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10 更新时间:2024/1/25 1:29:14

人殉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君主死后,殉葬者有的被直接活埋,有的在被杀后埋葬,有的则是自杀后才被埋入陵墓中。古代君王虽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很多皇帝的江山都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以及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他们的江山都来之不易,都不是坐享其成的。所以这些皇帝格外珍惜自己打下的一片天地,希望自己死后,这一切也能跟随自己到另一个世界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殉制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时期达到了顶峰,但是因为这个制度太过残忍,所以到了汉朝以后,已基本被废除。可到了明朝,朱元璋却又重新实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防止后宫干政,巩固江山一统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例子不在少数,如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女皇武则天以及和武则天并称“吕武”的吕雉。那么雄才大略、雄霸天下的朱元璋也有后宫干政这样的担忧吗?是的,《明史》中曾写到:“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因为有汉朝和唐朝后宫干政的历史教训在先,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妃子们,一直都严加管教,禁止她们参与朝廷政事,就连自己最宠爱的李氏李淑妃也不例外。

李氏是广武卫指挥李杰的女儿,李杰因为战事死于北伐,朱元璋便召其遗孤李氏入宫,李氏气质端庄、温柔贤淑、为人宽厚大度,颇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册封李氏为淑妃并接管后宫。

关于李淑妃的死,历史上有两个版本,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跟殉葬有关的版本,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病重,预感自己大期将至,他担心自己逝世后,李淑妃会控制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干政,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恐将拱手让人,于是便把李淑妃叫到龙榻前,逼其自尽。本以为李淑妃死后,便可和自己安葬在一起,怎知命运却和朱元璋开了个玩笑,李淑妃是死了没错,可朱元璋却奇迹般地康复了,并且还多活了一年多,才寿终正寝。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朱元璋每天都在后悔中度过,因为是他逼死了自己的爱妃。但这件事却没能使朱元璋有所觉醒,在他真正临终之际,他让接替李淑妃掌管后宫的郭宁妃,也陪自己下葬。

据记载朱元璋死的时候,共计有40名妃子陪其下葬。朱允炆按照爷爷朱元璋的嘱咐:“按太祖孝陵。凡妃殡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殁者。”当时明朝有个规矩,就是皇帝的丧事必须在七天之内办完,所以这四十名妃子,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李淑妃和郭宁妃都已死去外,剩下的三十八人,都在七日之内被迫喝下毒酒、水银或者自尽去世,然后埋入朱元璋的陵墓中。

祖先开头,后辈学样

有朱元璋这位祖先开了头,后辈们是当然有样学样。明成祖朱棣驾崩时,为其陪葬的妃子多达三十余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半年多,但为其陪葬的妃子也有七人之多;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也有十人为之殉葬,其中还有一位入宫仅二十多天的名叫郭爱的妃子,也不幸遭此磨难,在临终前,她含恨写下了这样无能为力的诗句来控诉人殉这一惨无人道的制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皇帝们除了害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人大多迷信,帝王们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人死了只是去往另一个世界,所以希望自己死后依然能够享有和在这个世界时一样的荣华富贵,在阴曹地府依旧有人伺候自己、陪伴自己,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明英宗病重时,“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巨润色”。从此以后,明朝皇室消灭了人殉制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曾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扩展到全国上下。“二月壬戌,定丧祭例,妻殉夫者听,仍予旌表。清史载,努尔哈赤、顺治、康熙年间都有殉葬。康熙十二年(1674)“乙卯,禁八旗以奴仆殉葬”。至此,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

人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制度之一,根据考古学家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甲骨文中,就有多达3065条提到人殉的字句,这当中有1920条提到了殉葬的人数,多达13052人,剩下的1145条当中,虽然没有说明人数,但保守估计也有上万人。人殉这项制度,祸害了多少无辜生命,真是可悲可叹啊!

标签: 人殉

更多文章

  • 唐朝后期御史的地位为何降低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御史

    唐后期,御史的官职品级普遍有所提升,而且这一职位经常作为官员仕途升迁的跳板,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御史地位,在实质上的降低。安史之乱后,作为监察部门的御史台,同盛唐时期已有较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朝廷轻视吏治,在轻法学,贱法吏的政治氛围之下,御史们很难再有用武之地。由于轻视法治,后期的御史多出

  • 唐朝“先天政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先天政变

    先天之变[1],又称先天政变,是唐玄宗时代的一场政变。先天二年(713年)即位不久的唐玄宗宣称姑母太平公主准备叛变,所以起兵杀尽了太平公主诸党羽,并赐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死后,李唐政权宣告稳定,唐玄宗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神龙政变7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2],以及结束唐高宗中期以来后宫掌权

  • 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

  • 安东都护府的历史由来 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朝鲜语:)原为唐朝和新罗联军在攻灭高句丽之后,建立的管理高句丽故地的机构。旧时的管理机构设在平壤,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朝鲜半岛大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罗唐战争期间,安东都护府治所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靺鞨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朝攻下高句

  • 周平王选择东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平王

    周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功经历了790年,而平王东迁便是用来区分西周和东周的历史标志性事件。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西周的灭亡乃是因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为博取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结果失信于诸侯,导致犬戎进攻

  • 李自成起义军自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去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

    也许说李自成这样的起义者为“历史尘埃”不太恰当。但于李自成死后树倒猢狲散的大顺军而言,寻求落定之处也确实是他们的当务之急。一、大炮与终点清顺治元年(1644)秋,枯叶将潼关的血色掩盖。不日之后,飘飘然的大雪开始落下。然而雪色上很快又覆上了一层血色在多铎的领导下,清军与大顺军在

  • 南明军队内讧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

    说到南明时期政权可以说是很有问题啊,而且最关键的是,南明的内斗真的是让人不堪入目。就算是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他们的内斗也没停过。可能很多人对于这段历史都不是很关注,但是南明时期军队的内斗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吧!明朝的都城有3个,北都北平,南都南京,中都凤阳,凤阳是朱皇帝老家,设一个

  • 周朝礼乐制和宗法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说到周朝的一些制度,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四大制度,分别是: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那么其中这个礼乐制和宗法制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法制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是以父系家长制为中心,按血缘关系分配家庭权利,

  • 女真人的起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女真人

    说起女真人,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或许一说到女真人,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金国或是清朝。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女真人一直将此山视为圣山,这里同样也是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千年前,女真人就已经居住在这里。古老的肃慎人就是女真人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就已经与中原各族产生了久远的联系。而今天所说的女真一族便从金

  • 五代十国之闽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闽国

    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存在于五代十国之一,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闽国的疆域,是比较小的。而这,促使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中,相对弱小的割据势力。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