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禅位的原因 宋高宗赵构在禅位后做了哪些事?

赵构禅位的原因 宋高宗赵构在禅位后做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4/1/6 9:13:56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宋高宗的禅让诏书,他直门地解释退位的原因是“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作为已经执政36年的赵构来说,皇帝之位来得特别容易,也特别出乎意料。他没有想到为了接受这笔“飞来横财”,自己30多年来要日日忧虑,疲于万机,宵旰靡怠,在北方金人和朝野臣丁的注视下不敢有丝毫倦懈。宣布解去重担后,赵构默默对父兄说:“父亲、哥哥,我把皇位重新交给列祖列宗了。”

6月11日,禅让典礼一结束,太上皇赵构随即起驾前往德寿宫,没有丝毫的留恋。赵构开始了退休生活。

赵构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地营造退位之后的安乐窝。那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它就是南起望仙桥直街,北至佑圣观路,西临中河,东括吉祥巷、织造马弄的“德寿宫”。德寿宫是在原宰相秦桧的府邸基础上营造的,占地超过17万平方米。

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布局仿照皇城,有德寿殿、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等十余座殿院,还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鱼家池、巨型太湖石假山“飞来峰”等大量园林景观。亭台楼榭的精美程度比临安皇城有过之无不及。

对于这座美轮美奂的宫殿,任何文字描叙都是苍白的。要体会德寿宫的美丽,我们要闭上眼睛,想象中国古代盛行的写意山水画,将自己融入那一幅幅名作之中。那种感觉就是宋朝人置身德寿宫中的感觉。

文人们描述这个钱塘江边西子湖畔的精美宏大工程是“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

即位的宋孝宗为表孝敬,将德寿宫一再扩建。德寿宫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成为了与皇宫并列的“北内”或“北宫”。

在德寿宫中,赵构开始醉心书画,吟诗作乐。

赵构的书法原本与父兄两人没法相比,退休后他花了大量时间来练字、揣摩字帖。渐渐的,他的书法精湛、笔法端雅淳厚、涵泳隽秀。

晚年,赵构自谓:“自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

赵构为了练习书法,需要搜罗古今名家字帖。上有所好,官员文人们章纷纷进献书画作品。

一天,宫人们献上了一幅宫外献上来的巨幅图画。献画的人叫张择端,画的名字叫作《清明上河图》。

赵构突然想起40多年前,他在汴梁听到过这个画家和这幅画的大名。当时张择端将同样名字的画献给了父亲宋徽宗,得到了同样是画家的父亲的称赞。可惜汴梁失陷的时候,藏于内府的《清明上河图》随着6000件艺术品被金兵掠获北去了。想必现在张择端又重新绘制了一幅进献给自己。

赵构小心地展开画作,从看到内容的那一刻起,他就被这幅宏伟的写实作品震惊了。多么熟悉的汴梁风光啊,那河,那街,那城池,那酒肆,那清明时节的喧嚣热闹。

赵构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那时,他还是汴梁城里的康王爷。他的王府就在主街道边,他常常经过街道,高兴或不高兴地参加一个个的活动。赵构仿佛觉得这一切都还是昨天。

如果张择端在40年前将这幅《清明上河图》献给赵构,赵构会兴奋异常,跑过去和张择端称兄道弟。

但是现在他不会这样了,他知道张择端献画的目的,又是提醒他不忘复国大业。他厌倦了这样的提醒。赵构狠狠心,让宫人将这幅画退回去,就说太上皇根本就不喜欢这幅画。

又一天,宫人们献上宫外正流行的一首词。那是那个南归的辛弃疾在登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的《水龙吟》:

“楚人千里清秋,水随人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仇供恨,玉替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雄泪?”

赵构又一次陷入回忆。他隐约记得自己做皇帝的时候接见过这个辛弃疾。当时年轻的辛弃疾从山东一路过关斩将,率领万余人归降南方。

赵构在宝座上对这个意气风发,满口北伐的年轻人褒奖了一番,分配到地方任职。后来他听说这个年轻人不太合群,时而为官,时而罢官,断断续续,频繁调动,也就不去关注他了。想不到,仕途不顺的辛弃疾在文学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如今赵构还是不喜欢辛弃疾,更不欣赏他的这首《水龙吟》。他摆摆手让人把词给撤下去,又问起张择端的近况。宫人回答说,张择端几天前刚死了。赵构长长叹了口气,从此下令禁止再向德寿宫进献诗词书画作品。

赵构想自闭于书画,与世无争的做法也没有成功。五德寿宫中的太上皇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活动了。

赵构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德寿殿的榻上,安静地看着庭院里巨大的水车从早到晚地旋转,缓缓地将清凉的河水舀起,又放下。水车轻轻扭动,河水低声鸣溅,倒影在庭院中每天固定地移走。赵构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安宁,固定,与世无争。这就是他追求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状态。

晚年赵构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在德寿宫中酿酒品酒。

德寿宫配置了专门的酿酒师,用当时上好的惠山大米配合上等三白泉水酿酒。酒水装在酒桶里,泥封后印上“上品”的印记封存在宫中。年老的赵构几乎一日都离不开德寿宫白酿的酒。

淳熙十一年的一天,赵构和新皇帝孝宗赵奋一起品尝自制的雪浸白酒。

赵构显然对雪浸白酒很自豪。孝宗劝谏道:“此物不宜多吃!”

赵构说:“不妨事,吃了反觉凉爽!”

那一夜,80岁的赵构又是一场大醉。每一场大醉都能让他忘记很多事情。

太上皇赵构和新皇帝赵昚并不是亲生父子,而是关系极其疏远的远房叔侄。赵构做了太上皇后,赵昚非常孝顺。

德寿宫的物质供应充足,太上皇一有什么要求,赵奋就尽量满足。每个月,赵昚都起码过来探望请安四次以上。每逢节日或出游,赵昚都要恭请宋高宗出席或同行。赵昚对待赵构就像亲生儿子对待父亲一样。没有儿子的赵构在德寿宫安享了天伦之乐。

1167年3月的一天,赵昚带着皇后、太子一起到德寿宫拜见赵构并赏花。

当日德寿宫小西湖畔鲜花怒放,内侍杂役来回奔忙。赵构子孙三代人先看抛彩球、荡秋千,再看百戏表演,然后登上御舟绕堤而行。

赵奋安排数十条小舟,满载酒食、水果和艺人跟随在御舟后面,以备太上皇随时召唤。湖上尽兴后,一行人上岸继续饮酒,欣赏歌舞,直到子孙三代都大醉为止。这样的情景在德寿宫经常出现。

老年人喜欢安静,赵构就喜欢读读“消遣文学”,尤其是那些市井杂文和笔记小说。赵昚派专人给太上皇搜集小说,竟然间接地推动了南宋民间文学的发展。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标签: 赵构

更多文章

  • 满族的祖先是谁 满族起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满族

    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满族人口约有1068万人,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等省市。我们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很多朋友都十分好奇满族的起源如何,满足人的祖先到底是谁?其实满族的历史也很悠久,甚至能在《山海经》中找到一些线索,那有关满族的

  •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班固的《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制匈奴,通西域,“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管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

  • 明朝灭亡后成立了哪四大南明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在煤山自缢。其实此时明朝就已经等于是灭亡了,但很多官员逃到了南京,然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虽然从地图上看,南明势力很大,军队人数也不少,但只要开战便是溃不成军,没有丝毫战斗力。除了南明,当时还有三个政权,其中清军是完成了最终的统一,

  • 南朝宋文帝几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伐

    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不仅仅跟敌人的实力强弱有关,还跟自身的实力强弱有关。在历史上,宋朝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王朝,明明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王朝,却总是因为各种战争的失败让自己创伤累累。在宋文帝统治的时候,这位统治者又发动了一次北伐战争,而这次战争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宋文帝北伐为什么失败?重点原因是宋朝的内

  • 如何评价王安石宋神宗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安石

    每一任皇帝都能够希望创造一定的丰功伟绩,都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民,人民幸福。每个皇帝都希望励精图治,都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理之下,把国家昌盛起来,宋朝其实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神宗。宋朝是我国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宋朝变法集中表现在宋神宗这里。宋神宗刚刚上台的时候,国家

  • 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林冲火拼王伦。水泊梁山的主人原本是王伦,林冲上山之后,因为林冲能力强,武艺高,而且人品也很好,王伦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久之后,晁盖带着六个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之后,就要把他们赶走。理由很简单,一个林冲就已经危及他的地位,这下来了七个,他如何领导得了?王伦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

  • 王莽时期山东义军赤眉军历史介绍 赤眉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眉军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