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清南京1座武庙、3座“文庙”、3个“江宁府学”和夫子庙

明清南京1座武庙、3座“文庙”、3个“江宁府学”和夫子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3/12/17 4:27:05

◎明清南京1座武庙、3座“文庙”、3个“江宁府学”和夫子庙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在国子监东边(今在南京市政府大院内)建造了儒学先师孔子庙,亦名文庙,祭拜孔子。孔子,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一生活得很不得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累累如丧家之犬”。但恐怕连孔老夫子自己也不会料到,在他死后的500年左右,汉武帝采纳了儒士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身价一路开始飙升,几乎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教育之神。唐朝立国以后,人们更加敬重先师孔子,纷纷在学府之地设立孔子庙,祭祀这位教育之神。开元年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由此也就将孔子庙称为文宣王庙,孔老夫子已经完全被神化了。大约到了宋元之际,人们将孔子庙称作文庙。自此以后孔庙与文庙在中国社会里混称。

大明建立之前,朱元璋将集庆路学改建为国子学时,里边就有一座孔庙,即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南京城南夫子庙,这是明代或者说是明清时期南京地区的第一文庙。它旁边的国子监改名为江宁府学,这是明清时期第一个江宁府学。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在鸡鸣山前建造国子监,第二年又下令,在新国子监东边新建了一座供国子监师生祭祀孔圣人的庙堂。这是明代或者说是明清时期南京的第二座文庙,即位于今天南京市政府大院内的武庙。那么为什么原来的文庙现在改称为武庙呢?

明朝灭亡后,南京被清军占领。清顺治九年,在鸡鸣山前的原明朝国子监被改为江宁府学,这是明清时期第二个江宁府学;与此同时在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原明朝的江宁府学再次降格为上元县学和江宁县学。清末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清军与太平军将南京城作为双方争夺的战场,南京鸡鸣山前的江宁府学和东边的文庙尽毁于战火之中,“遂无寸瓦尺椽之遗矣”。清同治五年,两江总李鸿章命知府徐宗瀛建造新的江宁府学。因为鸡鸣山前的府学校舍已经全毁,徐知府只好在冶山道院一带即明代朝天宫故址建造新的府学,造了4年才造好。竣工后,江宁府学正式迁到了朝天宫,形成了东、西、中三大建筑群。东边为江宁府学,这是明清时期第三个江宁府学;西边为卞壸祠,中间是文庙,这是明清时期的南京第三座文庙。与此同时人们将虎踞关之北(后移至三元巷以东)的武庙迁到了鸡鸣山东边的原来的文庙基地上,这就形成了今天南京市政府东大院的武庙。

标签: 夫子庙文庙武庙

更多文章

  • 冯梦龙简介: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戏曲,文学家,明代

    名人语录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醒世恒言》冯梦龙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他搜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由口头艺术转折为案头文学的重要标志。【名人历史】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墨憨子,又号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

  • 明朝怎么会变成一个烂摊子?怪就怪这位皇帝的基因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基因,明朝,烂摊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导者李自成率部占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边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明朝灭亡的最主要责任人却不是崇祯皇帝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可能会知道,明朝后期战事不断、党争不绝、吏治败坏、土地兼并严

  • 第三章 十八条扁担起义的盐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八条,扁担,第三章

    张士诚出生于兴化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据史料记载,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

  • 第十章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第十章

    如果一旦穿越回明朝当军人,做横刀立马的将军,自然是无比盼望的。然而要成为将军,在明朝也是不容易的。明朝将军的来源,早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的将军,也就是明朝开国名将的后人,靠着家族爵位的世袭一步到位。另一种就是草根出身的将军,也就是本身是个士兵,通过屡立战功,最终走向将军的高位,无论哪一种,都是不

  • 四、义军四起 上吊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军,四起

    明朝自万历末年以来,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开始对百姓进行疯狂压榨下,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尤其陕西地区更成为农民运动的核心。八百里秦川人口密集,物产富庶,全国的社会矛盾在这里更加集中地体现出来,明朝藩王对这里的农民横征

  • 国子监祭酒宋讷为什么在家里发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子监,在家里,祭酒

    明初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第一大学的校长)宋讷本是朱元璋在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忠实地执行朱元璋的军事化或者说是“法西斯式”的治校宗旨,对国子监的监生实行政治高压和奴化驯服。但即使是这么一个忠实的“文教战线”上政治可靠

  • 明代《授职到任须知》——工作职责及须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工作职责,明代,须知

    洪武年间,各级地方官吏从被委任授职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得遵守一套严格的工作规范与职责标准规定《授职到任须知》。这个《授职到任须知》由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并颁行天下,分为祀神、制书榜文、吏典、印信衙门、狱囚、起灭词讼、田粮、仓库、会计粮储、各色课程、鱼湖、金银场、窑冶、盐场、系官房屋、书生员数、耆宿、官户

  • 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什么悲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伯虎,悲剧,风流才子

    随着《唐伯虎点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剧的热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华卓着、风流倜傥、纵情山水的潇洒公子哥儿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人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唐伯虎风流成性的评价之中。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也不是像人们所津津乐道传

  • 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集团,骨干

    〇汪广洋在广东准备了3年的反击皇帝朱元璋在想汪广洋,身为广东参政的汪广洋也在想皇帝,他不仅在想皇帝,而且还在琢磨皇帝将他逐出南京城的根本原因。汪广洋是这么想的:过去自己之所以能入值中书省,还不是因为皇帝圣明,再说皇帝是神圣的,绝对不容置疑。自己之所以最后被贬黜出中书省,主要是胡惟庸来了的那半年处处表

  • 明代正统年间兀良哈三卫叛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年间,明代,正统

    元朝末年,大量散居在内地的蒙古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已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而居住在漠北的蒙古族人,则仍以从事游牧生产为主。元亡,漠北蒙古族分为三部: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者,为兀良哈部;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者,为鞑靼部;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者,为瓦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