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世胡亥登基3年都做了哪些荒唐事情?

秦二世胡亥登基3年都做了哪些荒唐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1 更新时间:2024/1/17 3:52:28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病逝,胡亥继承帝位,是为秦二世。此时的秦国其实并算不上一手好牌,秦国的内部矛盾仍然极为严重,统治其实并不稳固,但也决算不上一手烂牌,如果他好好治理国家,并非不能扭转秦国的局面。然而,正是由于其胡作非为,直接导致了秦国的迅速灭亡。那么在秦国灭亡的过程中,胡亥都犯下了哪些罪行呢?

罪行之一:乱杀无辜,亲手摧毁大厦之基

胡亥继位之后,一手将其扶上帝位的赵高自然得以重用,被封为了郎中令,开始执掌朝政大权。而丞相李斯,在沙丘政变中毕竟有被迫的成分在,虽说仍然担任丞相一职,但却并不如赵高那般得宠,到了最后甚至连见胡亥一面都极为困难。

胡亥继位后,曾对赵高说“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为了稳固统治,在赵高的建议下,胡亥开始对朝廷重臣和诸公子们下手了。

为了防止诸公子与自己争位,其继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假传遗诏赐死了扶苏,然后又残忍的清除了全部有资格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宗族。在咸阳商业区处死了十二个兄弟,又在杜邮碾死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又迫使将闾等三人引剑自刎。而公子高眼看兄弟姐妹们相继被害,自知难逃一死,为了不连累家人,只好上书说愿意为始皇帝殉葬。

在大臣之中,对胡亥和赵高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便是蒙恬、蒙毅兄弟,早在赐死扶苏之时,两人便要求蒙恬一同自尽,蒙恬因拒绝而被关押,而蒙毅随后也被囚禁在代郡。为了清除威胁,胡亥先后派使者逼迫两人自尽。此后,在赵高的唆使下,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也被迫自尽,其他大臣,包括地方官员也多有惨死者。李斯在进谏无望之后,虽然绞尽脑汁的设法保命,最后也是难逃一死。

在处死诸公子和重臣的同时,赵高却将自己的亲信见缝插针的安插进了朝堂之中。如此作为,导致朝堂之上顿时人心惶惶,两人虽然巩固了权力,却也导致秦始皇精心打造的官僚体系彻底崩溃,支撑秦国这座大厦的基石就这么被两人彻底摧毁了。

题外话:蒙恬之死应该也是间接促使王离在巨鹿之战投降的原因,王离率领的上郡边军本就是蒙恬旧部,而王离也曾在蒙恬麾下效力。章邯此后的投降,则直接与赵高处死李斯有关。

罪行之二:滥用民力,闹得天下怨声载道

秦始皇时期,虽然开了皇陵、秦直道、长城等多项大工程,但在抽调民力方面,却仍然有所保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从来不抽调“闾左”之人(也就是穷苦人、无产者。秦以25户为一闾,有产者居右,无产者居左),然而到了胡亥手中,他对于民力却从来不加珍惜,最终导致全天下怨声载道。

胡亥将秦始皇安葬之后,先是命令秦始皇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嫔妃全部殉葬,之后又听说很多工匠参与了制造机械,且对墓中所藏的宝物也一清二楚,为了防止泄密,于是又将所有工匠全部闷死在了皇陵之中。

此后,胡亥又继续大量征发徒役修造阿房宫(存疑)、骊山墓地、驰道等,同时抽调五万士族来戍卫咸阳安危,后因咸阳粮草不足,于是命令让全国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为了不浪费粮食,还命令押运粮草的人员必须自己准备干粮,不得动用押运的粮草,甚至不允许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

与秦始皇不同的是,为了工程进度,胡亥根本毫不珍惜民力,不仅导致天下怨声载道,更是抽调了“闾左”之人。秦始皇当年不抽调这些人,就是因为其一穷二白,没有后顾之忧,造反可能性太大,而胡亥却并未顾及这些,而揭开秦末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便正是“闾左”之人。

最行之三:秦法变质,秦国统治根基被彻底掏空

都说秦法残忍,实际上秦始皇时期的秦法不仅不严酷,反而极为完善和平等。秦法真正变成“残暴”的代名词,正是从秦二世手中开始的,正是他全面导致了秦法的“变质”。

李斯其实并不像看到自己和秦始皇的努力付诸东流,对于胡亥的胡作非为,他也曾想过进谏,然而不仅没能取得效果,反而换来了胡亥的责备,并要求李斯想办法做到“长享天下而无害”。此时正值陈胜吴广起义之际,时任三川郡守的李斯之子李由对当地叛乱无能为力,于是又有人弹劾李斯说天下叛乱从事,就是李斯作为丞相的失职。

李斯为了保住权势,不得不想办法重新获取胡亥的认可,于是便上了一封极为出名的《上书对二世》,其中大意是说,如果想让臣子都严格履职,那么就应该加强督查,使臣子不得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这封上书奏对令胡亥极为高兴。

这原本只是针对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本是有益无害的,然而到了胡亥手中,却将其变成了绩效考核制(极为相似)。按照这种制度,只要一个官吏收到的税越多,那么他就是一个尽心尽力的官员;如果一个官员抓到、处死的犯人越多,那么他就是一个严格履职的官吏。这种制度的施行,硬生生将各级官员变成了一群酷吏。

除了以上之外,秦二世胡亥更是耽于享乐,甚至连大臣们也不接见,就在陈胜吴广起义风起云涌之际,当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将各地叛乱的消息送达咸阳之际,秦二世一气之下竟然直接将使者给法办了,此后的使者哪敢再说真话,直接导致陈胜吴广几十万大军杀到戏水(今陕西临潼)时,胡亥才意识情况的严峻性。

胡亥和赵高如此作为,秦国岂有不亡之理?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美国废除奴隶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奴隶制

    美国人的“废奴主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估计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一种思想。用为像美国这种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方,怎么就会出现有人会主张废除奴隶制呢?同一时期,一边在肆无忌惮的血腥屠杀印第安人,一边却有人在主张着人人平等,两个完全互相矛盾的事情同时出现了,简直是难以理解这样

  • 战国时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州相王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为对付秦国,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为何这个历史事件如此重要呢?有种说法是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真正的划分,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标志。

  • 连坐制的历史由来 秦国连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连坐制

    连坐制度不同状态下的起伏,实际上源自以君主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为政变化。这实际上是法制和君权的动态博弈。连坐作为法家重刑思想与其他治国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一旦有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意味着既要保证其稳定性,也要顺应潮流与时则俱进。一种法律制度的优劣,要看它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任务。历

  • 西汉为何多次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外戚

    西汉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国家,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西汉的历史上,外戚专权的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汉历经初期的“文景之治”后,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发展到巅峰,史称“汉武之治”。后来又经历了&ld

  • 汉朝的契约分为哪三种?汉朝契约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

    契约,古代又称为劵书,即现代的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契约自我国古代起便已有之,从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文是有文字可证、有实物可考大的最早的契约。直至汉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契约发展的已是相当规范,这些规范涉及了百姓在交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而且他的保证制度也随

  • 唐末五代200多年的河北河朔三镇为何压而不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唐朝末年它一直是历任皇帝的心头刺。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历任皇帝都想灭掉河北三镇,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却又发现困难重重。例如唐宪宗在位时期也进行了削藩,藩镇势力得到了暂时削弱;但最后他却被宦官陈弘志所杀。后来唐穆宗即位,他沉于酒色,对朝廷疏于管理,

  • 三国东吴“两宫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吴

    赤乌十三年(250年),吴大帝孙权突然下令废黜孙和的太子位,并赐死自己的四儿子孙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两宫之争”的结局。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所谓两宫之争,是指孙权晚年的时候,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他的四儿子孙霸,却同样对太子位虎视眈眈。于

  • 在古代为何会允许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妻四妾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社会,历朝历代对男女联姻的规定大同小异。但古代与近现代最大的区别是,封建社会是允许一夫多妻的,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都说爱情是自私的,那么,对于这种“一夫一妻多妾”制来说,“妻子”是如何能

  •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东汉、晚唐和明代是宦官专权较严重的三个朝代。究其主要原因是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管理缺陷,让宦官在政治管理的中枢肆意妄为,导致了各自王朝的覆灭。《三国演义》大家都很熟悉,东汉末期皇帝都是幼主,皇室的权力大都落在宦官与外戚之手,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朝政,而外戚又极力想独揽大权。士大夫阶层

  • 中国历朝盛世有哪些 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盛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哪些,其实也真的是挺多的,很多人也估计只知道4大盛世,什么文景之治,什么贞观之治,还有什么康熙盛世等等,但是话说也不仅仅如此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盛世还是很多很多的,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个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成康之治;宣王中兴;文景之治;昭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