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作为一代名相,如何会变成大唐版“福尔摩斯”呢?

狄仁杰作为一代名相,如何会变成大唐版“福尔摩斯”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45 更新时间:2024/2/16 13:32:33

强大的王朝自然是人才鼎盛,比如唐朝。唐朝时期的人才、大才如同过江之鲫,由此而来的名相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太宗朝的房玄龄杜如晦,高宗朝的褚遂良刘仁轨,武朝的狄仁杰、张柬之,玄宗朝的姚崇张九龄,肃宗朝的韦见素第五琦等等。

狄仁杰绝对是这些名相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名相之所以为名相,是在担任相国期间,辅助君主治世安邦,有大功于社稷,因而声名卓著。可狄仁杰并不是因为治国理政而出名,大多数人对他的好印象是来源于他会破案子。那么,大家为何会忽略他名相的身份,硬把他当作唐朝版的“福尔摩斯”呢?

会断案的名相——狄仁杰

一、狄仁杰自身的因素

1、狄仁杰与刑狱结下的渊源

狄仁杰出身于官宦家庭,他于高宗初期考中明经科(比进士科略简单一点),后被吏部派到汴州担任判佐,负责协助判官来审理一些案件,初涉官场的他便因此和刑狱结下了渊渊,此时的他肯定不知道他将在这个领域闯出诺大的名堂。或许是因为他性格比较刚直,他在任上得罪了小人,被诬陷下狱。

好在他及时地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工部尚书阎立本(凌烟阁的功臣画像就是他画的),当时阎立本碰巧奉命到河南道各地考察官吏,结果就“意外”(应该是有人打过招呼)得知了他的事情,或许是看对了眼,不仅让他沉冤昭雪,还推荐他到并州都督府担任法曹,主要负责处理并州的刑事诉讼案件。

“(法曹)掌律、令、格、式,鞫狱定刑,督捕盗贼,糺逖奸非之事,以究其情伪,而制其文法。赦从重而罚从轻,使人知所避而迁善远罪。”

狄仁杰查案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狄仁杰因政绩卓异,很快便跳级到长安担任大理寺丞,主要负责复审长安各衙门和地方上的案件。他深知此职的重要性,工作起来比以往更加严谨和认真,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将历年积压下的案子全部复审完毕,涉及的相关人多达1.7万余人,这些人在事后竟无一人喊冤,这简直是在刑狱史上创造了奇迹。他本人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他很快便再次被提拔为侍御史,负责纠察百官,有审问和弹劾之权。唐朝以法治理天下,对御史这种宪官看得很重,赋予的权力很大,择员的要求也很高。他能够担任此职,说明朝廷是充分相信他的操守和能力。从他步入官场始,到他从侍御史转岗到度支郎中止,他在刑狱领域奉献了足足21年光阴。

“(侍御史)掌纠兴举百官、入閤承诏、知推(推鞫)弹(弹举)公廨(知公廨事)、杂事(御史台中其他各事)等事,以知杂事最忙。”

御史职责

2、狄仁杰的爱民如子

爱民者,自有民爱之。狄仁杰不光是在刑狱方面出类拔萃,在治国理政方面也表现卓越,但凡他任职的地方,总有百姓为其歌功颂德。他在担任宁州(位于甘肃庆阳一带)刺史期间,注重民生,妥善处理突厥和党项等各族人的关系,当地百姓自发地为他立碑勒石以颂其德。

狄仁杰在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正逢越王李贞之乱被平,受此事牵连的人多达数千人,这些人按律当处以极刑,正常来说,都不会有人去劝武则天放过这些人,因为这种行为很容易让武则天产生误会,可他却遵循本心,力劝武则天宽恕这些人,武则天下旨改极刑为流放。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这得造多少浮屠?

武则天是真的牛

狄仁杰在担任魏州刺史之前,因契丹闹事,屡败武周大军,刺史便让百姓们都放下手里的农活,全部参与备战,狄仁杰到任之后,仔细分析形势,他认为魏州地处河北南部,距离契丹兵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他秉着对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让百姓们回归生产,稳定了秩序。后来魏州百姓为感激他的恩德,自发地为他立碑。

契丹消停之后,突厥又闹起来了,其可汗默啜打着帮助李唐恢复江山的旗号四处攻城略地,狄仁杰先是趁机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让突厥师出无名,接着奉命以太子李显副手的身份率大军北上,默啜见形势不对,便撤回草原。当时河北有不少士绅百姓因为跟从过突厥,害怕朝廷追究,到处躲藏,又是狄仁杰力劝武则天下旨宽恕了这些人,让河北的秩序得以稳定。

武周时期的契丹和突厥先后搞事情,疆域大幅缩水

二、各种力量的助推

1、封建王朝的吏治需要表率

古代封建王朝的总代表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皇帝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来管控天下,必须依托官僚体系,这就像一个硕大的金字塔,皇帝处在塔尖,大臣们按品级高低分布在中间,下边则是广大平民。皇帝赋予大臣们地位和权力,大臣们为皇帝治理好天下,为了完善这种金字塔框架,皇帝会推行一些法律,但是皇帝的意志永远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

大臣们同样如此,与其说是在法律的框框里来生存和发展,实则还是遵循皇帝的意志,可皇帝的意志往往又很难让大臣们弄清楚,尤其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那么大臣们就只能依从自己的意志来行事。如果大臣们的个人能力和操守不足以匹配他们手中的权力,必然会损害皇帝和百姓的利益。

唐朝官制

如果皇帝本人德不配位,影响面则会更大,所以古代的吏治问题总是难以解决,不过问题再难,但凡有点追求的皇帝,都不会纵容吏治的败坏。俗话说,思想是决定行动的基础。皇帝对于官员们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榜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形式的思想教育,榜样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感染力。

那么,榜样从何而来呢?皇帝会在本朝或前朝推出一些廉洁奉公、体恤百姓的官员来作为榜样,意在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狄仁杰的官声、民声俱佳,皇帝自然不会忽略他的存在,他去世之后,常有皇帝对其进行追封,唐中宗和睿宗,分别追封他为司空和梁国公,玄宗则干脆让他配享太庙,就连和他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后晋皇帝都追封他为太师。

唐朝后期魏州百姓为狄仁杰重立的碑,目前依然完好

2、《狄公案》的问世

古代封建王朝奉行以文治国,重视“文教”,而文字又是“文教”的载体,早在先秦时期,先贤们便有著书立传的习惯,通过文字来向他人传递思想、传授经验、引导观念。比如两汉时期法律典籍中记载的代表性案例,各种史书中记载的名臣事迹,可以给后世官吏提供很好的参照。

唐宋时期的城市商业经济比较繁荣,市井文化蓬勃发展,为了满足小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史书中的很多人物故事便开始以更生动和更具体的文字来呈现,形成了传奇小说。其中和刑狱相关的便被称为公案传奇小说,这种题材的故事因为涉及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等价值导向,而广受欢迎。

宋朝百姓的精神生活

清朝时期,满清皇帝为了强化思想控制,大兴文字yu,再加上吏治问题突出,公案小说便更加风靡,短篇幅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各种长篇幅的公案小说开始涌出。从短到长,自然是需要故事素材填充的,可史书上记载的只有那么多,那便只能从各种民间传说中寻找,或干脆杜撰,比如《施公案》等。

《狄公案》便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书中对狄仁杰执法如山的描写颇为生动,相关的故事很是精彩,再加上当时有个慈禧太后的存在,这本书就更受欢迎了。为何会如此?因为书中把狄仁杰和武则天串联得很好,用了较大的笔墨来刻画武则天的“负能量”,正好对应慈禧。如此下来,人们对狄仁杰“断案官”的认知自然会更加深刻。

狄仁杰是既忠于大唐,又忠于武则天

结语

狄仁杰在成为名相之余,还能够被人们视为唐朝版福尔摩斯,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他体恤百姓而深得民心,尽忠职守而符合历代皇帝对大臣的期许,所以大家愿意去标榜他。因为他曾在刑狱方面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再加上公案小说的发展和他的崇高声望,所以他成为了公案小说的主人公,进而确定了“福尔摩斯”的身份。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有偶然,如果狄仁杰当初对武则天提出放弃西域的建议被采纳了,他现在可能就不是“福尔摩斯”,而是别的什么形象了。

参考文献: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公案小说史话》

更多文章

  • 汉朝就已有“遣女”,唐太宗的举动是因财政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纵囚”这件事比较出名,至于“遣女”则知名度较低,这些事有人说是李世民的作秀,其实这并不能完全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作秀,也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贯以之的儒家治理理念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唐太宗的这些做法,其他皇帝或地方长官也做过。这是儒家仁政理念下的一种政治举措,既是收拢人心,也是政治作秀,更是儒家道

  • 赵国长平之战大败而归,为什么李牧面对秦军却能做到百战百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笔者知道,当我打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不信了。确实,说李牧“百战百胜”确实是有点夸张了,李牧他老人家在正史里击败秦国的记录,只有两次。1.长期坐冷板凳的李牧[var1]在赵悼襄王时期,李牧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长期处于“冷板凳”状态。因此,长平之战乃至邯郸之围结束后,虽然秦国与赵国之间有

  • 390名死囚被李世民放走回家探亲,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君王,他在在位期间,就做出过许多让人看起来任性无比的事。比如李世民就曾放390名死囚回家陪伴亲人,约定来年再回京秋后问斩,那结果有人回来吗?回来多少人?众所周知,古代封建思想浓厚,李世民因为不是名正言顺登基称帝,所以即便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在初期依旧遭到许多国民的反对。而李世

  • 苏秦: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赚太多钱,大部分是下面这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秦最有名的一句话,美女苏秦背剑,苏秦张仪个人简介

    古人云:“财禄已定。谁不想致富?大部分人似乎都认同“天定命运”这个道理,不管他们做了多少,最终会发生什么,他们都无法控制。其实古人也说过“时间造就英雄,我的天命我做”。当然,愚人认命,而智者明智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思维逻辑不同,命运就不同。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他出身于一个朴素的家庭,后来成为了一

  • 这个民族原为被唐朝所灭的西突厥别部,一朝得势,制霸天下数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只要你成功了,没人会说你以前很弱,配不上现如今的成就,相反,如果你是由弱变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人们会更加高看你,说你是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颇为励志的民族,这个民族原本是西突厥别部,结果待西突厥被唐朝灭了后,反倒是快速崛起了,在残唐五代时期谱写

  • 隋唐皇室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杨坚的亲戚李渊在隋朝末年重建秩序,缔造了煌煌大唐。隋唐两大王朝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下有不少人说隋唐皇室是鲜卑人的血统,并以此来认定隋唐是鲜卑王朝。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加以厘清的事情,暂且不说血统论是否合适,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到底有多少?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两大王朝,先后四代皇帝才搞定高句丽,高句丽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皇帝为什么怕高句丽,隋唐四个皇帝高句丽,隋唐五代帝王为什么杀高句丽

    要说高句丽,说小吧,也不是很小,说大吧,也不是很大,可再大,难道比突厥还大?要知道隋唐两大王朝可是公认的强大王朝,打服过那么多的周边小国,就连突厥都不在话下。可是南陈当年没做到的事情,高句丽做到了,让隋文帝吃了瘪。突厥没做到的事情,高句丽做到了,让隋炀帝因三征高句丽而江河破碎。西域诸国没做到的事情,

  • 李商隐的爱与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燕(作家)大唐开成二年对李商隐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以25岁的年纪高中进士,在晚唐这个时代属于年少得意。他还被“榜下捉婿”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上,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后者对他来说可能更为铭心刻骨,因为,当他有机会接触到王茂元的小女儿后,就从此不能自拔。这是一段好事多磨的婚姻。王茂元许婚后

  • 安禄山已是天下第一藩镇,为何还要铤而走险的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安禄山兵强马壮,具备造反的实力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卢龙节度使,三个藩镇内部的军事、行政、经济大权全部都在安禄山之手,安禄山绝壁调动所有力量的条件。安禄山拥有20万军队,兵强马壮。安禄山具备造反的一切客观条件,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第二,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藩镇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善于专

  • 这是至今保留最完好的一部颜真卿楷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保持颜真卿楷书原始风貌。墓碑青石,高107厘米、宽104厘米、厚4.5厘米。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正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本帖为九七年刚从河南出土颜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为目前已发现颜真卿(41岁书)最早的书法作品。它记载了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