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李世民凭借什么而开创了“贞观之治”呢?

揭秘李世民凭借什么而开创了“贞观之治”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32 更新时间:2023/12/30 1:25:34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都是一些很经典的故事,对于现代人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君,提到他就会想起魏征,这两人真是绝配,魏征能成为良相,也是多亏了李世民,唐太宗当时就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所以广开言路,大臣们就敢说,说的多了,太宗自然能从中悟出道理来,很多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肯定做出的决定更加有利于江山社稷。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个鹞,很开心的把玩,魏征进来了,他赶紧收起来,魏征知道了,不过一直不说,就故意拖延时间汇报事情,直到最后,这个鹞闷死了,李世民也没责怪魏征,他心里清楚,魏征是为了国家,为了他能成为一代明君,时时刻刻在鞭策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不甚枚举。“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比较血腥了,他杀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成功的登上太子之位。这种行为跟杨广差不多,但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是为天下计,为百姓考虑,而不像杨广只为贪图享乐。虽然唐太宗手段残忍了一点,不过他也开创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还有很多,他和大臣们的故事,和皇后妃嫔的故事,带兵打仗的故事,都是太宗人生的点点滴滴,大部分故事为后人称道,也是通过这些故事让后人更确切的认识了这位皇帝

唐太宗治国方略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民族最鼎盛繁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当时的唐朝也被人称作天朝,而唐太宗也成为“天可汗”,可见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是当时最先进的了,而开创这一盛世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也为后世各朝各代的皇帝所效仿。

在政治上,唐太宗以史为鉴,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爱民如子;并且唯才是用,科举选拔人才,完善了人才的选拔制度;设立谏官,虚怀纳谏,魏征便是当时谏臣的代表人物。在经济上,减轻百姓的赋税,劳役,兵役,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的生产,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藏富于民,使得盛唐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在军事上,推行“寓兵于农”。百姓在农忙的时候务农,在冬季习武,这样举国皆兵的训练方式,使得唐朝的边关失地逐渐收回,渐渐成为当时唯一的大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唐太宗大力推行儒家学说,倡导“诗书礼仪”,唐朝也因此成为历朝历代文豪的多产朝代,李白杜甫等着名诗人均出自唐朝。

另外,唐太宗还特别注意民族的统一,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和平统一。在唐太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政策下,唐朝终于成为当时世界大国,而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也为历代君王所效仿。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提到唐太宗,很多人就会想到贞观之治,说起贞观之治,就会联想到唐太宗,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已经成为相互联系的关键词,其实这从侧面就显示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有着极大地影响。那么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包括哪些方面,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贞观之治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外交方面,经济上李世民伯薄赋尚俭,遣散宫中很多宫女,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还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使得农业不断发展。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救灾恤贫,扶持商业,从前一直都有“重农抑商”的特点,唐太宗不歧视商业,还提供很多便利,因此,大唐的经济发展也是史无前例的繁荣。

政治上,李世民选贤举能,从谏如流,为了寻求人才,李世民还完善科举制度,只要有治国安邦之才,不计较他的出身和地位,这也使得大唐出现人才济济,文化发展加快的局面。军事上李世民平定突厥、远征高丽、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等,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外交方面,李世民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也使得大唐的文化得到史无前例的大融合,文化发展迅速。

正因为唐太宗英明仁德,为中国开创了一个长达一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

标签: 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 古皇帝惩治贪官的独特方法 李世民这招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贪官

    自古以来不乏爱财者。“贪污”现象也是由来已久了。在古代最着名的贪官——和,据说他的家财富可敌国,比国库还要有钱。不过,历史上有一位有名的皇帝,不仅治国有方,连防腐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明代法律明文规定,只要地方官员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便会被斩首示众这位皇帝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惩治贪官这一

  • 第七讲 用人之策与政治斗争的“悲喜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悲喜剧

    用人之策历来为古今为政之人所重视,“夫尚贤,政之本也”。可以说,如何用人是政治斗争中成功与否的关键。显赫与悲凉,喜剧与悲剧,只不过是世间轮回生灭的一幕,逃不过的是命运天意的安排。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不管是仁义礼忠的儒家文化,还是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都闪烁着古人的智慧。&ldqu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女子带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要把

    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隋

  •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原来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不爱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离不开奸臣 魏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奸臣

    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得光的事。即使是有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也只是首恶必办,魏徵、王珪等人没有因为和前太子李建成有过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网打尽,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太宗君臣之间都能掏心掏肺,坦诚相对,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才能红红脸、出

  • 隋唐时期的佛教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佛教

    隋唐时期,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统一后,形成了高度繁荣局面,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随即进入鼎盛时期。隋唐统治者对佛教采取了扶植的方针。隋文帝上台后,立即改变北周武帝灭佛的政策,他曾下诏令在全国各地兴建寺院、佛塔,鼓励民众出家为僧,组织学者翻译佛经,还设置了各级僧官

  • 玄武门之变真相浮出水面:李世民也有阴暗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也有

    唐武德九年农历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逼迫李渊拱手让位,登上皇帝宝座,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的经过在史书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十分隐晦。所以,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一直饱受人们争议……唐朝统一全国以后,李世民因其军功卓着,被李渊封为“天策

  • 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宫

    (一)历史渊源所谓宫官,在这里是指宫中女官,由她们掌管宫中各种具体事务,通常由宫人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才干者充任。从现有文献来看,有关宫官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周礼注疏·春官宗伯·世妇》:“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

  • 宦官举上地位,登基后立马变脸,终成一代圣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宦官

    唐朝也曾发生过几次大权旁落的情况,之中唐宣宗李忱在几次皇权旁落的时候被宦官举为皇太子,最后登帝成为“小太宗”,这可叫当时以为他是傀儡的一班权臣亮瞎眼。唐自从安史乱后便家道中落。随后经过多年的辗转反侧,唐的大权已经渐渐旁落,宦官这个时候把持着唐的朝政,唐武宗李倓死后,宦官们商量

  • 高句丽这样对待阵亡士兵 李世民发誓要将其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要将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存在过的一个政权,它从汉元帝建昭一年建国到被唐高宗所灭,共存在了七百余年。如今的高句丽人已经和匈奴人、突厥人、西夏人一样,在历史上彻底销声匿迹了。自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到唐高宗将其灭亡为止,中国对高句丽的灭国战役历时两朝四帝,共计七十余年。那么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到底结下了什么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