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条鞭法:中国赋税的一次重大转变

一条鞭法:中国赋税的一次重大转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3/12/9 12:35:28

一条鞭法的介绍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一条鞭法的背景

中国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种徭役制的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明初所制定的徭役赋税制度已然被破坏殆尽。

首先,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强占农民的土地,并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加上明朝中后期,宦官掌权,操纵朝政,卖官鬻爵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迎合爱财的宦官,各地官员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侵蚀了税基,造成了国家赋税急剧减少。

其次,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额开支,国家机构中繁冗官员的俸禄,用于抵御浙江、福建倭寇和北方少数民族俺答侵扰的庞大军费支出等,使得当时的财政入不敷出。

再次,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交易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农民弃农从商,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前迈进,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白银货币的流通。白银的广泛使用为“一条鞭法”实施折银征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明代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这些改革虽然只在部分地区实行却为一条鞭法的提出积累了经验。

明政府为解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而改弦更张是一条鞭法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明代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和封建徭役经济的衰落、解体则为其产生准备了基本的但也是决定性的物质条件。

一条鞭法的内容

“一条鞭法”据《明史》记载: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具体来讲就是:

(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赋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我国古代田赋,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实。唐代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代征税,只是偶有折银。元代科差虽行色银,但积粮仍为谷粟实物。唯自明代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臻完善。

一条鞭法的实施

首次提出

嘉靖九年(1530),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编审徭役”的奏疏,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

嘉靖十年(1531),御史傅汉臣把这种“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方法称为“一条编法”,也即后来的“一条鞭法”。

开始试行

实行较早的首推赋役繁重的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但这时也只限于某些府、州、县,并未普遍实行。由于赋役改革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在开始时期进展较慢,由嘉靖四十年至穆宗隆庆(1567~1572)的十多年间始逐渐推广。

推行全国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清查溢额脱漏,并限三年完成。结果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比弘治时征税田额增三百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鞭外加派

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不久,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死后,一条鞭法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更兼之后官场腐败更加严重,诸弊丛生。最严重的便是明朝末年的“三饷”加派。上行下效,“三饷”之外,鸭饷、牛饷、禾虫等饷也堂而皇之的出现。至此,一条鞭法破坏殆尽。

一条鞭法的结果

据史料记载,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295.7116万两,隆庆元年(1567)23万两,万历五年(1577)435.94万两,天启时327万余两。

一条鞭法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朝一线曙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了抗金名将岳飞?难道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一千多年来,每一次国人遇到民族危机时,都是鼓舞民族士气的最佳榜样和精神支柱。南宋皇帝退居江南临安(杭州)后,岳飞凭借一己之力,先是收集各路土匪败兵收复襄阳六郡,并以此为基地,练兵三年。后多次率兵北伐,曾经收复洛阳,进军至离故都开封几十里远的朱仙镇,准备收复开封,驱逐

  • 宋神宗想改革强国,任用王安石变法为啥半途而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神宗赵顼,生于公元1048年卒于公元1085年,英宗长子,宋朝第六帝。公元1049年正月,宋英宗病亡,二十岁的太子赵顼即位,即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立国已有百年,很多政策的弊端和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四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内政不稳,外患频仍,辽国和西夏在边境地区虎视眈眈.宋朝因武备

  • 三川口之战:北宋西夏百年纠缠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川口之战的介绍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参战方兵力宋军不详西夏军十万,伤亡情况刘平、石元孙部全军覆没,以宋败夏胜收场。三川口之战的过程西夏建立以前,元昊就采用联辽抗宋的策略,多次进攻宋朝边境,扩大自己的疆域和掠夺财物。由于北宋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奉行屈辱退让的政策,更加助长

  • 定川寨之战:输了又输的北宋西夏第三场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定川寨之战的介绍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定川寨之战的过程西夏于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势愈盛,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宋

  • 伪楚:两宋之间仅存在一个月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伪楚的介绍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楚”,后世又称“张楚”。从1127年3月7日至4月10日,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仅存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

  • 身为皇帝明明可以享福,但宋孝宗一点都不懈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战乱不是很多,那时候的皇帝明明是可以享福的,但是宋孝宗不愿意,他情愿自己辛苦一点自己亲力亲为,愿意廉政为百姓做点什么。拔掉身边的势力。宰相这个职位从秦朝开始就有了,主要是帮助皇帝干活的,但是宋孝宗一上台就把那些宰相的权利都给削弱了好多,还减少了宰相任职的时间,放在外人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在给宋孝

  • 朱棣很喜欢朱高煦,却传位给了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有熟读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继任者是明仁宗朱高炽,他的长子。但是事实上,朱棣最爱的却并不是长子,而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朱棣对这个嫡出的次子喜欢的程度到了曾经在立储君一事上犹豫不决,哪怕后来太子确定是朱高炽了,但贵为太子的大哥朱高炽还得处处让着这个弟弟三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

  •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当齐国不战而降,这标志着秦王嬴政仅仅使用十个春秋就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同时也为中国的战国时代画上了句号。那么秦王嬴政在统一了中国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翻开史书,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来探究这段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历史真相。一、在制度上统一1、称谓的改变:在秦朝以前,周天子都称之

  • 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财政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桑弘羊的介绍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

  • 秦国名将蒙恬:第一个彻底打垮游牧民族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恬,战国末秦朝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世代将门,威震中原。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蒙骜作为秦国将领,先伐韩,后攻魏,共为秦国攻取70余城,在中国历史上亦为罕见,官至上卿。蒙恬父亲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