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继位20年坐立不安,永乐盛世的背后,有一半的功劳得给他

朱棣继位20年坐立不安,永乐盛世的背后,有一半的功劳得给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2/5 14:32:09

朱棣手握十万军队,玩起了对抗朝廷的“游戏”,虽然游戏难度设定为“困难”,但挡不住朱棣属性高啊,成长值也不低,三年后,朱棣玩到了最后一关,包围皇宫。说实在的,朱棣也并没有想杀朱允炆,好歹也是自己的亲侄子,所以朱棣在包围皇宫之后,并没有立刻攻打,反而停了下来。兴许这个时候朱棣还想着在把大侄子约出来谈谈之类的,但朱允炆却给朱棣出了个大难题,在宫中放了一把火,生死不明。

虽然朱棣扑灭大火,找到了几具尸体,但谁也不知道这几具尸体里,到底有没有朱允炆,在这一刻,一颗怀疑的种子就埋在了朱棣的心间,朱允炆有可能没死,他还会回来,回来争夺帝位……朱棣终于坐上了皇帝,可能朱棣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当皇帝,但时势造英雄,要不是朱允炆削藩,兴许朱棣有可能一辈子都在做藩,但命运就是这样,朱棣成了皇帝,但朱棣心间的种子已经在慢慢发芽,朱允炆随时会回来的吧?朱棣派出去很多人去寻找朱允炆的踪迹,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叫胡濙,一个叫郑和。一个走的陆地,一个走的海洋。

先说后面那位吧——郑和。为什么要先说郑和呢,因为郑和没完成任务。郑和七下西洋,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和担负着寻找建帝下落的秘密使命,但最终,郑和都没能完成这项任务。不过好在,另外一个人完成了使命,他就是胡濙。永乐五年起,胡濙开始接手寻找建文帝下落的任务,这一走,就是十四年。期间,胡濙的老母亲去世,朱棣都没允许胡濙回家守孝,大有你找不到建文帝,就一辈子待在外面的势头。兴许是在这种高压之下,才让胡濙爆发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寻找建文帝下落,最终在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回来了。据说,那是一个深夜,朱棣已经搂着某个妃子睡觉了,但听到胡濙主动回来的消息,朱棣立刻跳下了床,召见胡濙。《明史·胡濙传》记载原文“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永乐二十一年,在皇帝都已经睡觉的情况下,听到胡濙回来了,立刻召见了他,胡濙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了皇帝,一直到四更天(后半夜1-3点)才出来。我们都知道,胡濙奉命寻找建文帝下落,连夜回京,显然是找到了建文帝的踪迹,这里我们就能分析的出来,建文帝确实没被烧死,而是流落到了民间。那流落到民间的建文帝死了吗?应该没死。假设,朱棣睡觉睡得比较晚,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睡,胡濙进宫和朱棣一直聊到四更天,也就是后半夜的一点到三点,即便是一点,那胡濙和朱棣也应该聊了三个小时的天,如果只是通报建文帝的死讯,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时间,唯一的可能就是,建文帝没死,并让胡濙稍话给朱棣听。根据记载,朱棣听完胡濙的汇报,那颗埋藏在心间二十年的种子,终于被移除。

我们假设一下,胡濙都转述了什么内容:建文帝朱允炆告诉朱棣,你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已经出家了,了却凡间之事,一心向佛,你也别不相信我,咱出家人不打妄语。我看你这几十年做皇帝还挺不错的,我看好你哦。我当时是这么这么从宫里逃出来的,这些年做了这些这些事,现在的小日子也很平静,求你别来打扰我了,饶我一命,阿弥陀佛……当然了,这些是我所想象出的,不是真实历史,看客们切莫当真。最终,朱棣放过了朱允炆,因为朱棣这个时候已经老了,杀心也没那么重了。一晃二十年,还是自己的亲侄子,何必赶尽杀绝呢,二十多年了,要反,他早就反了,算了吧,算了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朱棣坐上皇帝之后,一直兢兢业业的处理国家大事,开创了一个永乐盛世,是和建文帝朱允炆有关的。因为朱棣明白,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那朱允炆随时会杀回来,带着那些对自己不满的人。所以,朱棣要做一个好皇帝,做给天下人看,更做给那个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朱允炆看。朱棣也想证明,我是抢了你的皇位,但老子治理天下,就是比你强,你无话可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端平入洛”:南宋收复北宋故都的行动,如何成为其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此战以后,金国倒数第二位皇帝金哀宗的遗骸,被宋蒙两军主将孟珙和塔察儿瓜分。孟珙带着它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宋理宗喜极而泣,当即拜太庙,祭告祖先:百年靖康之耻,终于得雪。然而,正当南宋举国上下欢呼雀跃之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而至。原来,在宋蒙两国联军灭金之时,并未就金国原来所占据的河南地区之归属,做出明

  • 明神宗横征暴敛、怠政,使张居正改革成果尽灭,故称明朝亡于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能不说,在其亲政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励精图治的新气象,万历三大征也取得了胜利。可见,明神宗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他亲政以后的一些行为,确实为明王朝衰败埋下了伏笔。万历皇帝反攻倒算,清算张居正,使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流失殆尽明神宗亲政后,对之前的顾命大

  • 明朝认识到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便大量装备并积极制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向明帝国表示敬意,对东方礼仪茫然无知的葡萄牙舰队指挥官费尔南按照欧洲惯例下令升鸣炮,却被广州人误以为是要开炮滋事,致使“放铳三个,城中尽惊”。经过一番曲折周转的解释,明朝官员才疑云渐消,但肇事的葡萄牙人也因此受到中国方面的格外关注。虽然明朝官方对于这些大洋上来的人第一印象不太好,但他们的船以及船

  • 明朝和女真曾有蜜月期,宣德时刘清为夺得海东青而杀人引发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解放者明朝14世纪中叶,蒙古人在辽阳行省对女真人(水达达)征收苛捐杂,用以增加收入对付南方日益严重的汉地叛乱。至正三年(1343年),水达达等女真人因为蒙古人过度征收海东青而掀起了大规模反叛,虽然遭到了残酷镇压,但是女真人的不满情绪因为这几次镇压而不断积聚,形成了对蒙古人的强烈敌意。因此,当明王朝取

  • 明思宗杀袁崇焕或为自卑感作祟,袁崇焕的性格也导致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杀袁崇焕“对不对”,这要看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从明思宗角度说,肯定“对”。不然,明思宗也不会于大敌当前的时刻,杀了这位数一数二的抗清名将。对构陷袁崇焕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来说,杀袁崇焕无疑也“对”。否则,他不会与朝廷首辅温体仁以及御史高捷、袁弘勋等紧密勾连,必欲置袁崇焕于死地而后快。对叛卖袁崇焕的谢尚

  • 明宣宗驾崩后有更换新君的说法,但遗诏和《皇明祖训》确保英宗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22岁的建文帝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即位,尚且被认为主少国疑。而此时距离靖难战争结束,也不过才30多年。这大好的江山,难道就要交到朱祁镇这样一个黄口小儿手中么?为何大明不能吸取教训选一位成年亲王来继位呢?其实这个事情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却也不复杂。之所以不别立一位亲王继位,有两个障碍。而之所以放

  • 明宣宗与孙皇后青梅竹马故废黜胡善祥,但孙皇后对明朝有再造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恭让章皇后胡氏出身胡善祥真实身份是锦衣卫百户胡容之女,山东济宁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命各宫推举皇太孙妃人选。胡善祥大姐胡善围当时是宫中女官,便推荐以贤惠闻名的三妹胡善祥入宫备选,太子妃张氏见其忠厚善良,举止庄重,便选定其为皇太孙妃。仁宗即位后,皇后张氏再次亲点胡善祥为太子妃,洪熙元年(1

  • 明孝宗和纪妃分开后由万贵妃抚养,万贵妃的黑料由明末宦官谈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

  • 明军战斗力强悍和元朝的内讧是朱元璋北伐成功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至正十七年(1357年),北方红巾军发动“龙凤北伐”。虽然这场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元廷掌握的官军在战争期间也被红巾军打残。后来,由于官军已不成体系,所以一直到元朝灭亡前,支撑起元廷的武装力量,都是拥护元朝的团练武装。元末朝廷要靠团练维持统治的情况,就类似于后来的晚清政府。晚清时期,清廷掌握的八旗、

  • 明军与朝廷离心离德与明思宗的多疑导致各将领和藩王坐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明朝在顺治元年(1644年)的覆亡,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感到了极度的惋惜。一方面,崇祯皇帝本有机会南迁或者将自己的皇子送到南京,以南方半壁江山为依托,继续延长明朝的国祚,以图重新崛起,然而由于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性格弱点,不愿意背上“逃跑”骂名的他和几位皇子全部都最终被困死在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