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与匈奴:汉武帝是如何开始反击匈奴的?

西汉与匈奴:汉武帝是如何开始反击匈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82 更新时间:2023/12/14 4:12:47

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匈奴的欺负,因为打不过人家,所以一直都是和人家笑脸相迎和亲送东西。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局面终于要改变了。

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

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举攻下了匈奴的据点河南地(今天的黄河河套地区),从此以后匈奴人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再也不会对长安城造成直接的威胁了,汉军也不再惧怕匈奴人了。

丢失了黄河南岸这个事情,对匈奴人的打击非常的大,没过多久,军臣单于就郁闷而死,按理说应该是他儿子於单继位,可军臣单于的弟弟赶走侄子,自己继位了,这就是著名的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单于可要比军臣单于狠多了,他继位以后对汉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是出兵攻打代郡杀死太守,后来又攻入雁门关又抢又杀的。

在尝到甜头之后,他再次分兵三路攻打代郡、定襄和上郡,每一路都派出三万多骑兵,这回汉朝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不但伊稚斜这么狠,他手下的右贤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家伙对于黄河南岸被夺的事情,是一直耿耿于怀,他多次带兵攻入了黄河南岸,去攻打朔方城。鉴于匈奴人这么丧心命狂的折腾,汉武帝只好重新召唤出卫青,让他率领三万骑兵,去征讨匈奴。

当然卫青这次也不是一个人去战斗,汉武帝还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这四将都归卫青调遣,大家一起从朔方出发。

汉武帝觉得这样分量还不够,又命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让他们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协助卫青去打击匈奴。

这次卫青大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匈奴的右贤王,由于汉朝这次声势比较大,所以右贤王也得到了消息、他掐指这么一算,按常来来说,这汉军不走个一两天是来不到这里,这以后要是打起仗来,估计就闲不着了,干脆今天晚上我来他个一醉方休,就这样,右贤王抱着酒坛子灌了大半宿才沉沉睡去。

可你想想,那卫青是一般人吗?

他是连夜急行军,还真就在半夜时分赶到了右贤王的身边,把没有防备的右贤王军队团团围住。不过这右贤王也不是一般人啊,他酒量还真大,被惊醒之后马上带着小妾和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走了。得到消息之后,卫青马上派人去追赶,一直追出去几百里,右贤王已经是踪迹不见。

没关系,老大跑了还有小弟们在,右贤王手下那些个小王们都被抓住了,足足有十好几个。除此以外,还有一万五千多的匈奴男女被俘虏,上千百万头的牲畜归了大汉朝。

卫青这次是立了大功,所以在刚刚回军到边塞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派使者来迎接了,他封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都归他指挥。

回到京城以后,汉武帝下令,把参加对匈奴战争的有功将士们都一一封赏,该封侯的封侯,该涨工资的涨工资,是皆大欢喜。

这欢喜是欢喜,可也没欢喜多久,就在当年秋天,匈奴人再次展开了报复,他们出兵代郡,都尉朱英在此战中身亡。没办法了,汉武帝只好再次召唤出卫青,大将军啊,这匈奴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准备出征吧。

等到第二年一开春,大将军卫青就带兵从定襄出发了,随他一起出征的有六位将军,分别是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和强弩将军李沮。

除此之外,卫青还带上了自己的外甥,年仅十七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卫青的大军从定襄出发,一路向北去攻击匈奴人,整体战绩不错,杀了几千匈奴人,可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十七岁的霍去病。

这霍去病很善于骑马射箭,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这次算是跟着舅舅出来锻炼的,卫青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给了霍去病八百轻骑兵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让他见机行事。

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辽阔的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霍去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着自己的八百人马,离开大部队去搜寻匈奴人的踪迹。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霍去病的嗅觉足够灵敏,居然被他找到了匈奴的领导聚集地,这帮人没有准备,被霍去病的轻骑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场杀戮之后,霍去病的首战斩杀匈奴人2028名,虽然数量不是很大,可质量相当高,这里面有匈奴的相国,有匈奴的很多官员。最狠的是,其中有一位还是大单于爷爷辈的。

这场仗打的实在是漂亮,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汉武帝沸腾了,果然没有看错霍去病,这次真是长了脸了。在这次出兵过程中,霍去病斩获的敌人数目超过了其他六位将军,汉武帝大笔一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确实够威风,不过汉军的总统帅还是卫青,在回到定襄休整了一个月后,卫青再次率军出征,这次战绩不错,杀敌一万多人,可美中不足的是,有的部队全军覆没,有的将军还叛变了。

怎么回事哪?

原来啊,在出征的时候为了便于进攻和统一调配,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兵合一处,人数也不少,有三千多骑兵。

可是不巧,他们遇到了匈奴大单于的主力部队。汉军没有怯场,他们和对方展开了死战,在坚持了一天多以后,自己只剩下了八百多骑兵。这个前将军赵信本来是个匈奴贵族,也是一个小王,之前不知道因为点什么投降了汉朝被封为侯,之后为汉朝立过不少的战功。

可他在匈奴老家还是有不少熟人的,现在两军交战,眼瞅着赵信就要扛不住了,大单于就动起了心思,他派出赵信的故人对赵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看眼前的局势,听着老朋友熟悉的口音,赵信一咬牙就领着剩下的八百骑兵投降了匈奴。

这下可把苏建给坑了,本来咱们哥俩合兵一处,就应该同进退共荣辱的,你投降就投降吧,还把剩下的人都带走了,你让我怎么办嘛!要说这苏建还真是有些本事,没有了牵绊没有了顾忌之后,他单人匹马逃走了。

回到京城以后,卫青禀奏了军情,也把苏建的事情给讲了。因为整体战况不错,汉武帝没有太生气,他赦免了苏建的死罪,又把其他有功之人封了侯。

先放下汉朝这头不说,我们再说说那个投降匈奴的赵信,因为赵信在汉朝待的时间不短对汉朝很是了解,所以伊稚斜单于重新得到赵信之后,对他是相当的好,先是封赵信为王,而后又把自己的姐姐嫁给赵信,还多次和赵信商议对付汉朝之道。

赵信非常感激大单于的厚爱和信任,就把这些年从汉朝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这还不算,他还给大单于出了个主意:您看啊,之所以匈奴几次败给汉朝,就是因为我们距离太近了,我们优良马匹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不如这样,我们远离漠南,迁到大漠以北去,这样汉朝的军队就没那么容易行军过来,就算过来了,也是筋疲力尽不是我们的对手。反过来,凭借我们的马匹和骑兵,一样可以长途奔袭去攻击他们的边境,那样汉朝人就拿我们没办法了。伊稚斜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赵信之言,把单于主力军队远迁漠北。

虽然说匈奴人撤出大漠以南,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可这主要还是吃汉军的亏吃怕了,经过这个漠南之战以后,天平已经开始向汉朝倾斜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汉统一战争:东汉什么时候完成了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赤眉军的主要成员都是失去土地的贫民,他们虽然拥立刘盆子做皇帝,却根本没有建立一个完整而巩固的政权的能力,进入长安城后更是重蹈更始帝的覆辙,将领内讧,士卒抢掠,搞得一团糟。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豪强、地主们只得联合起来,建筑坞堡自保,以对抗赤眉军。赤眉数十万大军很快就消耗光了城中的粮草,于是放一把火烧光了

  • 汉桓帝时期为什么宦官可以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政变就发生在梁皇后去世的当年(159)。虽是厕中密谋,梁冀也很快就探查到了蛛丝马迹,他立刻派中黄门张恽统率禁军,把守宫廷。具瑗指责张恽“擅自入殿,图谋不轨”,派人把他捉了起来。看到时机紧迫,桓帝就亲到前殿坐镇,把内朝的尚书们都召集起来,分派士兵守卫皇宫。然后派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一起率领羽林军和虎贲军

  • 外戚是什么意思 东汉外戚势力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炟是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贾贵人,是明帝马皇后的表姐妹。因为马皇后没有生子,明帝就把小刘炟托付给她抚养,并且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孩子,但一定要自己来抚养孩子。”刘炟19岁继位,是为东汉孝章皇帝,尊马氏为皇太后。他一直把马氏当作亲生母亲一般孝顺,把马氏的娘家人当作自己关系最近的亲戚,给予无微不

  •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和黄巾起义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比第一次更大,所牵扯到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年仅14岁的灵帝看了宦官们传递上来的奏章,疑惑地问道:“什么叫钩党?”宦官们回答说:“就是指的党人。”皇帝问:“党人做了些什么,而必须严惩?”宦官们回答说:“他们互相举荐联络,欲图不轨,必须清除!”于是灵帝准奏。大搜捕开始了。逮捕令下达到汝

  • 一代明君汉武帝为什么杀太子太子被冤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代明君,刚继位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而且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他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汉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有了稳步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大臣们和他都很着急,在封建社会,国君如果无子,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汉武帝心里也很焦急,但是妻妾就是

  • 刘秀“光武中兴”的另一面 刘秀为什么废皇后改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豪强地主。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大族,南阳郡和河北诸郡响应他起兵的,也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门势力。这些豪族们为了在新莽动乱中保住自己的产业,很多都建筑坞堡,搜集装备,豢养自己的武装。动乱年代,这些坞堡还能起到保护部分百姓的作用,天下太平以后,却变成了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恶

  • 大将军窦武最终为何命丧宦官之手?遇事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羌族是居住在东汉西北边陲的古老的游牧民族。羌人最早称为西戎,据说周人的祖先就曾与西戎杂处甚至婚配,周文王、周武王都很有可能带有西戎的血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周人根本就是西戎的一支。不管怎么说,周人最终东进击败商朝,控制了中原地区,而仍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西戎,和中央政权时战时和,最终大部分都被秦国

  • 匈奴为什么要迁徙 匈奴迁徙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公元73年至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

  • 宦官是什么意思 邓太后是如何利用宦官和外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宦官,是指因为失去生殖能力而被送入内宫服侍君主及其嫔妃的男性,原本以天阉或遭受宫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者为多,后来则几乎全是从小故意阉割,然后被送入宫中的。许多皇帝都认为这些宦官没有子女,家在宫中,既便于控制,也不会想要谋反篡位,比外面的大臣们要可靠多了,往往把自己懒得处理的政务都交付给宦官。可

  • 东汉的末日:董卓是如何入京废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历经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们反对宦官的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前仆后继,永不退缩。光和二年(179),著名的酷吏阳球就任司隶校尉,司徒刘郃就鼓动阳球运用手中的权力惩处宦官。正好阳球的妻子是常侍程璜的养女,程璜与王甫、曹节素来不合,就也故意把王甫及其家族违法乱纪之事透露给阳球知道。阳球上奏举发王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