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浅析唐高宗李治最终当上皇帝的背后原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浅析唐高宗李治最终当上皇帝的背后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50 更新时间:2023/12/16 4:29:24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唐交接时的表现,堪称英雄好汉,虽然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名声一落千丈,但是好在他在位二十三年期间,多有建树,国泰民安,创“贞观之治”,死后庙号“太宗”谥号“文皇”,也算是一个英明君主了。

正所谓老子好汉儿好汉,李世民的儿子中,长孙皇后所出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等,要么是优秀的储君,要么是贤明的亲王,都是大唐盛世的理想继任者。

可是,最后当上下一任唐皇帝的,既不是性格适宜,卓有威望的储君李承乾,也不是少有贤名,备受宠爱的魏王李泰,反而是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只活了五十六岁,然后被武则天窃取了社稷,搞得李氏皇朝差点大厦将倾的晋王李治。

李治能当上皇帝,这是许多人都想不到的事,不管是当时的朝臣,亦或是现如今的后人,其实,如果抛开有色眼镜,客观地看待李治,会发现他这个人,很有政治智慧,懂得审时度势。

高调的太子

李世民之后,李氏诸皇子中,李治的存在感最低。

这样的说法,比较怪异,因为这个说法它不是李治表现出来,而是相互比较之下对比出来的。

跟谁比呢?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等皇子比出来的,唐太宗在位前期,这两位皇子,可以说是唐朝最受宠,也是最闹腾的两位。

太子李承乾就不说了,这位唐朝第二任太子爷(第一是李建成)简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这话听起来是比较奇怪的,因为但凡生在大唐,长在宫中,又是李世民的儿子,哪怕是李世民临幸的宫女所出,也是皇子,生来就站在人生的终点线上,又有哪个皇子,可以说不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呢?

其实,这个评价,又是对比出来的,你单看李承乾比其他皇子所占的优势,就能感受到,李承乾嘴里的“金钥匙”,和别人口中的,可不一个分量。

多的不说,单是李承乾这个名字,就比别人强得多,因为,除了李承乾以外,李氏诸皇子的名字,都是李世民所起,唯有李承乾的名字,“承乾”这两个字,是唐高祖李渊亲自给起的。

这个名字,可是很有说法的。

唐代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作为秦王妃的长孙无垢,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李承乾,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长孙无垢生产的时候,李渊颇为重视,故此将其接入宫中,由宫中的太医和皇家稳婆等亲自接生。

也因此,长孙无垢生下李承乾的地方,不是秦王府,而是宫中的一个宫殿,承乾殿。

唐皇宫中各个大殿,都由文学素养高的高祖李渊亲自命名,承乾两字语出古言,大意为“承秉乾坤”,寓意极好,而李世民的长子出生在这里,虽是意外,但也被李渊所喜。

从后来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登基,顺势册封李承乾为太子储君这一点来看,“承乾”两字寓意确实美好,“承继皇业,总领乾坤”,李承乾还没出襁褓,已经被赋予了承继皇业的美好祝福。

而取名的时候,李渊没有想那么多,单纯只是因为欢喜,所以给他赐了这么个名,又好听又好用。

而后在李承乾一岁宴会上,高兴之余,顺手册封了李承乾,封其为恒山王,尚在襁褓,就被册封二字称呼的郡王,可见高祖皇帝对这位刚出生的皇孙,其恩宠之深厚。

放眼别家,不管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所出的诸位皇孙,还是李世民之后所出的其他皇孙,都没有李承乾的名字耀眼。

而李承乾也是自那时候开始,就备受朝臣瞩目。

后来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禅位,夺得皇位以后,越发宠溺自己这个嫡长子了,登基以后理顺朝政,稳固朝局结束,第一件事就是定立储君,这个自然当属李承乾所有。

因为李承乾出生最早,又得良好教育,李世民请了陆德明、孔颖达、杜正伦魏征等名臣当他老师,李承乾学业有成,性格又好,朝臣评价他“丰姿岐嶷,仁孝纯深”,当立储君。

得到如此多的恩宠,与这么高的圣眷,还有那么多的声望,李承乾的各位太子傅,比如魏征、杜德伦、孔颖达等,自然会理所应当地认为,李承乾一定会是下一任唐皇。

李承乾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百分之百地认为,皇位是自己势在必得之物,这种信心太过膨胀,以至于当他感受到来自魏王李泰的威胁时,马上狂妄而高调地发起了攻击。

二李之争

相比于李承乾,魏王李泰也算是蛮高调的。

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出,是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承乾的弟弟,除了太子李承乾以外,李泰最受宠。

原本按照唐朝宗室制度,皇子受封以后,待到成年时应去封地,各安一方,称为“就藩”,但是由于太宗宠爱而破例,允许李泰领封但不就藩,可以常驻京畿。

相比于李承乾,李泰也是博有贤名的皇子,他好文学,写得一手飘逸的草隶,于琴棋书画均有所成,于是太宗又允许他开设文学馆,吸引学士。

殊不知,为了避免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中上演,而试图“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儿子都恩宠的唐太宗,他的种种宠信,竟是滋生了魏王李泰的野心。

李泰品学不差,要贤名有贤名,要声望有声望,要能力有能力,再加上他也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嫡子,比太子李承乾只差一个出生排行,李泰对李承乾坐了储君之位,心里自然是不服的。

再加上他开了文学馆,招了许多谋士,各种小话暗示涌来,简直与当年李世民为秦王时的天策府如出一辙,李泰怎么能够按捺住野心?

于是便暗中策划了种种谋略,准备效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望夺嫡。

而得知李泰有夺嫡野心的李承乾,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已经视皇位为囊中之物,又怎么可能允许李泰来坏他好事?

原本应该安心经营东宫的李承乾,渐渐变得目中无人,满心算计,对自己的几个重臣老师,也不那么尊敬了。

642年(贞观十六年),李承乾为了保住自己的储君之位,为了自己性命着想,居然决心先发制人,除掉李泰!

只可惜,由于谋划不当,李承乾的暗杀计划破产了。

愈加失败,则愈加不安。

李承乾对皇位的惦念愈加强烈,但又被心里的不安终日折磨,最后,他居然孤注一掷,出了个馊主意,联合他的皇叔汉王李元昌,以及支持他的陈国公侯君集等重臣,准备发动谋反,夺取皇位。

可惜,他再度遭遇失败,而这次,唐太宗保不住他了,念在父子之情,李世民将李承乾贬为庶人,逐出京城。

而他的对手李泰呢?

李泰虽有夺嫡之心,但不像李承乾那么高调和急切,而且李承乾被废,李泰更不急了,因为李承乾之后,李泰是最受宠的,他准备等到李世民退位以后,顺理成章地接过皇权。

但是李承乾之事后,李泰被李世民降为郡王,从品级上,他却比自己唯一的对手李治低了一级,人算不如天算,李治成功熬到了李世民驾崩,然后靠着比李泰高了那么一级的爵位,以及顺位,还有暗中积攒的声望,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皇权。

如此,李治杜绝后患,在皇权之争中彻底胜出。

胜利,如此简单。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那么李治最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无他,唯一句话可概括之,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治知道自己没有李承乾的名望,以及李泰那样的圣眷,有的只有同出长孙氏的背景,以及皇子亲王的身份,所以他一直保持着低调,没有表露出丝毫对于皇位的渴望与野心。

这让李承乾和李泰都对他很放心,因而尽管京城的“夺嫡之战”斗争激烈,但是没有什么“战火”波及在自家封地安分守己的李治。

但是,不看皇位一眼,不代表没有野心,生于皇家,直面皇权之诱惑,这是每一个皇室子弟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本没有对错之分。

而李治的低调,麻痹了诸皇子,因为没有存在感,不等于没有能力,相反,李治的呆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他在潜伏中,等待机会的到来。

而李承乾与李泰的斗争,可谓两败俱伤,一个被废掉流放,一个被驱逐出京,失去了对皇位的争夺资格,而这时,就显露出来了李治这个“大聪明”,恰好太宗驾崩,李治正好顺势为皇,承接盛世,开元之治。

胜利,如此简单。

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想要收获最好的结果,李治需要长久的隐忍,这并不容易,但他守住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李治虽然少时声名不显,在李世民所出的李姓诸王中,不出声不出色,但是其内里的政治智慧,是放眼如今,都十分有用的,换句话说,不管是如今的我们,还是当时的唐臣,都小看了李治。

能够在盛世大唐的皇宫中活到成年,又能得到最后机会,为王为帝,有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国泰民安之功,堪称文治武功的人,他又怎么可能简单呢?

结语:

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纵然李治文治武功样样出色,到最后都栽在了女人身上,居然能够想出“二帝同朝”这种馊主意,自以为是彰显恩宠,没想到却是滋生了武则天的野心。

最后,武则天隐忍到李治驾崩,终于统治了唐朝,一番文治武治下去,大唐皇朝气运都损失了大半,从此越加衰弱,直至晚唐覆灭,也是应有之义,历史必然罢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而这个锅,自然要扣在李治头上。

如果李治不服,你叫他下地府以后去找他祖上问,你看他爷爷李渊,他爹李世民抽不抽他就完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距今1270年!河南一考古现场发掘出唐代墓志铭,墓主年龄不超过16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象新闻记者 张子琪 文 受访者供图近日,在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宋国故城南城墙北坡上发现了6座唐代墓葬,并在其中一个墓葬内发现了两块保存完好的墓志铭。“维天宝十二载,岁次癸巳九月……睢阳郡柘城县故人阎大娘记”。根据现场发掘的图片可以看到,被清理出来的两块墓志铭字迹清晰可见。上面清

  • 黄润玉:明朝前中期官员,路遇黄金而不想捡,侍奉病母而不敢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润玉cut,侍奉润玉的侍女叫什么,润玉锦觅cp合集

    黄润玉不仅是个孝子,还是一个拥有操行的人,在其年仅十岁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金子都不想将其捡走。永乐初年,朱棣决定将来要迁都北京,便派人在北京城内大肆建造新宫殿,同时下令要将南京城内的一些富民给迁徙到北京去居住,黄润玉的父亲就在迁徙名单中。然而黄润玉觉得自己的父亲已经年老了,承受不了这么远距离地迁徙,

  • 大唐高官狄仁杰,不仅仅是断案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狄仁杰简介,狄仁杰断案传奇演员表,83版狄仁杰断案血溅屏风

    (图片来自网络)出身东羌豪族?狄仁杰的高祖狄湛,字安宗。狄湛祖父与曾祖都曾为北魏略阳公。《魏书·吕罗汉传》: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烽起,道路断绝。…略阳公伏阿奴为都将,与罗汉赴讨,所在破之。”伏阿奴应该是狄湛的祖父或曾祖父。依据现有资料,天水狄氏确切无疑是羌人或者说汉

  • 唐代女子化妆有几道工序?沪上学者解读大唐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最真实的妆容,大唐女人化妆,大唐的简介

    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艺术文化之巅,在建立规范的同时,又用天才纵意的才气来突破规范,恣意盎然。从妆容、人物画,到器物、香文化,大唐之美如何浸透在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起唐代女性化妆工序,比现在更复杂。胡建君谈到,当时的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点唇脂等多个步骤,相当考究。其中,

  • 崇祯临死前后悔杀了魏忠贤,如果魏忠贤不死,他能挽救大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崇祯却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权力欲很强的皇帝,他不愿意生活在魏忠贤的阴影下,他想重振大明的辉煌。于是在上任3个月后,他就以霹雳手段收缴了魏忠贤的权力,并将他发放到凤阳安置,然而直到此时魏忠贤还不知收敛,竟然带了1000多个死士随行,此举彻底激怒了崇祯,他派出锦衣卫追上魏忠贤,命他自尽,至此权势滔天的魏

  • 武则天费尽心机终称帝,为何晚年又归政李唐?狄仁杰一句话点醒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米勒尔的猫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几经坎坷登上皇位,建立武周政权,只为了待她将来年老后,能够让武家后人执掌江山。然而,原本有意传位于侄子武三思的武则天,最终却萌生了“还江山于李唐”的想法,退位成皇太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武则天甘愿将辛苦争来的权力拱手相让?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巩固皇权

  • 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被大火烧死了吗?明史都说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至此靖难之役结束,朱允炆的作死之旅也画上了句号。有人说,如果朱允炆赢了靖难之役,那明朝有可能成为继秦、隋之后第三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了明朝初年最大的疑团,我们至今谈到也津津乐道。明惠帝 朱允炆朱允炆是不是被宫中大火烧死了宫中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踪。世人普遍认为火中焦尸不是他

  • 官家小姐首选,葵口龙纹镜,尽显唐代盛世风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阅栀前言唐代葵口龙纹镜是唐代铜镜中一种非常的类型,其形制以葵花形为基础,镶嵌有雕刻精美的龙纹和其他装饰纹饰,常常被用作贵族珍藏品或礼品赠送。一、形制演变1.初期阶段唐代初期的铜镜多呈圆形或方形,表面装饰图案相对简单。随着制镜工艺的不断发展和镜子用途的多样化,唐代中后期出现了更多形制的铜镜。葵口

  • 唐诗闲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李白也是想当官的,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目的是什么呢,显然,他是想在仕途有点收获的,而且他确实也杀过人,确实也武功高强,他的理想大概是想成为一个匡扶社稷的武官,毕竟硬件不错。这个理想支撑着李白好久,只是他一直都得不到机会,他曾经谒见过宰相张说,也曾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

  • 江西铅山:航拍河口镇柴家埠,明代首辅费宏长眠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铅山人来说,费宏可是铅山人的骄傲。费宏曾三次入阁辅政,两为首辅。他还亲自主持在铅山河下游筑坝修渠引水进入沙湾市(今河口镇),即惠济渠工程;二是大力支持在铅(山)弋(阳)边境的弋属双港河段,砌坝并开渠引水灌溉两县毗邻地带的大片农田,即新城坝工程。费宏无疾而终,世宗皇帝闻讣,念费宏忠心为国,历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