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波军为黄巾军一部,其将领杨奉一度将汉献帝攥在手中

白波军为黄巾军一部,其将领杨奉一度将汉献帝攥在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1/8 8:32:03

东汉到了三国,已经到了王朝末期,各方面都已经崩溃,民不聊生,人心思变。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外地咄咄逼人,中央政权互相倾轧,到处都是一片混乱。这种情况下,巨鹿人张角带着弟弟张宝张梁在民间传教,建立了半秘密的宗教太平道。

由于朝廷腐败混乱至极,太平道很快受到人民支持。于是黄巾起义在一夜间爆发,黄巾军有近百万规模。

不过东汉政权还是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加上允许地方募兵,仅仅半年多就打垮了张角一伙,但是黄巾起义并没有被彻底平叛。

张角

因为张角当年建立了36方的宗教组织,遍布全国各地。张角虽然死了,黄巾军还有几十万余部,盘踞四方,又持续了长达20多年才彻底消亡。仅仅曹操打垮和收编的就有30万人,这就是曹操起家的青州兵。

而黄巾余部中有一股实力很强,就是白波军。

白波军是黄巾余党郭泰的部队,最早起兵于西河白波(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随后在山西、河北等地转战,有十多万规模。

白波军的将领很多,比较有名的是杨奉、韩暹、胡才、李乐等人。他们盘踞一方,拥兵十万以上,有很强的实力。

其实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出兵不过10万,曹操才二三万人。而白波军高达十多万,即便战斗力较差,也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白波军的战斗力也相对较强,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派袭击的女婿女婿中郎将牛辅,带领西凉军精锐去进攻,却不能打败白波军。

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联合攻打董卓盘踞的洛阳,而白波军又在侧翼威胁,董卓才被迫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即便如此,为了避免白波军南下渡河切断其通往关西的去路,董卓还是派出大将李傕等人继续和白波军作战。

随后的作战中,白波军领袖郭泰战死,但主力尚存。

当时董卓已经死了,白波军将领杨奉首先投靠李傕,随后杨奉出面陆续收编了白波贼其他将领。

但这些将领包括杨奉在内并不交出兵权,还是一个个军阀。

而李傕和郭汜混战,杀死了大将樊稠,西凉军也乱成一团。

这种情况下,杨奉有了政治野心,试图杀死李傕自立为王。但李傕也不傻,很快发现部将杨奉有问题,双方开战。后在张济调解下,李傕、郭汜停战,杨奉也跟着停火。

当时汉献帝已经被李傕、郭汜挟持,只能寄希望由杨奉牵制他们,任命他为兴义将军。

有了皇上的扶持以后,杨奉陆续收编了白波军余部韩暹、李乐、胡才等人,形成自己的势力。

杨奉

李傕、郭汜也不是傻子,很快同杨奉翻脸,双方激烈开战。

而汉献帝一度投靠杨奉,但双方互有胜负,杨奉损失巨大,但还是带着汉献帝回到洛阳。

此时杨奉内部却窝里反,白波军大将韩暹居功自傲,同大将董承发生混战,杨奉暗中支持韩暹。

在董承的支持下,汉献帝走投无路,被迫要求兖州牧曹操赶来救援。曹操派兵赶来首先击溃杨奉和韩暹大军,后者站不住脚,被迫投靠袁术

至此,白波军已经不成气候。

袁术

后袁术派遣杨奉、韩暹去攻打吕布。杨奉、韩暹不愿意做这种傻事,反而联合吕布偷袭袁术,导致袁术大败,随后在徐州、扬州一带盘踞,四处抢掠。

这就损害了徐州牧刘备的利益!

刘备轻松诱杀了杨奉,韩暹吓得丢下军队逃亡,途中被人杀死。

李乐、胡才也是白波军,但实力弱小,后来一直在河东驻扎,在建安二年(197年)前后病死,至此白波军势力瓦解。

即便如此,白波贼也曾短期控制中央政权,至少做过百日权臣,也算是黄巾余部中的顶峰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临终前立下3条遗嘱,条条都打自己脸上,让后人唾骂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要立醇亲王之子溥仪为皇帝,二是后世女人再不得干政,三是宦官不准参与朝政。 这份遗嘱虽然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件件看似都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着想,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了解三条遗嘱实在是太过无耻,让人看完唾骂不止。慈禧太后临终之前,曾经立下了一份遗嘱有三条,却被后人骂无耻。 (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 班超常年留驻西域安定边陲,使西域五十余国重新归附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的西域,是西汉帝国奋进、崛起的最好见证。在持续百年的汉匈对抗史上,除了在正面战场的直接碰撞,双方围绕西域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外交与军事博弈。为了将匈奴势力赶出西域、“断其右臂”,一代代大汉王朝的外交家、军人赶赴这个远离华夏传统势力范围的陌生土地,挥洒自己的勇气与智慧,生生从匈奴手中夺取了这片广袤、富

  • 39岁意外摔死的多尔衮:大清开国功臣,死后名誉扫地,声名狼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不仅仅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非常非常重要,假如没有他,大清不会那么快入主中原,不会那么顺利大一统,不会拥有近300年的历史。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大清的皇族,大清的开国功臣。多尔衮生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他是努尔哈

  •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示弱麻痹项羽,后采取各种方式掌握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趁项羽平定叛乱之际,宁愿示弱也要偷发育在刘邦和项羽先后西入关中,灭亡秦国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就此决定了秦国灭亡后的天下大势。在项羽看来,各地诸侯各自归国,天下就此平定,自己的霸业已成。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项羽的分封并没能换来天下太平,由于对其分封方式的

  • 曹操统一北方时其余各军阀内部各有状况故未能趁机袭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先说刘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

  • 曹操瞧不起张松不仅因为张松的形象不佳,也是其骄傲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于“以貌取人”,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贬义词。在特定时代特征下,这种态度其实没啥毛病。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隋以前),不存在考试和学历这些东东;人才的录用,大致有三种渠道:第一,才华太过耀眼,第一次见面就口若悬河、才气侧漏,彻底打动了当权者。比如战国四公子家里的那些门客;第二,当权者非常

  • 曹操实力虽强却不代表历史潮流,即使赤壁之战获胜也未必创造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之间并没有什么道德高下之分,统一天下、创造治世,并非曹氏的“独家事业”确实,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而且发展生产、恢复秩序,带给了人们久违的安居乐业。但他的那些对手们又何尝不是呢?比如袁绍,曾经统一了冀、青、幽、并等河北四州,在当地推行德政、颇得民心(后来当他死后,河北百姓无不悲痛不

  • 曹操在混乱状态下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其后期僭越是权力膨胀的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即使在古代,篡位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挨骂。比如王莽篡汉时,大部分士人可是欢呼雀跃的。原因无他:西汉末年多年的混乱政坛,让朝野兴起了“人心厌汉”的情绪;只不过随后王莽改制失败、让社会越发混乱,人们才吃起了回头草,转而支持刘氏皇室后裔。再比如杨坚取

  • 阿巴亥三个儿子因阿巴亥被迫殉葬而失去政治靠山,皇太极最终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后金大汗之位出现了虚悬的局面,而汗位的竞争主要是在“四大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之间展开的。当时的“四大贝勒”掌控绝对的话语权万历四十四年(16

  • 褚英勇猛果敢但也暴烈狠戾,不懂拉拢人心导致最终被努尔哈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褚英被赐死时,年三十六岁,而努尔哈赤这一年也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为什么半生杀伐果断、精明强悍的努尔哈赤会在晚年不顾有可能动摇建州女真统治稳定的危险,而废黜自己精心培养了近二十年的长子、先软禁然后再赐死,以达到自尽心中的“消除隐患”目的呢?事情,还要从四十年前说起。万历六年(1578年),建州左卫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