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义潮是如何收复河西十一州的?张义潮将义军传给张淮深的原因

张义潮是如何收复河西十一州的?张义潮将义军传给张淮深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81 更新时间:2024/1/8 14:36:21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持续衰微,吐蕃于是趁机攻掠河西诸州,而唐朝对此已是鞭长莫及。唐朝末期,沙州张义潮散尽家财、建归义军,先后收复河西十一州,开拓疆土四千里,使河西之地重归大唐版图,堪称壮举。然而,张义潮之后归义军却迅速衰败,又令人万分惋惜,那么张义潮为不将归义军传给儿子张淮鼎,却传给了侄子张淮深呢?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尤其是中央朝廷持续衰微,吐蕃趁机进兵河西,先后攻占攻占河西、陇右诸州,张议潮家族世居的沙州(今甘肃敦煌)同样于建中二年(781年)被吐蕃攻陷。占领河西之后,吐蕃在此地的统治极为残暴,而本就出身沙州富豪之家的张义潮,自幼便苦学兵法和武艺,并暗中招募、训练义军,时刻准备光复河西诸州。

吐蕃虽然强大,但统治却极为混乱,突然膨胀的他们很快便陷入了四面为敌的境地,不仅回鹘汗国和阿拉伯帝国对吐蕃发动了进攻,唐朝和南诏联手之后也在四川方对吐蕃展开了反攻,并在会昌四年(844年)三月,“朝廷以回鹘衰微,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开始谋划收复河西。

吐蕃的内忧外患,使得张义潮看到了机会,于是在大中二年(848年),率众在沙州发动起义,迅速攻陷沙州。与此同时,吐蕃原洛门川讨击使尚恐热亦发动叛乱,夺取吐蕃大权,自称宰相,之后又与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这给了张议潮难得的喘息之机。

张义潮一面扩充稳定地盘,一面派出十路信使传信长安,希望与朝廷联手恢复河西。然而,由于路途艰险,九路信使葬送在了路途当中,只有敦煌高僧悟真所率领的信使于两年后抵达长安,闻听消息的朝廷虽然欣喜万分,但却无法给张义潮更多支持,更多的只是精神上的鼓励。

十路信使却只有一路到达长安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义潮率军对吐蕃展开反攻,到八月时,张义潮已经控制了除凉州之外的河西十一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张义潮在向朝廷报捷的同时,为了表示衷心,以其兄长张议潭为首的这支信使队伍,就此留在了长安为质。

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历经三年血战,张议潮统率的归义军终于攻克了吐蕃在河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凉州。之后数年,张议潮又以瓜州、沙州为根基,再度四面出击,一面抵御吐谷浑、回鹘的进攻,另一面则不断扩大战果,巩固河西的统治,河西地区彻底得以克复,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在长安为质的张议潭去世,张议潮于是将河西职务交给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张淮深(其兄张议潭之子),而自己则以69岁的高龄亲往长安为质。唐朝为了奖励其功绩,在其入朝之后,授予其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而张义潮最终于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卒于长安,享年74岁。

张义潮为何将归义军交给了侄子,却没有交给儿子?

张义潮前往长安后,河西的归义军便被他交到了侄子张淮深手中,张淮深则成为了第二任归义军节度使,那么张义潮为何不将军队交给自己的儿子呢?我认为,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张淮深长期随军作战。虽然史料关于归义军的记载相对较为零散和杂乱,但从仅有的资料来看,张淮深参与起义和领兵作战的时间都及早。在咸通二年(861年)三月,在攻克凉州的战役中,张淮深便已经是一路主将。反之,张义潮的儿子张淮鼎却少有带兵作战的记载。因此,张淮深虽然只是张义潮的侄子,但却是张义潮极为重要的左膀右臂,且因为长期带兵的缘故,在军中拥有较高的声望,以其为归义军节度使,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张淮鼎在这一点上则要稍逊一筹,除了张义潮儿子的身份外,在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他并不是合适的人选。

2、客观原因一:张淮鼎被留在了长安。毫无疑问,张义潮对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因此才会在兄长张议潭去世之后,便前往了长安为质。然而,张义潮这次前往长安,或许是由于没有了解到唐王朝的真正意图,因而并未携带家眷,然而当唐王朝通过授官、赐宅等方式将其留在长安之后,张义潮这才了解到唐王朝的用意,因而不久便遣人返回沙州将家人接到了长安。《押衙马通达状稿(三件)》中第一件的记载中,便有“(马通达)先随司空到京,遣来凉州,却送家累”的记载。

3、客观原因二:来自长安的命令。《资治通鉴》有载,“(咸通八年二月)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入朝,以为右神武统军,命其族子怀深守归义”。从这段记载来看,张淮深能够接任归义军节度使,除了自身的条件之外,与唐王朝的态度同样密不可分。或许正是为了将张义潮一家留在长安,唐王朝才没有任命张淮鼎为节度使,而是任命了张淮深。

然而,张义潮去世之后,归义军却很快陷入了动乱。大顺元年(890年),张义潮的女婿索勋发动政变,杀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夫妻和六子,拥立张义潮的儿子张淮鼎为节度使。两年后,张淮鼎去世,索勋又自立为节度使,结果引发张义潮第十四女、明振之妻张氏的不满,索勋于乾宁元年(894年)被张氏的三个儿子所杀,张淮鼎的儿子张承奉又被立为节度使。

标签: 张义潮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人殉

    人殉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君主死后,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杀后埋葬,有的则是自杀后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虽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以及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他们的江山都来之不易,都不是坐享其成的。所以这些

  • 唐朝后期御史的地位为何降低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御史

    唐后期,御史的官职品级普遍有所提升,而且这一职位经常作为官员仕途升迁的跳板,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御史地位,在实质上的降低。安史之乱后,作为监察部门的御史台,同盛唐时期已有较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朝廷轻视吏治,在轻法学,贱法吏的政治氛围之下,御史们很难再有用武之地。由于轻视法治,后期的御史多出

  • 唐朝“先天政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先天政变

    先天之变[1],又称先天政变,是唐玄宗时代的一场政变。先天二年(713年)即位不久的唐玄宗宣称姑母太平公主准备叛变,所以起兵杀尽了太平公主诸党羽,并赐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死后,李唐政权宣告稳定,唐玄宗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神龙政变7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2],以及结束唐高宗中期以来后宫掌权

  • 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

  • 安东都护府的历史由来 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朝鲜语:)原为唐朝和新罗联军在攻灭高句丽之后,建立的管理高句丽故地的机构。旧时的管理机构设在平壤,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朝鲜半岛大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罗唐战争期间,安东都护府治所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靺鞨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朝攻下高句

  • 周平王选择东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平王

    周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功经历了790年,而平王东迁便是用来区分西周和东周的历史标志性事件。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西周的灭亡乃是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为博取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结果失信于诸侯,导致犬戎进攻

  • 李自成起义军自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去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

    也许说李自成这样的起义者为“历史尘埃”不太恰当。但于李自成死后树倒猢狲散的大顺军而言,寻求落定之处也确实是他们的当务之急。一、大炮与终点清顺治元年(1644)秋,枯叶将潼关的血色掩盖。不日之后,飘飘然的大雪开始落下。然而雪色上很快又覆上了一层血色在多铎的领导下,清军与大顺军在

  • 南明军队内讧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

    说到南明时期政权可以说是很有问题啊,而且最关键的是,南明的内斗真的是让人不堪入目。就算是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他们的内斗也没停过。可能很多人对于这段历史都不是很关注,但是南明时期军队的内斗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吧!明朝的都城有3个,北都北平,南都南京,中都凤阳,凤阳是朱皇帝老家,设一个

  • 周朝礼乐制和宗法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说到周朝的一些制度,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四大制度,分别是: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那么其中这个礼乐制和宗法制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法制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是以父系家长制为中心,按血缘关系分配家庭权利,

  • 女真人的起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女真人

    说起女真人,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或许一说到女真人,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金国或是清朝。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女真人一直将此山视为圣山,这里同样也是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千年前,女真人就已经居住在这里。古老的肃慎人就是女真人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就已经与中原各族产生了久远的联系。而今天所说的女真一族便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