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华夏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朝代,因为宋朝无疑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高光时代,他的经济实力属实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制度上也是开创了华夏的一个新时代,宋朝收归地方权力,一扫唐代以来“武人以强自立”的颓唐散乱之风,中央禁军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也是激励无数人学习。
但是宋朝的黑点也有不少,宋朝在它的对外战争上属实是拿不出什么优秀的战绩。早在宋朝诞生之前,它的北方就树立着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辽,宋朝和辽的战争不多,但是惨败得十分厉害,比如宋太宗的高粱河之战,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实在是不忍细看。在和西北的西夏的战争也是一样,在西夏立国早期,西夏太祖李元昊连破北宋三次,使北宋颜面尽失。北宋灭亡的十分尴尬,被自己的盟友金从北面一路打到首都东京,被俘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金朝从此成为了每一个宋朝人心中的仇敌,比之辽国更甚。
金朝的主体实力较辽朝更强,这是因为金朝的汉化较辽朝更深,但是同时也保留着少数民族的特性。他们对南方的南宋朝廷简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他们十分崇拜汉人的文化,这近乎到了一种病态。南宋朝廷发明了华夏历史上第一种纸质货币,金朝知道之后就模仿宋朝发行纸质货币,但是他们并不了解通货膨胀这一说,于是他们就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通货膨胀,高达几亿分之一。
金朝对于南宋的攻击也比辽朝活跃很多,自从南宋立国以来,金朝就一心为了统一天下而战。所以我们会发现南宋历史上,最主要的党争就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宗泽、岳飞、辛弃疾等人的故事就发生与这样的情况之下。在猛烈的攻势之下,南宋也曾好几次面临灭亡的危机,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一次。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御驾亲征,跨过金宋的边界淮水,号称百万大军,想要一战拿下南宋,彻底统一天下。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就可以看出他对中原汉人文化的理解也是较为深刻的。
在战争初期,南宋军队简直就是像水上的泡沫一样一触就破,迅速溃败,金人就这样一下子打到采石。宋高宗赵构被吓坏了,金兵还未打到首都,他就想快快坐船出海,逃之夭夭,好在在宰相陈康伯达到一力挽留之下,他只好安下心来,留在临安。
但是光在首都坐着也没有用,为了前线的安全,宰相向宋高宗推荐了一个人才,他的名字叫虞允文。虞允文早在金人南下之前,就敏锐地感觉到了金人想要向南攻击的意图,他向皇帝上书提醒,皇帝和大臣们却置之不理,现在倒是品尝到恶果了。虞允文到达采石场之后,他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亲自坐镇前线,大大增强了宋军的士气。而且亲自指挥前线军队布局,摆开水军阵列,正面布置部分军队,将精锐放在两翼,在小汊港中也布置两队伏兵。正面佯攻诱敌深入,然后再由两翼精锐包围,形成口袋阵,伏兵在骤然杀出,瓮中捉鳖,在逆风情况下大破完颜亮的军队。
同时他还预测到完颜亮肯定会回扬州重整军队,于是虞允文又来到镇江布置防线。果然不出他所料,完颜亮从撤退之后在和州修整后,马上来到扬州集合军队,准备再战。但是等到他军队集结完毕时,却发现对面已经提前构筑起了固若金汤的防线,军中部将听说对面的主帅是虞允文,大惊,拒绝出战,最后还杀死了完颜亮,退回金朝疆域内,南宋转危为安。
结语:对这场以少胜多的“采石之战”,我国的伟大领袖,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主席也称赞虞允文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这更加证明了虞允文的含金量,挽救南宋于危难之中,延长了南宋一百多年的寿命,属实是千古名臣。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