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车师处于汉通西域的要道上且实力小弱,西汉对其控制强于东汉

车师处于汉通西域的要道上且实力小弱,西汉对其控制强于东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2/19 23:32:08

其中“当孔道”最为重要,也就是说车师处在汉通西域的要道上,“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汉朝和匈奴对车师的争夺也就是对西域的争夺,双方对车师的征服并不在于车师本身,而是在于中原和西域通路的控制上。

因此,汉军打来,车师人自然要投降,匈奴人打来也同样要投降,毕竟谁也打不过,谁也惹不起。

车师国的实力

在西域诸国中,车师并不算强,《汉书》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车师最早并不分前后,此处记载是因为东汉时期编著《汉书》时对当时情况没有细致区分。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就是汉朝和匈奴对这一地区争夺的结果,大体而言车师前国归属于汉朝,车师后国归属于匈奴。

车师方位图

西汉对车师的征伐有“五争车师”之说,实际上要超过五次,大的几次分别是:元封三年(前108年)十二月赵破奴之役。太初三年(前102年)李广利第二次伐大宛之役。天汉二年(前99年)开陵侯成娩伐车师之役。征和三年(前90年)开陵侯成娩二伐车师之役。本始二年(前72年)分遣五将军伐匈奴。田广明、赵充国、范明友、韩增、田顺等五路出兵,另遣常惠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东西夹击,匈奴遣“车师田者惊去,车师复通于汉。”

车师前、后部分化的历史起点乃地节二年(前68年)郑吉初伐车师之役。分开后,车师前部有众700户,车师后部595户,4774人,其中壮丁1890人。两国加起来一共有1万多人,前国略强于后国。

西汉以后中原政权的艰难维持

王莽建立新朝后,欺诈单于,和亲遂绝。匈奴大击北边,而西域瓦解,整个西域都非复汉有。东汉建武二十一年(45年)车师后王与鄯善、焉耆共遣子入侍,要求重开西域,设西域都护,光武帝以中原事务未靖、无遑外略,且当时莎车雄霸西域,名义上以尊汉抗匈奴相号召,而焉耆等国与之敌对,各自遣返,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于是诸国重新投倚匈奴。

东汉时期的西域情况如下:

东汉明帝之后,汉与北匈奴之间的西域争夺再次加剧,这种争夺被汉文史书概括为“西域三绝三通”,车师后国只有在明帝时曾短暂地臣服于汉朝,几次绝与通分别是:

永平十六年(73年)展开了同匈奴之间的第一次车师争夺。汉朝遣将三道伐匈奴,其中窦固、耿忠统率的西路大军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庐地,置宜禾都尉。”第二年,窦固率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列张出昆仑塞,合兵万四千骑,“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进击车师。”此后车师后国开始强于车师前国,这也是此后匈奴更占优势的地方。窦固、耿秉撤军后,匈奴就出兵重新控制了车师六国。

班超

班超达到西域后,重新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但车师后国一直没有臣服。

班超返朝后,西域再次发生动乱,永宁元年(120年)初,“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延光三年(124年)正月,班超的儿子班勇至楼兰,鄯善归附,接着率领1万军队到达车师前国,延光四年(125年),出征车师后国,大捷。“秋,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获首虏八千余人,生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传首京师。”

此后匈奴呼衍王大举反攻,班勇主政时期册立的车师后王加特奴被匈奴人杀死,车师后国的很多人也不满汉朝的统治,纷纷造反,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起兵后车师前、后部在内的西域诸国逐渐叛离,汉朝的政治权威日益动摇。

以上就是车师与汉朝的关系,大体而言,西汉对车师的控制要更强,东汉对车师乃至西域的控制要更艰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第一次见康熙,当下做出一举动,雍正看后马上就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三位最具代表性的皇帝,曾经有一次碰面的机会。(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正因为康熙在位时间长,年老时因为尚未决定皇室继承人,不免大清帝国的未来忧心忡忡,他的犹豫不决,也导致了雍正即位时掀起的冲突,以及传14子的历史奇闻。相传,祖孙三代就曾经在1722年的春天,有过共同出现的时刻。康熙皇帝在位期

  • 赤壁之战中曹操真实兵力记载互相矛盾,火攻对曹军打击主要在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以上情节,正史中毫无记载,《三国志》对赤壁之战的记载梳理下来也就那么简略的几条,根本无法让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赤壁”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细节,至今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在这个大问题之下,主要就有那么几个至今还存在争论的主要问题。曹军兵力规模《三国演义》中言,曹军80

  • 白波军为黄巾军一部,其将领杨奉一度将汉献帝攥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到了三国,已经到了王朝末期,各方面都已经崩溃,民不聊生,人心思变。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外地咄咄逼人,中央政权互相倾轧,到处都是一片混乱。这种情况下,巨鹿人张角带着弟弟张宝、张梁在民间传教,建立了半秘密的宗教太平道。由于朝廷腐败混乱至极,太平道很快受到人民支持。于是黄巾起义在一夜间爆发,黄巾军有近百

  • 慈禧临终前立下3条遗嘱,条条都打自己脸上,让后人唾骂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要立醇亲王之子溥仪为皇帝,二是后世女人再不得干政,三是宦官不准参与朝政。 这份遗嘱虽然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件件看似都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着想,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了解三条遗嘱实在是太过无耻,让人看完唾骂不止。慈禧太后临终之前,曾经立下了一份遗嘱有三条,却被后人骂无耻。 (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 班超常年留驻西域安定边陲,使西域五十余国重新归附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的西域,是西汉帝国奋进、崛起的最好见证。在持续百年的汉匈对抗史上,除了在正面战场的直接碰撞,双方围绕西域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外交与军事博弈。为了将匈奴势力赶出西域、“断其右臂”,一代代大汉王朝的外交家、军人赶赴这个远离华夏传统势力范围的陌生土地,挥洒自己的勇气与智慧,生生从匈奴手中夺取了这片广袤、富

  • 39岁意外摔死的多尔衮:大清开国功臣,死后名誉扫地,声名狼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不仅仅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非常非常重要,假如没有他,大清不会那么快入主中原,不会那么顺利大一统,不会拥有近300年的历史。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大清的皇族,大清的开国功臣。多尔衮生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他是努尔哈

  •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示弱麻痹项羽,后采取各种方式掌握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趁项羽平定叛乱之际,宁愿示弱也要偷发育在刘邦和项羽先后西入关中,灭亡秦国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就此决定了秦国灭亡后的天下大势。在项羽看来,各地诸侯各自归国,天下就此平定,自己的霸业已成。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项羽的分封并没能换来天下太平,由于对其分封方式的

  • 曹操统一北方时其余各军阀内部各有状况故未能趁机袭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先说刘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

  • 曹操瞧不起张松不仅因为张松的形象不佳,也是其骄傲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于“以貌取人”,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贬义词。在特定时代特征下,这种态度其实没啥毛病。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隋以前),不存在考试和学历这些东东;人才的录用,大致有三种渠道:第一,才华太过耀眼,第一次见面就口若悬河、才气侧漏,彻底打动了当权者。比如战国四公子家里的那些门客;第二,当权者非常

  • 曹操实力虽强却不代表历史潮流,即使赤壁之战获胜也未必创造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之间并没有什么道德高下之分,统一天下、创造治世,并非曹氏的“独家事业”确实,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且发展生产、恢复秩序,带给了人们久违的安居乐业。但他的那些对手们又何尝不是呢?比如袁绍,曾经统一了冀、青、幽、并等河北四州,在当地推行德政、颇得民心(后来当他死后,河北百姓无不悲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