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答应我三个条件,我便俯首称臣,崇祯:我还是死了算了

李自成:答应我三个条件,我便俯首称臣,崇祯:我还是死了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79 更新时间:2024/3/11 0:57:48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朝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朝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所以在满清刚入关时,打得旗号就是替崇祯皇帝复仇。那李自成与崇祯,是否就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呢?

李自成

其实并非如此。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之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他不仅会俯首称臣,而且还会助明军剿灭东北的清军。但崇祯皇帝思虑再三,却拒绝了李自成的请求,最终致使明朝灭亡。那李自成究竟提了哪些要求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李自成起义原因

李自成的经历,其实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挺像。他出生在陕西米脂一个贫寒的家庭,小时候为了活命,曾被舍入寺庙为僧,还给地主放过羊。十几岁时,父母双亡。简直就像复制了朱元璋的身世。不过在成年后,他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李自成二十多岁时,原本在银川驿站当个普通的驿卒,没事送送公文,跑跑快递。

李自成

但因他在送货途中丢了件,又恰巧赶上崇祯精简驿站,倒霉的他就被裁了。人们常说:“祸不单行”,对于李自成来说也是如此,在丢了工作后,他很快便因还不起地主的债被告到官府,官府的县老爷和地主沆瀣一气,打算偷偷弄死李自成。好在有亲友帮忙,李自成才被救了出来,他也杀了地主复仇。后来,因发现妻子与同村的盖虎通奸,李自成怒杀二人。

李自成

身上背了好几条人命,李自成便带着侄子李过去甘肃从军。李自成原本想在军中吃顿饱饭,没想到参将却克扣他们的粮饷。在去北京的路上,军队发生哗变,参将和当地县令被杀,李自成也参加了左挂的农民军。但王左挂和张存孟相继降明,李自成只好去山西投奔他的舅舅闯王高迎祥,成为高迎祥麾下的闯将。

李自成的三个条件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新一任的“闯王”。由于李自成吸收了很多能人异士,所以队伍愈发壮大。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正式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虽然李自成已经称帝,但崇祯皇帝还好端端地在北京城坐着,如果不把他赶下台,老百姓是不会承认他们这“草台班子”的。所以李自成又率军北上攻打京师。

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如果答应他的三个条件,他便立刻退兵,还可助明军剿灭满清。这三个条件分别是:一、割让西北一带给李自成,并封他为国王。二、给李自成百万军饷犒军。三、李自成受封后,可以替朝廷出兵镇压其他叛军,剿灭辽藩。但不奉诏,也不觐见崇祯。

崇祯的态度

对于这三个条件,崇祯皇帝看完后便拒绝了。首先,朱元璋给子孙留下的祖训是: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而李自成三个条件中的前两个,便是割地和赔款。

其次,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请求,国家便会陷入分裂状态,也会激起其他反贼的野心。

然后,如果将百万军饷给了李自成,他反悔怎么办?这么一大笔钱,岂不是资敌?

最后,李自成受封,却不奉诏,也不觐见。二郎神也只是“听调不听宣”,你李自成比二郎神还牛气?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卡地在打崇祯的脸。所以崇祯二话没说就拒绝了。宁愿死也不肯答应。

崇祯

李自成和谈的原因

李自成都已经打到北京城门口了,又为何派人与崇祯帝密谈呢?他也有几方面顾虑。首先,心中底气不足。李自成虽然已经称帝,但老朱家已经坐了几百年江山。在这几百年中,造过老朱家反的,不只他一人。但成功的却没有一个。他这草台班子,谁知道能存在多久?与老朱家相比,他缺少太多的底蕴。

李自成

其次,担心其他勤王兵马赶到。对于攻克北京城,李自成心里也没底。万一战争陷入胶着状态,自己远道而来,而明朝的勤王兵马又陆续赶到,那自己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不如趁现在狮子大开口,多勒索一点东西。

最后,李自成目光狭隘,没有远大目标。尽管李自成在起义时说得好听,免赋税,闯王来了不纳粮。但他毕竟还是农民军出身,没有远大的志向。他之所以起义,完全是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如果能够给他高官厚禄,他立刻便会和明朝的统治阶级变成“自己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个诸侯王,根本没有图谋天下的胆子。

崇祯

只是没想到北京城已经到了如此弱不禁风的地步,他还没怎么攻打,人们就主动开城投降。但因为军纪不严,残酷对待百姓,所以他失去民心。最后一败涂地,又被满清给赶出了北京城。而性格执拗的崇祯帝,也自挂东南枝,吊死在了煤山上。

参考资料:《明史》、《小腆纪年附考》

标签:

更多文章

  • 马皇后问朱元璋,朱元璋顺嘴说:“你一个女人,瞎操这心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现在的百姓都过上小康生活没?”朱元璋顺嘴来了句:“你一个女人,瞎操这心干啥!”结果马皇后不依不饶,回了一句话,朱元璋愣是被这句话噎得干瞪眼!马皇后名叫马秀英,母亲早逝,她的父亲临终前把她托好朋友郭子兴照顾。念于故人的友情再加上马秀英本身聪明伶俐,郭氏夫妇对她是宠爱有加,收为义

  • 汉武帝使用酷吏打击豪强并推行“推恩令”,酷吏是其加强皇权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任用酷吏为打击豪强,作用显著汉武帝在位期间,使用了大量的酷吏,这些人包括张汤、义纵、宁成、主父偃等等。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任用他们呢?汉武帝即位后,没过几年就从窦太后手中夺得了大权,在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汉武帝的权力仍然面临一些制约性因素,那就是地方性诸侯王与豪强的问题,这些诸侯王与豪强

  • 历史疑案:“闯王”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闯王”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建立大顺政权,率兵攻入北京城,随后崇祯皇帝自杀身亡,明朝灭亡,自己随后称帝。李自成进京但是命运给你的一切,都是需要有代价的。仅仅几个月之后,吴三桂突然在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反抗李自成。就在李自成和吴三桂两军激战之际,清军突然

  • 汉武帝之后土地兼并越发严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西汉初年,经过秦代15年的横征暴敛、秦末8年的高烈度混战,天下的人力、物力接近被榨干。“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背后是残酷的人口锐减,当时的总人口约为秦朝时的1/2,那些处于战火中心的名都古镇大多化为废墟。史载:刘邦即位后曾路过曲逆县,发现此地较为完好,城市建设、运行状况也许仅次于古都洛阳,不禁眼

  • 汉末三国时李姓并非大姓故名人较少且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末三国时期的李姓名人,虽然确实不算太多,但还是有的。比如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曹操麾下的大将李典、董卓麾下的校尉李傕、军师李儒、吕布的好友李肃,这些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李姓名人,而且都在三国时代,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李傕和李严这两个人,那都是深刻影响了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人物。李傕原本是董卓麾下的

  • 汉末三国时便有关于牙门的记载,应也设置牙门将之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牙门将简单理解就是守卫“牙门”的将领,所谓的“牙门”,就是古代城池的防御工事。而什么是牙门呢?就是简单的城门吗?牙门将就是简单的守门将?当然不是了。如果简单理解从字面理解的话,牙门的确就是兼具防守的城门,而城门本身防守多依靠驻兵来实现,所以这些士兵便需要一个将领来率领,这便是“牙门将”。但是,从牙门

  • 汉末三国时丹阳兵纯粹为利而战,鲜有人能够驾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丹阳和三国丹阳兵东汉末年,丹阳郡隶属于扬州管辖,包括现在的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江苏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当时这些地区开发的力度都非常少,地区内多山、河流,民众聚集。曾经做过多年丹阳太守的诸葛恪对丹阳兵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

  • 汉朝的青铜透光镜曾引起了沈括的好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出现了很多响当当的“神器”,使其与同期的罗马帝国并列成为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文明帝国。大汉“神器”里面有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的雁鱼铜灯、长信宫灯、铜牛灯,有当时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记里鼓车,有利用水力来春米、去粮食壳皮的水碓,更有天平式的湿度计及青铜卡尺等很多“逆天”的“黑科技”

  • 汉朝时猪肉仍是奢侈品,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才能吃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得先知道猪在古代都叫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彘”和“豚”是猪在古代的叫法,但你知道“彘豚豨”、“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等等都是猪的名字吗?猪也是吉祥物和财富象征在汉代,猪这一名词丝毫不含贬义,反而有着比较高“社会地位”。从一些历史名人的名字中就能看出端倪,比如汉武帝刘

  • 南宋第一奸臣:少时忠臣义士,后陷害岳飞,忠奸后世自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秦桧生于湖北黄州江边的一艘船上,他的祖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寻常人家,直到父亲这一代才通过科举入仕,当了一个县令。不过,秦惠的妻子王氏来头倒是很大,她是宰相王珪的孙女,与李清照是表姐妹。鉴于秦桧与王氏的门第差距,我们推测秦桧应是25岁进士及第后才迎娶的王室,由此进入了宋朝士大夫的联姻圈。由于后世史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