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梦龙简介: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简介: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67 更新时间:2023/12/12 18:05:06

名人语录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醒世恒言》

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他搜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由口头艺术转折为案头文学的重要标志。

【名人历史】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墨憨子,又号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姑苏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早年就因博学多才而令同辈佩服。他哥哥冯梦桂,擅长书画;他弟弟冯梦熊,是一位诗人,他们兄弟三人被并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为人旷达,治学不拘一格。他一生虽在仕途不得志,但在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他在小说方面编撰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总称“三言”),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他在民歌方面编撰了《挂枝儿》、《山歌》两部民歌集,收集盛行于吴中的民间歌曲800余首。他在戏曲方面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他还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等剧本。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影响最大,对话本小说的传播和创作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言”是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相继成书于明代天年间。每集收作品40篇,共120篇。凡是宋、元、明三代500年间创作和流传的优秀白话小说,几乎是“搜括殆尽”。“三言”中有部分作品是由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创作、修改或润饰的。“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由口头艺术转为案头文学的标志。

在“三言”中,有着许多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反映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生活的篇章。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写一对市民阶层的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小商人蒋兴哥和妻子王三巧恩爱美满,蒋兴哥外出经商,王三巧受人欺骗引诱后,与另一个商人发生暧昧关系。蒋兴哥归家后,因此而休妻,但仍未能割舍对王三巧的一片深情,当他闻知王三巧改嫁后,还送去16箱衣物作陪嫁。而王三巧也是难忘旧情,在蒋兴哥吃了冤枉官司后,竭力相救。两人历经波折,终于破镜重圆。在这一场离而复合的过程中,夫妻间的深情挚爱战胜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和约束。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名妓杜十娘力求摆脱受人侮辱玩弄的卑微地位,追求真诚爱情的幸福生活,最后因希望破灭不惜以死抗争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不甘屈辱、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女性形象。此外,在“三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吴保安弃家赎友》、《俞伯牙摔琴哭知音》等篇章都是影响较大的作品。“三言”中动人的故事有不少被搬上舞台,久演不衰,都有很强的生命力。

由于“三言”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都比较高,所以问世后就使白话短篇小说在文学史上获得了牢固而重要的地位,更使通俗文学广为流传,增添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活力。

标签: 戏曲文学家明代

更多文章

  • 明朝怎么会变成一个烂摊子?怪就怪这位皇帝的基因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基因,明朝,烂摊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导者李自成率部占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边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明朝灭亡的最主要责任人却不是崇祯皇帝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可能会知道,明朝后期战事不断、党争不绝、吏治败坏、土地兼并严

  • 第三章 十八条扁担起义的盐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八条,扁担,第三章

    张士诚出生于兴化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据史料记载,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

  • 第十章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第十章

    如果一旦穿越回明朝当军人,做横刀立马的将军,自然是无比盼望的。然而要成为将军,在明朝也是不容易的。明朝将军的来源,早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的将军,也就是明朝开国名将的后人,靠着家族爵位的世袭一步到位。另一种就是草根出身的将军,也就是本身是个士兵,通过屡立战功,最终走向将军的高位,无论哪一种,都是不

  • 四、义军四起 上吊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军,四起

    明朝自万历末年以来,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开始对百姓进行疯狂压榨下,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尤其陕西地区更成为农民运动的核心。八百里秦川人口密集,物产富庶,全国的社会矛盾在这里更加集中地体现出来,明朝藩王对这里的农民横征

  • 国子监祭酒宋讷为什么在家里发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子监,在家里,祭酒

    明初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第一大学的校长)宋讷本是朱元璋在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忠实地执行朱元璋的军事化或者说是“法西斯式”的治校宗旨,对国子监的监生实行政治高压和奴化驯服。但即使是这么一个忠实的“文教战线”上政治可靠

  • 明代《授职到任须知》——工作职责及须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工作职责,明代,须知

    洪武年间,各级地方官吏从被委任授职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得遵守一套严格的工作规范与职责标准规定《授职到任须知》。这个《授职到任须知》由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并颁行天下,分为祀神、制书榜文、吏典、印信衙门、狱囚、起灭词讼、田粮、仓库、会计粮储、各色课程、鱼湖、金银场、窑冶、盐场、系官房屋、书生员数、耆宿、官户

  • 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什么悲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伯虎,悲剧,风流才子

    随着《唐伯虎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剧的热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华卓着、风流倜傥、纵情山水的潇洒公子哥儿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人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唐伯虎风流成性的评价之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也不是像人们所津津乐道传

  • 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集团,骨干

    〇汪广洋在广东准备了3年的反击皇帝朱元璋在想汪广洋,身为广东参政的汪广洋也在想皇帝,他不仅在想皇帝,而且还在琢磨皇帝将他逐出南京城的根本原因。汪广洋是这么想的:过去自己之所以能入值中书省,还不是因为皇帝圣明,再说皇帝是神圣的,绝对不容置疑。自己之所以最后被贬黜出中书省,主要是胡惟庸来了的那半年处处表

  • 明代正统年间兀良哈三卫叛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年间,明代,正统

    元朝末年,大量散居在内地的蒙古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已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而居住在漠北的蒙古族人,则仍以从事游牧生产为主。元亡,漠北蒙古族分为三部: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者,为兀良哈部;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者,为鞑靼部;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者,为瓦剌部。

  • 明代版的“隆中对”:先西后东或先陈后张、先南后北,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全国,明代,隆中对

    浙东“四先生”到达应天的当天,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予以召见,开口便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这段话的前一句是客套话,后面才是朱元璋所要问的核心主题:如今天下纷争,狼烟四起,什么时候才能天下重新一统、社会安定?章溢当即回答道:&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