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4/1/22 3:00:43

宋代的历史充满了关于治水的记载。朝廷与官僚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多地关心灌溉事业。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刻印的书籍,刻工技术优良,纸墨质地上乘,书法精妙,装璜精美,为后世藏家所珍视。宋版书成为稀世珍品。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达

水是农业的命脉。宋王朝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王安石变法就专立“农田水利法”,组织农户大兴农田水利。据宋孝宗淳熙七年的官方统计,当时仅江东共修陂塘沟堰二万二千四百余处,淮东和浙西共治水利四千余处。两宋时期自然灾害多达八百七十四次,其中水灾一百九十三次,旱灾一百八十三次。官修、民修水利工程甚多。大体上说,宋代水利事业在北方以治理黄河疏河通淤为主;南方则较多兴修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北宋真宗时为修固浙江捍海塘,曾征民工数百万,此后又有两次大规模的修建。

宋代还修建了通州、楚州捍海堰,多次重修泰州捍海塘等。太湖流域的苏、常、湖、秀四州,形成排水工程为主的灌溉系统。福建莆田所修的木兰陂,历时二十年,陂坝宽八十米,高十余米,长一百六十余米,则是引、蓄、排、灌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堪称宋代水利的代表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九百多年来,经过无数次山洪海潮和强烈地震的冲击,至今仍然十分坚固。

宋代水利事业发展的趋势,是南方超过北方(这与当时的军事、政治局势有关)。据统计,以浙江的水利工程为例,在北宋已超过北方四省的总和,到南宋更是上升为北方四省(陕西、河南、山西、直隶)的七点七倍。北宋时南方四省(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的水利项目总和为北方四省的三倍,南宋则跃增至十四点八倍。《宋史》谓“大抵南渡之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宋代不仅水利工程众多,而且留下了不少水位站的遗迹,如吴江水利碑则是典型的一例,为水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陈勇《农书》

陈勇的《农书》代表着宋代农学的最高成就。此书撰成于绍兴十九年,是一部论述种稻、养蚕为主的江南农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有关南方稻作区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的农书,体现了农业技术与经济思想的时代成就。《农书》分上、中、下三卷,全文不过一万二千余字,内容丰富,很有创见和特色。

它弥补了《齐民要术》等以往农书多记叙生产技术而极少阐述理论思想的不足;重视农业经营管理;对江南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论述详尽,是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对南方水田种植、蚕桑培育、耕牛等牲畜饲养的实践总结。又首创用专篇讨论土地的利用问题,“地力常壮”的农学思想,把我国数千年来农在改造自然、提高地力、增加收成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动植物谱录的大量涌视

宋代农业和园艺业的大发展,促使人们对各种动植物的记述和研究,出现大量的谱录。其中,著名的如蔡襄《荔枝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丁谓《北苑茶录》、蔡襄《茶录》、吕惠卿《建安茶记》、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孔武促《芍药谱》、王观《杨州芍药谱》、韩彦直《桔录》、刘蒙《菊谱》、陆游《天彭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陈思《海棠谱》等等,这些书在农学和生物学上都是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且是中国乃至世界在这些方面的最早作品。

雕版印刷的鼎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

我国的雕版印刷术起源早,具体时间界定,学者们有不同见解。据最新资料显示,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公元七世纪初的隋、唐之际,至迟不晚于唐代。宋初,开宝四年,宋太祖派人往益州(今四川成都)主持开雕大藏经版(即雕刻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开宝藏》。可见,至宋代,特别是北宋仁宗朝雕版印刷已风靡全国,走向鼎盛。宋代的刻书业已乎遍布全国,其中汴京(开封)、四川、浙江、福建是四大雕版中心,尤以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杭州最为繁荣。

宋代刻书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三大系统。所列之书的内容涉及当时所有各个知识领域,儒、道、佛三家经典,各种文集、笔记以及民间日用书籍等几乎都有刻印。数量之大,内容之广,实属空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印刷物还有报纸、纸币(如会子、关子之类)、茶盐钞引和印契、广告等等,雕刻不仅有木版而且有铜版。这都证明当时印刷技术的精湛和工艺技能的高超。以雕刻大藏经为例,宋代三百二十年间,官、私刻藏有五种版本。《开宝藏》刻印后,即出现有复刻本。例如辽朝翻刻的《契丹藏》;金朝雕刻的《赵城金藏》等。这许多大藏经的雕版印刷,正是两宋时期雕版印刷鼎盛的标志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在雕版印刷非常发达的庆历年间,我国古代印刷术出现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这就是钱塘(今杭州)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据沈括记载,毕昇先用胶泥刻字制成活字模,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块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炭等合制的药品。可同时用两块铁板,一板在印,一板在排字,轮流印刷,瞬息即就。每个字有数印,常用字如“之”、“也”等则有二十多个,以备重复使用。不用时把活字按音分装,并用纸签标贴之。沈括还记述了毕昇不用木料刻字的道理。

沈括的记载把泥活字的制作、排版、印刷、拆版等细节作了介绍,并说明活字的长处和缺点。这是迄今为止,对毕昇发明胶泥活字的唯一完整记述。泥活字印刷看似简单,但发明创造并非易事。仅造字而言,就不是容易的事。清末安徽泾县的翟金生,按照毕昇的方法,用三十年时间,才造成泥活字十万余个,历尽艰辛,足见毕昇首造泥活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当然,在我国活字板之诞生并非朝夕之间的事,它有一个历史过程。雕版印刷与活字之起源,自有其渊源关系,尚可进一步研究。至于泥活字的实用问题,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这些看法,只不过是一种怀疑而已。事实证明:胶泥不仅可以作字,而且可以印刷。元初名儒姚枢教他学生用活泥字版印《近思录》等书;清朝人根据毕昇遗法制成泥活字或瓷活字、陶活字,并成功地运用于印书,即可得到证实。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何时实际应用于印刷,印过什么书?尚未见有明确记载。过去一般认为活字印刷术到元初才开始应用。清代以来,有些藏书目曾著录有七八种宋活字本,但据版本专家赵万里的考证,有的是木版,有的是明代铜活字本,均不可尽信。

近年台湾宋史专家黄宽重根据南宋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一九八《程元成给事》一文,发现绍熙四年周必大在潭州(今长沙),曾用沈括所记的方法,以胶泥铜版印刷自著的《玉堂杂记》,指出活字印刷术在淳熙、绍熙年间确实得到了实际应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有准确纪年可考的用活字版印刷的书。但是,从考古最新发现来看,我国出现活字印刷品的年代应更早些。

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的北宋白象塔清理出北宋《佛说观无量寿经》的残叶,据印刷特征的分析,此为“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可断定北宋活字印刷品无疑。此残页经的绝对年代是崇宁二年,上距毕昇首创活字印刷术的“庆历中”约五十年。1991年秋在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发现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其中不仅有单字倒排等活字版特征,而且据考证有木活字印刷的痕迹。此经被认为是“西夏后期之物”,可能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即是说,相当于南宋时期的中国西凉地区,已有活字(甚至是木活字)印刷的实物存在。此外,在甘肃武威等地也发现有明显活字印刷特征的早期印刷品。

结语

南方地区性的动植志也远超前代。例如: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岭南地区的动植物;范成大《桂海衡志》记录广东、广西、南海、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动植物一百多种。陈勇《农书》和大量动植物谱录的涌现,把我国传统的农学和与之相关的园艺学、生物学等学科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宋代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被誉为传播世界文明之母。上述我国雕版印刷术之兴盛约比欧洲早七百年以上,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登堡用铅合金活字排印《四十二行圣经》亦早四百余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戴铎自称雍正“唯一心腹”为其打探消息,为何帝王登基他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一统的皇帝,当然是所有的王子都要争夺的,他们都在努力,可是有些人却完全不一样,一脸的淡漠。就在自己的几个哥哥为自己的皇位而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依旧很淡定,每天都在家中与师父论道,诵读经文,似乎根本不关心朝政的局势,也不关心皇权的纷争。但熟悉这个故事的我们都明白,那只是一个幌子,用来欺骗别人罢了。在

  • 明史是否可信?魏忠贤一死,明朝经济和国力才急转直下?错觉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魏忠贤简介,体育总局魏忠贤,魏忠贤的个人资料

    为什么花了近100年的时间修一部明史呢?此中原因,从乾隆打着编《四库全书》的旗号销毁了无数书籍这一点便可见一斑,满清为了证明自己“得国之正”,为了巩固好不容易得来的“正统”,自然须用一用春秋笔法,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明史》的原因。当然,这也并非是说《明史》不可信,只是须得擦亮眼睛去看,因为可能有

  • ?康熙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遗嘱”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朝的历史上便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亲身传教,培养出了两任优秀的君主,为清朝的辉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功绩,亦是一位传奇女子。她便是孝庄文皇后,顺治的亲生母亲,康熙帝最为敬重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在顺治帝即位之后,她自然成

  • 成吉思汗五百多名嫔妃,多数是敌人妻女,为什么不担心被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座右铭可不是诳语。史料记载,铁木真有四大“斡儿朵”即后宫群,虽说他只娶过四十几名妻妾,但从敌人手里掠夺的只怕是这十倍不止。与古代大多数民族有所不同,蒙古人奉行族外婚,这是非常先进的,可以避免近亲结婚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而族外婚具体实现方式就是靠“抢”。铁木真能够出生还得感谢他父亲将其生母从别人的

  • 历史上的“甄嬛”有多悲惨?18年的辛苦付出,抵不过康熙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甄嬛真实历史简介,清朝那些事之甄嬛的前世今生上,历史上的甄嬛是个有福之人

    任何一分付出终不会白费,无论是自己的另一半还是自己的子女,都是看在眼里。曾经的沧海必然报之心之所向,辛勤的哺育也必然报得三春晖芒。 甄嬛的“原型” 很多朋友肯定还记得,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非常火,叫《甄嬛传》,在这部剧里面,甄嬛原本是个秀女,虽然地位低下,但她秀外慧中,能在残酷斗争的后宫生存了下来,最

  • “备胎皇帝”朱祁钰,登上皇位是悲剧的开始,死后不被允许葬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朱瞻基的次子,朱瞻基御驾亲征生擒朱高煦时,将汉王府的女眷都充为奴隶,朱祁钰的生母吴氏就是其中一人,而朱瞻基见吴氏容颜俊俏,对她产生心仪之情,想将她带回宫中,可是吴氏是一名罪人,就把她安排在皇宫院内不远的一处住宅里,朱瞻基经常去看望她,吴氏便有了身孕,生下了朱祁钰,在朱瞻基病重后,将他们母子二人召

  • 明、清两场窥探国力的战役,一场让番邦称臣,一场让乾隆丢尽颜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北元称臣,乾隆时期东西方军事实力

    答: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可以从晚明盛清两场具有国际性战争的历史史料中窥探一二,之所以将这两场战争摆出来作为明朝和清朝中晚期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比,是因为这两个朝代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对手-----缅甸!历史上将这两场战役称之为“明缅战役”和“清缅战役”,那么让我们透过这两场大国征讨番邦蛮夷的表现来比较下

  • 左良玉拥有八十万精兵,为何却不管崇祯的死活?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左良玉个人简历,明朝的左良玉简介,左良玉墓

    要知道当时北京城被围困时,崇祯帝在最后时刻,也曾下过勤王圣旨,命令各地人马速来勤王,然而他至死,也没有等到一个人前来,尤其是当时左良玉手中,还握有八十万精兵,即便是就这样的条件,他也不来,以至于最终崇祯无可奈何,落得个缢死煤山的下场。不过正因如此,长久以来,崇祯也是博尽了后世的同情,尤其是他临终前所

  •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四川的青城一带盛产茶叶,当地的老百姓不种粮食只种茶叶,自己种自己卖,收益非常好。宋朝统治者却见不得百姓富裕,所以实施了收购茶叶官方卖的方法,这样一来茶商没有利润了,当地百姓无法维持生计了,但统治者只管挣钱不管百姓死活。茶农和统治者矛盾激化后,就开始反抗宋朝统治,不过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直到993年,出

  • 康熙扳倒鳌拜,为何不找大内高手?却偏偏找了几个小青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皇权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皇室、亲贵、朋党、权臣、太监这些因素在古代无不时刻觊觎着皇权。而每一位在位的皇帝,无不为防止这些因素的出现做着应对,确保自己的位置能够坐稳、坐长。而康熙这个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开始了大清永世长存的第一步行动----铲除权臣。 当时分走康熙帝权力的是谁呢?正是鳌拜。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