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州郡县的行政制度怎么样的

古代州郡县的行政制度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33 更新时间:2023/12/20 5:23:51

“州”的本义是水中陆地。州的名称出现很早,《尚书·禹贡》、《周礼·职方》以及《吕氏春秋》和《尔雅》中都提到“九州”。但那时的“九州”不是实际的行政区划单位,更不是大禹所规划。到了汉武帝时,始将全国100多个郡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另外,将首都附近的七郡称为“司隶校尉部”,即《汉书·武帝纪》所记载的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不过这十三个刺史部也还不是行政区划,仅是一种监察区域。

每一个刺史部辖七八个或十几个郡国,刺史只负责纠察地方官,不管行政事务,而且其驻地也不固定。但是,这十三部在习惯上却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十三州”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武帝命名的十三个刺史部的名字,其中有七个完全采用了《禹贡》的州名,即冀、究、豫、青、徐、荆、扬;有两个采用了《职方》的州名,即幽、并;有两个改动《禹贡》的州名而为刺史部之名,即改梁州为益州剌史部,改雍州为凉州刺史部。

这样便在十三部中占了十一部。只有河套、岭南为新辟之地,不在《禹贡》和《职方》州域之内,遂命名为朔方、交趾刺史部。因为十三部中有十一部都叫某州,所以人们在习惯上也就称一部为一州了。但两汉的正式行政区划还是只有两级,即郡(国)和县,郡太守与王国相都直接与中央发生关系,不必经过刺史部。

东汉也大体是这样。只是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朝廷为有效地镇压农民起义,才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9年)改刺史为州牧,并命朝中九卿任州牧(如刘表为荆州牧,刘璋为益州牧等),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州才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国之上的一级机构。这种州、郡、县的制度到三国时便被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了约四百年。

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基本是改汉十三州而为之),领郡110个、县731个。吴有四州(荆、扬、交、广),领郡44个、县337个。蜀只有一州(益),领郡22个、县138个。三国合计,共有州17个,郡167个,县1206个。(以上参见洪亮吉《三国疆域志》)所以一州之地在三国时代,其范围是相当大的。对吴、蜀这些国家来说,更是举足轻重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孙权欲得荆州,刘备才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西晋统一之初,共有州19个,郡、国173个,县1232个。(见《晋书·地理志》)后由荆、扬两州分置江州,荆、广两州分置湘州,遂为二十一州。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州制最为完备的阶段。西晋之后,天下大乱,州制也就陷于混乱了。

东晋十六国时期,州的数量开始增多,而州的辖地则逐步缩小。至南北朝前期,南北合计,已有州五六十个。到了南北朝末期,州更猛增到300多个,郡也达600多个,平均每州只辖二郡,每郡仅辖二三县。据杜佑《通典·州郡典》,南北朝时梁朝后期,竟有州107个,陈朝到亡国时也还有64州。这样一来,每个州也不过管五六县而已,三级制已没有多大意义。于是,郡一级便开始变得有名无实,郡的长官太守一般也不再上任理事,仅是领薪罢了。实行了四百余年的州、郡、县三级制,至此又变成了二级制。这样便导致了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的撤郡。

此一时期内,在东晋、南朝还实行过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即“侨置”,包括“侨州”、“侨郡”和“侨县”。“永嘉之乱”后,中原之人大批南迁,为安定人心,笼络大族,于是就按移民原来的籍贯,在南迁之地重新设置原籍的州、郡、县。这些侨置区划多在移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建康(今南京)、荆州(今江陵)附近之地。南齐时,建康附近便有青州、冀州、兖州、徐州等侨州。郡县也是同样。东晋时治所在金城(今江苏句容县北)的琅邪郡、南齐时治所在白下(今南京市北)的南琅邪郡,便都是侨置。东晋初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西北的兰陵县和兰陵郡(南朝宋改名南兰陵),也是侨置(兰陵原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之兰陵镇)。有人还据此认为《金瓶梅》作者署名的“兰陵笑笑生”,其“兰陵”非止一地。

此外,三国时还曾有过一种“遥领”,即封官封爵者不必到任,只是远距离挂名而已。如吴壹之遥领济阳侯,诸葛亮之遥领武乡(琅邪郡属县)侯等,不再细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马车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在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的薛部落即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也都记述了奚仲造车之事。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山西南部与河南中西部一带,河南偃师二

  • 古代轿子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隋书·礼仪志》载:“今辇制像轺车而不施轮,用人荷之。”没有轮的“车”,用人抬着走,这便是轿子。据史书记载,轿子的雏形远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尚书·益稷》记大禹治水时自称:“

  • 古代船有多少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舟船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为着捕鱼、打猎的需要,已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后来又把砍下的树干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周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其所谓“舟”,即独木舟。造出独木舟的同时,人们又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载人

  •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我们从3个时期来说说: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朝时期秦汉时期的造船业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曾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并利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到了汉朝,以楼

  • 古代运河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

  • 古代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梁桥是我国古代最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古代中央官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职官,即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关系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国家进行管理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央职官,还是地方职官,其名称、品级地位以及职权范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了解古代的职官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不无借鉴意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官制的。那时的氏

  • 古代地方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称邑。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和国土的开发,县出现了。春秋时期邑和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也有的称公或尹等。迨至战国,各国普遍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一般称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主要掌军事,县主要掌民政。秦汉是典型

  • 古人有哪些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号。号的起源甚早,据说五帝之一的黄帝号有熊,又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不过号的盛行则是到唐宋以后了。这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的加强,人际关系的讲究,以及文学的发达都是分不开的。号也有种种,如别号、谥号、庙号、年号等。下文分别来讲。别号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由于别号一般由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