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身低微的皇次女
和硕恭悫长公主的父亲顺治帝是清朝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皇帝,这位少年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宫女,养成了满洲男子好色的习气。而且,顺治还比较叛逆,对母亲孝庄安排的婚姻不太满意,后宫的蒙古后妃全部都成了摆设,因此,我们就会看到,为顺治生下儿女的,大多都是一些身份低微的庶妃,其中就包括和硕恭悫长公主的母亲杨氏。
杨氏从姓氏上来看似乎是一个汉姓女子,但当时的民籍汉女是不会被选入后宫的,因此杨氏很有可能是来自内务府的包衣汉姓人,她原来的身份可能是一名宫女。
当时,顺治与中宫皇后(废后)夫妻生活不和谐,两口子经常吵架,因此,顺治几乎很少去召幸皇后,他宠幸的都是身边的一些宫女,这段时间,有很多宫女都钻了空子,其中就有和硕恭悫长公主的母亲杨氏,一次偶然的宠幸,令杨氏怀上了少年天子的龙胎,杨氏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为当朝天子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次女。
清朝后宫,生了皇子皇女的妃子,与没有生育的妃子待遇是不一样的,自从杨氏生下皇次女,她的待遇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名位得到提升,就连宫分也发得多了,这就是生育皇次女给她带来了好处。不过,从位分上看,杨氏根本不能与那些蒙古后妃相抗衡,毕竟出身才是王道。
2、服从皇室的政治婚姻
虽然在和硕恭悫长公主之后,那些庶妃们又给顺治生了四个女儿,但这四个女儿和皇长女都没有长大成人,因此,恭悫便成了顺治唯一长大的女儿。再加上公主从小就聪明可爱,长大后又乖巧懂事,被孝庄奉为掌上明珠。
可是即便如此,身为大清公主的恭悫的婚姻依然要为政治服务,这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公主婚姻的一个定律。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当时掌控朝政的是四位辅政大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出现了鳌拜一家独大的局面,鳌拜仪仗着自己的军功以及在朝中的权势,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为了稳住这位权臣,皇室只得采取多种措施来稳定局面,于是乎,皇次女的使命到来了。
康熙六年,康熙下旨将姐姐封为和硕恭悫长公主,随后公主便嫁给了鳌拜的侄子讷尔杜,鳌拜一看,就连皇帝都与自己结成了亲家,于是便更骄狂起来,同时也放松了警惕。而此时,已经成长为满洲少年的康熙正在酝酿一场宫廷政变,他要将属于自己的最高权力给夺回来。
康熙八年,16岁的康熙利用一次召见鳌拜的机会,将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臣擒拿,下入大牢。其实,康熙有一百个利用杀掉鳌拜,但念在这位老臣曾经立下不少战功,便网开一面,改为囚禁。
3、红颜薄命的大清公主
鳌拜在下入大牢后,他的同党也迅速被朝廷清除,其中就包括鳌拜的侄子讷尔杜,康熙下令将讷尔杜革职,打回原籍,于是,和硕恭悫长公主便与丈夫返回了盛京。
多年之后,康熙出关返回盛京祭祀祖先,恰好碰到了姐姐,看到姐姐很是可怜,她又是自己唯一在世的姐妹,便下令将讷尔杜调回京师,就这样,和硕恭悫长公主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城。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刚回到京师没几年,公主的丈夫讷尔杜就去世了。当时清朝入关已久,婚丧嫁娶方面已经在向中原地区靠拢,因此,和硕恭悫长公主便没有改嫁。自从丈夫讷尔杜去世后,公主便独自落泪,她后悔自己出生在帝王家,让自己过着非常人的生活,与其这样,还不如生在百姓家,可是这不是她能够决定的。
康熙二十四年,独守空房十年的和硕恭悫长公主离开了人世,年仅33岁,对于姐姐的早逝,康熙也非常伤心,派人将姐姐的灵柩运回鳌拜家族坟茔地埋葬,而且还是用八眼半透龙碑厚葬,此外,康熙还亲自为姐姐撰写了碑文,可见,康熙对这位姐姐的感情不一般。
子辰说:
和硕恭悫长公主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她却是顺治唯一成活的女儿,而且,当年她用自己的婚姻,换来朝局的稳定,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
不知为何,历史上许多政权更迭或是危机起伏,都以牺牲女人的生命或幸福作为代价,从这一点看,女人确实是非常可怜的,这样来看,还是现代社会的女性好多了,她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女人,还能当家做主,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