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刘邦在临终前才明白,项羽为何年自刎于乌江,我觉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刘邦才不会想呢!更何况是在临终前,才想项羽为何在乌江岸边选择自刎。刘邦,他要的是,只要赢了就好,不论手段和面子。
而项羽就不同了,项羽是想称霸,楚汉之争前期,刘邦还真的没有啥能和项羽争的,项羽完全是吊打刘邦,否则刘邦先进咸阳理应封王,不用向项羽低三下四到鸿门宴上去了。
项羽自刎刘邦所得
项羽乃西楚霸王,被刘邦击败后为何不肯过江呢?
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愿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呢?我是这么看的:
(1)项羽要面子:
项羽死前本有机会过江,一老翁准备载他过去,而他却说:“我已经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了!江东子弟一起随我过江,最后就我一人回去,实在没脸。”如果是刘邦,巴不得赶紧跑呢。项羽就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类型的,刘邦就属于没脸没皮类型的。
项羽此人真正的历史形象并不像历史剧中的那样,而是更像一个小气鬼,打了胜仗不愿意给部下封赏,而见到部下受苦有能留下眼泪的“矛盾体”。
要是非要说刘邦临终前想到,项羽为何自刎乌江,从中得到的道理就是,没脸没皮的人、脸皮厚的人永远比死要面子的人活得好。
(2)项羽称霸之心以死:
项羽完全是自己把自己害死了,本来刘邦根本就没什么实力和项羽抗衡,秦末诸侯一直都是以项羽为首,即使是楚怀王,也是由项羽摆布,区区刘邦如何和项羽争?
实则不然,刘邦懂得隐忍,懂得退让,藏着自己的锋芒,待到时机成熟,突然暴起,项羽根本反映不过来。当项羽给刘邦封了一个汉王的时候,刘邦就很不服气,就连秦国三个降将的封地都比刘邦好,而刘邦就硬是忍了下来。可见心机深沉,而方做项羽,项羽的脾气绝对忍不了。
正所谓杀人不过诛心。
项羽在被刘邦击败后再无斗志,要说刘邦从项羽自刎乌江还能得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失去斗志的霸王,不足为惧。因此要想击败一个人,就要击败他的斗志。
(3)性格很重要:
著名的鸿门宴就是由于刘邦阵营中曹无伤向项羽告密,项羽“请”刘邦吃饭。而项羽呢?一上来就说:“我听说你小子野心很大啊!想反我是吗?”刘邦怂怂的说:“大王,您听谁说的啊!小弟我可是忠心耿耿啊!”项羽:“真的没有?”刘邦:“真的没有。”项羽:“这就奇怪了,你小弟曹无伤给我说你小子最近不老实啊!这就奇怪了,好吧你回去在问问。”这样刘邦就逃过了一劫。
而项羽呢?出了个项庄,宴会上变着法的保护刘邦,没想到项羽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个项庄,已经姓“刘”了。
而刘邦回去后,立马杀了曹无伤,而项羽呢,一点反应没有。
项羽就是败在自己的性格上了,而刘邦胜出就是胜在自己的性格上了。刘邦要死前想啥,那就是:“项羽,你就是败在性格上了,我刘邦虽一介布衣,但却能得天下。”
我想这些就是刘邦在生命最后一刻想明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