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为何定都杭州?南宋为什么不选择南京?

南宋为何定都杭州?南宋为什么不选择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17 更新时间:2024/1/11 6:59:11

在现代的城市当中,有一些是古代很多朝代定都的地方,我们称其为古都。而研究朝代定都地点,我们会发现,一些地方偏向南方的朝代,定都地点很多都会选择在南京,然而南宋时期,选择的并非是大部分朝代选择的南京,而是杭州,这是怎么一回事?杭州与南京相比有什么优势,以至于南宋朝廷会选择在杭州呢?

历史上南宋是唯一一个在杭州定都的朝代,偏安江南的朝代,大部分都定都南京,那么对于南宋朝来说,为什么要要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呢?

1.地理位置

首先,对于南宋朝廷来说,之所以要将都城设在杭州,而不是南京,主要原因就是南京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靠近前线,容易受到金国骑兵部队的冲击。当然,南京虽然有长江天险可以防守,但是,一旦金国的骑兵渡过长江的话,南京的形势就会和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样,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

在此基础上,北京灭亡的经历自然可谓在南宋皇帝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相对于南京,南宋显然更愿意将都城放在更南边的杭州了,和南京比起来,杭州拥有更大的缓冲空间。

2.战乱

其次,自北宋被金国消灭后,南宋王朝就处在颠沛流离的道路中,其都城也是在不断地变迁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继承大宋皇位,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由此,对于南宋王朝来说,一开始设立的都城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不过,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之后宋高宗一路南退,过淮河渡长江。在南宋初期,其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并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

在南宋初期,高宗赵构也有想以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都城的想法,但是,金国的骑兵,却让赵构不敢留在南京。公元1129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行在。与此同时,宋高宗赵构还重用岳飞等抗金将领,以此抵抗金国的进攻。

3.防备金国

最后,在笔者看来,对于宋高宗赵构,因为金国士兵的进攻,一度跑到了海上。而相对于南京,杭州更加靠近大海,也即为了防备金国的再次进兵,宋高宗赵构更愿意呆在杭州,从而在危急时刻逃到海上。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正式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而建康府(今南京市)则成为了留都。

此外,针对南宋的都城,有历史学者认为南宋没有正式的都城,其理论上的都城为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不过被金国占据了,虽然南宋皇帝长期呆在杭州,但是,杭州在名义只是南宋的“行在”,而不是正式的都城。

标签: 南宋

更多文章

  • 中山国简介_中山国的历史_中山国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山国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一起伐晋,获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地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争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刻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收到新占据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

  •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_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_清朝八旗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制度。在八旗制度建立的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金能够崛起,清朝能够推翻明朝,八旗制度功不可没。这种组织,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原来牛录制的基础产生的。牛录制也是一种生活和军事合一的组织。满族人原来出去打仗或者打猎,按照一定组织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

  • 明朝中期短暂盛世: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孝宗,弘治中兴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而他的儿子朱祐樘的经历,也可以写成一部生动曲折的小说。因为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胸狭窄,容不下其他妃子为宪宗生下一儿半女,宪宗一直无后。宪宗对万贵妃感情特殊,既爱她又怕她,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宪宗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为子嗣之事忧心忡忡。成化五年(1469年

  •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九世之乱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

  • 清朝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杀害了多少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因文字而获罪的人,这是历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断章取义地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所造成的冤狱被称为“文字狱”。由文字狱而引发的冤狱,轻的下狱、流放,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团运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传教士也就留在了大城市,但仍有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勇敢传教士历尽千难万险深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义。只可惜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结果。百姓与传教士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思想冲突。基督教义中的“无父无君”和&ldquo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夏朝商朝官职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商朝

    夏、商的君主称“后”和“王”,而在王的周围,权力最大的要算是“史”,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卿史”和“大史”,古书中有时也称作“巫”。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负责把

  •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相制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