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采石矶大捷——虞允文的传奇故事

采石矶大捷——虞允文的传奇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1489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4:11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对虞允文的盛赞。

虞允文成名于采石矶大捷。不过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采石矶大捷对虞允文来说,却是一个阴差阳错而导致的杰作。在两宋所有抗金名人里,虞允文简直就是一段意想不到的传奇。采石矶一战,不仅赢了战争,还让文采斐然目中无人的海陵王完颜亮因此而命丧黄泉,至今来读这一段故事都让人热些沸腾,堪称南宋军民在当时的一件最解恨之事。

在采石矶大战之前,虞允文完全就是南宋朝廷打酱油的角色。没办法啊,并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奸人把持朝政,他这样的人再有本事又能如何呢。整个人生的青壮年时光,虞允文都处在鼎鼎大名的秦桧统治之下的南宋,他一个正直文人要能出头,南宋小朝廷也就不至于落到如此悲催的地步了。

51岁以前的虞允文,人生就唯一出彩过一次,那是他做使者去金国出使的时候。

那一次出使金国,在一次宴会上女真人们为了表现自己本国的神威,有意要羞辱一下他们这些宋朝人。于是在宴会中途让人表演射箭。展示完女真人的骁勇后,这些女真人便邀请他们这帮文人上前去表演,想借此羞辱一下这些汉人使者。哪不知虞允文很淡定地上场,张弓搭箭,一箭便射中了箭靶心,将一群金国大佬惊得瞠目结舌,颜面尽失。虽然虞允文长得高大帅气,但一个书生居然有这么一手,实在是这些女真人万万没想到的事。于是,原本想耍一番神气的女真人来了个自讨没趣。

采石矶大战爆发时,虞允文的职务是中书舍人兼参谋军事。听着很好听,但一点实权都没有,完全就是被大佬们使来使去的跑腿人士。说白了他就是南宋朝廷这间大客栈的店小二。

比如这一次,他的任务也是被大佬们派去芜湖通知名将李显忠赶快到采石矶增援,然后再到采石矶犒劳士兵,作些政治动员之类的工作。不过,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一次,51岁的虞允文开始抓住了时机迎来了人生的大爆发。

虞允文这次跑腿很有意思,按指令的话他应该先去芜湖通知李显忠。可不知为什么,虞允文没去,而是去了抗战前线采石矶。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这一次他没按大佬们安排的那样去做,很意外地“走错了路”。

后来,历史证明了虞允文的“错误”犯的是多么正确啊。

到了采石矶后,虞允文果然发现了宋军的无能,还没开战主将王允就像兔子一样溜了,作为抗战第一线的采石矶一片杂乱,连个负责人都没有。国难当头,大将逃脱,但见江防官兵们也一点军人的形象都没有,最起码的防御都没做。这些人三五成群喝酒的喝酒,侃大山的侃大山,兵器,铠甲卸的一地都是,俨然一群流寇贼人。

虞允文看到这一幕,气的只想操了王大佬的祖宗十八代。

生气归生气,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当务之急已经不是什么砍人不砍人的事了,再说他也没有那权利,于是他决定笼一笼这烂摊子。毕竟这是抗战一线啊,任凭这些人这么胡来,南宋就完了。

由于主将溜了,采石矶的官兵们没有了一个说了算的人,这反倒给了虞允文提一个难得的机会。占着犒军之名他将那些中下层军官们全部召集起来来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一个书生给一堆大老粗讲道理,按常理来说都是吃瘪的结局。可老虞同志还真有一套,他硬是用着他的忠义学说感动了这般兵油子。由此看来,宋军的中下层人员其实并没有那么操蛋,根子还是出在那班大佬身上。

这些人最终被虞允文说动了。

有了初步的效果,虞允文紧跟着开始了进一步的工作。他本来就是来犒军,所以他就用自己的权限将物资搬了出来,告诉这些当兵的,只要能立战功,全部财物就任其享用。

虞允文的这一招很有效,大宋朝的中下层军人一直都是比较可怜的,除了岳飞那样的异类很少会有将领在乎军士们的死活,比如那号称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就是典型的喝士兵血的垃圾。遇到虞允文,军人们都被感动了,血性汉子的样子就露出来了。

就这样,在当天虞允文就整合了这些游子兵。不过形势虽然有所扭转,军官们还是犹豫,因为他们知道虞允文只是犒军使,并非督战官,他这样是越权,所以这些军官还是怕。万一战败了,他虞允文能扛得住吗?大家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对于军人们的质疑和惧怕,老虞没讲过多,他直接丢出几个字:

“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就这样,凭着一腔爱国热血,虞允文将这群军人凝结了起来。

什么叫名将风范,这就是名将风范,泰山崩于眼前毫无畏惧!

没有人给他任命,他自己接下了抗战一线的担子,其魄力和坚贞,天地为之动容。

临危自命之下,虞允文整合了采石矶一线的18000人军力,开始了布防。

在这一系列操作中,虞允文本想将江防军的战船好好利用一番,可是他发现,堂堂南宋江防部队的战船竟然只有五艘,这特么开的什么国际玩笑哦!可惜事实是真的,当时江防军手里,就特么只有五艘战船。

虞允文无奈,只有用两艘进行江面巡防,一艘保护随两艘作隐藏接应。

之所以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其实不是真没船,而是人家水军大佬不鸟人。虞允文也别无他法,徒有长叹一声。敌人都已经到了眼皮底下,这些将领就是这么操蛋,虞允文又能如何呢。这就是此时南宋官场的德性。

这边自家人隔岸观火,那边金军却是蓄势待发。完颜亮在虞允文到达采石矶的已经开始了杀马祭天。

十一月的寒冬北风大作,金军开始了渡江。数百条中型战船顺风飘向长江南岸。那天北风很猛烈,对金军的渡江帮了大忙。

尽管江心的漩涡对金军的渡江部队形成了天然障碍,但还是有七十多艘金军战船冲到了南岸了,凶悍的女真人动作迅猛,转眼就冲入了宋军的江防大阵当中搏杀。

两军交战,虞允文万万没想到以逸待劳的宋军官兵在那些晕船晕到吐的金军战士面前居然比绵羊还要软弱温顺,不到万人的女真人竟然将宋军的滩头阵地冲的七零八落,没多一会就有人开始逃离阵地,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触即溃”……

虞允文火了,要是滩头阵地丢失,金军大军将源源不断过河,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虞允文急到暴跳,也不顾什么面子之类的东西了,慌忙去找到统制官时俊,直接一只手拍向对方的后背,吼了一句话:

“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

此话虽然不难理解,还是解释一下,说的口语化一点就是这个意思:“早听说将军你是智勇双全的大猛男,怎么这个时候竟然像个娘们一样怂!”

关键时刻,竟然就是这一句话救了宋军的命。

时俊听了这句话后,被羞得面红耳赤,拔出大刀一声怒吼,带着身边的宋军将士立马就杀入战场中去了。

事实证明,女真人也是人,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都是爹妈生的,两只手两条腿,砍人打架就是一狠二巧三力气,没什么花招。

当宋军开始爆发,局面马上就不同了,登陆的金军被杀的四散而逃,往江边溃退,跑的慢的,瞬间就做了刀下鬼。

长江之上,宋军的三搜大船也开始和金军的战船交上了手。

当天宋金两边就这样一直厮杀,直到了晚上也不曾停止过战斗。

随着金军人数的优势,最后宋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由于江面上战船数量的单薄,宋军根本无法阻止金军的渡江,仅有的几搜战船也被金军的中小型战船围的水泄不通,在江面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杀。

也是天不亡我大宋,在虞允文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一队淮西溃兵的到来改变了战场局势。

这支小部队根本也没想到,他们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这支三百人的部队是往和州方向败退而来,虞允文安排他们从另一个方向居高临下冲杀下去。

战斗打了一天,双方都已经实在拼意志力的时候了,突然来了这么一支生力军,金军士兵绝望了。当天晚上,就是由于这支小部队的加入,南岸的金军被打得全军覆没。战后通过战场打扫总结战报,宋军当天这一仗斩杀金军4000多人,杀万户长2名,千户长5名,活捉生女真500余人。

江中的金军远看己然覆没,拼命向北岸折回逃命。

当天晚上,虞允文和战士们与金军隔河相望,杀猪宰羊大搞庆祝,顺便将那两位见死不救的水军统领拖了来赏了200军棍,一人一半。

北岸的完颜亮当晚输红了眼,连夜杀人,将退回来的金兵将士杀得几乎不剩。这个大魔王,不当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的恐怖,他不知道,马上他即将遭到报应。

艰难赢下首战,虞允文不敢大意。完颜亮这次可是举国南侵,拥兵数十万,杀几千人对他来说连皮毛都不算。

当夜,虞允文并未休息,一直在做第二天的战术布置。他将水师的大部分战船安排去了杨林口一带埋伏。这可是一支正规的水上部队,他要将他们用到极致。

第二天,金军再次发起冲击,凛冽的北风依旧对身据南岸的宋军不利。借着风势,大批的金军战船在完颜亮的死督之下倾巢而出。

女真人们在完颜亮这个疯子的督战之下勇猛异常,但他们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宋军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今天的宋军已经有了真正的“海军”。

随着金兵的战船驶入江心,南宋的水师部队出手了。南方人只要一狠起来,在水上作战之骁勇简直颠覆了这些金军大兵们的三观,他们开始变成了弱鸡,一艘艘战船被宋军水师劈成了碎片,整个江面上到处布满了金军士兵的尸体和无数的木头碎片。这天,从交战开始,到结束时没有一个金兵踏上过长江南岸的滩头,金军300余艘战船全部被宋军水师部队焚烧和击沉于长江之上。

气急败坏的完颜亮又在北岸大营开始杀人游戏。他将负责造船的两名领导斩杀,同时还杀了那个建议他从采石矶突袭的奸贼梁汉臣。完颜亮杀完人还是觉得不解恨,干脆连自己的龙凤皇船也烧成灰烬。

其实完颜亮太辜负自己的大才子身份了,他应该想想,北方人和南方人打水战,本来就没好果子吃。当年曹孟德一代猛男就被周瑜揍的灰头土脸,有了前车之鉴,你完颜亮不长记性就只有怪自己了。

采石矶受挫后,金军开始改变战术,顺江而下去了瓜洲。完颜亮将指挥部设在了瓜洲镇龟山寺,计划从瓜州渡江。

不过完颜亮此生都别想渡江了,这个靠杀人发动政变上位的家伙马上迎来了报应。北边的老家里,那个被他逼死老婆的完颜雍开始了复仇。他一直想死压住消息,可是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了。金军本来就进攻受挫,再加上这么一个动不动就杀人的病态狂已经军心涣散。

对于渡江还是北撤平叛,完颜亮也动了一番心思。最终他还是选择渡江,他太想他的“立马吴山第一峰”了。

完颜亮整军欲加快渡江之时,南宋方面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宋军水师甚至在江上开始了表演,惊得这些北方佬瞠目结舌。

只不过宋军也没进攻,一连三天就是在展示划船技术,也不知完颜亮哪根筋出问题了,他竟然忽悠属下,南宋的船不可怕,都是纸做的。

嘴巴虽这样说,但完颜亮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石矶无法突破,转攻瓜洲,他心里也没有底气。而且随着采石矶的大败,军队的士气是越来越差。更要命的是国内改朝换代的消息再也捂不住了,完颜雍,这位未来被称为“小舜”的年轻人简直是聪明绝顶,用各种办法将国内的消息渗透入前线,人心惶惶的金军因此每天都有逃兵出现。

前后受阻的完颜亮开始绝望了,思前想后之后这个狠人决定加急渡江,死搏南宋。为了防止军人逃跑,他出了狠招,颁布了一条极其严酷的军令:

军士有临阵逃者,杀蒲里衍;蒲里衍逃跑者,杀谋克;谋克逃,杀猛安;猛安有逃者,杀其总管!

军令一经公布,全军哗然。这简直是要全部人都连坐,谁也逃不了啊!这些女真人愤怒了,压抑许久的怨念开始爆发,一场危机即将降临。完颜亮通过自己的残忍和嗜杀终于将他自己他逼上了绝路。

这边完颜亮自己玩自杀,那边虞允文已经到了京口,一切好运都顺着南宋发展了,京口有大批的战船,外加充沛的修补材料和工人。另外除了江上的优势,南宋的军队亦在杨存中、成闵、邵宏渊等大将的带领下汇集到了京口一线,军力高达20万人,哪怕你完颜亮渡江成功也让你有来无回。

对于宋军的布防,完颜亮并不清楚,他正忙着对自己人施压呢。

重压之下,许多金军的高级将领崩溃了,为了活命,他们走进了金国兵部尚书,浙西路都统完颜元宜的帐篷,一场几十万人的兵变开始行动。

当天夜里,接近黎民之时,兵变的大军开始行动。铺天盖地的喊杀声惊醒了梦中的完颜亮,等他回过神来时,一支羽箭已射入大帐。起先他还以为宋军杀进来了呢。到起床点燃蜡烛后才明白是自己人搞事了。

到了这时,完颜亮反倒镇定了,他就只是发出了一声叹息,取下壁上的弓箭,准备拼死力搏。这人你不得不服的就是还真有血性,死到临头也不见他有何畏惧之心。可惜他始终不会再有机会了,他面对的是帐外的两万名军人。这些人里最强悍的弓箭手已经人手一弓,把完颜亮的大帐当成了箭靶子了。

一阵箭雨之后,叛军们冲进了御帐,只见完颜亮居然还没死,身中无数箭矢的他躺在地上抽搐。叛军们一通辱骂后,有人用手里的弓弦勒住完颜亮的脖子,直至他断气而亡方才松手。

靠杀君上位的完颜亮终于也体验了一把被他杀的感受,俨然是一次活脱脱的因果轮回。

这场打破二十年平静的战争,最终以虞允文力挽狂澜海陵王抛尸征途而结束。

话说这完颜亮虽然荒淫无道,杀人如麻。不过这次南侵居然为了师出有名,一路竟然没骚扰百姓,也算是女真人中的异数了。

此人也算有些贡献,诗词造诣不亚于大宋名家,才气冲天,更难得的是做了迁都,对北京城的建设做出了一大贡献。也是奇葩一位。

据说此人是因为看了柳三变先生那篇大名鼎鼎的《望海潮》词作才起了南侵之梦的,真假不知,不过很有可能,这个荒淫好色的大才子疯狂起来,没有他不敢做的事。

不过此人的文学水平的确高妙,值得一读。

标签: 虞允文采石矶宋军李显忠金国金兵

更多文章

  • 2万打垮60万,宋金采石矶大战:虞允文巧妙指挥“书生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周丽娱乐秀标签:

    #头条创作挑战赛#公元1149年,北方的金朝出现了内讧,金朝右丞相完颜亮杀了金国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战争阴云密布完颜亮野心很大,对南宋是坚定的主战派,坚决主张消灭南宋,尽享江南繁华。他对内整顿了内政,或杀或罢免了一大批主和派,并将当年金兀术的余党后人几乎杀光。公元1153年,完颜亮下令

  • 虞允文:南宋一介书生,为何能在采石之战中大败几十万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虞允文,金人,岳飞,韩世忠,秦桧,宋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难之际时,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会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国家。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和金人进行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死狱中,岳飞死后,韩世忠被解除兵权。南宋无一名良将可用,金人来犯时,他站出来了,他本是一介书生,不受重视,却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六十万

  • 佘家人自称17代人守袁崇焕墓,何家人13代人守虞允文墓守了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虞允文,袁崇焕,佘家人,丞相,乾隆,宋军

    说起为历史名人守墓的守墓人,最著名的应该是住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的佘老太太一家。传说,袁崇焕因为犯下了“斩帅以践约,市米以资盗粮”等十项大罪,被凌迟处死后,一位姓佘的贴身侍卫不顾朝廷下的死命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冒着被灭门的危险将袁崇焕的头颅偷了回来,埋在了自家的院子里。跪拜完后立下三个

  • 虞允文以18000人破敌15万导致金主被杀按此节奏南宋能否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军,大军,赵构,金兵,宋廷,南宋,宋朝,虞允文,李显忠

    南宋虽弱,但也是人才济济,在岳飞之后,仍有不少英勇善战之人,力保大宋江山不失,至少保住了华夏半壁河山。今天讲的这位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是文官出身,在金朝皇帝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侵宋时,他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力挽狂澜,以18000人,以绝对的弱势大破强敌金国15万大军,并且还间接导致了金主完颜亮

  • 宋孝宗重用张浚、虞允文等名将,还给岳飞平反,为何北伐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孝宗,张浚,虞允文,岳飞,赵构

    北伐,中国历史上一种具体又抽象的军事行动。说它具体,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桓温北伐、明英宗北伐等每一场北伐都是可考,甚至已被分析得淋漓尽致的战争。而说它抽象,则是因为北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一种正统性的化身,一个南宋朝廷和宋孝宗即便偏安一隅也想要去够到的果实。一、新帝即位与符离之败作为南宋的第二

  • 五分钟了解《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率领军民阻遏金军渡江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金军,宋军,渡江,赵构,宋朝,虞允文,李显忠,采石之战

    概述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之一。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战争背景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

  • 文天祥遭元、宋两方追捕惊险逃生,李庭芝欲夺回二圣放手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元军,吴坚,元帅,诗人,宋朝,文天祥,李庭芝,散文家

    1276年三月二日,李庭芝误信流言,通知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于心不忍,将文天祥骗出城外放走了。此时文天祥身边只有二十名苗再成派来保护他的士兵和几名随从。为了解除误会,文天祥决定亲自去扬州面见李庭芝,告诉他自己并没有投降元军,也不是劝降的说客。真州到扬州的路上,到处都是元军的哨骑,文天祥他们

  • 李庭芝:同为民族英雄,他坚守扬州,为何文天祥提起他就很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船到桥头PLUS标签:李庭芝,文天祥,史可法,贾似道,张巡,民族英雄

    李庭芝:清水涌莲花,芳庭树芝草自小在扬州生活,常听家人说起扬州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史可法,郑板桥等等,当然,还有盐商们在一夜之间,用盐堆起五亭桥边的白塔这类故事。及长,读了《春江花月夜》,知道扬州的月亮最圆;随着姜夔的足迹,识得“杜郎俊赏”和二十四桥下波心荡漾,平山堂,鉴真在此安息,瘦西湖,秦观月下吟

  • 宋史:元军攻克扬州,李庭芝被俘,不屈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庭芝,元军,宋军,忽必烈,扬州,元朝

    4万宋军兵临扬州城下,手持武器,与李庭芝面对面。蒙古铁骑手持弯刀,位于阵后,监视宋军,驱使他们上战场。李庭芝站在城楼上,笑了笑,对众将说:“我只有以死报国了,没有退路可言。”1276年,元军兵临杭州,谢太后、宋恭帝无心抵抗,选择投降。谢太后给各地将领发布“手谕”,让他们投降元朝,不要抵抗。李庭芝、姜

  • 南宋最后的硬骨头,唯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人,千古忠烈李庭芝!

    历史解密编辑:丁媗彧说娱乐标签:赵构,姜才,李庭芝,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

    公元1276年三月中旬,南宋的遗臣们聚集在浙江温州江心寺。自从一个月前,南宋的谢老太后和宋恭帝打开临安投降开始,南宋的国祚实际上已经灭亡了。但是,每当一个国祚绵延的王朝行将就木之时,总有一些臣子不甘心看着王朝就那么走向灭亡,从而选择进行最后的抗争。就在南宋谢老太后和宋恭帝向蒙古人打开临安大门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