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索尼力谏清圣祖亲政并让索额图担任其贴身侍卫坚定圣祖除鳌拜之心

索尼力谏清圣祖亲政并让索额图担任其贴身侍卫坚定圣祖除鳌拜之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77 更新时间:2024/1/18 22:36:41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为了预防多尔衮专政这样的情况再度出现,清世祖在与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商议之后,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和鳌拜,由这四人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处理政务,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起初,这四人还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原本排名四人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

其实,鳌拜的专权也有着其必然的因素,索尼固然文武双全、威望极高,但是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长期处于告病状态;苏克沙哈因为是多尔衮的旧部,与其他三人的矛盾本就根深蒂固;而遏必隆又是有勇无谋,一切唯鳌拜马首是瞻。所以权力逐渐掌握在了鳌拜的手中。

面对鳌拜不断的骄纵专权,孝庄太后在与康熙皇帝商议后,迎娶了索尼的孙女,即索尼长子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将整个赫舍里家族与皇家实现了利益的捆绑,让索尼、噶布喇、索额图等朝中赫舍里家族的重臣从中立的位置上,全部站在了清圣祖一边。

孝诚仁皇后

清圣祖在迎娶索尼赫舍里氏的同时,还迎娶了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为妃,拉拢了遏必隆以及整个钮钴禄家族,进一步孤立了鳌拜。

索尼在临终前,做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就是上疏力谏要清圣祖亲政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清圣祖完成大婚。一年半之后的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便力主“还政于帝”,联合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上书请求康熙皇帝亲政。对于这次的力谏亲政,清圣祖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封一等公,世袭罔替。

实际上,清圣祖不在这个时候选择不亲政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一方面,清圣祖需要进一步观察朝堂之上的动向,以便营造舆论氛围,统一朝堂之上的思想,为之后的真正亲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抚四大辅政大臣,特别是鳌拜,避免政局的骤变,同时清圣祖也需要索尼用现在的声望和地位来继续牵制鳌拜。

赫舍里·索尼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七月初七,14岁的清圣祖正式亲政。

尽管此时的鳌拜依然专权跋扈,甚至擅杀了苏克沙哈,但是亲政后的康熙皇帝不管是在能力实力上,还是在舆论上,都逐渐提升,而这也成为了清圣祖最终能够除掉鳌拜的基础,更是让清圣祖在除掉鳌拜之后,可以进一步主持清算鳌拜集团的同时,保证了朝堂和政局稳定,使朝廷的权力中心得以平稳顺利过渡。

因而,力谏清圣祖亲政,成为索尼帮助清圣祖除掉鳌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

除了力谏清圣祖亲政外,索尼还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和安排,成为清圣祖能够智擒鳌拜的关键

索尼的这个决定和安排,就是让自己的三儿子索额图辞去了大学士和吏部侍郎等所有一切职务,担任清圣祖的贴身侍卫。

爱新觉罗·玄烨

众所周知,清圣祖智擒鳌拜,依靠的是一群布库少年,而这群布库少年的选拔与训练全部是由索额图来实施进行的,并且,清圣祖设计在武英殿由布库少年擒拿鳌拜,也是由索额图全程参与策划和实施。

由此可见,索额图可以说是清圣祖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而实际上,这其中也有索尼和孝庄太后在背后的功劳。

而整个赫舍里家族也凭借着在清圣祖除鳌拜期间的功绩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尊崇地位,成为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家族势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蓝齐格格深爱李光地,后来为何又说李光地配不上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光地妻子,李光地生平简介,康熙王朝关于李光地的片段

    原来,蓝齐格格是康熙和容妃娘娘的女儿。因为蓝齐格格年纪轻轻,深受康熙的喜爱,康熙视他为掌上明珠。但是蓝齐格格最后的下场是非常悲惨的。她的丈夫被杀,她一个人直到死。蓝齐儿一生经历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康熙的尊臣李光地,一个是她的丈夫葛尔丹汗。蓝齐格格原本深爱着李光地,为何后来却说李光地配不上她?这件事是从

  • 一口气看完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子孙无论承袭多少代,依然是铁帽子王。2.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17岁时便随皇太极征明朝、伐朝鲜,皇太极死后,他与代善拥立顺治帝即位,此后,多尔衮指挥清军入主中原,迁都北京后,被顺治帝晋封为皇父摄政王,从此,多尔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如同皇帝,但不

  • 清史:多尔衮有3次机会当皇帝,却没能抓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626年,征战沙场数十年,未曾遭遇惨败的努尔哈赤,居然被刚出道的小将袁崇焕吊打一顿,据说还受了重伤,郁郁而终。“后金”没有册立储君的传统,褚英被杀,代善出局后,努尔哈赤实行“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多尔衮也是议政贝勒之一。此时,理论上多尔衮也是“后金”大汗的候选人。许多清宫剧中,都说皇太极抢了多尔

  • 大清全部灭亡,陕甘总督升允仍领兵征战,几乎奠定溥仪的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升允,金升允个人资料,升允后人好吗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腐朽没落的体系注定会被清扫在旧纸堆里。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列强以枪炮开启大清国门,中国由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揭竿而起,以孙中山先生为首,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封建帝制结束。清朝虽已覆灭,但多年封建帝制印记仍使很多大臣很难接受清朝覆亡,仍对清朝进行斗争,如陕甘总督升允

  • 曾国藩面对的对手太强,才是其为什么不敢起兵推翻满清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四句名言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些想当然,像曾国藩这样有雄韬伟略的人,对于是否起兵推翻满清,相信是一定会有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历史的抉择的。本文将从曾国藩的三个主要对手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曾国藩为什么宁愿裁撤湘军,也不愿意起兵造反。曾国藩画像首先,我认为曾国藩不起兵造反,主要是因为其三个主要的对手,慈禧太后

  • 一缕清风,代代相传:淮军将领宋先聘事略(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氏宗谱》因而良好淳朴的家风,对于他兴办团练及抗日、抗法保台的影响甚为关键。据《宋氏宗谱》记载,宋先聘“生平慷慨磊落不羁,遇事多举大纲遗细节……素豪以乐善好施著至”。此外,他“轻财仗义,辄不靳重貲济士之阨困。故士穷窘,多委命焉。是以食客之盛,有古孟尝君风。”由此可以看出,他为人仗义,淡薄名利,不慕

  • 康熙将他连贬3级,他回家忍不住哈哈大笑,悄悄跟儿子说了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张廷玉,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都经常能看到这个人名字,时常出现在皇帝的身边是可谓是一个大红人了。公元1672年张廷玉生于京师,实际上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就是朝廷的要员。所以张廷玉初为官时便深受皇帝的信任,这其中和张英的言传身教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张英常年在康熙的身边,所以对于康熙的脾性和喜好都摸

  • 清朝很多八旗子弟,为什么最后沦落到靠“坑蒙拐骗”生活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军攻破柏林挂清朝旗,清朝八旗子弟怎么处理的,清朝十八旗战力如何

    行贿受贿一直都是历代统治者整顿吏治的关键早在天命八年(1623年)二月,努尔哈赤即谕令“要给尼堪发指示,不能送任何东西来。如果送来,送的人治罪如果接受,接受的人治罪”。但还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案犯也没有受到严肃的查处。入关以后,统治者加大了对行贿受贿者的惩处力度,尤其是对犯此类案件的宗室贵族。道光二

  • 从甲午战争中揭露晚清专制主义的弊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甲午战争对晚清的影响,甲午前后之晚清政局在线阅读,初中历史考试君主专制的弊端

    晚清 是 中 国 社会转型 的 酝酿 时 代,要推 动 民 主 政 治 和 社 会进 步 就必 须 批判 专制 主义。中 国 进 步 的 知 识分子逐渐认识 到 了 君主 专 制 的 危 害,不仅深 刻 地批判 君主专制 制 度而且更加 深入地批判支撑专制 主义 的 理 论基础。中 国 在 甲 午

  • 清代嫁妆与女性地位研究——性别史视野下的清朝“厚嫁”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整幅画面由二十六个人物、两辆弊乘、两辆骈车、九只大雁、两只猎狗、一头猪组合而成”,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就有陪送嫁妆的行为了。至唐宋时代,陪送嫁妆已经为法律所肯定,《宋刑统》规定:“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即比照男子聘财一半的额度作为嫁资。而宋代由于厚嫁之风盛行,许多家庭用于女儿嫁妆的花费甚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