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得蜀即得楚是谁的主张?司马错是战略家吗?张仪也要甘拜下风

得蜀即得楚是谁的主张?司马错是战略家吗?张仪也要甘拜下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2/12 19:38:53

得到蜀地就能够打下楚国吗?其实不仅如此,要我说,得蜀即得天下才对。就冲这么一个思想观念,司马错必然可以在战略家中拥有一席之地。

[var1]

01司马错建议攻下蜀国,取道伐楚。

巴国和蜀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两个邻居尚且会有争吵,更别说两个相邻的国家。这两个小国打了起来以后,便来找秦惠文王帮忙。

刚刚经历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增,对这两个小国来说,秦国自然是可以主持公道的大国。可是秦惠文王却有自己的考虑。

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史记》

当时三晋集团实力雄厚,赵魏韩三国的军事实力都不在秦国之下,所以秦国担心千里跋涉进入蜀地攻打蜀国的话,如果韩国前来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var1]

所以面对这一问题,司马错和张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张仪认为应该先攻打韩国,只有把韩国打怕了,秦国才能有机会收拾蜀国。

而司马错却毅然反对。因为司马错认为,如果秦国现在攻打韩国,三晋集团一定会联手对付秦国,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反倒是这个时候的蜀国是孤立无援的状态,灭了蜀国以后,秦国可以得到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更有甚者,可以借助蜀国的水上通道,顺势攻打楚国。很显然,司马错的主张更有说服力,张仪这一场辩论的确失败了。在司马错的带领下,秦国大军进入蜀地,在四川广元地区与蜀国大军交战,最终蜀国被秦国击败,宣告灭亡。秦国打下了蜀国以后,将蜀国国王贬为蜀侯,任命陈庄为蜀国相国,帮助秦国统治这个地区。从此秦国便拥有了这么一大块广袤的土地。司马错的这一建议,对秦国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说后世几代秦国人,都要感谢司马错的这一建议。秦国有了蜀地以后,进可攻退可守,最差也有个根据地。

[var1]

02得到蜀地的秦国,拥有了一统天下的后援。

蜀地被秦国拿下以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秦国拥有了一座丰硕的大粮仓,也意味着秦国多了一个可以征兵的兵源地,还意味着秦国的赋税将比过去多得多。

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史记》

刘邦打进咸阳城以后,萧何拿走了秦国所有的文献资料,他非常清楚蜀地的优越条件。所以当项羽分封汉中给刘邦的时候,萧何暗地里肯定是要笑出声的。

[var1]

项羽和天下诸侯,不知道汉中有多么肥沃的土地,他们只知道那里山川险阻,是个不毛之地。没想到的是,刘邦到了汉中,得到了蜀地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援。

蜀地拥有广袤的平原地区,这里非常适合种地。早在秦惠文王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地方的优势,可是其他诸侯国对此并不了解。此外蜀地相对来说比较闭塞,所以这里是很少受到中原战争袭扰的。这里的百姓可以休养生息地发展经济,百姓日子好过了,秦国的赋税自然也就增收了不少。由于常年不受战争的袭扰,蜀国的人口也不在少数,所以秦国占领蜀地以后,将这里列为了重要的征兵地区。有了财力、粮草和兵源这三点支持,蜀地成为了秦国重要的后盾。战国时期的中原大国,始终认为秦国是边陲小国,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秦国除了关中之地外,还有这么一个富饶的地区作为后盾。

所以在商鞅变法和占领蜀地的双重帮助之下,秦国一下子就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最强王者。早在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昭襄王时期,本就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奈何当时秦国局势动荡,即使有白起这样的战神,也无法帮助秦昭襄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所以事情一直拖到了秦始皇的时代。

[var1]

03通过蜀地,秦国陆续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

蜀地是粮仓,是兵源地,也是赋税重地。这三点对秦国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了。其实除了这三点外,得到蜀地还有一个司马错觉得最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有了攻打楚国的通道。

过去秦国攻打楚国,必须要翻山越岭,要么就是取道韩国,这两者都是很难实现的。可是打下了蜀地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彊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史记》

当时楚国拥有汉水以北以及上庸等地区,这里处于蜀地的下游。而蜀地处在长江上游地区,所以打下蜀地以后,完全可以从蜀地出发,顺着长江一路进攻楚国。

这一大胆的设想也是司马错提出来的,我们现在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当时那种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这一构想简直是天才的战略思想。

前无古人的情况下,司马错在秦昭襄王27年的时候,带领陇西军队从蜀地出发,直奔楚国黔中郡。打下了黔中郡以后,司马错迫使楚国割让了汉水以北的地区,包括上庸之地也归属于秦国。此后白起更是驻军在汉水以北、上庸两地的人马进入楚国腹地,先后打下了取鄢、邓等五座城池,直奔楚国都城郢都而来。秦昭襄王29年,秦军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焚烧楚王坟墓,相继攻占了楚国的巫、黔中郡,迫使楚国迁都到陈。而这一切的战果,其实都要追溯到当年司马错提出的得蜀即得楚的战略构想。这样的人不是战略家,谁又能是呢?

[var1]

总结:战略思想往往都是具有开拓性的。

历史上不乏有很多战略家,那些拥有一统天下智谋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战略家。可是有创新开脱思想的战略,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司马错显然就是一个有创新开拓思想的战略家,他的构想不仅帮助秦国基本灭亡楚国,而且也帮助后世想要从蜀地进攻中原的诸侯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正如诸葛亮三分天下,取道中原的战略思想,成为了后世蜀地诸侯们奉行的宝典一样,司马错的这一思想,几乎也影响到了后世诸如刘备这样的诸侯。

刘备当年坐拥蜀地,就是打算顺江而下,仿造白起攻打楚国的方针,攻打东吴。可惜他的对手不是楚王,他本人也不是白起。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更多文章

  • 被骗了那么多年,原来三国关羽用的可能并不是青龙偃月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三人在起义的第一步就是请铁匠打造一把趁手的兵器,刘备打造的是雌雄双股剑,张飞的是丈八蛇矛,关羽则是青龙偃月刀。今天我们详细揭秘下关羽的武器青龙偃月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嘛,从后面关羽夺关斩将、征战疆场的种种表现看,应该是长柄大刀,也属于长兵器,不过小说是小说不能当真,我们来看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兵器的描写

  • 三国猛将吕布用的真的是戟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那么,历史上的三国名将,都使用那些武器呢?和《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武器,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渊源呢?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通常人们都认为吕布为三国第一猛将。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吕布在当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勇武之士,和他的坐骑赤兔宝马并称为:“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可见其当时之威名。但是,史籍记载

  • 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之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斗争的结果,把吕不韦搞掉了。搞掉吕不韦的时候,秦始皇规定了一条法律:秦国今后谁要象吕不韦、女琴毒这样再干,就要严厉加以惩罚。这样以来,就使得秦国回到了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路线。[var1]具备条件前面讲到,秦国原来己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始皇执政后,重新回到法家路线上,秦国统一的条件就成熟了。在搞

  • 看看汉朝有庙号的七位皇帝,你就知道含金量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皇帝庙号一览表,整个西汉只有4位有庙号的皇帝,汉朝有庙号的皇帝五个

    汉朝七位有庙号的皇帝今天淮下书生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七位拥有庙号的汉朝皇帝。第一位,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汉高祖只是习惯性称呼,真正的庙号是汉太祖。太祖代表了既是始受封,也是始受命。后世的唐高祖李渊只有始受命,没有始受封,始受封的是李渊祖父李虎。汉太祖刘邦刘邦作为汉朝开国之君,必然要进入太庙、拥有庙

  • 康熙祭拜孔子,看见碑文后迟迟不动,大臣遮住一个字,他立即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由于变故发生得太突然,顺治在生前根本没有想着要立太子,毕竟他还那么年轻,而他的孩子们还那么小。但是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脆弱,以至于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便已经到达了终点,尤其是对于顺治来说,生命的过早终结,着实太过惋惜,他贵为一国之君,却只能望洋兴叹,徒留遗憾。[var1]他纵然掌握着天下,但也没有办法

  •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元气大伤,为何司马懿至死都没趁机攻打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明明没有了诸葛亮的蜀国不仅军心大乱,民众也因为常年征战十分不满。且从实力上来看,经过北伐失利后的蜀国,国力空虚群龙无首,且没有武将能够接替老一辈蜀汉名将的担子,随便打打就能拿下,没看钟会跟邓艾仅一次出击就打得蜀国投降了吗?但为何司马懿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至死都没出兵攻打蜀国?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不敢

  • 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司马懿排不上,这3位才是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魏蜀吴各自的第一谋士是谁,“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根本排不上,这三位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在评价哪些人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谋士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谋士”,以及什么是“社稷之臣”。在大部分读者心中,谋士是可以跟“军师”划等号的。其实不然,谋士的层次要远高

  • 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十万大军到底能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序言 在三国时期,曾爆发过数场精彩的战役......——其中有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这些战役都集中了超过10万人的战斗,而且都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就连他们的文艺创作作品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话又说回来,若我们结合同时代的背景,无论是东边的罗马帝国,还是西边的日本,他们的战争规模似乎都没

  • 战国七雄中有5国曾频繁迁都,为何这2国那么稳,鲜有迁都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的首都现状,战国七雄为什么不向外扩张,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国都

    自古以来,迁都都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中心所在,迁都之举关系重大,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兴衰。而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迁都却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战国七雄中有6国都曾频繁迁都,这些诸侯国难道不知道迁都的影响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频繁迁都是有原因,有些诸侯的迁都是有所图谋,而有些诸侯的迁都

  • 司马懿:平定辽东,夺权曹魏,杀伐果断,可谓后三国时代第一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魏司马懿简介,司马懿为什么能夺曹魏天下,司马懿为何夺曹魏江山

    他在后三国时期,与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相爱相杀,与诸葛亮生前一直斗法斗到了诸葛亮逝去,诸葛亮逝去之后,司马懿就成为了后三国时期的首席军政界的第一强人。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笔者将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司马懿是一个擅于用兵的将帅之才。司马懿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