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保保和徐达多次的军事对垒到底谁厉害些?

王保保和徐达多次的军事对垒到底谁厉害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84 更新时间:2023/12/30 2:56:25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徐达被明太祖朱元璋列为大明王朝的第一开国功臣。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鄱阳湖之战中消灭陈友谅。两年后,又攻灭张士诚。1367年,徐达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并于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终结了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

但是,作为明朝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在攻克元大都后,却遇到了他生平最大的对手王保保

王保保(?-1375年?),蒙古名叫扩廓帖木儿,他本来是元末风云人物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后来又被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后来,镇压红巾军起义时屡立奇功的察罕帖木儿不慎被叛将刺杀,致使元朝失去国之栋梁。而王保保继承舅父遗留的部队,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并卷入了元朝末年军阀内部的混战。

当徐达率领的北伐军即将到达大都期间,王保保这位元朝各路军队中最具实力的将领,却因与元顺帝心存芥蒂,在元大都就快失陷时,并没有及时赴援,只是驻兵于山西采取观望的态度。

等到夺取大都的明军企图进一步杀向山西时,王保保才不得不出手,与之展开生死搏斗。

王保保一生多次拒绝朱元璋的招降,并与明军进行了反复的厮杀,即使是屡败屡战,也绝不气馁,因而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奇男子”这个外号就是朱元璋给起的。

据《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记载,朱元璋称帝后,在一次与诸将聚会时故意提问:“天下间,谁是奇男子?”

诸将领不约而同地回答:“常遇春所部不过万人,却横行无敌,真是奇男子。”

朱元璋却笑道:“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那么,大明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与朱元璋眼中的这位“世间奇男子”王保保相比又如何呢?

实际上,这两位高手一生有过三次激烈的交手,前两次都是以徐达完胜告终,可到了第三次交手时,徐达却遭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一场惨败。

第一次交手:太原之战

1368年11月,徐达与王保保在山西太原第一次交手。当时元大都刚失陷不久,以山西为根据地的王保保想出动奇兵,从太原绕道雁门关、居庸关向大都发动突袭。

王保保出兵的消息被徐达获悉,他认为北平有孙兴祖据守,且又坚固,不足为虑,王保保既然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于是,徐达故意避开迎面而来的王保军队,经太行山麓突进山西,直扑敌人的大后方太原。

王保保率领的大军刚行至保安州(今河北怀来一带),就得到明军杀到了太原的消息,他慌忙回兵。

王保保到太原城外后,做好了与明军大战一场的准备,谁知关键时刻内部发生了变故,一位叫豁鼻马的将领暗中叛变了,他悄悄地与徐达取得联系,愿做内应配合徐达突袭。

徐达立即决定夜袭王保保,当晚的奇袭行动十分顺利,王保保正在读兵书,突然听到杀声四起,匆忙之间赤脚冲出帐外,军营内外已是一片刀光剑影,他慌忙间只穿了一只靴子,抢过一匹马带着十八名骑士向大同方向狂奔。

太原之战,明军总共俘获敌兵四万多人以及战马四万余匹,并乘势连续出兵占领山西。就这样,徐达在与王保保较量的第一个回合中,干脆利索的大获全胜。

然而,王保保并没有从此沉寂,他继续在长城沿线招兵买马,拥兵塞上,欲争霸西北。

第二次交手:兰州沈儿峪之战。

洪武二年(1369年)冬,王保保率军围攻明军于兰州。徐达召集潼关以东的各路部队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赶到,在定西以北,两军硬碰硬地打了一场战争。

由于徐达曾在太原之战中劫过王保保的营。现在王保保为了一雪前耻,决定以牙还牙,用劫营这一招回敬明军,他秘密调动千余人,悄悄袭击明军的东南营垒。

防守这个地方的是明军左丞胡德济,他又大意又缺乏应变能力,在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时慌乱失措,阵营一时大乱。

徐达察觉到东南营地不稳,及时率兵赶到并击退敌人,还当场罢了胡德济的官,将其移送京师法办,同时把数名没有坚守阵地的将校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之后,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王保保的部队每夜得不到休息。数日后的一夜又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纷纷昏睡,这时徐达指挥明军出战,将士皆奋勇争先冲锋,大败王保保。

沈儿峪之战,明军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逃到黄河时找不到渡船,只得捞取在河中漂流的木料有惊无险地渡过黄河,一路风尘仆仆地从宁夏向蒙古草原狂奔,最终保住了性命。

与此同时,元顺帝驾崩,明将李文忠趁机奇袭应昌,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十骑北逃。

当王保保逃到和林后,得到了北元新帝爱猷识理达腊的重用,再度咸鱼翻生,掌握兵权,延续不死之传奇。

第三次交手:王保保利用漠北大暴雪击败徐达

王保保虽然与徐达交手两战两败,但他仍然聚集北元残余势力,并在第三次交手中,利用漠北的极寒天气击败徐达,一雪前耻。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将有王保保辅佐的北元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于是,在这一年的年初,朱元璋便调集十五万重兵,计划分进合击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北元问题。

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兵出中路;李文忠任左副将军兵出东路;征西将军冯胜兵出西路,每一路军队的兵力均为五万人。

徐达的中路军任务是从山西雁门关向北进军蒙古和林,扫荡在和林地区的北元小朝廷。东路军由河北居庸关趋往应昌,杀向蒙古腹地克鲁伦河,与中路军形成互相呼应之势。西路军则进军甘肃,作为牵敌之用。

1372年3月,徐达出塞后在和林以南的土剌河遇到了老对手王保保的阻击。战局像以往那样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明军都督蓝玉担任先锋,一举破敌。

首战不利的王保保且战且退,此情此景,北元小朝廷生死系于一线。

5月,王保保找到了一个反攻的最佳时机,据蒙文史籍所载,北元军中的蒙古萨满教巫师预知了一场大风雪即将来临的日期。王保保深知和徐达硬拼是难以有胜算的,要想取胜,就必须充分利用漠北的恶劣天气来制敌。

王保保果断地选择大暴雪降临的这一天对明军进行全线反击。在暴雪肆虐的天气下,什么谋略、兵法,都以不能按正常应用了,将士们互相之间也看不到联系不上,只能各自独立作战。

北元军队中的蒙古士兵在草原中土生土长,他们天生适应漠北苦寒之地的气候,无形中占了先天优势。

相反,那些来自中原的汉族官兵,很难适应塞外这种严寒的天气,明军在苦苦支撑一番后,最终纷纷溃退。

不过,徐达不愧为名将,能够在失利的情况下指挥部队有组织地后退,并在归途中筑垒自保,收容溃散的士兵,保存了部分实力,然后安全地撤回了塞内。

《明史》称明军此战“死者数万人”,真正是伤亡惨重。这一战,是徐达平生唯一一次惨败。事后,朱元璋念徐达劳苦功高,并没有追究其此次失利的责任。

这一次,笑到最后的是王保保,他充分利用塞外的天时地利,发挥己方部队的特长,最终战胜了足智多谋、兵多将广的大明开国第一名将徐达。

不过,王保保虽然取得了这场大胜,但他也回天乏术,难以再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之后只能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袭击。此后他的事迹无考,史书只记载他于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逝世于哈剌那海(今蒙古国科布多)。

本文参考自:《大明战神谱》

标签: 徐达

更多文章

  • 赵构禅位的原因 宋高宗赵构在禅位后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构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宋高宗的禅让诏书,他直门地解释退位的原因是“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作为

  • 满族的祖先是谁 满族起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满族

    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满族人口约有1068万人,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等省市。我们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很多朋友都十分好奇满族的起源如何,满足人的祖先到底是谁?其实满族的历史也很悠久,甚至能在《山海经》中找到一些线索,那有关满族的

  •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班固的《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制匈奴,通西域,“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管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

  • 明朝灭亡后成立了哪四大南明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在煤山自缢。其实此时明朝就已经等于是灭亡了,但很多官员逃到了南京,然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虽然从地图上看,南明势力很大,军队人数也不少,但只要开战便是溃不成军,没有丝毫战斗力。除了南明,当时还有三个政权,其中清军是完成了最终的统一,

  • 南朝宋文帝几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伐

    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不仅仅跟敌人的实力强弱有关,还跟自身的实力强弱有关。在历史上,宋朝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王朝,明明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王朝,却总是因为各种战争的失败让自己创伤累累。在宋文帝统治的时候,这位统治者又发动了一次北伐战争,而这次战争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宋文帝北伐为什么失败?重点原因是宋朝的内

  • 如何评价王安石宋神宗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安石

    每一任皇帝都能够希望创造一定的丰功伟绩,都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民,人民幸福。每个皇帝都希望励精图治,都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理之下,把国家昌盛起来,宋朝其实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神宗。宋朝是我国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宋朝变法集中表现在宋神宗这里。宋神宗刚刚上台的时候,国家

  • 李密夺权的过程 李密用了哪些手段使翟让失去领导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林冲火拼王伦。水泊梁山的主人原本是王伦,林冲上山之后,因为林冲能力强,武艺高,而且人品也很好,王伦的地位受到威胁。不久之后,晁盖带着六个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之后,就要把他们赶走。理由很简单,一个林冲就已经危及他的地位,这下来了七个,他如何领导得了?王伦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堕落真的跟杨玉环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避难成都的唐玄宗曾与大臣裴士淹谈论他任命过的宰相们。关于姚崇,他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谈起宋璟,他有些不悦:“彼卖直以沽名耳”;说到张九龄,唐玄宗给予高度评价;提及李林甫,他说:“是子(这个家伙)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 东汉末家族袁绍的实力多大:四世三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

  •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李斯,小篆

    因为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导致他的名声一度很差。不过李斯一生的确也做出过诸多贡献,例如统一文字这件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繁简不一,等秦国一统六国后,李斯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下令全国都已小篆为标准,进行书写。统一文字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能让各国的文化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