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实际的日子过的还不如他自在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实际的日子过的还不如他自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03 更新时间:2023/12/25 6:05:23

在近几年的古装大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重要的“角色”——太监。他们在戏中的作用非常大,不过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阴险狡诈、坑害忠良、无恶不作的“坏人”。虽然这是电视剧过度渲染的结果,但历史上也确实出现了不少恶名昭彰的大太监,其中有一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将大明朝推向万丈深渊的魏忠贤

刘伯的《烧饼歌》(据传刘伯温对明朝的兴衰做出了预测)中有一句隐语“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而这“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魏”字,指的就是魏忠贤。当然魏忠贤在历史上会有如此大的名头,除却这个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在明熹宗时期所达到的权力巅峰。

明熹宗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一个皇帝不好好治理国家,却偏偏痴迷上做木工,这大权想不旁落也不行,偏偏魏忠贤又是极得宠幸之人。于是明熹宗在位时期,魏忠贤大权独揽,还能专断国政,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以至于当时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由此可见,他的权势之大甚至还超过了**。

不过在崇祯皇帝即位之后,魏忠贤却直接让这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子给灭了,下场可谓异常凄惨。所以相比起来,他永远也比不上另一个鼎鼎大名的太监韦小宝。韦小宝虽然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但是这个太监却做到了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荣华富贵有之,还抱得七个美人归。

小说中,韦小宝是在风月楼中长大(魏忠贤父母一说是农民,另一说是戏子,两人出身相差不大),偶然入宫后结识到了康熙,这让他有了平步青云的基础。之后力擒鳌拜、赴五台山探望顺治帝、平神龙岛等等又立下大功,让他直接官升至“一等鹿鼎公”。这时候的他外有公爵身份,再加上一大推官职,内有康熙帝信任,也可以说是大权在握,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在小说中的最后,韦小宝却放弃了一切权势,带领7个夫人归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比起魏忠贤的结局好了千百倍。其实要说起来韦小宝和魏忠贤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溜须拍马、阴险狡诈,同样中饱私囊、滥用职权。但与魏忠贤不同的是,他还保留了一份人性,懂得知进退,所以他才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韦小宝这样快意潇洒的人生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当年的《鹿鼎记OL》就有着大批为韦爵爷而来的玩家。而最近,《鹿鼎记OL》背后的游戏公司搜狐畅游又开始了新的动作,他们已经开了《鹿鼎记手游》的预约,一时之间引来了不少人的期待,看来玩家们不久后就能够体验到韦小宝的幸福人生了。

想要尽早体验鹿鼎公那原汁原味的生活,可就得盯紧了!

标签: 太监朝野自在

更多文章

  • 明代秘史:李善长整饬三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李善长,秘史

    李善长,字百室。元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曲阳坊。自小有大志,也有心计,在乡里比较受人尊敬,曾被推为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人)。他虽没有得过功名,但知书识礼,是地方上颇有名气的人。至正十四年(1354年),当朱元璋南下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经过定远县时,李善长告别

  • 冯胜自动隐退,但朱元璋为什么也没有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冯胜,朱元璋

    但冯胜毕竟肚子里有“墨水”,功成名就后便在家养着,看看他喜欢的兵书,几次冤狱与“屠杀”似乎都与他毫无关联,这也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明哲保身的“好方法”。可洪武晚期杀红了眼的朱元璋什么都不管了,《明史》说他要杀冯胜,什么理由也没给,

  • 《大词典》失收的明代新词语例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词典,新词语,明代

    与其他同类辞书相比,《大词典》具有收词丰富的特点。但由于汉语的词语浩如烟海,有一些词语《大词典》失于收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阅读明代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检得一些首见于明代文献而《大词典》没有收录的词语。笔者对这些词语予以讨论,以供编者增补词条时参考。白骗:蒙骗,诱人上当。(1)尤五心中冷笑,谓吾与尔

  • 明清时期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制度,时期,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大力强化封建专制朝廷集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对军权的控制,这是明代军事指挥系统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清代达到了朝廷集权制度的顶峰,军队管理体系也日渐完备。清代在军队的训练制度、后勤供应、武官考核、军纪执行、军功奖赏及优抚政策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军政制度。明初仿照宋元的枢密院制度

  • 袁凯是个诗人也是个功臣,是怎么一语跳出生死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功臣,是个,是怎么

    袁凯是个诗人,因为歌咏白燕,其中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一联,赢得人们的赞颂,因此,外号“袁白燕”。他才华很好,心底善良。可是,他任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皇帝是杀人魔王朱元璋。朱元璋杀人简直杀红了眼,尤其对功臣,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开刀问斩,血染法场。这些功臣,一般都是大老粗出身,也不知道

  • 邵荣发动的三山门未遂政变——1362.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门,邵荣

    月庭和尚一死,剩下的就是“懂大局”、合口味的“老师”了,他们的一言一语常常引起那位特殊学生朱元璋的重视,尤其刘基的预言在至正二十二年新年过后没多久都一一应验,这就使得朱元璋对于天文观象和堪舆算卦越发痴迷,动辄让人上青田去向刘基请教,而刘基尽心尽力,有问

  • 张献忠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充捕快手,继投边营。崇祯三年(1630),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据府谷,破河曲。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崇祯:已竭尽全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明朝,竭尽全力

    从公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讨明檄文誓师伐明,到公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市,前后左右只有27年时间,清代便圆满替代明代,当政了全部我国。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来只有30万,

  • 第十一章 莫笑书生空议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章,书生,议论

    在后世的历史评论家眼里,明朝军事制度,还有一个被人诟病极多的问题文官带兵。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而这也和明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出兵打仗,施行的是“专征”制度,特别是在卫所制度稳固的中前期,都是由各卫所出兵,组成军队,然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将挂帅出征。这样做的弊病,自

  • 大明朝为什么一直用“通宝”而没有“元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宝,明朝,通宝

    在货币制度方面,很奇怪的是,明朝推翻了元朝,应该继承元朝比较先进的纸币制度,但大明开国前后似乎对纸币并不“热情”。这是为何?我认为其原因是这样的:元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开河变钞”,“开河”就是修治黄河,前面讲过了;&