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唯一的女儿,擒鳌拜立下大功,康熙:我要写碑文纪念姐姐

顺治唯一的女儿,擒鳌拜立下大功,康熙:我要写碑文纪念姐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2/7 17:43:19

1、出身低微的皇次女

和硕恭悫长公主的父亲顺治帝是清朝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皇帝,这位少年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宫女,养成了满洲男子好色的习气。而且,顺治还比较叛逆,对母亲孝庄安排的婚姻不太满意,后宫的蒙古后妃全部都成了摆设,因此,我们就会看到,为顺治生下儿女的,大多都是一些身份低微的庶妃,其中就包括和硕恭悫长公主的母亲杨氏。

杨氏从姓氏上来看似乎是一个汉姓女子,但当时的民籍汉女是不会被选入后宫的,因此杨氏很有可能是来自内务府的包衣汉姓人,她原来的身份可能是一名宫女。

当时,顺治与中宫皇后(废后)夫妻生活不和谐,两口子经常吵架,因此,顺治几乎很少去召幸皇后,他宠幸的都是身边的一些宫女,这段时间,有很多宫女都钻了空子,其中就有和硕恭悫长公主的母亲杨氏,一次偶然的宠幸,令杨氏怀上了少年天子的龙胎,杨氏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为当朝天子生下第二个女儿,即皇次女。

清朝后宫,生了皇子皇女的妃子,与没有生育的妃子待遇是不一样的,自从杨氏生下皇次女,她的待遇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名位得到提升,就连宫分也发得多了,这就是生育皇次女给她带来了好处。不过,从位分上看,杨氏根本不能与那些蒙古后妃相抗衡,毕竟出身才是道。

2、服从皇室的政治婚姻

虽然在和硕恭悫长公主之后,那些庶妃们又给顺治生了四个女儿,但这四个女儿和皇长女都没有长大成人,因此,恭悫便成了顺治唯一长大的女儿。再加上公主从小就聪明可爱,长大后又乖巧懂事,被孝庄奉为掌上明珠

可是即便如此,身为大清公主的恭悫的婚姻依然要为政治服务,这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公主婚姻的一个定律。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当时掌控朝政的是四位辅政大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出现了鳌拜一家独大的局面,鳌拜仪仗着自己的军功以及在朝中的权势,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为了稳住这位权臣,皇室只得采取多种措施来稳定局面,于是乎,皇次女的使命到来了。

康熙六年,康熙下旨将姐姐封为和硕恭悫长公主,随后公主便嫁给了鳌拜的侄子讷尔杜,鳌拜一看,就连皇帝都与自己结成了亲家,于是便更骄狂起来,同时也放松了警惕。而此时,已经成长为满洲少年的康熙正在酝酿一场宫廷政变,他要将属于自己的最高权力给夺回来。

康熙八年,16岁的康熙利用一次召见鳌拜的机会,将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臣擒拿,下入大牢。其实,康熙有一百个利用杀掉鳌拜,但念在这位老臣曾经立下不少战功,便网开一面,改为囚禁。

3、红颜薄命的大清公主

鳌拜在下入大牢后,他的同党也迅速被朝廷清除,其中就包括鳌拜的侄子讷尔杜,康熙下令将讷尔杜革职,打回原籍,于是,和硕恭悫长公主便与丈夫返回了盛京。

多年之后,康熙出关返回盛京祭祀祖先,恰好碰到了姐姐,看到姐姐很是可怜,她又是自己唯一在世的姐妹,便下令将讷尔杜调回京师,就这样,和硕恭悫长公主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城。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刚回到京师没几年,公主的丈夫讷尔杜就去世了。当时清朝入关已久,婚丧嫁娶方面已经在中原地区靠拢,因此,和硕恭悫长公主便没有改嫁。自从丈夫讷尔杜去世后,公主便独自落泪,她后悔自己出生在帝王家,让自己过着非常人的生活,与其这样,还不如生在百姓家,可是这不是她能够决定的。

康熙二十四年,独守空房十年的和硕恭悫长公主离开了人世,年仅33岁,对于姐姐的早逝,康熙也非常伤心,派人将姐姐的灵柩运回鳌拜家族坟茔地埋葬,而且还是用八眼半透龙碑厚葬,此外,康熙还亲自为姐姐撰写了碑,可见,康熙对这位姐姐的感情不一般。

子辰说:

和硕恭悫长公主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她却是顺治唯一成活的女儿,而且,当年她用自己的婚姻,换来朝局的稳定,可以说是立下了大功。

不知为何,历史上许多政权更迭或是危机起伏,都以牺牲女人的生命或幸福作为代价,从这一点看,女人确实是非常可怜的,这样来看,还是现代社会的女性好多了,她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女人,还能当家做主,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更多文章

  • 雍正一岁生日抓周,抓到毛笔胡乱画了一字,康熙看到脸色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古代的皇室贵族中,这种习俗尤为流行,他们习惯通过孩子在抓周宴上的表现来确定他的贤愚,因此抓周礼又被称为“试儿礼”。在雍正皇帝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就为他举行了一场抓周礼,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雍正皇帝在抓到了一只毛笔之后随处乱挥,居然真的画出了一个可以辨认出的字,这让康熙皇帝脸色大变。这

  • 清末刺马案为何如此轰动?慈禧和曾国藩之间的博弈,最终慈禧妥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刺马事件真凶是谁,曾国藩为什么会被刺马,大刺客刺马

    马新贻,新任的两江总督,被刺的就是这位老兄。这个时候曾国藩带领湘军,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湘军的实力也达到了巅峰。就算是慈禧太后,都需要给曾国藩几分面子。但是慈禧太后不甘心啊,大好的江南,咋能就这么让给湘军呢?因此马新贻成为了慈禧太后手里的筹码。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明成祖朱棣是怎么样对待他妻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和朱允炆关系如何,朱棣与建文二龙相会,大明风华朱棣和建文见面背景音乐

    建文帝就一位妻,那就是皇后马氏,在建文四年那场蹊跷的大火中,马皇后葬身火海……然后呢?哪里还有什么然后?人都已经死了,还能有什么然后?自建文四年起,明成祖便彻底抹去了建文一朝,代之以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连建文帝的皇帝身份明成祖都不予承认,更何况马皇后的皇后身份?自永乐元年起,马皇后和建文帝一起

  • 从仁宗盛世,到靖康之耻,北宋的167年历史中,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康之耻北宋为什么弱,靖康之耻是北宋灭亡的标志吗,北宋靖康之耻发生在什么时候

    北宋的盛世重文轻武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在大多人印象中,都是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这只是赵匡胤的一面,另一面的赵匡胤,实则疑心深重。作为后周将领的他,却踩着后周“上位”,欺负孤儿寡母,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多半是天妒英才,柴荣是众所周知的雄才伟略之君,将危机四伏的后周,建立成一个强国,就连后面整日把

  • 崇祯PK魏忠贤,朱由检孤家寡人,九千岁权倾朝野,崇祯为何赢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由检信王府地址,朱由检死后是谁当皇帝,崇祯为何不能与魏忠贤合作呢

    九千岁并非浪得虚名,但崇祯占据着法统的制高点,两人过招,魏忠贤底气不足,崇祯步步为营,再加上阉党内部松散,崇祯焉能不胜?在中国历史上,敢称九千岁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东王杨秀清,另一位就是明朝的太监魏忠贤。从这个千古称谓就可以看出,魏忠贤权倾一时的嚣张程度。魏忠贤大字不识几个,智力也无超群

  • 顺治:超脱俗世,拿的起放的下,我愿称之为大清皇帝中的天花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娜木钟和顺治的关系,顺治最落魄的时候,300万以上的顺治通宝图片

    (爱新觉罗·皇太极 画像)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清王朝的第二领领导人,爱新觉罗·皇太极驾崩了。由于皇太极同志死得十分仓促,来不及留下遗嘱,那么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先帝没指定谁来接班,所以接下来的皇位争夺赛,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在诸多参赛选手中,最有获胜希望的,有两位,一位是皇太极的长

  • 清朝最有艳福的皇帝,4位皇后67位妃子,他死后,都陪他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12位皇后哪位最惨,清朝12位皇帝的皇后和嫔妃,清朝十二个皇帝及皇后

    康熙是清朝历任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执政六十一年,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年仅八岁的情况下继位,从此以后他一直稳坐皇位,没有像历史上的有些年幼皇帝被作为傀儡,也没有早早逝世,反而是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最开始继位的时候,身边有孝庄太皇太后和大臣的辅佐,因为年幼,所以他被辅佐了六年

  • 奶奶是慈禧,溥仪是他哥哥,光绪是大伯,他却低调教书活到2015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而他们的另一位弟弟溥任,则要低调很多,很多人只觉得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却不知道他背后皇弟的身份。事实上溥任的一生同样精彩,他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胡同里的任四爷在北京的一座老宅子里,住着一位老人。他年轻时,在西板桥小学以及厂桥小学教书,他在讲坛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一直到1988年才退休。在40多

  • 清朝时期,为何列强都争抢着“帮”我国修建铁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一共修几条铁路,西方列强为什么在中国修建铁路,清朝龙椅被列强抢走

    客观地说,西方列强带给我国的伤痛实在是太大,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遗忘的过去。在那段屈辱岁月里,西方国家似乎也表现过伪善的一面。这些国家居然主动地“帮”我国修建铁路,甚至为了“帮”我国修建铁路,还抢着贷款给清政府。如此怪异的举动让人们好奇,一般以“吸血鬼”之称的资本家,为何突然变得这么好了。其实背后大有

  • 清朝最幸运的皇子,康熙62岁生的最小儿子,被三代帝王捧在手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对于帝王家来说,妻妾成群、子孙满堂才是好现象,毕竟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人多的才能更好地选择,总比那些一两个没得选择要强得多,不过这也是有弊端的,人多的就容易起纷争。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在位时期的“九子夺嫡”,争夺王位的结果是让人痛心的,亲如手足的兄弟互相残杀,很多人都没有好下场,唯有那些置身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