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和诸葛亮态度为何截然相反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和诸葛亮态度为何截然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95 更新时间:2024/3/13 21:27:50

刘备诸葛亮攻打东吴为什么态度相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刘备决定征讨东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大臣,都强烈反对。但是刘备不听劝告,依然发动大军,长途跋涉攻打东吴,最终惨烈失败。蜀国从此失去进攻主动权,而刘备也气恨难消,不幸去世。

实践证明,刘备讨伐东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刘备)

既然是个错误的选择,当初刘备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

诸葛亮当初之所以要反对刘备,道理很简单。那会儿并不是与东吴全面开战的时候。无论兵力准备、粮草准备、舆论准备等各方面,蜀国都无法达到与东吴全面开战的水平。如果一定要盲目前往,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

再说了,从天下大势来分析,当时最强大的依然是曹魏。孙刘两家,无论如何不能开战。开战必然两败俱伤,两败俱伤的结果,就是曹魏得到好处,便于他各个击破。

也就是说,不是不打东吴,肯定要打,但一定要放到最后来打,打败曹魏以后再打。

诸葛亮讲的这个道理,刘备懂不懂呢?刘备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肯定是懂的。他既然懂,为什么却依然要这么做呢?

《三国演义》上讲,刘备讨伐东吴,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

有人说,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不过,我倒觉得,虽然《三国演义》讲得稍微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小说家罗贯中触摸到刘备内心核心机密的一部分。这个机密是什么呢?

(关羽)

刘备在三国之中,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实现三足鼎立。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道义”。

什么是刘备的“道”?什么又是刘备的“义”?

刘备的“道”,就是他是皇室后代,他需要拨乱反正,拯救汉室,这就是替天行“道”。刘备的“义”,就是他礼贤下士,尊敬别人,厚待部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虽然一无所有,但他获得了不少文臣武将的追随,大家帮助他,打下了一片江山。

刘备明白,“道义”是他的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关羽和他虽然是君臣,但是形同兄弟。如果打着为兄弟复仇的旗号去讨伐东吴,则他的形象,在天下人面前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他必须要打。

当然了,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一个理由,但并不是最核心的理由。

刘备攻打东吴,最核心的理由是什么呢?

刘备最核心的理由是“时间”。

刘备确实知道诸葛亮说得没错,当时确实不适合与东吴开战,确实应该把与东吴的战争,放在最后。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准备,与曹魏作战。

(诸葛亮)

刘备肯定很认可诸葛亮讲的这个道理。但是有一点,诸葛亮无法和刘备感同身受。就是那时候,刘备已经60岁了。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才40岁。

要联合东吴,打败强大的曹魏,没有个二十年三十年,是拿不下来的。但是,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是等不得二十年三十年的。诸葛亮却等得,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诸葛亮也才六十岁七十岁。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可以全盘规划先联合东吴,打败曹魏,接着再打东吴的这样一个宏伟计划。

但是刘备不一样。

本来,如果留有荆州,依靠荆州和汉中,两支拳头遥相呼应攻打曹魏,可能还有希望。但是荆州丢掉了,只剩下汉中一个着力点。要想从这一点上攻入曹魏腹地,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攻打曹魏,短期内又没有希望,而东吴抢去荆州的仇恨,又报不了。刘备的年纪又很大了。这就意味着,刘备此后的人生,必将毫无作为。他很可能就这样窝囊而死,抱憾终身。

这一点,志向远大雄才大略的刘备,怎么接受得了呢?

所以,要有所作为,刘备就必须行动。比较打曹魏和打东吴,显然打东吴的胜算更大。虽然两家交战,不是好事。但如果打赢了,把荆州赢回来了,再和东吴讲和,共同讨伐曹魏,不是更好吗?

所以,刘备就算懂得不能打的道理,也要坚持举兵讨伐。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标签: 攻打态度相反

更多文章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 蜀汉为什么不算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蜀汉,建立

    对蜀汉不算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较强盛的时代之一。对于汉朝来说,包含了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气量狭小吗?他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气量,狭小,周瑜

    周瑜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如果你问大部分人对周瑜的看法,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以及

  •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灭亡,蜀汉,坚持

    蜀汉灭亡后,就剩下东吴自己,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邓艾偷渡硬盘,兵临城下,刘禅被迫开城投降,蜀汉灭亡,此时的东吴内部混乱不堪,正式追击的好时候,东吴为何还能持续十七年之久?虎踞长江天险“坐断东南”对于东吴来说,长江就是天然的屏障,限制了对外扩张,同

  • 代王王后为刘恒生下四个儿子,为何史料皆无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儿子,王后,记载

    《史记·外戚世家》有载“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孝景本纪》则记载为三个儿子)按理来说,刘恒既然与王后生有四个儿子,足以说明两人之间关系不错。然而,史书关于代王王后及其四个儿子的姓名竟然没有任何记载,再加上刘恒即位不久四个儿子便接连“病

  • "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无狐偃,便无晋文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狐偃帮助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陪着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放一般人身上,不要说成就霸业了,估计早就放弃成为国君这一目标了。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太子申生被骊

  • 刘启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刘贤的“素骄”导致二人因下棋引出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为什么会砸死吴国太子呢?游戏引发的惨案吴王刘濞是汉高帝刘邦的侄儿,因战功封吴王。吴国共计有三郡五十三城,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由此可见吴王刘濞的地位是很不一般的。作为地方诸侯,吴国时不时要派人进京朝见皇帝。汉文帝登基后,刘濞让吴国太子刘贤进京朝见。这时吴太子还是个小孩子,汉文帝的皇太子刘启也是小孩子

  •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西方也是这五个级别,是巧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为了对广大的土地进行有效的统治,进而实行了分封制。因为分封制的确立,西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他们之间不仅有明确的等级划分,而且相互之间所属关系也很明确,明确的礼乐制度让所有人都可以在有序的范围内实行自己的权力。其中,贵族共有五种爵位,那

  • 周穆王所会见的西王母,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穆王在哪里见到西王母,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主要内容30字,周穆王真的见过西王母吗

    那么,离开文学范畴来看历史:历史上的周穆王是什么人?周穆王会见西王母又是什么情况?1、历史上的周穆王周穆王是西周历史上第五位天子。他的父亲周昭王在和楚人交战的过程中,丧生于汉水。周昭王过世后,周穆王以太子的身份继承西周天子的宝座。周穆王在位期间,也意识到了西周内外环境的情况,于是对昭王时期的一些政策

  • 隆重推荐《红山玉文化、收藏与甲骨文象形文字 : 瑞雪藏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红山文化-古玉器-研究甲骨文-表形文字-研究正如郭沫若先生所指出的,文字起源于“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的历史过程。杨伯达先生在研究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巫玉之光》中提出:“中国文明时代的文字、卜兆、唱歌、舞蹈,等等,表面上看似乎与玉无关,难以找到其中的直接联系,但其基因均能在繁荣的东部地区玉文化中找到其

  • 考古新发现!武王征商与周公东征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征”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追寻夏商周历史真实的演变过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先辈祖先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传承至今的、延绵不断的人类文明,还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文明,具有更大的历史优势、文化优势与民族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