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仲淹,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想到他的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是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都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进行改善,使得宋朝的西线边防巩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领导庆历革新运动,虽然只推行了一年,却开创了北宋改革风气的先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即使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他也殚精竭虑,为百姓鞠躬精粹,在杭州灾民没钱买米的时候,他巧施妙计,完美的解决了民众所面临的饥荒问题!
范仲淹的早年经历
范仲淹,字希文,出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他的祖籍是邠州,后来因为中原兵乱,全家迁移到了吴县居住。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高宗时期的著名宰相范履冰,在朝堂上敢于进谏,不畏权势,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宰相。而范仲淹的高祖范隋,在早年的时候和唐懿宗一起渡江南下,在丽水担任县丞。
后来唐朝灭亡,在五代十国时期,范仲淹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吴越做官,而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早年的时候也曾在吴越为官。
直到宋朝建国后,范墉便追随吴越王钱俶一起归降于宋朝,并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一职。
有这么良好的家庭背景,范仲淹出生后按理来说应该是生活得无忧无虑地才是,但事与愿违的是,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范墉便因病去世。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只留下年幼的范仲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能够更好地谋生,范仲淹的母亲带着范仲淹一起改嫁到淄博长山的一户朱氏人家,而范仲淹也跟着一起改名为朱说。
虽然不是朱家的真正子嗣,但是范仲淹的继父对范仲淹也同样是视如己出,由于母亲改嫁的时候范仲淹的年龄还很小,因此在他记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直到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偶然间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得知自己的家庭背景之后,范仲淹也是伤感不已,于是便毅然而然地辞别了自己的母亲,前往南都的应天府求学。
当时外出求学的范仲淹并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但他并不屈从于贫苦的命运,而是发奋读书,立志成才。
他将一份稀粥放凉,等到粥凝固之后,再用竹签将凝固的粥划成三份,一餐吃一份。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之下,范仲淹还是在大中祥符八年,以朱说的名义考取了功名,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主要掌管讼狱和部分案件。
因为范仲淹当官期间一直以来都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因此他的声誉也越来越大,得到朝廷的重用,最终成为宋朝的著名宰相。
主持庆历新政
在为官处世上,范仲淹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处事风格。
在北宋立国之后,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和防止地方割据,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来加强中央集权。
虽然在相关措施的实行之下北宋朝廷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集中,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官员们在“恩荫制”政策的施行之下开始变得贪恋权位,行政效率大幅下降。
而且当时大臣和大将们兼并土地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的土地都开始归世家、功将和文臣们所有,这也就意味着许多的寻常老百姓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为了减轻百姓们的土地负担和解决北宋朝廷积弱已久的问题,范仲淹和其他官员开始主张变法,这次变法便是赫赫有名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和富弼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在经过宋仁宗的同意之后,这些改革举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范仲淹的经营之下,一大批碌碌无为或贪污腐败的官员遭到淘汰,一大批务实能干的官员被提拔到了重要的岗位之上,官府的行政效率也开始逐渐提高,萎靡的政局也开始有了起色。
但改革岂是那么容易就成功的,范仲淹所主张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于是许多敌对势力纷纷开始对范仲淹进行打压。最后在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中,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虽然庆历新政在施行了一年后以失败告终,但正是因为有范仲淹开了改革的先河,才有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
巧施妙计救灾民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守旧派害怕他再掀起风波,便设计让范仲淹前去担任地方官。在宋仁宗皇祐元年,范仲淹被调到杭州担任知州,虽然当时他已经年过花甲,但范仲淹上任之后还是为了百姓而殚精竭虑。
当时杭州遇到了一场十分罕见的灾荒,许多不法商人都认为那是一个发财的绝妙机会,纷纷开始囤积大米并哄抬市场价格,这也导致了许多灾民没钱买米。
不少官员为了遏制这种行为纷纷出手对这些不法商人进行打压,但还是无法解决百姓们买不起大米的这一问题。
范仲淹自然也知道百姓们的所面临的疾苦,在一番深思熟虑之下,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他不仅不抑制商人们所设置的高昂粮价,反而对身边的官员们说道:“可以将粮食的价格涨得再高一些试试”。
在范仲淹的运作之下,杭州的粮价又往上翻了一番,许多人都认为范仲淹是为了从中赚取暴利,纷纷上书谴责范仲淹的行为。宋神宗虽然对范仲淹的行为也十分不解,但他仍旧选择相信范仲淹的人品。
杭州附近的商人们在得知灾区的粮价大涨之后,开始争先恐后地将囤积的大米运到杭州销售,一时间杭州灾区的大米便多了数倍,早已超过了灾民们的需求。
范仲淹也知道时机到了,便大手一挥,吩咐在杭州开仓放粮,由于大米早已供过于求,再加上朝廷开仓放粮,导致杭州的米价开始直线下跌。
那些不法商家们当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为了能把手里囤积的大米卖出去,也只能跟着一起搞低价促销。
这样一来灾民们便能够买得到便宜的大米了,灾民们在得知范仲淹的这一举措之后也都纷纷来到县衙前答谢范仲淹。他们聚集在一起高呼:“感谢青天大老爷!”
小结:
范仲淹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他虽然早已故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始终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