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诽谤,却留下名句千古传诵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诽谤,却留下名句千古传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3/12/19 19:49:45

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诽谤,却留下名句千古传诵

朱玉林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军事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任副相时革除旧弊,推行新政。因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而失败被朝迋降职。虽然他20多年间历任多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但他心系天下百姓,办成了几件大事,并留下名句千古传诵。

范仲淹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家境贫寒,数年寒窗苦读后成为进士。

范仲淹被任司理参军,文林郎、节度推官等职务。1043年,范仲淹入朝任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在任期间,他内推新政改革于匡扶社稷,外施良策于救国危难,因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可惜改革最终失败。

之后20多年里,范仲淹先后在地方任职和京城朝廷为官,但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但他心系天下百姓,办成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指挥作战,重现和平

1040年,宋夏战争爆发,情况十分紧急。范仲淹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他奉旨立即前往西北前线,镇守边境。

经过他的认真分析敌情,精心部署对策,采取一系列新的战略,使得边境局势大为改观,最终迫使西夏议和,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第二件事,开创宋学,培育英才

在执教应天府书院期间,范仲淹推动儒学复兴与发展,促进了"宋学"的兴起。

这一时期,他着手完善书院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以养成学生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书院好的学风。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潜心教学实践,既有深切的体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的门下,史称"宋初三先生"的孙复后来主持讲学"泰山书院",讲求儒道,门下多贤良之士,成为北宋的理学大家。

石介敬佩范仲淹的人品与学问,后来创办和主持徂徕书院,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对"宋学"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瑗亦深受范仲淹的影响创立著名的"苏湖教法",弃无用的文辞诗赋,回归儒学"明体达用"的本旨。

宋学精神能在各地书院名师中形成。而这些教育活动也最能体现范仲淹"经邦济世"的教育理念,因此可以说,范仲淹对宋学精神的形成有奠基之功。

第三件事,乐识英才,为国荐贤

范仲淹在西北守边初期,狄青还只是一名下级军官,然作战十分勇敢。范对他很器重,赠他《左氏春秋》、《汉书》等书。

狄青不负范公厚望,此后发奋读书,在后来的战斗中屡建战功,打得西夏兵惧怕,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成为一代名将。

范仲淹在泰州任职时,认识了时年二十来岁的富弼,于是教导并鼓励和支持他大胆应试之举。

尔后,范仲淹又向时任御史中丞的晏殊极力推荐富弼,说"此人是天下之奇才也,愿举于朝廷用之",还从中撮合富弼成了晏殊的女婿。富弼后来二度拜相,成为北宋的名臣。

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戍边任延州知州时,眉县青年张载带着自己写的《边议九条》来投军。

范仲淹与张载经过深谈后,劝张载作为一个士人应该着力重振儒学,并赠他一本《中庸》,勉励他下功夫研读,尔后又给予资助。

张载后来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代宗师和"北宋五子之一",其实与范仲淹的慧眼识珠和教诲引导有关。至今仍传颂不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张载的名言。

第四件事,兴办学堂,普及教化

在范仲淹看来,兴教育人就是救世济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在他为官以后,不论职责内外,所到之处都积极兴办学堂:1034年睦州建龙山书院,1035年苏州建苏州府学,1037年饶州创建书院,1039年润州筹建郡学,1039年越州创建稽山书院,1045年邠州创建书院,1046年邓州创建花州书院。

范仲淹到了晚年,还用一生积蓄的俸禄购义田、设义庄和办义学。他办义学对族中适龄子弟实行免费教学,使族中子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范氏义学在教化族人、优化风尚和强化基础教育上获得较大的成果。

范仲淹创建的苏州府学。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贬职家乡苏州时,买了一块地。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块宝地,在这里建宅,可以子孙兴旺,卿相代出。

范闻后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意思是既然如此,我一家兴旺富贵,何不给万千学子兴盛腾达。

于是,献此地块建了苏州府学。曾经首开东南兴学之风的这所府学就是今的苏州中学,历经千年办学历史未断,校址未变,格局也基本保存。

第五件事,撰写文章,千古留名

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时,滕子京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后,满怀激情写下了一篇文章,这就是著名的《岳阳楼记》。

这一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纵观范仲淹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入世情怀在他身上尤为明显。他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尤其是历史上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标签: 范仲淹富弼张载政治家

更多文章

  • 经典古文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古文,先天下之忧而忧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畅读经典,莹目怡心。读读这些句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 范仲淹怒了,因为在这件事上,苏东坡的确应该反省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范仲淹,苏轼,诗人,河豚

    酒过三巡,菜入五味,大文豪苏东坡常常会因为吃到了某一种美味,而诗性大发……现在的吃货喜欢在吃饭前发朋友圈,那时苏东坡则喜欢把自己吃过的美食写进诗里。苏东坡是我国古代出了名的诗人、美食家,一些食品经过他的点拨后,往往都成为了“网红”食品。当时,以他名字冠名的食品就有很多,譬如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

  • 范仲淹无依无靠,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仲淹,王炸,宰相,宋仁宗,皇帝,进士,音乐家,民族乐器,声乐,东亚弦乐器

    一个人要想成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家族,二是自身的努力。可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可有的人,就是能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而硬核的范仲淹,是如何将一把烂牌打出王炸顶级配置的?无依无靠的范仲淹范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范仲淹同时代良臣你还知道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韩琦,仁宗,奸臣,乐器,宋朝,范仲淹,欧阳修,古典乐,中国音乐家

    两宋三百年的光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之一,却也是最坏的时代之一。两宋的科技和经济政治发展,都可以称得上光辉灿烂,唯一令人诟病的便是军事方面的孱弱,但对于一个古代的王朝来说,这恰恰是最为致命的一点。宋朝的两段历史,北宋还好一点,毕竟开国的一段时间总是忠臣良相比较多,然而南宋却如同两晋一般,开国之际就已经

  • 宋朝名相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一直兴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宰相,宋朝,民国,诗人,范仲淹,孔夫子,范纯仁,古典乐,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饭),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

  • 范仲淹真文人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范仲淹,仁宗,皇帝,风骨,气节,拨弦乐器,艺术家,宋朝,乐器

    我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我非常欣赏古代文人的气节,古代的文人才是真文人,他们有文人的铮铮风骨,不畏强权,不惧恶势,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敢于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匡世济民,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骨气和脊梁!他们的骨子里既有高尚与浪漫,又有气节与担当,深谙大义,明辨是非,

  • 读懂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就明白了孤独、无常、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笨鸟读书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宋仁宗,苏轼,陈子昂

    不管怎样的风景,其实可都值得欣赏,真正的智者,日日是好日。范仲淹有诗云:“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那年,改革失败的范仲淹外放到河南南阳:修亭、筑阁、造百花洲、设立花洲书院,教化民风,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他收到朋友滕子京从岳阳寄来的信,还有一幅洞庭晚秋图。滕市长说,我管辖范围内的岳阳楼已重修完工,

  • 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下《新岳阳楼记》,叫板《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新岳阳楼记,张一一,滕王阁序,作家

    《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把它拿来和王勃的《滕王阁序》论高低。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这两篇文章都是公认的古典散文杰作。不过,此前有一个叫张一一的“作家”,跳出来质疑《岳阳楼记》。张一一怀疑这篇文章根本不是范仲淹作品,并且认为它写得不过如此,于是自己重新撰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

  • 张一一质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下《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新岳阳楼记,张一一,宋仁宗,欧阳修

    1043年的北宋内有庞大官僚队伍拖后腿,外有辽和西夏威胁边疆,范仲淹等人因此油然而生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宋仁宗也同意,于是让他们写使天下太平的方案。范仲淹并不很想写,他表示这些弊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宋仁宗强逼着他写,最后他真的写了,宋仁宗

  • 范仲淹最强背诵天团成员,其岳阳楼记广为传颂,却因滕子京遭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范仲淹,滕子京,岳阳楼记,宋仁宗

    01前言: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们学过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其独特的韵律、用词更是让我们惊叹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但幸福的同时也些许的恐惧,那就是语文书后面的:背诵全文。不论多么美的作品,似乎只要沾上这四个字就变得沉重起来。尤其是最强背诵天团的作品,更是让人们难以忘记。最强背诵天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