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辈已经看守八百年,还有不一样的待遇

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辈已经看守八百年,还有不一样的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4/1/27 7:31:41

古往今来的达官贵人皆重视下葬风俗,而身份越尊贵的人,墓穴中陪葬的贵重物品越多。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墓穴都被“盗墓贼”光顾,留给后人的研究价值所剩无几。不过南宋名臣允文的墓穴已经流传80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被盗过。这是因为虞允文有一个流传了十几代的家族为他守墓,哪怕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他们都没有放弃过祖辈留下的诺言。你可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虞允文是南宋初年名臣,也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他少时饱读经书,颇有才华,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就文登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而且在虞允文任职期间,他不仅富有文采,更是勇于直谏,出使金国时,只是看到金国运粮造船,便上书直言要宋朝廷加强防御。在绍兴三十一年,他又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

朝中无不对他侧目,当朝皇帝也对他连连夸赞。不过次年,他又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获得极高成就。而后虞允文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在朝堂之上更加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凭借着自己的政绩,一路升职,于乾道八年,他又被授左丞相兼枢密使、即再镇四川,封雍国公,世称“虞雍公”,为一代名臣。

可惜在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累赠太师,谥号“忠肃”。他毕竟贵为丞相,朝中上下无不重视,在下葬当天,墓内不仅陪葬了大量珍贵文物,虞允文生前的吃穿用度物品,还有不少稀奇古玩也都埋进墓内。完全是按照着丞相下葬规格来办理的,也有不少盗墓贼开始打墓穴的主意。幸好当时的皇帝,为虞允文安排了守墓人。

而守墓人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三代守墓人宋克成了。他们一家都住在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

宋克成的祖上为虞允文代代守墓,而每到清明时,也不少人前来祭拜。他也会一脸骄傲地,对祭拜人讲诉着虞允文的故事,讲述宋家守墓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是他们宋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宋克成17岁时,从父亲手中接下守墓人的担子,从那以后,他几乎就没有出过远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天天为墓地除草,还要携带猎枪看守墓地。在他老了之后,又把责任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建彬。不过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他的儿子宋建彬一开始并不愿意留下来守墓,他还是想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因为守墓人并没有什么收入,他们家日子并不富裕。但是宋氏家族的誓言是:“宋氏不绝,守墓不止。”宋克成苦苦劝阻自己的儿子,而当地政府也接到了大家的反应,认为宋家守墓人坚守承诺的行为值得嘉奖,于是给了宋家贴补。就这样,宋建彬终于不用担心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了,他也把心安定了下来,打算老老实实地遵守祖训。他说:“我们祖辈为了守墓都不为名利、不辞辛苦,现在,该我了。”看着他坚定的样子,宋克成终于放心离去了。

按照时间来推断,宋家坚守在守墓人的位置已经八百多年了,他们这种千金一诺的精神确实是不寻常,值得所有人思考和学习。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标签: 皇帝丞相墓穴名臣宋朝虞允文

更多文章

  • 虞允文:他是慰问团长,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虞允文,金人,岳飞,宋军,金军

    温峤征战地,虞公北拒时要说南宋名将,岳飞当然是首屈一指的,不仅在南宋,怕在整个中国都是第一名将,但在南宋抗击金人的战争中,有所谓南宋抗金八大战役之说,都是以少胜多,重创或全歼数倍、数十倍于我之敌,在南宋抗金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这八大战役总计败敌160余万,而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位列最后。在此我并无贬低

  • 毛泽东为什么说虞允文是“千古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毛泽东,虞允文,金人,秦桧,宋军,李显忠

    虞允文,字彬父,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他是南宋初年的名臣,据说是唐代名臣虞世南之后。根据史书记载,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曾任仁寿郡守,虞氏遂定居于此,虞允文就是这一支的后代。虞允文的父亲虞祺一直在蜀地为官,先是任潼川路转运判官,后出任梓州知州。南宋初年,金兵南侵,蜀地与南宋中央政权的联

  • 采石矶大捷——虞允文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虞允文,采石矶,宋军,李显忠,金国,金兵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对虞允文的盛赞。虞允文成名于采石矶大捷。不过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采石矶大捷对虞允文来说,却是一个阴差阳错而导致的杰作。在两宋所有抗金名人里,虞允文简直就是一段意想不到的传奇。采石矶一战,不仅赢了战争,还让文采斐然目中无人的海陵王完颜亮因此而命丧黄泉,至今来读这

  • 2万打垮60万,宋金采石矶大战:虞允文巧妙指挥“书生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周丽娱乐秀标签:

    #头条创作挑战赛#公元1149年,北方的金朝出现了内讧,金朝右丞相完颜亮杀了金国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战争阴云密布完颜亮野心很大,对南宋是坚定的主战派,坚决主张消灭南宋,尽享江南繁华。他对内整顿了内政,或杀或罢免了一大批主和派,并将当年金兀术的余党后人几乎杀光。公元1153年,完颜亮下令

  • 虞允文:南宋一介书生,为何能在采石之战中大败几十万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虞允文,金人,岳飞,韩世忠,秦桧,宋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难之际时,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会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国家。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和金人进行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死狱中,岳飞死后,韩世忠被解除兵权。南宋无一名良将可用,金人来犯时,他站出来了,他本是一介书生,不受重视,却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六十万

  • 佘家人自称17代人守袁崇焕墓,何家人13代人守虞允文墓守了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虞允文,袁崇焕,佘家人,丞相,乾隆,宋军

    说起为历史名人守墓的守墓人,最著名的应该是住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的佘老太太一家。传说,袁崇焕因为犯下了“斩帅以践约,市米以资盗粮”等十项大罪,被凌迟处死后,一位姓佘的贴身侍卫不顾朝廷下的死命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冒着被灭门的危险将袁崇焕的头颅偷了回来,埋在了自家的院子里。跪拜完后立下三个

  • 虞允文以18000人破敌15万导致金主被杀按此节奏南宋能否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军,大军,赵构,金兵,宋廷,南宋,宋朝,虞允文,李显忠

    南宋虽弱,但也是人才济济,在岳飞之后,仍有不少英勇善战之人,力保大宋江山不失,至少保住了华夏半壁河山。今天讲的这位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是文官出身,在金朝皇帝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侵宋时,他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力挽狂澜,以18000人,以绝对的弱势大破强敌金国15万大军,并且还间接导致了金主完颜亮

  • 宋孝宗重用张浚、虞允文等名将,还给岳飞平反,为何北伐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孝宗,张浚,虞允文,岳飞,赵构

    北伐,中国历史上一种具体又抽象的军事行动。说它具体,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桓温北伐、明英宗北伐等每一场北伐都是可考,甚至已被分析得淋漓尽致的战争。而说它抽象,则是因为北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一种正统性的化身,一个南宋朝廷和宋孝宗即便偏安一隅也想要去够到的果实。一、新帝即位与符离之败作为南宋的第二

  • 五分钟了解《采石之战》南宋虞允文率领军民阻遏金军渡江防御战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金军,宋军,渡江,赵构,宋朝,虞允文,李显忠,采石之战

    概述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之一。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战争背景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

  • 文天祥遭元、宋两方追捕惊险逃生,李庭芝欲夺回二圣放手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元军,吴坚,元帅,诗人,宋朝,文天祥,李庭芝,散文家

    1276年三月二日,李庭芝误信流言,通知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于心不忍,将文天祥骗出城外放走了。此时文天祥身边只有二十名苗再成派来保护他的士兵和几名随从。为了解除误会,文天祥决定亲自去扬州面见李庭芝,告诉他自己并没有投降元军,也不是劝降的说客。真州到扬州的路上,到处都是元军的哨骑,文天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