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面对的对手太强,才是其为什么不敢起兵推翻满清的真正原因

曾国藩面对的对手太强,才是其为什么不敢起兵推翻满清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95 更新时间:2024/3/3 2:19:28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些想当然,像曾国藩这样有雄韬伟略的人,对于是否起兵推翻满清,相信是一定会有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历史的抉择的。本文将从曾国藩的三个主要对手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曾国藩为什么宁愿裁撤湘军,也不愿意起兵造反。

曾国藩画像

首先,我认为曾国藩不起兵造反,主要是因为其三个主要的对手,慈禧太后,左宗棠李鸿章,如果不是这三个人的存在,也许曾国藩也就造反了。

慈禧太后

首先,当代人主要对慈禧太后是一个负面的评价,但是客观来说,历史上的慈禧太后还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慈禧太后实际掌权47年,死后仅仅4年时间,满清就被推翻了,而她活着的时候,即使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西安,李鸿章他们也不敢造反。

慈禧太后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是一位有能力团结满清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人。这样厉害的角色,曾国藩遇上了,自然就不敢轻易造反。

从历史上看,在湘军包围天京的2年多时间里,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快速崛起,除了其自身的能力之外,更多的是慈禧太后“以汉臣制衡汉臣”的一种提前的谋划。在太平天国覆灭后,形成了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三足鼎立的事实,达到了制衡曾国藩和湘军,防止其一家独大的战略目的。

左宗棠

左宗棠在湘军早期一直在湖南巡抚的幕府之中,直到1862年湘军主力攻克安庆后,由于太平军攻陷杭州,开始组建楚军赴浙江参战,仅仅2年时间,就收复杭州并一路升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在湘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曾国藩,几乎与曾国藩平起平坐。

左宗棠

曾国藩曾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国幸有左宗棠也。”后来的收复新疆之战,也证明左宗棠的军事能力确实很突出。这样一个杰出的人,又平素对曾国藩不太服气的人,一旦曾国藩起兵造反,第一个跳出来讨伐曾国藩的人恐怕就是左宗棠了。

李鸿章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湘军前期一直在曾国藩幕府之中,1862年为了策应湘军主力围攻天京,组建淮军开赴上海和苏南作战,2年时间内收复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淮军从6000多人增至6、7万人,成为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势力。

李鸿章

可以看到,李鸿章与左宗棠一样,在湘军主力围困天京期间,抓住机会在外围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迅速成长为手握兵权的一方诸侯。

当然,曾国藩与李鸿章是师徒关系,曾国藩造反李鸿章未必会出兵讨伐,但是以李鸿章圆滑的处事作风,坐山观虎斗是最明智也是最有可能的选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攻占天京后,面临着慈禧太后的强势,背后两个盟友左宗棠和李鸿章都虎视眈眈,一旦曾国藩犯错起兵反清,慈禧太后,左宗棠大概率会联手对付曾国藩,而李鸿章大概率会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这种情况下,曾国藩未必有很大的胜算。

所以,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曾国藩在攻占天京后裁撤湘军,以退为进,才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各位读者,对于我的观点,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观点,也麻烦点个赞,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更多文章

  • 一缕清风,代代相传:淮军将领宋先聘事略(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宋氏宗谱》因而良好淳朴的家风,对于他兴办团练及抗日、抗法保台的影响甚为关键。据《宋氏宗谱》记载,宋先聘“生平慷慨磊落不羁,遇事多举大纲遗细节……素豪以乐善好施著至”。此外,他“轻财仗义,辄不靳重貲济士之阨困。故士穷窘,多委命焉。是以食客之盛,有古孟尝君风。”由此可以看出,他为人仗义,淡薄名利,不慕

  • 康熙将他连贬3级,他回家忍不住哈哈大笑,悄悄跟儿子说了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张廷玉,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都经常能看到这个人名字,时常出现在皇帝的身边是可谓是一个大红人了。公元1672年张廷玉生于京师,实际上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就是朝廷的要员。所以张廷玉初为官时便深受皇帝的信任,这其中和张英的言传身教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张英常年在康熙的身边,所以对于康熙的脾性和喜好都摸

  • 清朝很多八旗子弟,为什么最后沦落到靠“坑蒙拐骗”生活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军攻破柏林挂清朝旗,清朝八旗子弟怎么处理的,清朝十八旗战力如何

    行贿受贿一直都是历代统治者整顿吏治的关键早在天命八年(1623年)二月,努尔哈赤即谕令“要给尼堪发指示,不能送任何东西来。如果送来,送的人治罪如果接受,接受的人治罪”。但还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案犯也没有受到严肃的查处。入关以后,统治者加大了对行贿受贿者的惩处力度,尤其是对犯此类案件的宗室贵族。道光二

  • 从甲午战争中揭露晚清专制主义的弊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甲午战争对晚清的影响,甲午前后之晚清政局在线阅读,初中历史考试君主专制的弊端

    晚清 是 中 国 社会转型 的 酝酿 时 代,要推 动 民 主 政 治 和 社 会进 步 就必 须 批判 专制 主义。中 国 进 步 的 知 识分子逐渐认识 到 了 君主 专 制 的 危 害,不仅深 刻 地批判 君主专制 制 度而且更加 深入地批判支撑专制 主义 的 理 论基础。中 国 在 甲 午

  • 清代嫁妆与女性地位研究——性别史视野下的清朝“厚嫁”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整幅画面由二十六个人物、两辆弊乘、两辆骈车、九只大雁、两只猎狗、一头猪组合而成”,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就有陪送嫁妆的行为了。至唐宋时代,陪送嫁妆已经为法律所肯定,《宋刑统》规定:“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即比照男子聘财一半的额度作为嫁资。而宋代由于厚嫁之风盛行,许多家庭用于女儿嫁妆的花费甚至超

  • 奇怪的西太后陵:为何在东而非西?慈禧舌战朝臣,修建两座皇后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更何况古代一般认为“东为上,西为下”,慈安作为咸丰帝的皇后,即便是没有生下皇子,照样地位上高于慈禧,所以被称为“东太后”也是理所应当的。即便慈禧年长慈安两岁,仍旧称呼慈安为姐姐,这便是身份高低所决定的。但奇怪的是慈禧作为“西太后”,死后的陵墓在东边;而慈安作为“东太后”,死后的陵墓却是在西边,究竟是

  • 大清灭亡前夕,全国九位总督都在干什么?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湖广总督最后一任湖广总督是博尔济吉特·瑞澂,看姓氏便知此公是蒙古人,可实际上他的旗籍是满洲正黄旗,与孝庄文皇后同根同族。可以说武昌起义的爆发与瑞澂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忠诚的封疆大吏,骨子里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革命军的实力其实远不如清军。瑞澂若是不逃跑而是采取雷霆手段,

  • 清朝捐官制度,导致官员贪腐严重,西方学者评价却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1674年,因为削三藩用兵,朝廷财政吃紧,为了筹集军饷,康熙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了贩卖实权官职的先例。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中,别说其中明君了,即便历史上的昏君在财政极度困难时,也不敢公然叫卖500个知县名额。如委群羊于

  • 如果康熙没贬此人,清朝很有可能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或不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打八国,康熙敬酒最经典片段,康熙最小的儿子

    而对于明朝人们常常说崇祯皇帝不该杀袁崇焕,那样或许明朝不会亡。但对于清朝来说,他们不该杀的人却是在康熙一朝。实际上来说,未来的亡国悲剧在康熙一朝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这个不该杀的人名叫戴梓,他既不是像孙承宗那样的战略家,也不是像袁崇焕那样的名将。戴梓出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他是浙江仁和人,仁和就是

  • 看看八国联军如何分赃的,比高利贷还黑!(附清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八国联军犯下的滔天大罪,八国联军都拿到多少赔款,八国联军赔款利率

    庚子赔款1900年(即庚子年)八国联合入侵中国,1901年和谈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横蛮无理地要求我国赔偿损失。其最初要求数总计为4.60296393亿海关两,其后迭经磋商削减零数为4.5亿海关两。当时各侵略国家将此掠夺的赔款分配如下:各项赔款39年内本利偿清,其各年本息应还数如下:1、第1年至第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