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与匈奴多次交战将其收回,随即进行开发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与匈奴多次交战将其收回,随即进行开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3/11 0:58:57

至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的含义,“河”指的是黄河,河西就是黄河以西的意思。“走廊”顾名思义,就是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至于这块地区为什么是狭长地形,是因为它的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北山山脉,均不适合生活和商旅运输,只有两山中间的谷地适合生存。所以“河西走廊”的意思就是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的一条适于生存的狭长地带。

最早的时候,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对河西走廊都不够重视,因此才让月氏人占了去。等到匈奴崛起后,才发现自己的前辈真是瞎了眼!这么一个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风水宝地居然不去占。于是匈奴的冒顿单于连续攻打霸占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并且还杀掉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作酒器。月氏人不敌匈奴,便放弃了河西走廊,转到中亚建立了贵霜王朝。

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后,瞬间就发达了。因为河西走廊这块地,在当时确实是宝地。除了能够出产丰富的物产之外(相比于贫瘠的漠北草原),它的战略价值也极其重要。是什么战略价值呢?主要有三点:第一、可以对掐断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使二者不能形成合力,威胁匈奴的霸权;第二、匈奴可以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而到达羌人的游牧地区,控制青藏高原;第三、匈奴占据的河套、河西地区对汉朝威胁很大,可以对关中地区实行夹攻。

早期的西汉,被匈奴人的这种攻势战略给祸害得够呛。除了刘邦的白登之围外,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匈奴军突袭关中,一把火烧了汉皇室的甘泉宫,这也是汉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据说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听闻此事后,彻夜未眠,从此立下大志:吾生必报此奇耻大辱!

张骞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刚刚登基仅两年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的帮忙。岂不料张骞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这一当年还是月氏人的地区,现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使者团一百多人全部被抓获。直到十三年后,张骞才回到汉朝。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十年后,等不回张骞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等了。他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路大军齐发,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

经过八年血战,汉军基本清除了北面和河套地区的匈奴势力,于是汉武帝的目光转到了匈奴人的另一核心区域——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突袭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内两次出击,先后击垮了匈奴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俘虏了包括五名匈奴王、王母在内的一百多名匈奴高级贵族。向来骄横惯了的匈奴人被打懵了,从没见过如此神出鬼没的军队啊!

匈奴浑邪王估计是被打怕了,决定脱离匈奴本部,率四万部众向汉朝归顺。于是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实行行政化管理。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后来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而匈奴人则只能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匈对峙示意图

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它其实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这个联盟的老大强盛时,归顺者就很多。所有归顺于匈奴联盟的人都可以称为匈奴人。但是如果一旦老大的权威不行了,下面的部落就会四分五裂。匈奴浑邪王的投降,就是因此原因。

连失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匈奴人岂能善罢甘休?为了杜绝匈奴反扑的可能性,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主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在幕北将匈奴单于包围,斩首一万九千,追杀至阗颜山后才撤回。霍去病则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了匈奴贵族八十多人。并乘胜追杀至漠北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军的主力尽丧,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不敢再染指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

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但是匈奴这个民族并没有覆灭,北匈奴后来又再度兴起,与汉朝为敌。汉朝真正将匈奴打崩盘,是东汉明帝时期。

匈奴王庭远遁漠北后,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在漠南地区的霸权。于是,汉武帝再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一次出使,走的仍是河西走廊,但是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地走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身边都有自己祖国的军队保护他。

张骞到达自西域后,在西域诸国中宣扬汉王朝的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效果很显著。后来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这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影响力第一次走出国门,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司马迁对此的评价是——凿空之旅,寓意为开通大道。

李息

汉匈大决战八年后,匈奴势力有所恢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十月,武帝遣大将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数万兵精兵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击溃了叛乱的西羌;同年,汉军对河西走廊进行了最后一次扫荡,将匈奴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河西。在此之后,汉武帝做出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开发河西走廊!

具体的措施有三点:

第一、行政化管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规模筑城,建立郡县制,后来又在郡之上设州,名曰凉州。地位与关内诸州一样,都在朝廷的核心圈之内。这样的好处是,汉朝国力只要不是太弱,都可以在河西维持最基本的统治。匈奴人想反攻,成本很大。

第二、往河西移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政府军队还不够,河西必须要有汉文化才能永固。因此元狩年间,汉武帝下旨,一次性向河西走廊移民十万。移民前有官员向武帝讲,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笔巨大开销。但是汉武帝认为,投入再多的财力和物力都是值得的。以当时的角度看,汉武帝好大喜功,增加了政府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汉武帝干了一件罪在当代,但利在千秋的伟业!至于原因嘛,河西走廊现在是汉文化圈,这一点就足够了。

河西走廊示意图

第三、进行经济开发。驻军、设郡县、移民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河西。因为如果不开发,就只能从关中平原运粮到西域,这显然是一件不经济的行为。汉朝为了控制西域,对河西走廊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变动。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变为游牧加农耕,进一步地将河西走廊纳进了汉文化圈。并且开发之后的河西走廊还能为汉军向西扩张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援,成为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一个稳固根据地。

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匈奴再也无法染指河西,也无法集结重兵,撼动汉朝对河西、河套、西域的事实。汉朝之后的数代中原王朝,河西走廊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宋朝除外)。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就是中国向西发展的生命线!如果当年没有霍去病,没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河西走廊了。而如果没有河西,中国就不会有新疆。这就好比辽宁的辽西走廊(锦州到山海关),如果这条走廊丢了,东北就拿不回来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河西走廊丢了,新疆也就拿不回来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论宋朝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制度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的贪腐之严重,宋朝交通制度,宋朝爵位世袭制度

    前言在我国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封建制度下,政治腐败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在宋朝时期,贪腐现象非常普遍,这种腐败行为不仅会对宋朝的统治产生极大的威胁,而且还会威胁到宋朝皇权的统治。为了遏制官场上官员腐败现象的

  • 汉武帝后宫中著名的四个女人下场均较为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武帝生前立了两个皇后,陈阿娇和卫子夫,后来霍光又将李夫人追封为皇后,钩弋夫人被追封为皇太后。皇帝的女人不好当,这四个女人的结局都不好。其中陈阿娇被废,卫子夫自杀,李夫人病逝,钩弋夫人“立子杀母”。陈皇后:金屋藏娇窦漪房成为汉文帝的妃子后,生下了馆陶长公主刘嫖和长子刘启以及刘武,后来刘启继位成为汉景

  • 汉武帝反对窦太后所谓黄老之学而独尊儒术是确立天子形象的需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什么是“无为而治”?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无为而治”,汉初几代实行的是“黄老之治”。什么是黄老?就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汉初的时候有个经典叫《黄帝四经》,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著录的,后来失传了。作为汉初的治国指导书籍却失传,因为毁禁的可能性很大。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几本古籍,研究后确

  • 诉讼时效制度在宋朝成立,宋朝时效有哪些特点,为人们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的诉讼制度模板,宋朝以后的法律特点,宋朝的法律定性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诉讼时效制度的确立是法律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对法律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在此背景下,诉讼时效制度在宋朝得以确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基本功能是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

  • 汉武帝北伐匈奴加速其分裂,而内部矛盾激化迫使汉武帝颁布罪己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游牧民族难以被彻底消灭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汉武帝时期,即使后来的唐朝灭突厥、金国灭辽、明朝灭元实际上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不久之后游牧民族再度死灰复燃。问题主要是无法对北方草原实现有效统治。灭掉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实际上并不难,如果国力足够强盛,击败其主力,甚至灭其国并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也有王朝做到

  • 李自成:答应我三个条件,我便俯首称臣,崇祯:我还是死了算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朝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朝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所以在满清刚入关时,打得旗号就是替崇祯皇帝复仇。那李自成与崇祯,是否就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呢?李自成其实并非如此。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之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如果崇祯皇帝答

  • 马皇后问朱元璋,朱元璋顺嘴说:“你一个女人,瞎操这心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现在的百姓都过上小康生活没?”朱元璋顺嘴来了句:“你一个女人,瞎操这心干啥!”结果马皇后不依不饶,回了一句话,朱元璋愣是被这句话噎得干瞪眼!马皇后名叫马秀英,母亲早逝,她的父亲临终前把她托好朋友郭子兴照顾。念于故人的友情再加上马秀英本身聪明伶俐,郭氏夫妇对她是宠爱有加,收为义

  • 汉武帝使用酷吏打击豪强并推行“推恩令”,酷吏是其加强皇权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任用酷吏为打击豪强,作用显著汉武帝在位期间,使用了大量的酷吏,这些人包括张汤、义纵、宁成、主父偃等等。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任用他们呢?汉武帝即位后,没过几年就从窦太后手中夺得了大权,在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汉武帝的权力仍然面临一些制约性因素,那就是地方性诸侯王与豪强的问题,这些诸侯王与豪强

  • 历史疑案:“闯王”李自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闯王”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建立大顺政权,率兵攻入北京城,随后崇祯皇帝自杀身亡,明朝灭亡,自己随后称帝。李自成进京但是命运给你的一切,都是需要有代价的。仅仅几个月之后,吴三桂突然在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反抗李自成。就在李自成和吴三桂两军激战之际,清军突然

  • 汉武帝之后土地兼并越发严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西汉初年,经过秦代15年的横征暴敛、秦末8年的高烈度混战,天下的人力、物力接近被榨干。“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背后是残酷的人口锐减,当时的总人口约为秦朝时的1/2,那些处于战火中心的名都古镇大多化为废墟。史载:刘邦即位后曾路过曲逆县,发现此地较为完好,城市建设、运行状况也许仅次于古都洛阳,不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