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扩宽应天南大门视野——攻取徽州、池州,新辟北大门——扬州

扩宽应天南大门视野——攻取徽州、池州,新辟北大门——扬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3 10:33:03

张士诚厄运连连相反,朱元璋这一边却是捷报频传,尤其是至正十七年(1357)东线战场硕果累累:二月得长兴、三月得常州、五月得泰兴、六月得江阴、七月得常熟;南线也不赖,先是四月徐达军攻占宁国,活捉猛将朱亮祖。随后,元帅邓愈、胡大海等率军相继攻取了绩溪、徽州、休宁、黟县和婺源等皖南重地。在徽州攻下后,朱元璋设立了军政管理机构,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管理皖南徽州等地区,同时设立雄峰翼元帅府,命邓愈守之。

徽州地区往西拓展就是池州府,往南就是江西,江西曾是西线红巾军的地盘,而那时池州也是西线红巾军的势力范围了。从朱元璋军打到徽州府后的动态意向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想马上再向外拓展了,这倒不是因为叫花子他们有多高的阶级觉悟,不打同为反抗元朝黑暗统治的阶级兄弟,而是顾忌着一个人,他就是先前巢湖水师头领赵普胜。想当年朱元璋这个“大忽悠”将巢湖水师10000个兄弟“忽悠”到了自己帐下,作为水师头领的赵普胜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这口恶气,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猪腰子脸”的“大忽悠”脸不改色心不跳地将与自己同为巢湖水师主要领导的李普胜捆了手脚扔进了长江里。昭然若揭的魔鬼兽性,赵普胜算是领悟得早,走得快,投奔了西线红巾军天完皇帝徐寿辉,从而免遭不测,而受命镇守池州。

对于这样的一段历史,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攻占徽州后自己的军队再进行西扩,势必要与赵普胜交上手了,可人家赵普胜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双刀赵”,那双刀舞起来,就像飞转的法轮似的,没人敢对垒,因而强攻肯定不成;那么智取?人家赵普胜上过当了,且上得还是大当,怎么可能还会来上当送死呐!为此,朱元璋一筹莫展。正困惑着,忽然元朝铜陵县令罗得泰、万户程辉等前来归降,要求派人前去接管。朱元璋一想,铜陵距离池州府治还有一段距离呐,危险不大,于是就派遣常遇春率军进驻铜陵。巧了,刚刚接管铜陵,天完政权池州路总管陶起祖也主动来降了,并报告说池州城内守军不多,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常遇春随即派了兴国翼分院院判赵忠、元帅王敬祖等率兵前去进取。可就在赵忠与王敬祖前往的途中,与一路赶来阻击的赵普胜手下将士激战于青阳县城外。王敬祖巧使骑兵冲散了敌人队伍,众人乘势冲击,进而攻入了青阳县城。也仅此而已,尽管心里痒痒的,但因畏惧骁勇善战的赵普胜镇守在前方的池州而不敢再挪前一步了。

一转眼五个月过去了,初冬十月的一天,“双刀赵”接到命令,出征安庆。朱元璋、常遇春闻讯后欣喜若狂,赶紧点兵出发,直捣池州府治;等“双刀赵”知道时,池州已在朱元璋的手里了。这也是朱元璋军与西线红巾军之间首次小冲突。

拿下池州,上可逆流而上攻取安庆,下可顺水北向规取铜陵和太平。对此,徐寿辉方面岂可甘心,所以后来徐寿辉部将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大本营应天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和道理的,“真理”让胜者为王的说了600年。

就在上游长江南岸城池池州被攻占后没几天,有人来向朱元璋报告说,下游长江北岸城池扬州乱成一锅粥了,将镇江和扬州打通成一条线正当时。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朱元璋的一个大老乡张明鉴说起。张明鉴,淮西人,1355年乘着天下大乱的有利形势,在家乡聚众起兵,用青布裹头,故名“青军”,人称“一片瓦”;又因为张明鉴及其手下人善用长枪,故又名“长枪军”。但这支队伍很烂,军纪极差,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其所经之地含山、全椒、六合、天长和扬州等地,人们一旦提起它,无不为之色变。

当时元朝镇南王孛罗普化镇守在扬州,看到各地起义和动乱,心里慌得很,很想弄支队伍来扬州维护秩序,但他又没有仔细查查底细,就随随便便地将这支“长枪军”给召来了,张明鉴被封为了濠泗义兵元帅,驻扎在扬州。灾难从此就开始降临这座美丽的历史名城。别看“长枪军”成员个个都是“边角料”,但他们的野心倒不小,在扬州城有吃有喝还不满足。有一天,元帅张明鉴找到镇南王,跟他说:“如今各地都发生了动乱,朝廷远隔千里之外,眼下时势还真不好说。最近听说我们扬州城内缺粮,这粮一缺,人心就慌。镇南王殿下,您是元世祖的后裔,应该承继大位,做我们的主子,出兵向南进取,打通粮道,以此来救济饥荒。不然的话,人心必变,祸将不测!”镇南王不傻,听懂张明鉴的话中话,仰天哭着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君臣一类的大义吗?要是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家族宗庙里头的祖宗啊!”张明鉴一听,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算了,说也白说了,没得用,赶紧采取点措施吧!想到这里,他朝手下的那些恶棍、流氓使了个眼色。众人一哄而上,打的打,撵的撵,没一会儿,就将镇南王给赶出了扬州城。可怜镇南王,无处可去,算了,投奔淮安赵均用吧,没想到去了那里就被赵均用杀了。再说那个张明鉴,自从撵走了镇南王后,自己当上了扬州城里的土皇帝,住着镇南王王宫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凶暴益甚,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扬州百姓正在地狱里煎熬!

朱元璋听说这样的情况后,立即任命缪大亨为统帅,领兵攻打扬州。扬州的那些乌合之众怎能经得起作战,一下子就被缪大亨打垮了,随后扬州被占领,朱元璋又得了数万“义兵”、2000匹战马。不过昔日繁华的扬州此时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据说后来人口统计时全城百姓只剩下18户人家。但鉴于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和南北交通的特殊位置,即使人口再少,朱元璋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设立军政管理机构,几天后令人挂牌淮海翼元帅府,“以元帅张德林、耿再成等守之。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以李德成知府事”。

这样,经过两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到龙凤三年(1357)年底为止,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集团不仅巩固了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后改名为镇江府)和广兴府(即后来的广德府)等江南4府地区,而且还抢占了常州、江阴、常熟、宁国、徽州、婺源、池州、扬州等重要的军事据点。随着地盘逐渐扩大,占据了虎踞龙蟠之地的朱元璋走向帝皇宝座的脚步也变得日益急促,中华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过程也由此开始加速。

标签: 徽州扬州池州

更多文章

  • 最绝“老夫少妻”的女主角——万贞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万贞儿,女主角,老夫少妻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举夺宠,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个中缘由,无人能晓。至于宪宗的两个皇后吴氏和王氏,一个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万贵妃人老珠黄,却未失宠于皇帝,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

  • 反元英雄的颓废与东吴政权衰亡之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吴,政权,颓废

    不过,如果将张士诚及其东吴集团全说成是酒囊饭袋和奸佞群小之徒,似乎也失之偏颇,好歹人家张九四可不是什么天生的“贵二代”和“官二代”,而是由“苦二代”通过自我奋斗上来的,没有一点铁血精神也就成就不了一方诸侯。自打朱元璋来到应天、东

  • 魏忠贤: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宦官,集大成者,魏忠贤

    魏忠贤称得上古往今来宦官为恶的集大成者,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握有重权的大太监。史称,魏忠贤少年时即是一街头混混,在一次与其他混混的斗殴中,被人家打了个半死。躺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魏忠贤觉得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想一个能走捷径的办法。于是,他“愤而自宫”,并把姓名改为李进

  • 陈霁岩治马贩子:虚晃烟雾攻心为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攻心为上,烟雾,贩子

    在生活中,好多时候要以攻心为上,一旦人的心理底线溃破,往往就会不战而缩。所以学学打心理战术是很必要的。明代,为加强军备,朝廷命令各州县定期供奉马匹,以充军用。产马的州县,上缴马匹好办,但不产马的州县,就要去外地购买。这种情形下,产生了一大批以专门贩卖供奉马为业的马贩子。每到上缴供奉马前,他们就到各州

  • 天下“第一禅林”灵谷寺与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无梁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上,奇葩,禅林

    正因为是皇帝钦定的“第一禅林”,明代灵谷寺规模宏大,自山门至梵宫全长5华里,犹如俗界的皇宫大殿与皇家园林。南京地方志《江宁府志》就曾说:“其殿庑规制仿大内(紫禁城)。”灵谷寺前有万工池(天王殿旧址),内有宝公塔、无梁殿等有名的建筑,旁边有八功德水和梅花

  •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虽有免死金牌但却难逃死劫,怪就怪他穿错了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但却,第一个,错了

    朱元璋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农民出身的他为了讨生活,不仅当做乞丐,还当做和尚,而后才加入军队,最终历经一番艰难险阻自己创立了明朝,成为了开国皇帝。从这点我们可以得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寓意。不过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总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做不安稳,因此杀害了不少当年等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

  • 明朝时期斩杀倭寇最多的统帅,竟是和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最多,莎士比亚

    要说明朝的那些事,就不得不说到大明王朝的军事制度,和宋朝十分相似的指挥模式:均是文官带兵。同宋朝相比,明朝文官更为靠谱,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人:王谭纶。他是明朝敢说敢论的文学家,政治家。其实除了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还是一位一生辉煌战功的大将。谭纶是对外能征战沙场,精经历战场的残酷厮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康熙的第八子是谁?清代的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是怎么,清代

    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允禩,清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于雍正四年(1726),自幼得康熙的喜爱,17岁封贝勒,世称八阿哥。母良妃卫氏。允禩是怎么死的?因母亲的关系,身份低微,但是他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

  • 曹石之乱概述:石亨、曹吉祥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乱,叛乱,图谋

    英宗正统六年(1441)正月,朝廷任蒋贵为征蛮将军,太监曹吉祥监军,讨思任发。曹吉祥,栾州(今河北滦县)人,过去是王振门下,现为监军,这是内臣(宦官)掌兵权的开端。正统十二年(1447)二月,朝廷任石亨为左参将,守万全(今河北宣化)。石亨,渭南(陕西渭南县)人。伯父石,任宽河卫指挥佥事,无子,石亨继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儒,明末清初,科举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是由明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雕像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