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怒了,因为在这件事上,苏东坡的确应该反省一下

范仲淹怒了,因为在这件事上,苏东坡的确应该反省一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星走丢了 访问量:252 更新时间:2024/1/16 19:21:28

酒过三巡,菜入五味,大豪苏东坡常常会因为吃到了某一种美味,而诗性大发……

现在的吃货喜欢在吃饭前发朋友圈,那时苏东坡则喜欢把自己吃过的美食写进诗里。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出了名的诗人、美食家,一些食品经过他的点拨后,往往都成为了“网红”食品。

当时,以他名字冠名的食品就有很多,譬如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饼、东坡豆腐等,都受到民众的热捧。

这与苏东坡的为人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名人他一口碑极好,几乎一生零差评。只是这一次出现了意外,给人揪住了小辫,点了差评。

给他差评的不是别人,竟是另一位大名鼎鼎诗人范仲淹,同室操戈,原因是什么呢?

公元1035年,北景祐年间,范仲淹在江西饶州任知府。一次好友梅臣来看望他,范仲淹很高兴,不仅陪梅尧臣同游庐山,更是每日设酒宴款待好友。

有一次酒宴进行到一半时,有人对范仲淹说:“听说每年腊尽春初,这时候河豚刚上市。肉质最美,可惜范公不舍请我等品尝。”

范仲淹笑着说:“并非本官吝啬,河豚虽味美,只是怕日后无法向各位夫人交代。”

“每年都有人因吃河豚中毒,顷刻间头肿如斗,浑身抽搐,倒地气绝。”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过,世间美味至多,必非要吃河豚。”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正酣时。突然有人话风一转,将矛头指向了苏东坡。

“这就是你们无知了,吃了河豚,其他的江鲜,你就都不想吃了,苏东坡就说过,为吃河豚而死,死也值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诱惑力也太大了吧!”

“诸位切莫轻信苏东坡的狂言,他的那首诗,不知误导了多少人,有很多人就是看了他的诗,吃河豚而死。”

大家见主人突然间出此怒言,河豚的话题自然也无人再提了。那么究竟是苏东坡的哪首诗,让范仲淹给出这等差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惠崇春江晚景》全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描写桃花、竹子、春江、水中鸭这些景物,带读者进入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境。桃花开了,竹子绿了,但人们并不知春江水已暖,是水中的鸭子先知道的。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展开丰富的联想:江岸上的蒌蒿、芦苇纷纷发出了新芽,此时此刻不正是河豚沿江而上的时候吗?诗人这一联想很容易将读者带入见景生情的诗境中,想到河豚味美,而口角生津,馋涎欲滴。

我想范仲淹也正是因为“河豚欲上时”被迁怒。河豚虽味美,但此鱼的皮肤内脏都有剧毒,以宋朝当时的医术是绝对无法医治的。苏东坡只说了其利,却没告知其弊,误导了很多人。的确,这样的名人效应不要也罢。

倘若苏东坡当时能想到这些,在诗末加上“此鱼有毒非善物,剥皮剔肚慎食之。”之类的提示,也许范仲淹就无话可说了。

标签: 范仲淹苏轼诗人河豚

更多文章

  • 范仲淹无依无靠,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仲淹,王炸,宰相,宋仁宗,皇帝,进士,音乐家,民族乐器,声乐,东亚弦乐器

    一个人要想成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家族,二是自身的努力。可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可有的人,就是能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而硬核的范仲淹,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无依无靠的范仲淹范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范仲淹同时代良臣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韩琦,仁宗,奸臣,乐器,宋朝,范仲淹,欧阳修,古典乐,中国音乐家

    两宋三百年的光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之一,却也是最坏的时代之一。两宋的科技和经济政治发展,都可以称得上光辉灿烂,唯一令人诟病的便是军事方面的孱弱,但对于一个古代的王朝来说,这恰恰是最为致命的一点。宋朝的两段历史,北宋还好一点,毕竟开国的一段时间总是忠臣良相比较多,然而南宋却如同两晋一般,开国之际就已经

  • 宋朝名相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一直兴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宰相,宋朝,民国,诗人,范仲淹,孔夫子,范纯仁,古典乐,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饭),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

  • 范仲淹真文人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范仲淹,仁宗,皇帝,风骨,气节,拨弦乐器,艺术家,宋朝,乐器

    我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我非常欣赏古代文人的气节,古代的文人才是真文人,他们有文人的铮铮风骨,不畏强权,不惧恶势,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敢于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匡世济民,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骨气和脊梁!他们的骨子里既有高尚与浪漫,又有气节与担当,深谙大义,明辨是非,

  • 读懂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就明白了孤独、无常、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笨鸟读书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宋仁宗,苏轼,陈子昂

    不管怎样的风景,其实可都值得欣赏,真正的智者,日日是好日。范仲淹有诗云:“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那年,改革失败的范仲淹外放到河南南阳:修亭、筑阁、造百花洲、设立花洲书院,教化民风,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他收到朋友滕子京从岳阳寄来的信,还有一幅洞庭晚秋图。滕市长说,我管辖范围内的岳阳楼已重修完工,

  • 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下《新岳阳楼记》,叫板《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新岳阳楼记,张一一,滕王阁序,作家

    《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把它拿来和王勃的《滕王阁序》论高低。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这两篇文章都是公认的古典散文杰作。不过,此前有一个叫张一一的“作家”,跳出来质疑《岳阳楼记》。张一一怀疑这篇文章根本不是范仲淹作品,并且认为它写得不过如此,于是自己重新撰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

  • 张一一质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下《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新岳阳楼记,张一一,宋仁宗,欧阳修

    1043年的北宋内有庞大官僚队伍拖后腿,外有辽和西夏威胁边疆,范仲淹等人因此油然而生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宋仁宗也同意,于是让他们写使天下太平的方案。范仲淹并不很想写,他表示这些弊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宋仁宗强逼着他写,最后他真的写了,宋仁宗

  • 范仲淹最强背诵天团成员,其岳阳楼记广为传颂,却因滕子京遭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范仲淹,滕子京,岳阳楼记,宋仁宗

    01前言: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们学过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其独特的韵律、用词更是让我们惊叹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但幸福的同时也些许的恐惧,那就是语文书后面的:背诵全文。不论多么美的作品,似乎只要沾上这四个字就变得沉重起来。尤其是最强背诵天团的作品,更是让人们难以忘记。最强背诵天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

  • 范仲淹的这首边塞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还被《西厢记》直接搬运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范仲淹,苏幕遮,乡思,词作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这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的名句,是女主角莺莺奔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又因为《西厢记》的流行度与传唱度,这几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尤其是“碧云天,黄花地”六个

  •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给好评,司马光却给差评,究竟谁在撒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重修,诗人,滕子京,范仲淹,司马光,岳阳楼,王安石,拨弦乐器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给好评,司马光却给差评,究竟谁在撒谎引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成就了范仲淹,也让岳阳楼闻名遐迩,至今岳阳楼仍是湖南省知名度最高的景点之一。岳阳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西晋南北朝被称为“巴陵城楼”。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至江陵时写下“楼观岳阳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