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为什么敢射杀李敢 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霍去病为什么敢射杀李敢 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78 更新时间:2024/1/31 15:46:07

还不了解:霍去病李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什么敢在皇家猎场射杀皇帝的保安司令李敢?

李敢当时的地位不简单,他官居郎中令,即汉武帝的警备司令兼内朝政务总管。这么大个头的高官,霍去病一箭就将他撂倒在汉武帝面前了!

那是元狩五年的事,前一年漠北大战结束,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各率5万军队从东西两路深入漠北,对匈奴发起了毁灭性打击。

这是一次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战争中匈奴丧师九万,从此漠南无王庭。其中霍去病奔袭数千里,掏了匈奴人的老窝,斩首70430级,一直追杀到瀚海(贝尔加湖)。回师途中,小霍同学还在狼居胥山祭天(封)、在姑衍山祭地(禅),给汉武帝涨足了脸。

李敢当时就在霍去病帐下效力,是一名校尉。在这场战役中,他“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因功授封关内侯,食邑200户。

封侯拜将,是古代武将的人生最大理想,很多人蹉跎一生也不能如愿,比如李广

李敢就是李广的幼子,他凭此一战就成功超越了他爹。战后,汉武帝表现出对李敢的欣赏,他将李敢从一名中级军官一步到位提拔为郎中令。

郎中令是九卿之一,即后来的“光禄勋”,其重要性仅次于太常。郎中令的职能很杂,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掌管御林军,承担皇帝的贴身护卫工作;二是掌管内廷的总务和参理朝政决策。

汉朝皇帝的安保工作分为三层,外层是卫尉负责的皇城保卫,中间是郎中令负责的宫城保卫,以及内层提供的贴身保卫。李广当年就曾经担任卫尉,李敢的侄子李陵曾任建章宫监,祖孙三代人都是汉武帝的皇家卫队军官。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李家人的信任度真的非常高,尤其是李敢,除了安保工作还要帮汉武帝打理政务,手下中郎将、大夫、郎官、谒者数百人,其职能有点像清代的大内总管。

李敢才上任一年,就被霍去病射杀在汉武帝面前了。如果不是史书记载,估计这种情节也只有在影视剧中才能看见。

按史书记载,霍去病之所以杀了自己的老部下,是想替舅舅卫青报仇。

这件事的起因有点复杂。漠北之战前,李广向汉武帝请求:俺眼瞅着就要退休了,奋斗一辈子了都没能封侯,您能不能给我个立功的机会,让我当一回前锋。

汉武帝一时心软,就答应他给卫青充当前锋。不过他很快后悔了,于是让人给卫青捎了一封信:李广这个人“数奇”(命不好),不能当前锋,你心里要有点数。

卫青唯皇帝之命是从,于是将李广从左部调至右部,有意让他避开匈奴主力改打策应。谁了解缠绕李广一辈子的魔咒又上身了——迷路!

当李广抵达战区时战事已经结束,由于他的误期导致合围失败,跑了伊稚斜单于这条大鱼。

战后,按照程序卫青让人询问李广误期的细节,以备战报入档。可李广悲从中来,他认为这是人生的一大耻辱,于是抽刀自杀了。

这一战,李敢封侯拜将,而李广却以耻辱的方式自杀了。这个结局李敢很难接受,他认为正是卫青的故意排挤才导致父亲迷路,所以他做出了个不理智的举动:跑到大将军府打伤了卫青。

倘若换个人,李敢当场被杀都不意外,可卫青是个低调到卑微的人,他不光没有责怪李敢,还竭力隐瞒此事。

惋惜没能瞒得住霍去病。卫家比较特殊,这是个奴隶出身的家族,因为卫子夫意外得宠,这家人才鸡犬升天,在此之前,他们就是世人眼中的“贱户”。

还有个巧合,卫青是母亲与一个郑姓官员的私生子,冒姓了卫;霍去病是她母亲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法理上的父亲却是陈掌。

所以,这是一个苦难的家族,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一家人的感情比较深厚。

霍去病自幼喜欢骑射,是汉武帝和卫青一手培养出来的军事奇才,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战就是在卫青帐下效力。

这就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显在理由:出于感情他要替舅舅报仇。

史书还隐含了霍去病另一个没说出口的理由:巧妙地向舅舅表白,以避免甥舅感情的裂痕。

原来,漠北之战后汉武帝将霍去病列为首功,将他提拔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几乎与卫青平起平坐(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

这个信号被逐利之徒解读为汉武帝有意压制卫青,所以很多卫青的门客都改换了门庭,改投到了霍去病门下。这些势利眼的见风使舵也很快得到了回报,他们都得到了相应的提拔和任用。

您可能要问:霍去病这么做岂不是挖舅舅的墙角?还真不能这么粗暴地理解,政治势力的流动不能非白即黑地评判,作为当事人,卫青和霍去病也只能努力适应,而不能随心所欲。

所以,霍去病想用射杀李敢告诉舅舅:有些事我虽然身不由己,但我依然是您的好外甥。

其实霍去病大可不必如此,以卫青的气度他根本不会跟外甥计较这些东西,还是霍去病太年轻,缺少恢弘气魄。

那一年霍去病才22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皇帝如此器重壮了他的胆子。果然,汉武帝在震惊之余,选择了替他隐瞒:“上讳云鹿触杀之。”(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李敢被杀后仅一年,23岁的霍去病竟然暴病身亡,一代军事奇才的陨落给汉武帝和大汉帝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标签: 历史霍去病李敢

更多文章

  •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存在感为何比刘邦还要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秀,东汉

    东汉建立者刘秀,堪称完美帝王,为何历史存在感跟刘邦比差远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王莽篡政,把好端端的大汉王朝分成了两段。也让大汉王朝有了两位开国之祖,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但是,这两位开国之祖在历史上的名气却相差不小,刘邦斩白蛇起义,伐暴秦,灭项

  • 蓝玉在明朝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蓝玉,明朝

    蓝玉,定远人,汉族,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鸟为夺食早亡,人为功利身丧”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大明朝的开国名将,曾亲手摧毁蒙元政权的大将蓝玉,被明锦衣卫告发谋反。明初四大案中,牵扯人数最多、下罪被杀最多、影响最深的“蓝玉案”就此爆发,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主持下主谋蓝玉

  • 如果刘封救了关羽,三国的局势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如果刘封救下关羽,那三国局势变化可大了。刘封从上庸发兵救关羽,肯定是刚一出兵,上庸三郡就叛变投降曹魏了,包括孟达也投降曹魏了,刘封救了关羽后,直接回到成都。这样刘封不会死,关羽不会死,张飞也不会死。接下来,刘备与关羽开始准备复仇东吴,准备一年时间,221年关羽作为主帅伐吴,张飞作为副帅,共领兵3万,

  • 在临死前,朱元璋都留下了哪些大将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你们知道吗?朱元璋临终前,特意给即将继位的孙子朱允炆,留下四名大将,目的就是让孙子朱允炆防着自己的叔叔朱棣。但是朱允炆最后害得四名大将一个自杀,一个被囚禁,一个战死沙场,只有一名大将得以善终,为什么

  •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东汉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是西汉的延续,甚至连自身的最大问题都一模一样。西汉末年,强势的外戚长期把控着朝政,直至王莽篡夺了皇位;而到了东汉,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东汉皇帝大多长于深宫、身体孱弱,要么早亡、要么绝后,为了延续皇统,朝廷

  •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

  •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人?和影视中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谈到秦始皇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不仅坑杀了那么多的儒士,还烧毁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如果这些都能够得存的话,肯定会填补历史上很多人们所不知道的空白。其实历史上真正对秦始皇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多数的人被一些野史甚至影视剧所影响,于是慢慢的秦始皇才变成了,现在人们心目中那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邓艾之死,与其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如说是个职场课题:面对猜忌心严重的上级,如果只想着把事情做好,而不惜违背基本的权力规则,大概率会被整得很惨。为了便于理解,先讲个身边的例子。多年前,笔者有个朋友,是一个国企的部门经理,上面的直接

  •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 刘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刘邦在临终之前为什么会派陈平去杀樊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论最早跟着刘邦一块儿起兵的人非樊哙莫属了,而且樊哙和刘邦都是沛县人,不仅仅是老乡的关系,更是非常好的朋友。樊哙在起兵之前虽然是个杀狗的,人是粗鲁了一些,但是他非常重情义,一直对刘邦忠心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