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秀建立东汉之后 刘秀又是怎么对待西汉宗亲的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 刘秀又是怎么对待西汉宗亲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26 更新时间:2024/2/17 0:46:21

对东汉和西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建立东汉后,是如何对待西汉宗室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汉的灭亡和其他王朝的终结截然不同,这个截然不同,还导致了西汉灭亡后,宗室的遭遇和其他王朝也存在不同。

那么,西汉灭亡后,西汉宗室具体有哪些待遇?并且,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宗室的?这一切可谓说来话长。

图片:刘秀建立东汉称帝剧照

一、西汉的灭亡

西汉的灭亡,从某个角度来说更是一种民意的体现,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可谓绝无仅有,不过,根据民意上台的王莽并没有治理好帝国,而是辜负了民意。最终,新莽朝廷被推翻,新的政权以汉的名义继续存在,这便是东汉。

1、汉武帝的弄巧成拙

其实,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西汉王朝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因为此时的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二千年的积累,这两千年的积累同时也是两千年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让刘邦不得不慎重对待刘家天下的治理问题。

对于刘邦来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危害,他都是了解的,秦始皇因为在庞大帝国的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导致秦朝廷的指令不能及时传达到地方,最终迎来了秦朝的灭亡。

图片:秦朝帝王跪迎刘邦进城剧照

换句话说,即便是历史上不曾存在陈胜吴广这样的人,按照当时的条件和秦朝的体制,秦朝的灭亡也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分封制的结果,则意味着随着诸侯的力量越来越强,天子的地位迟早会被威胁。

于是刘邦想出了一个折中的策略,那就是同时推行分封制和郡县制,不过,诸侯的封国可以酌情取消。事实上,从汉高祖时代开始,到汉武帝时代,汉朝被取消封地的诸侯不计其数,很多诸侯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就被西汉皇帝找理由取消了封地。

不过,刘邦得以称帝,是基于秦末诸侯反秦反楚的基础上,刘邦是功劳最大、德行最好的,因此得以被推举为皇帝。汉武帝时代,汉武帝为了神化自己,需要重新寻找刘家掌权的合理性,最终,五德终始理论被汉武帝看中。

五德终始理论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所以朝代之间会互相更替,这个理论解释了西汉取代秦是天意,因此汉武帝十分受用,不过,汉武帝没想到,这个玩法让自己弄巧成拙。

2、西汉的衰败

西汉在汉成帝在位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衰败,当时的汉朝可以用生灵涂炭来形容,整个汉朝陷入了严重的内乱状态,百姓因为饥寒交迫而对西汉朝廷不满,甚至地主乡绅也觉得西汉皇帝的很多政策,损害了自己的势力,因此,纷纷认为西汉朝廷气数已经没了,并且援引五德理论,认为西汉应该退位让贤了。

起初汉哀帝在位期间,对这套理论一度认可,并表示打算禅位给宠臣董贤,不过,汉哀帝时候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打算打压这套理论,不过,没等镇压下去这套理论,汉哀帝倒先去世了。

汉哀帝去世后,西汉朝廷的局面可以用孤儿寡母当政来形容,而王莽则利用西汉朝廷虚弱的这一特点,在天下人心的支持下,取代西汉,自立为皇帝,建立新莽王朝。

图片:汉哀帝去世资料截图

3、西汉宗室的待遇

由于王莽取代西汉皇帝的皇位,类似于后世欧洲的“光荣革命”,因此王莽对于西汉宗室的态度十分友善,并没有迫害他们,只是废掉了他们的爵位而已。其实,和后世相比,王莽的行为可以用菩萨心肠来形容了。

在后世,北魏灭亡以后,北齐王朝曾对北魏宗室进行灭绝活动,很多北魏宗室为了躲避灾祸,不得不采取改姓的手段,来应付北齐朝廷的迫害。

明代灭亡时,由于明代王爷的黑历史太多,因此农民起义军和后来的八旗军,针对明代宗室上演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屠杀,在大屠杀中,明代宗室几乎被杀戮一空,而王莽,完全善待了西汉的宗室。

二、东汉的建立

王莽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作为一个谋朝篡位的权臣来说,应该十分的清楚人心和社会生态,否则就不应该干下谋朝篡位这个事,但是王莽的奇怪之处在于:王莽是谋朝篡位者的同时,似乎又是一个无知愤青。

1、王莽的任性折腾

西汉原本的社会矛盾,在王莽时代并没得到任何解决,流民依旧需要耕种的土地,豪强仍然不愿意让渡手里的利益给王莽朝廷。因此,王莽朝廷从开张不久以后,就和豪强之间关系紧张。

最终,这种紧张关系导致了流民起义,而豪强也趁机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割据一方,甚至暗中篡夺农民起义的领导权,一时间,王莽政权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奉行和豪强共同治理天下的政策,东汉朝廷对豪强在地方的特权采取默认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妥协,而刘秀采取这样的政策,很大程度是王莽的胡乱折腾导致亡国,给刘秀带来的发。

图片:流民起义剧照

2、东汉对西汉宗室的态度

西汉宗室纷纷利用自己的头衔身份,前去接手农民起义的领导权,并且也得到了不少豪强的大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汉宗室刘玄一度推翻王莽,建立玄汉政权,而随后不久,玄汉政权被推翻,刘秀则利用混乱的局势,建立了东汉政权,并逐步完成了一统。

刘秀选择用汉作为国号,无非是因为自己西汉宗室的身份,不过,东汉事实上是一个新生的政权,和西汉的关联性并不大。

东汉建立前两年,西汉事实上的末代皇帝刘婴(按:西汉灭亡时,刘婴没取得皇帝尊号)还尚在人世,但是刘秀漠视刘婴存在,也表明了自身对西汉的态度。

因此刘秀登基后,虽然承认西汉宗室也是东汉的宗室,但是,西汉宗室的爵位却没被恢复,刘秀按照个人亲疏关系,重新册封了爵位。

标签: 历史西汉东汉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什么敢射杀李敢 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霍去病,李敢

    还不了解:霍去病和李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什么敢在皇家猎场射杀皇帝的保安司令李敢?李敢当时的地位不简单,他官居郎中令,即汉武帝的警备司令兼内朝政务总管。这么大个头的高官,霍去病一箭就将他撂倒在汉武帝面前了!那是元狩五年的事,前一年漠北大战结束,霍去病

  •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存在感为何比刘邦还要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秀,东汉

    东汉建立者刘秀,堪称完美帝王,为何历史存在感跟刘邦比差远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王莽篡政,把好端端的大汉王朝分成了两段。也让大汉王朝有了两位开国之祖,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但是,这两位开国之祖在历史上的名气却相差不小,刘邦斩白蛇起义,伐暴秦,灭项

  • 蓝玉在明朝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蓝玉,明朝

    蓝玉,定远人,汉族,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鸟为夺食早亡,人为功利身丧”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大明朝的开国名将,曾亲手摧毁蒙元政权的大将蓝玉,被明锦衣卫告发谋反。明初四大案中,牵扯人数最多、下罪被杀最多、影响最深的“蓝玉案”就此爆发,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主持下主谋蓝玉

  • 如果刘封救了关羽,三国的局势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如果刘封救下关羽,那三国局势变化可大了。刘封从上庸发兵救关羽,肯定是刚一出兵,上庸三郡就叛变投降曹魏了,包括孟达也投降曹魏了,刘封救了关羽后,直接回到成都。这样刘封不会死,关羽不会死,张飞也不会死。接下来,刘备与关羽开始准备复仇东吴,准备一年时间,221年关羽作为主帅伐吴,张飞作为副帅,共领兵3万,

  • 在临死前,朱元璋都留下了哪些大将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你们知道吗?朱元璋临终前,特意给即将继位的孙子朱允炆,留下四名大将,目的就是让孙子朱允炆防着自己的叔叔朱棣。但是朱允炆最后害得四名大将一个自杀,一个被囚禁,一个战死沙场,只有一名大将得以善终,为什么

  •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东汉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是西汉的延续,甚至连自身的最大问题都一模一样。西汉末年,强势的外戚长期把控着朝政,直至王莽篡夺了皇位;而到了东汉,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东汉皇帝大多长于深宫、身体孱弱,要么早亡、要么绝后,为了延续皇统,朝廷

  •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

  •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人?和影视中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谈到秦始皇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不仅坑杀了那么多的儒士,还烧毁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如果这些都能够得存的话,肯定会填补历史上很多人们所不知道的空白。其实历史上真正对秦始皇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多数的人被一些野史甚至影视剧所影响,于是慢慢的秦始皇才变成了,现在人们心目中那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邓艾之死,与其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如说是个职场课题:面对猜忌心严重的上级,如果只想着把事情做好,而不惜违背基本的权力规则,大概率会被整得很惨。为了便于理解,先讲个身边的例子。多年前,笔者有个朋友,是一个国企的部门经理,上面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