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山国简介_中山国的历史_中山国怎么灭亡的

中山国简介_中山国的历史_中山国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2/16 11:39:19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一起伐晋,获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地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争逃奔鲜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刻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收到新占据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攻击对鲜虞中山国的冲击极为沉重,以致尔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这以后,晋国又把锋芒指向中山国的最终一个属国仇由,晋国的智伯(名荀瑶)狡计多端,只怕仇由国路险难行,遂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国君,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臣相赤章蔓看透了荀瑶的狡计,屡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止,七天之后仇由被灭。

外围扫清后,晋国开端攻击中山国本乡。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内地,占据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遭到丧命的冲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消亡;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构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势。中山国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开端了复兴。

前414年,中山武公带领他的部落脱离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效法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准则,对国家进行了开端管理。但武公不久即逝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因而遭到魏国的攻击。魏国差遣乐羊吴起统帅戎行,通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据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老虎,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剩余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被灭后,桓公通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储力气,总算在公元前380年前后从头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邻近)。

复兴后的中山国坐落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有些疆域切割开来,因而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攻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反抗,没有成功。尔后,中山国开端构筑长城。《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候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考古工作者曾在顺平、唐县等地发现了土石混筑的战国中山长城,长城高处约有3米,宽0.5-2.5米,做法是两边挖地基,砌石块做边墙,中心用土和碎石填充。

另据教授估测,中山长城可能在中山国西北鸿沟,沿今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止于邢台西北。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晚期立国,通过200余年时刻,宣告消亡。

中山国灭之后,这以后人后来被秦国迁放太原,后逐步由太原南迁,涣散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并改姓为“易”,“易”姓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子孙。

标签: 中山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_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_清朝八旗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制度。在八旗制度建立的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金能够崛起,清朝能够推翻明朝,八旗制度功不可没。这种组织,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原来牛录制的基础产生的。牛录制也是一种生活和军事合一的组织。满族人原来出去打仗或者打猎,按照一定组织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

  • 明朝中期短暂盛世: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孝宗,弘治中兴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而他的儿子朱祐樘的经历,也可以写成一部生动曲折的小说。因为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胸狭窄,容不下其他妃子为宪宗生下一儿半女,宪宗一直无后。宪宗对万贵妃感情特殊,既爱她又怕她,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宪宗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为子嗣之事忧心忡忡。成化五年(1469年

  •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九世之乱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

  • 清朝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杀害了多少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因文字而获罪的人,这是历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断章取义地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所造成的冤狱被称为“文字狱”。由文字狱而引发的冤狱,轻的下狱、流放,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团运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传教士也就留在了大城市,但仍有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勇敢传教士历尽千难万险深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义。只可惜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结果。百姓与传教士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思想冲突。基督教义中的“无父无君”和&ldquo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夏朝商朝官职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商朝

    夏、商的君主称“后”和“王”,而在王的周围,权力最大的要算是“史”,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卿史”和“大史”,古书中有时也称作“巫”。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负责把

  •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相制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三公九卿制简介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公九卿制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