  • 李庭芝:同为民族英雄,他坚守扬州,为何文天祥提起他就很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船到桥头PLUS标签:李庭芝,文天祥,史可法,贾似道,张巡,民族英雄

    李庭芝:清水涌莲花,芳庭树芝草自小在扬州生活,常听家人说起扬州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史可法,郑板桥等等,当然,还有盐商们在一夜之间,用盐堆起五亭桥边的白塔这类故事。及长,读了《春江花月夜》,知道扬州的月亮最圆;随着姜夔的足迹,识得“杜郎俊赏”和二十四桥下波心荡漾,平山堂,鉴真在此安息,瘦西湖,秦观月下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