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二章 明宫一点红——女官制

第十二章 明宫一点红——女官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1/16 6:31:37

女官制从周秦到唐宋,一直是中原正统王朝的一项重要宫廷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力图用设置女官严阃围之政、杜阉宦之祸,将女官制度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明代女官制度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着的作用,而对宦官势力的阻遏却成效甚微。

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下辖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女官总数约300人,分别掌管着内宫的礼仪、戒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诸多宫廷事务。

明代女官大多出自良家、貌端品正,且知书达理,富有才情,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妇女中素养最高的层级。在宫中,女宫们一方面凭借自身的才干,将繁杂琐细的宫廷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避免了内部的混乱,为一国之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燕寝之所,也为天下臣民做出了家和业兴的表率。

西厂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年)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厂卫都是具有明代特色的特务机构,明一代许多耿直忠介的大臣都在其中饱受折磨甚至惨死。其中锦衣卫和东厂是常设机构,西厂则设过两次,一次是朱见深成化十三年,又一次是正德九年,地点在旧灰厂。汪直借助西厂的权势,在短短几个月间就将民间搅得鸡飞狗跳,朝堂之上也是人心惶惶。那么宪宗皇帝为什么纵容一个贪鄙的太监为非作歹,汪直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和西厂又是怎么倒台的呢?

锦衣卫冠服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汪直幼年净身入宫为宦官。成化时,他先充昭德宫内使,侍奉炙手可热万贵妃。汪直入宫后,一直在万贵妃身边服侍,他事事小心,处处讨好,万贵妃和宪宗对他十分满意。

御马监

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虽最后设,然所掌乃御厩兵符等项,与兵部相关。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为明廷的“内管家”。在皇宫里混,跟对主子非常重要。在汪直向上爬的过程中,万贵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汪直本来就很伶俐,加上宫中争权夺势生活的磨炼,万贵妃玩弄心机的耳濡目染,他渐渐地也学了一肚子的阴谋诡计,不久就被提升为御马监太监。

成化十二年(1476年),汪直升职没多久,宫中出现一件怪事:平民李子龙买通迷信道术的太监出入禁中,且与宫女通奸。东窗事发之后,宪宗认为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耳目,对东厂的办事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于是挑选干练的宦官另设置西厂。

明代宦官新机构设立,总得有人搭班子组建才行,当时宪宗对汪直很有好感,觉得他“便黠”,便任命他提督西厂。由于是皇帝一手建起的新机构,西厂比东厂权势更大,“所领缇骑倍东厂”。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在宪宗面前表现自己的尽忠职守,汪直率兴大狱,所侦伺的范围,“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民间斗署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以致“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

很快便引起了内外大臣的反感,阁臣商辂上表皇帝说:“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边城要害,守备俄顷不可缺,直一日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地,留守大臣,直擅收捕。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奏报,宪宗不得已下旨革罢西厂。朝中小人戴缙、王亿看出宪宗的心思,上疏称赞汪直。朱见深大为高兴,结果又下旨重设西厂。期间不过短短一个月。直至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宠,西厂才随之被革罢。

西厂重设后,汪直气焰更加嚣张,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汪直拉帮结伙,大力培植亲信,铲除异己。他与御史王越、锦衣卫百户韦瑛等人臭味相投,结为心腹,策划阴谋,制造冤狱,滥杀无辜,然后谎报皇上,邀功请赏。

汪直变本加厉地打击异己,并大力安插亲信,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汪直就逼走了带头反对他的商辂,罢免了尚书董方、薛远及侍郎膝昭、程万里、左都御史李宾等几十名朝臣,并将自己的亲信、私党一一安插在重要职位。

汪直汪直罗织冤狱、陷害无辜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凡是不与他同流合污的人,他都要残酷迫害,睚眦必报。重掌西厂大权后,他先后制造了无数件冤案。为泄私愤,他伙同陈钺诬陷了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牟俸。又大耍流氓手段,栽赃陷害,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文升案。

马文升案

(1426~1510年),明朝大臣。因对汪直不加礼遇而被记恨、诬陷。一生成绩显着,先后辅助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宋朱祐樘、武宋朱厚照,故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成化十四年(1478年),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他便诈称汪直。自芜湖、常州、苏州,而杭州、绍兴、宁波,他所到之处,有司争相奉承,连市舶司内官也不例外。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他南下直至福州诈骗,被福建镇守太监所识破,杨福获罪被斩,轰动一时。此案虽使汪直难堪,却反映了他的尊贵地位。

东厂与西厂布局图成化十五年(1479年),汪直开始干预边事。宪宗命汪直督抚宁侯朱永军,加强防御。翌年,又以朱永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汪直监军,抵御鞑靼首领亦思马。成化十六年用兵,汪直按照王越的计划,命朱永率大军出南路,自己与王越率轻骑沿边墙向西,商定会于榆林。西线一路行至大同,探知鞑靼军在北边的威宁海子,便选宣府、大同两镇兵二万人,分路潜行,获大胜,斩首四百余,得牧畜六千余。王越因而封威宁侯,领都察院事,提督团营。

皇帝对汪直的奖励是不断提高。明太祖贬抑宦官的一个措施就是不使其有恒产,“月支廪米一石足矣”。后定宦官最高品秩为正四品,按照制度,每月俸米二十四石。以后为了褒奖某个宦官,往往额外增加俸米。而汪直以缉事功加岁米二十四石,以建州功加三十六石,以威宁海子功加四十八石,以黑石崖功加三百石,前后累计增加俸米四百零八石。俸米增加的数额是宦官得到恩宠的具体体现。

标签: 十二章官制

更多文章

  • 貌美如花的清朝公主为何要守活寡?竟因为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花,清朝,貌美

    最近迷上了清代的历史研究,在书声阅读了不少古籍后发现清代的公主,其实绝大多数生活都是不幸福的,等于活守寡。有子女的也是少之又少,寿数也不长。据统计来看,自顺治以下数下去七个皇帝所生的公主,成年出嫁者总共31人,但是其中未及50岁去世者24人,约占总数的77。在这24人中,其中20岁之前去世的2人,占

  • 明孝宗朱祐樘为什么在冷宫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冷宫,出身,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明朝的后宫里疑案、怪事不少。一位日后的皇帝竟然因为妃子妒忌争宠、残害其他妃嫔和宫女而不得不出生冷宫,并且被偷偷摸摸地哺养了好几年,连皇帝自己也蒙在鼓里。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昏庸之辈,“不郊、不庙、不朝”,政治腐败,朝纲混乱,后宫中则荒淫无度,怪事连连。明成化年间(146

  •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奇,真实,评价

    李善长事朱元璋屡献奇谋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南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朱元璋攻占滁(chú)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一天朱元璋向其请教道:&ldqu

  • 朱元璋是怎么蚕食鲸吞统一浙东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是怎么,浙东,蚕食鲸吞

    自打下宁国、徽州后,朱元璋就将很大一部分兵力布置在皖南,并稍稍作了休整,至于接下来向着何处发展,就考虑得很谨慎。自起兵以来,自己经历的大小战斗数也数不清了,虽说现在拥有这番天地,但毕竟来之不易啊。不过在这么久的战争生涯中,他也逐渐看出来了,要说最容易打败的敌人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官军。龙凤三年

  •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儿子,冒死救,父亲

    ◎儿子冒死救父亲与父亲冒死救儿子洪武十八年,朱元璋下令:将历年来祸害百姓的地方官吏捉拿到京师来修筑城墙。当时福建福州知府朱季用才刚刚上任,因为有人告发福州衙门的官员害民,上班没多少天的朱季用也被逮捕起来了,当时他在生病,且病得还不轻。当儿子朱煦来到他的身边时,朱季用气若游丝地说:“我是因

  • 明代的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法,明代,特务

    ◎厂卫“听记”制皇帝特务渗透到司法领域但皇帝他老人家实在太忙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连从各地农村来的粮长和捆绑扰民官吏来宁告御状的农民模范都要亲自接见,所以他不可能对天下所有大案要案个个都能明断是非,了如指掌。那怎么办?洪武皇帝有的是“锦囊妙计”,将过去

  • 皇帝翻脸不认亲的妃子——童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妃子,皇帝,童妃

    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北京政权灭亡后,南京便自然肩负起了延续明朝国祚的重任。可惜所立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个酒色之徒,整日追欢逐乐,得过且过,毫无家国之危,军国大事,悉遵马士英的佞心。还常自得地说:“天下

  • 明清两朝名臣都有谁?明清着名官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员,明清,有谁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职位低微,几近隐逸。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

  • 明朝“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住房,官邸,明朝

    〇“公务员”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样板房、“官邸制”大明“公务员”生活住房实行配套化究竟始于何年?今日无从考起,但史料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记载:洪武中起,为了表彰徐达大将军的特殊功勋,洪武皇帝朱元璋下令在今天南京中华路一带建造&ld

  • 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个什么样,的人,顺治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