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与反矿税监使

明代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与反矿税监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06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8:03

明朝中叶,朝廷进一步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尤其是采矿、制瓷、纺织、制盐、制茶等私营手工业备受限制,且不断遭受盘剥和掠夺。明廷一再禁止民间开采煤、铁、铜等矿产。并于制瓷业中实行“官搭民烧”,即将原由官窑烧制的瓷品,交民窑烧制,但出价极低,若烧不成,则由民窑赔偿,因此造成许多民窑破产。纺织业中则强制推行领织制度,官府出钱粮或丝料,交由机户织造,织毕交官取酬,不过“每发后期,且多扣克,以朘削之余,市腾涌之料”①,机户反因赔本而破产。明朝还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商人未经许可,不得经销盐、铁。此外明廷严格执行海禁政策,禁止商人下海通商。而国内经商更是关卡林立,苛捐杂税多如牛。“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米、麦、菽、粟,饔飧也而税;鸡豚,肉食也而税;耕牛、驴、骡,一畜产也而税。搜刮于十五郡之中,遍及于一百十六州县之内”②。

政府对私营手工业的限制与盘剥,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嘉靖、万历年间,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府库日渐空虚,朝廷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神宗为了摆脱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陆续派遣大批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分赴各地课敛诛求。税使专事在重要城镇、关隘和水陆要道上设立关卡,课征商税。“水陆行数十里,即树旗建厂。视商贾懦者肆为攘夺,没其全货。负载行,亦被搜索。又立土商名目,穷乡僻坞,米盐鸡豕,皆令输税”③。税使亦遣爪牙于长江上拦截过往船只,强行征税,以至于一舟扬帆三四百里,就要交五六次税。仅运河临清至济宁段,约四百里长的河段上,就“层关叠征”。而矿监更以开矿为名,见“富家钜族,则诬以盗矿。良田美宅,则指以为下有矿脉,率役围捕,辱及妇女,甚至断人手足投之江”④。他们拆民房,掘良田,挖坟墓,无所不为。

矿监、税监使的“纵横绎骚,吸髓饮血”,极大地摧残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天下萧然,生灵涂炭”⑤,大量的工商业者破产,店铺倒闭。如河西务原有布店一百六十余家,倒闭多达一百三十多家。山东临清原有绸缎店三十二家,倒闭二十一家;布店七十三家,倒闭四十五家;杂货店则关闭了四十一家⑥。由此可见,“自税使纷出,而富商之裹足者十二三矣。及税额日增,而富商之裹足者十六七矣”⑦。商贾裹足,商业萧条,政府的税收亦大为减少。万历二十五年(1597),仅崇门、河西务、临清、九江、淮安等地税卡每年可收税四十万七千五百余两,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减少到二十六万六千八百两。

矿监、税监的横征暴敛,极大地损害了工商业者及市民的利益,引起手工业者、中小商人的反抗。在一些地方出现工商业者武装开采矿产,武装贩运私盐、私茶的斗争,最终则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反矿监、税监的斗争。

万历二十四年(1596),宦官陈奉领命入湖广采矿征税。这位矿监使“恣行威虐”,奸淫劫掠,无恶不作。稍有不顺,即鞭笞官吏,甚至白昼剽劫,“惨毒备至”。仅二年间,他在湖广地区就搜刮到“金宝财物巨万计”⑧。湖广商民对其行径恨之入骨,先后爆发民变十余起。万历二十七年(1599),陈奉又赴荆州征税,依旧随意加税,“剽劫行旅”。数千市民相聚,其投掷瓦石。陈奉狼狈逃窜武昌。次年,陈奉继续在武昌征税,再次借机敲诈,凌辱妇女,横行霸道。愤怒的武昌市民连续发动反对陈奉的“民变”。商民六万余人包围其公廨。陈奉被地方官府救出后,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月,对武昌商民血腥报复,令官兵“举火箭焚民居”。再度被其暴行激怒的群众奋起反抗,数万人又一次包围了他的公廨,吓得他躲藏至楚府中。商民抓陈奉不得,遂将其爪牙“捆得手足,投之于江”⑨。武昌商民的反抗斗争,终迫使明廷不得不于四月,下令撤回陈奉。

万历二十七年(1599),山东临清也爆发反对税使马堂的斗争。税使马堂及其爪牙,在临清胡作非为,“白昼锒铛通衢,睨良家子富有者,藉其业之半;佣夫里妇,负斗粟尺布贸易者,直搤夺之”。马堂原是天津税监,兼管临清税务。他在山东七年间,每年抽税不下十五六万两,而上缴朝廷不过七八万两。其间隐瞒税额共达一百三十余万两。他在临清网罗地痞流氓数百人充当其爪牙,白昼抢劫,“抗者辄为违禁罪之”。马堂一伙的行径,造成“中人之家,破者大半”⑩。忍无可忍的临清市民“远近罢市”,“匡织手”王朝佐率万余民众围攻马堂,放火焚毁税监衙署,杀死其爪牙三十七人。事后官府于临清搜捕要犯,株连者甚众,王朝佐挺身而出,临刑前面不改色,英勇就义。

万历二十九年(1601),苏州也爆发反抗税监孙隆的斗争。孙隆和他的参随黄建节及地痞汤莘、徐成等十二人,先于苏州设立“五关”,恣意征收商税,以至于“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以织造为业的织工更处于“岌岌乎无生路”的窘迫境地。孙隆一伙仍不满足,继而又议定,城内机户每张织机,收银三钱;又规定凡缯之出市者,每匠纳银二分。此法颁行之后,“机户皆杜门罢织”,机工则“自分饿死”。六月初三日,愤怒的织染工二千余人在织工葛贤的率领之下,于苏州玄妙观宣誓,“欲为吴民剿乱”,表示“宁拼死救此一方”,提出“不杀(税)棍、不逐孙不休”的斗争口号。反抗的市民制定了不取一钱一帛、不错杀一人的严明纪律。葛贤手持芭蕉扇指挥市民,先后殴杀孙隆的爪牙汤莘、徐成等人,捣毁税监行署,逼迫苏州府衙交出孙隆。他们还捶死税官多人,纵火焚烧豪富宅第十余处,且于城郊遍贴榜文:“税官肆虐,民不堪命,我等倡义,为民除害。”在市民的反抗斗争面前,孙隆吓得到处躲藏,最后在地方官府的保护之下,偷偷溜出苏州城,逃往杭州。明廷恐怕事态进一步扩大,只好将孙隆撤换掉。

湖广、临清、苏州等地工商业者及市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此起彼伏,形成明后期反抗明廷横征暴敛、残暴统治的斗争高潮,而且很快向其他地区蔓延发展,形成一股规模洪大的反矿监、税监的斗争洪流。

明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江西景德镇爆发了瓷窑工人反对税监潘相的斗争。万余名瓷工奋起反抗税监的暴虐,放火烧毁御窑,打死潘相爪牙陆太守,潘相本人也被儒童殴打致伤。

万历三十一年(1603),太监王朝管督北京(今北京)西山煤矿。他恃矿监之权势,向民窑大肆勒索。民窑主王大京代表诸窑主与王朝等人交涉,却遭拘捕。这一行径激起窑主与窑工的联合反抗。窑工和运煤夫结队,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内示威,“黧面短衣之人,填街塞路,持揭呼冤”。这场斗争直接威胁到位于京城的朝廷,明帝不得不撤走王朝。

万历三十四年(1606),云南也爆发了反对矿税监杨荣的斗争。奋起反抗的百姓杀死杨荣,投尸于烈火之中。

此外,西安、新会、香河、福州等地的工商业者和市民也相继掀起反对矿监、税监的斗争。这场斗争始终不断,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它与农民反抗明朝腐朽黑暗统治的斗争相呼应,沉重地震撼了明朝的统治,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注释

①《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五《矿税之弊》。

③④《明史》卷八○《食货志》。

⑤《明史》卷三○五《陈增传》。

⑥《明神宗实录》卷三七六。

⑦《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二三一《杂税》。

⑧⑨《明史》卷三○五《陈奉传》。

⑩《明史》卷三○五《陈增传·附》。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明神宗实录》卷三八○。

标签: 手工业明代私营

更多文章

  • 最励志的丑小鸭是她 由二婚少妇到母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丑小鸭,天下,少妇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传奇女子,她们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巾帼不让须眉”。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富寡妇怀清,南北朝时期的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唐朝时期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等等。但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说的是一位励志皇后,她堪称中国最早的灰姑娘,二婚人妇愣是混成

  • 刘六、刘七起义——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民大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全国性,明朝,规模最大

    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民大起义,官修《明史》也承认“流寇蔓延,几危宗社”。河北地区地处京畿重地,是明朝的统治中心。这里,皇室贵戚庄田交错密布。正德年间,贵族庄田猛烈扩张,“奄人多夺民业为庄田”①,例如刘瑾党羽谷大用就

  • 明代秘史:弘治帝治世兴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弘治帝,明代,秘史

    弘治十八岁即位,即位的第六天就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外戚万喜及其党羽等一批奸佞官员进行了革职流放。要振兴朝政,治理好国家,首先必须清除奸佞,更新官吏队伍,他做太子时早已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一即位就狠抓官吏队伍的整顿。清理完第一批接着又清第二批,番僧国师领占竹、太常卿道士赵玉芝、邓常

  • 第十二章 明宫一点红——女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二章,官制

    女官制从周秦到唐宋,一直是中原正统王朝的一项重要宫廷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力图用设置女官严阃围之政、杜阉宦之祸,将女官制度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明代女官制度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着的作用,而对宦官势力的阻遏却成效甚微。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

  • 貌美如花的清朝公主为何要守活寡?竟因为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花,清朝,貌美

    最近迷上了清代的历史研究,在书声阅读了不少古籍后发现清代的公主,其实绝大多数生活都是不幸福的,等于活守寡。有子女的也是少之又少,寿数也不长。据统计来看,自顺治以下数下去七个皇帝所生的公主,成年出嫁者总共31人,但是其中未及50岁去世者24人,约占总数的77。在这24人中,其中20岁之前去世的2人,占

  • 明孝宗朱祐樘为什么在冷宫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冷宫,出身,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明朝的后宫里疑案、怪事不少。一位日后的皇帝竟然因为妃子妒忌争宠、残害其他妃嫔和宫女而不得不出生冷宫,并且被偷偷摸摸地哺养了好几年,连皇帝自己也蒙在鼓里。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昏庸之辈,“不郊、不庙、不朝”,政治腐败,朝纲混乱,后宫中则荒淫无度,怪事连连。明成化年间(146

  •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奇,真实,评价

    李善长事朱元璋屡献奇谋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南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朱元璋攻占滁(chú)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一天朱元璋向其请教道:&ldqu

  • 朱元璋是怎么蚕食鲸吞统一浙东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是怎么,浙东,蚕食鲸吞

    自打下宁国、徽州后,朱元璋就将很大一部分兵力布置在皖南,并稍稍作了休整,至于接下来向着何处发展,就考虑得很谨慎。自起兵以来,自己经历的大小战斗数也数不清了,虽说现在拥有这番天地,但毕竟来之不易啊。不过在这么久的战争生涯中,他也逐渐看出来了,要说最容易打败的敌人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官军。龙凤三年

  •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儿子,冒死救,父亲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令:将历年来祸害百姓的地方官吏捉拿到京师来修筑城墙。当时福建福州知府朱季用才刚刚上任,因为有人告发福州衙门的官员害民,上班没多少天的朱季用也被逮捕起来了,当时他在生病,且病得还不轻。当儿子朱煦来到他的身边时,朱季用气若游丝地说:“我是因

  • 明代的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法,明代,特务

    ◎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但皇帝他老人家实在太忙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连从各地农村来的粮长和捆绑扰民官吏来宁告御状的农民模范都要亲自接见,所以他不可能对天下所有大案要案个个都能明断是非,了如指掌。那怎么办?洪武皇帝有的是“锦囊妙计”,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